回覆列表
  • 1 # 娛樂觀星

    大理白族自治州

    同義詞 大理州一般指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轄大理市和祥雲、彌渡、賓川、永平、雲龍、洱源、鶴慶、劍川8個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地處低緯高原,四季溫差不大,乾溼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境內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中文名稱大理白族自治州外文名稱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行政區類別自治州所屬地區雲南省下轄地區1縣級市、8縣、3自治縣政府駐地大理市下關鎮電話區號0872郵政區碼671000地理位置雲南省中部偏西面 積29459平方千米人 口358.44萬(2015年) [1] 方 言漢語西南官話、白語、彝語氣候條件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著名景點蝴蝶泉、洱海、崇聖寺三塔等機 場大理機場火車站大理站車牌程式碼雲L行政程式碼532900GDP901.07億元(2015年) [1] 歷史沿革編輯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佈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 [2] 前221年, 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發巴蜀兵數萬人擊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王朝在“滇王”統治區設定了益州郡。同年,漢王朝派郭昌、衛廣往擊大理地區阻擋漢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郭昌又兩次率兵往擊“昆明”部落,“後數年,復並昆明地”,在大理地區設定了葉榆、雲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漢王朝的疆域。東漢時期,大理地區隸屬於永昌郡,原西漢時設定的葉榆、邪龍、雲南、比蘇四縣不變,並新設定了博南縣(今永平縣)。公元220~280年,今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稱為南中,為蜀國的一部分。公元265年西晉王朝建立,為了加強對雲南的統治,泰始七年(271年)晉王朝把蜀漢設立的南中四郡分化出來,設立寧州。南朝時期,中原正處於封建割據的局面,雲南相繼為宋、南齊、梁、北魏、西魏、北周統治。從當時雲南的行政建置看,雖然朝廷更迭頻繁,但基本上沿襲了西晉時期的建置體制,即州、郡、縣三級制,州為寧州,郡、縣的設定變化較大。公元479年,肖齊王朝繼劉宋王朝統治寧州,在肖齊王朝統治的23年內,先後派了四個寧州刺史和最後一個益、寧二州刺史。據《南齊書·州郡志》載,今大理州地分隸於寧州之雲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永昌郡。雲平(賓川)、邪龍(巍山、南澗、漾濞)2縣屬雲南郡;東河陽(大理市鳳儀)、葉榆(大理市喜洲)2縣屬東河陽郡;比蘇縣(雲龍)屬西河陽郡;博南縣(永平)屬永昌郡。 [3] 隋文帝開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楊堅派遣韋衝為南寧州總管,在雲南設定了恭州、協州和昆州。唐朝對大理地區的經營始於武德四年(621年),唐遣使到洱海地區招撫“昆明”蠻諸部。武德七年(624年),州都督府長史韋仁壽將兵五百人,到西洱河,“承製置八州十七縣,授其豪帥為牧宰”。據《舊唐書·地理志》、《新唐書·地理志》所載,唐初,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於劍南道的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唐初,今大理州地域內散見於史籍的州名有波州、蒙舍州、陽瓜州、沙壺州、河東州、越析州、浪穹州、鄧賧州等。波州在今祥雲縣城一帶;蒙舍州、陽瓜州、沙壺州在今巍山、南澗一帶;河東州在今大理鳳儀;越析州在今賓川縣境;浪穹州、鄧賧州在今洱源縣境。公元7世紀中葉,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較大的民族部落,史稱“六詔”。六詔是:蒙舍詔、蒙巂詔、施浪詔、浪穹詔、登賧詔、越析詔。公元8世紀30年代,南詔在唐朝的支援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其地域據《新唐書·南詔傳》所載:“居永昌、姚州之間,鐵橋之南。”在此期間,南詔曾先後接受了唐朝委任的“刺史”、“臺登郡王”、“雲南王”、“南詔王”、“滇王”等封號。天寶八年(749年)至天寶十三年(754年),唐南詔間爆發了“天寶戰爭”,在其後40年的時間內,南詔不斷向外發展,拓寬了版圖,建立了東接貴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雙版納,西抵緬甸北部,西北與吐蕃的神川(今麗江)為鄰,東北達戌州(今四川)宜賓的多民族集合體國家。南詔後期,權臣擅政,宮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奪。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南詔權臣鄭買嗣殺死南詔王隆舜。唐昭宗天覆二年(902年),又殺死隆舜的兒子舜化貞及其幼子,並將南詔王室八百人殺死在五華樓下,奪取了南詔政權,號稱大長和國。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大長和國出師四川,大敗而還。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權臣劍川節度楊幹貞滅大長和國,扶持清平官趙善政為王,號稱 大天興國。10個月後,楊幹貞又廢掉趙善政,自立為王,號稱大義寧國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 大理國基本繼承了南詔的疆界。大理國統治雲南達300多年,期間曾受宋王朝的“雲南八國都王”等封號。 [3]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元兵,從寧夏入甘肅,經六盤山,結集於臨洮(甘肅南部),然後進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區分三路以進。忽必烈親率中道兵,過大渡河“經行山谷2000餘里”,由今鹽源、永勝,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達今麗江境。忽必烈率軍攻取了劍川、鶴慶,由上關進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殺,大理王段興智逃到滇池地區。1254年春,忽必烈班師北還,兀良合臺留鎮雲南。大理 印染公元1254年,兀良合臺繼續進軍,先後平定了大理國的五城、八府、四郡及烏、白蠻37部,在昆澤(今宜良)俘獲大理王段興智,大理國亡。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賽典赤為雲南平章政事,來雲南建立行省。賽典赤撤銷了原來的萬戶、千戶、百戶軍事性的建置,改設路、府、州、縣,建立了雲南諸路行中書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尚設立了甸、寨、軍民府等。元代在雲南建立行省,標誌著中央王朝對雲南統治邁進了一大步,形成了“行省有令則布天下,郡縣有請則為達於省”的政令統一局面。元代雲南行省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屬於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雲龍甸軍民府。大理路: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並大理上下二萬戶府為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城,領有一縣、二府、五州。1276年改府為路,雲南正式成為行省級區劃的名稱。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襲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為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諸府州縣司;置諸指揮使司,領諸衛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臨元、金滄、洱海四道,並察諸府州縣司衛所,稱為“三司”。