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fhzt31325
-
2 # 不利不企劃
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詩歌的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絡,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於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念,而是透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再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閒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閒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悽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古詩詞常見的意象、意境 ●草木類: 1.梅花——最先開放,傲霜鬥雪——敢為人先,不畏權貴——君子 梅花衝寒鬥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多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先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2.蘭——清雅幽香,姿態優美——追求淡泊——君子隱士 蘭花,清馨不濁,香氣純正,花姿優美,體態勻稱,葉型矯健,交錯變化,韻味飄逸。因古典詩歌中常寫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憐,因為蘭花的幽香和姿態優美,故蘭常用來比喻美好的東西。如蘭交——喻志同道合之人,蘭塗——美好的前途,蘭質——如蘭一般的品質。 明代徐謂的《蘭》:“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向韓袖,不作人間腦麝風。”這首詩寫出了春蘭的美,蘭以幽香取勝,比春光中的“千紅”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綠竹蔥蘢——正直謙虛,堅貞高潔——隱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狀跟人的道德追求聯絡起來。白居易的《養竹記》就將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特點,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張九齡的詠竹詩《和黃門盧侍御詠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讚美竹的氣節與虛心。 B.玄學家、隱士、詩人喜歡在綠竹蔥蘢的環境談玄論道,而這些畫面也越來越多進入他們的詩作中。如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竹徑通幽出,禪放花木深。” 4.菊花(黃花、東籬)——臨秋而開,顏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權貴;淡泊名利,不求聞達——志士、君子。 A.臨秋而開——凌冰傲霜,不畏權貴,堅守晚節——志士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裡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B.顏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 例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5.草——隨事序而流轉碧草連天——觸動憂思思念綿綿——表現離別羈旅之情 《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寫睹草色而思離人,愁緒幽深。 6.落花——花落春歸——傷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寫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 7.揚花(柳絮)——飄忽不定——離愁別緒——遊子思婦、好友相別 蘇軾《水龍吟》“細看不四楊柳花,點點是離人淚。” 8.楊柳(柳、楊)——“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纏綿悱惻,離愁別緒——送別懷人;“柳”多種於簷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徵。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B“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抒發了許渾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9.松柏——歲寒後凋,高大挺拔——正氣凜然,堅貞高潔——高潔之士 李白多次稱譽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10.梧桐——遇秋先隕——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長恨歌》的“秋雨梧桐葉落時”就渲染了唐明皇“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的孤寂哀愁。 ●動物類 11.大雁(雁、飛鴻)雁姿雄壯,春秋遷徙,鴻雁傳書——雄渾悲壯,思鄉之情,書信來往——壯士、遊子、懷人。 雁來慘淡沙場外,月出蒼茫雲海間。——〈宋〉陸游。借秋空雁陣渲染沙場征戰的雄渾悲壯之貌。 韋應物的《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詩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北宋晏殊《清平樂》這裡是鴻雁傳書。 12.蟬——棲高飲露——志行高潔——高潔之士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虞世南《蟬》。鳴蟬成了具有高標逸韻人格的象徵,成了詩人自己是因為立身高潔而不是因為憑藉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為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悽悽慘慘慼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華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13.猿——叫聲悽切——悲涼悽清——憂愁憂思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唐杜甫《登高》 14.杜鵑(杜宇、布穀、子規)——叫聲悽切——悲涼悽清——憂愁憂思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裡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透過描寫悽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唐李商隱也在《錦瑟》中用“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來抒寫詩人內心極度的哀怨。 15.酒——促人亢奮,引人抒懷——富於想象,借酒抒情——豪放灑脫,借酒澆愁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達了深厚的強烈的依依惜別之情。 16.搗衣(搗練)---寒夜搗衣,寄予徵人---戰爭停止,離婦思人---憂國憂民、徵人離婦 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氣象地理類 17.夕陽(斜陽、落日)---淒涼失落,蒼茫沉鬱,懷古幽情---遊子、思婦、壯士、思鄉懷古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王維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綿不絕——時光易逝,情誼綿綿——懷古思念、愛恨情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復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時光的流逝,慨嘆時光易逝,生命苦短。 五代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綿遠、悠長、無盡。 19.秋:秋——萬物凋零——英雄美人遲暮——英雄、美人 秋——滿目蒼涼——思鄉懷人——遊子、思婦 秋——天高雲淡——心胸壯闊——壯士、良臣 徐再思的《水仙子》:“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秋日的意象來訴說離情。 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借秋天描寫開闊壯觀之景。 20.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遊子思婦 月——連線古今,連線異地——感嘆時光流逝,追思歷史——豪放灑脫者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運的悲劇,盡情地展現在“春花秋月”的時間之流中。
回覆列表
恬淡閒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閒靜,雄偉壯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寂靜肅穆,清遠含蓄,寧靜幽深 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浩瀚遼闊,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朧渺遠,空靈高遠,空濛迷茫,蒼涼悲壯,優美迷人,清新明麗,清淨幽遠,寧靜恬淡,清淨悠閒,冷森幽僻,悽清冷落等.1,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 明 朱承爵 《存餘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 雲棲 修篁夾道,意境殊勝.” 端木蕻良 《關山月的藝術》:“畫梅花的,很少能闖出 林和靖 式的梅花品格,總是強調暗香疏影這般意境.”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3,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階形態.4,文藝理論界對“境界”說的闡述雖然眾說紛紜,為軒為輊,但有一個地方卻出人意外,這就是絕大多數評論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來.稱之為“文學形象”、“作品中的世界”.這種看法無疑是片面的.5,“境界”一詞作為一般習慣用法,如雲“境界有二,有詩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種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雲“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修養造詣之各種不同的階段而言者.又如雲“‘明月照積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此處之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作者所描寫的景物而言者.6,“意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範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於主觀範疇的“意”與屬於客觀範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辨證法範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7,“意境”和“意象”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意境”這個詞.比如說,一首詩很好,我們就說:“這首詩很有意境.”一幅畫很好,我們就說:“這幅畫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場電影,走出電影院,我們也會聽到有人議論:“今天的電影很有意境.”但是儘管大家都在用這個詞,對於究竟什麼是意境,很多人並沒有搞得很清楚.8,意境和意象的區別在於:1.它們所達到的層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審美的廣度,而意境指的是審美的深度;2.意境是意象的昇華;3.在中國文化中,意象屬於藝術範疇,而意境指的是心靈時空的存在與運動,其範圍廣闊無涯,與華人的整個哲學意識相聯絡.9,編輯本段詩歌的意境 簡單的說,就是創作詩歌的環境.可以是寫作時的場景,也可以是回憶,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實際卻達不到的場景.詩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這個道理.10,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11,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絡,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於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念,而是透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再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閒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閒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悽清迷茫的黃梅時雨.12,修飾意境的詞語 恬淡閒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閒靜,雄偉壯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 ,寂靜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