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黎明瀟瀟歌聲落

    清朝政府喪權辱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這個問題在大陸學者們看來,是因為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後。但是詳細查歷史,並非如此。我們可以對比拿破崙戰爭時期歐洲各國的表現就應該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世界史學家把拿破崙政權垮臺的最後一次著名戰役“萊比錫會戰”稱為民族會戰,這是有深刻社會背景的。

    拿破崙在打敗第三次、第四次“反法同盟”後,特別是“耶拿戰役”輕取普魯士驕傲的封建王國大軍,之後強加給普、奧兩國以苛刻的條款,兩國被迫割地賠款。但是從此卻激發起歐洲各華人民反抗拿破崙侵略的決心,點燃起熊熊的民族意識。拿破崙以後戰爭面對的不再是各國封建統治者,而是憤怒的人民。 拿破崙徵俄,俄羅斯人民眾志成城、堅壁清野,寧願莫斯科一把火燒掉也決不留給法國侵略軍一草一木。普魯士重新對法宣戰後,掀起愛國狂潮,全民動員,政府宣佈“全民皆兵”,人民實行焦土抗戰。

    富勒在《西洋軍事史》這樣寫道:

    “法國革命曾喚醒法蘭西的民族精神,使得法華人民獲得自信自強的精神。……到了1813年,由於法國在歐洲已經居於征服者的地位,所以也就把叛變的種子灑遍了其所征服的地區。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點燃了整個歐洲大陸,……萊比錫平原上的鬥爭,的確可以稱之為“民族的會戰”一個新的歐洲就是從這次會戰中產生。”

    “耶拿會戰中,拿破崙不僅毀滅勒一個封建的陸軍,而且也肅清勒封建觀念的最後一點餘孽。從這些灰燼之中,卻產生了新的民族性陸軍,終於在萊比錫會戰中把他自己擊敗了,近代歐洲卻從此脫掉了中世紀的蛻殼。”

    同樣是戰敗屈辱求和,在中國卻完全兩樣,“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爆發的鎮江之戰,滿清統領海齡卻以防諜為名,大肆屠殺城中居民達萬人之多。在滿清統治者看來漢人天然靠不住肯定會和洋人私通,乘機顛覆他們的政權。這就是以老強盜自居的滿清政權遇到新強盜時的困境,這是其強盜深刻的本質特點決定的。

    可以看出,滿清統治集團由於異族統治使得它對中華民族的主體沒有責任感。它總覺得自己手下的臣民不是自己人,自己總可以和任何外族合作來分享對自己臣民的搜刮。所謂“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就是這個意思。從《尼布楚條約》到《馬關條約》再到《辛丑條約》,就西方侵略的規模來看,哪一次也比不上拿破崙戰爭時期。當時滿清和其他國家差距再大,總大不過同期阿比西尼亞和義大利的差距。特別就武器準備而言。並不如我們今天想象的如此大的差距。至少“雅克薩之戰”和“甲午戰爭”時,滿清的軍事力量和當時俄羅斯、日本是基本相當的。但所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在滿清那種處境下“防漢”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動員全國力量進行抗戰呢?事實證明滿清政權的抵抗只會使這種部族政權垮臺得更快。 所以妥協投降、賣國保平安,繼續維持其部族統治是其權衡利弊做出的最佳選擇。

    比如,甲午戰爭只是一個區域性的軍事失敗,勝敗兵家常事,滿清政府完全可以利用中國的縱深、重新組織海軍陸軍抗爭,但滿清只考慮戰爭使自己可能遷都影響安樂,更害怕利用中國的縱深來徹底抵抗日本會使漢族的民族意識覺醒,自己也就完蛋了。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滿清根本不考慮中國的命運是其利益博弈下的必然選擇,它選擇把上億軍費用來賠償日本和建自己的皇宮,反正損失是不屬於自己民族的漢族來承擔。結果是使得日本更強大,而中國則短期不可能恢復了。在這點上,解放後所謂滿清政權和帝國主義勾結瓜分中國的結論是沒有錯的。

    就滿清這種部族政權老強盜的困境,心理上的陰暗。被帝國主義者新強盜早就看得明白,所以他們慣用恫嚇、威脅,加上適度的軍事壓力,就輕而易舉地迫使滿清政權簽訂妥協、投降的賣國條約,贏得極大的利益。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釋出“告十八省豪傑書”。公然號召華人反抗滿清“遂滿清氏於境外”,更讓滿清政權如坐針氈。