今大理州地域分隸於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清朝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於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隸廳。鄂爾泰任雲貴總督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大理地區被劃為雲南的內地。《蠻司志》卷八載:“版籍其地,加以經化,創置雲南、楚雄、臨安、大理諸府為內地;更以元江、永昌之外麓川、車裡諸地為西南夷,一如舊時成都之視滇池。”大理府為迤西道治所,大理提督駐地,領4州、3縣、1長官司。領州:趙州、鄧川州、賓川州、雲龍州;領縣:太和縣、雲南縣、浪穹縣;長官司:十二長官司。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圖(6張)1911年,昆明“重九起義”後成立了雲南省軍政府。大理地區隸屬於滇西道,後歸屬騰越道。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1956年,雲縣、緬寧、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1958年,州內縣級行政區劃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全州轄1市、4縣、1自治縣。撤銷雲龍縣,併入永平縣;撤銷下關市及大理、鳳儀、漾濞3縣,合併設立大理市;撤銷賓川、彌渡2縣,併入祥雲縣;撤銷鄧川、洱源2縣,併入劍川縣;撤銷巍山彝族自治縣、永建回族自治縣,合併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1961年,撤銷大理市,恢復下關市及大理(含鳳儀)、漾濞、洱源(含鄧川)、雲龍、彌渡、賓川6縣建置,全州轄有1市、10縣、1自治縣。1983年,撤銷下關市、大理縣,合併設立大理市。1985年,漾濞縣改為漾濞彝族自治縣。至1988年,全州轄1市、8縣、3自治縣。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首府駐大理市。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市11縣,即:大理市、鶴慶縣、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 [3] 2016年11月22日,大理各族人民在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廣場共同慶祝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週年。 [4]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面積29459平方千米,總人口351萬。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大理市,郵政編碼671000,區號0872。地形大理州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複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麗江地區蘭坪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 [5] 境內以老君山-點蒼山-哀牢山一線的大斷裂為界,構成兩大部分。東部屬揚子準地臺區,西部屬藏滇地槽褶皺區(又稱三江區)。其東部揚子準地臺區,西以洱海-紅河深(大)斷裂為界,往東延入楚雄州境,為揚子準地臺西緣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皺區,是州境內西部及南部廣大地區,東以洱海一紅河深(大)斷裂為界,西至怒江、瀾滄江河谷,呈南北縱貫州境,點蒼山上還有蒼山十九峰。 [6] 水文大理白族自治州風光(18張)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1871.49平方公里。佔大理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佈,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第四紀山嶽冰川遺址分佈於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是中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佈大理州。州境內分佈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 [7] 氣候特點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了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特點:四季溫差小。較接近北迴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幅度小,形成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熱帶季風氣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幹夏雨,赤道低氣壓移來時(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雨量僅佔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風移來時(夏半年5~10月)為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5~95%;垂直差異顯著。大理州由於地形地貌複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氣象災害多。由於季風環流的不穩定性和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大理州氣象災害較多。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低溫、洪澇、霜凍、冰雹、大風等。 [8]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非金屬礦有馳名中外的大理石大型礦床。據初步勘查,僅蒼山小岑峰一帶大理石儲量就達1億立方米。還有儲量豐富的石灰石、石英砂、螢石、粘土、煤等;金屬礦有鉑、鈀、錳、銻等。其中鶴慶縣北衙新發現超大型金礦,已累計查明黃金資源量127噸,估算共生鐵礦石5000萬噸,共伴生銀3000噸,銅金屬量20萬噸。專家認為,目前探明的金礦資源說明雲南金資源也已經位居西南第一位。 [9] 水資源水資源有淡水湖泊洱海,豐富的蒼山泉水和地下水;地熱資源有溫泉僅塘子鋪溫泉,水流量就達1310立方米/小時,水溫達76.5℃。地下水徑流量以最枯流量資料的75%計算也達2.26億立方米。 [10] 土地資源大理州土地面積29459平方千米,山地佔大理州總面積的80%以上。現有耕地183161公頃,其中,田90458公頃、地92703公頃。園地面積13333.3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0.5%,是柑橘、蘋果、桃、梅、梨、茶、桑等生產基地;水域面積55333.33公頃,佔土地面積的1.9%左右。大理州土地使用狀況:林地約佔60%、牧地佔20%、耕地佔11.2%、其它用地佔8.8%。土壤類別分屬於8個綱、13個土類、23個亞類、76個土屬、236個土種。紫色土類佔土地總面積的31.75%,紅壤土佔27.7%。人口民族編輯2018年末, 大理州戶籍總人口363.52萬人,其中:男183.28萬人,女180.2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0.12萬人,佔總人口的 52.30%,其中:白族人口124.10萬人,佔總人口的34.14%。全年出生人口41921人,出生率為11.56‰;死亡人口23084人,死亡率為6.3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9‰。 [11] 大理州有13個世居民族,分別是:漢、白、彝、回、傈僳、苗、納西、壯、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有8個人口較少民族,分別是傈僳、苗、傣、阿昌、壯、藏、布朗、拉祜等民族。 [1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處於最黑暗階段的券商板塊還有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