    在這種情況下,滿清政權一而再再而三喪權辱國、賣國條約越籤越大是不奇怪的。

  • 2 # 成熟了的麥子

    中興已經中了美國的圈套了,很難再做起來了,因為他的命運已經掌握在了美華人的手裡了,被別人掌握著命運的公司能有什麼成就呢想想都知道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縱觀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演化過程:既有過漢、唐那樣的燦爛輝煌,也有過兩宋時代淪陷於遊牧部族的黑暗。

    一、中國古代封建制度曾經長期保持先進

    封建社會的發展在經過了雄漢盛唐的洗禮後,最終登峰造極於趙宋之世(從社會發展角度看的確是這樣的,但從軍事角度看宋朝卻是“弱宋”),此時的中國傳統封建社會處在健康向上的發展程序中。

    而此時的歐洲卻仍然處在未落的奴隸制之中,因此古代中國才能憑藉領先了歐洲數百年的先進封建制度,創造出來一個又一個輝煌!

    (漢武帝——雄漢的締造者之一)

    二、物極必返,封建制度開始展露弊端

    然而物極必返,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到了元朝統治中原之後,中國的封建社會發展便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而明朝興起以後,一面努力恢復中原傳統文化,而另一方面卻又過多的借鑑和繼承了前元的統治策略。因此明朝的統治藝術,既不是宋代以及前代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不再是“民為貴,社謖次之,君為輕”。而是一個不斷強化君主專制,強調君主權威的過程。所以早在明朝統治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便已經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而在明亡清興以後,清朝不僅繼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而且因其存有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既自傲而又自卑,即狂妄又不自信的特殊心態,所以不僅沒有及時糾正明朝的統治制度中的缺失,反而又添上了更多的桎梏,使本就已走向末落的封建統治制度,愈發出現了弊病叢生的困局。

    (唐太宗——貞觀之治的開拓者)

    三、清朝是如何消彌危及其封建專制統治的進步思想的

    而清朝對此是怎樣應對的呢?他們釆用的是大搞“文字獄”,遏殺先進思想萌芽的方法。將中國的活力和華人的開拓創造精神,在政治高壓之下摧殘殆盡!於是乎,整個中華大地上便出現了萬馬齊喑的可悲場面。試想:當華人的思想被遏殺、心靈被摧殘、活力被壓制之後,清朝又怎能實現真正的“康乾盛世”呢?而這個虛假的“盛世”又豈能長久?

    即便是在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己經穩固之時,統治者明知歐洲人已經開始崛起了,但是出於維護專制統治的需要,還是釆取了麻木不仁的態度,總是以“天朝大國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的狂妄心理來自欺欺人,而這種感覺良好的自我麻醉心態是導致清朝日漸式微的主要因素。然而既然是危機與隱患,那麼就總會有爆發的那一天!

    四、封建統治危機四伏,清朝的專制統治開始面臨新的挑戰

    所以到了鴉片戰爭之時,百弊纏身的、己經腐朽了的傳統封建統治制度,終於積量變為質變地暴露了嚴重危機,遭到了來自地球另一端的另一種先進文明的挑戰!

    英國佬的堅船利炮給了驕傲的清朝統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使清朝不得開始正視和麵對歐洲人的挑戰!但卻由於封建專制制度的慣性之強烈,導致清朝統治階級無法從思想上擺脫舊有桎梏,從而無法走向擺脫衰朽的新路。

    況且做為既得利益擁有者,他們也不願意拋棄能夠維繫其特權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時代已經變了,世界先進國家已經進入近代化了,清朝又豈能再維繫其舊有的“天朝”局面?於是不思改變的清朝便日益淪落成了,被列強竟相掠奪的肥肉!內憂外患日漸深重,清朝統治己危機四伏無法挽救了。

    (康乾帝——鞏固了清朝對天下的統治)

    五、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最終走向了覆亡

    儘管清朝幾乎沒有出現過昏君,也沒有出現過荒廢朝政的現象,但卻因為不肯改變、不願改變,而始終無法改弊布新,從而走出一條與時代同步的發展之路。而這種內部大環境,以及這種環境所導致的消沉思想氛圍,卻不是單憑所謂的中興之主能夠力扭乾坤的!

    而在那不能不說是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中,清廷允許經濟變革、軍事變革以及部份社會變革,但卻就是不允許出現會導致皇權旁落的政治變革!而正是政治落伍,才是清朝落後於世界的主要原因。政治先進與否,是其他一切變革的根本與保障——隨後試圖進行政治變革,學習日本搞維新的戊戌變法,也是在頑固派的剿殺之下歸於失敗!

    清朝政治腐朽至極,其所堅持的封建制度又糜爛至極,這個王朝又豈能與代表先進發展潮流的歐洲列強相對抗?而國內已經覺醒了的人們,也已開始了推翻清朝頑固保守統治的一次次嘗試,在這一次次的革命浪潮的衝擊之下,朽爛不堪而又年久失修的清朝舊船,又豈能不在這驚濤駭浪之中傾覆?

    清朝的滅亡是歷史之必然,因其腐朽保守而又不思積極改變。晚清時代的有限變革,都是在受到不可阻攔的壓力之下,被迫作出的無奈之舉,並非清室貴胄心甘情願的!所以當晚清的最後一個權威人物——慈禧太后去世後,清室貴胄們便開始向漢族官僚奪權了。正是由於攝政王載灃向袁世凱奪權引發了內部危機,從而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過程!

    綜上所述:清朝的滅亡根本原因,不在於有無中興之主,而在於其統治核心的腐朽與墮落。因為他們總是以消極保守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已經變化了的世界,所以才會導致其既無心變革也無力變革更無法徹底變革!清朝也因此才會被時代所淘汰,終於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慈禧太后——晚清時代的權威統治者)

  • 4 # 有得觀史

    有一句話叫“時事造英雄”,經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到清朝,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這時的世界,資本主義得到迅猛發展,引領了世界潮流,封建社會已經落後了,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歷史規律。同時,大清經過二百年發展,各種弊病已經嚴重阻礙社會發展,積重難返,大清早已經窮途末路,這個時代已經無法造就英雄。

    康熙算是明主吧?千古一帝,大清朝功業最大的皇帝,即便是讓他換掉慈禧,又能怎麼樣?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為了防止絕大多數漢人造他們的反,康熙皇帝一樣搞文字獄,一樣閉關鎖國,一樣跟不上世界的發展。他們的心裡永遠裝著大清政權,然後才是中華民族的興亡。他們不會把滿清政權推倒了重來,去追趕世界的步伐。

    世界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他們要在全世界尋找市場,中國這個市場他們一定不會放棄。你放開市場,資本主義思想就會進來,大清封建統治必然會被顛覆,這是大清統治者不願見到的。你不開放,他們就會用堅船利炮開啟你的大門,喪權辱國的歷史必然出現。

    歷史發展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歷史發展更有其必然性。偶然是在必然之下的偶然,大清的滅亡是必然的,喪權辱國也是必然的,神仙都救不了他,更不用說所謂的中興之主了。

  • 5 # 北洋海軍炮手

    因為清朝遇到得問題不是傳統問題,而是近代化衝擊的問題,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遇到過的,而且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可以這麼說,清帝國在進入近代以前幾乎完美的解決了所有的傳統挑戰,但是清帝國最終也倒在了近代化浪潮的衝擊下。

    為什麼會以鴉片戰爭作為古典和近代的分水嶺?其實主要是因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不再是在東亞地區玩,而是被列強拉入了列強制定的遊戲規則當中。

    這個遊戲規則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打交道,更是一種對內的規則。即,這套規則主要玩的是各方的工業生產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說穿了這就是國力,但是必須是近代工業化時代的國力。很遺憾,中國在這方面的成績為零。

    因為中國傳統文明屬於農業文明,經濟生產方式是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不用說清朝,今天還能在這個古老的國家找到農業文明的殘餘,可見農業文明對這個國家有多麼大的影響。

    而且,農業文明的經濟生產屬於原始的手工生產,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男耕女織,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都比較低。相比之下,英國的工業革命之後的經濟生產完全是機器大生產,機器大生產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都遠高於手工生產。

    就以火炮舉例,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的火炮基本沒什麼代差,但是由於生產方式的不同,英軍的火炮規格統一,質量和生產效率也遠高於中國的手工作坊。而且在保衛虎門的戰鬥中,清軍的火炮由於頻繁發射炮管來不及降溫炸膛,而英軍暫時沒發現這個問題。

    至於動員能力的差距,可以看清軍在戰爭當中的表現,可以說清軍壓根就沒動員到位,因為整個鴉片戰爭清軍基本沒掌握主動權,完全是被英軍牽著鼻子走。而且英軍利用其機動能力強的優勢,基本每次都能在戰鬥中形成規模優勢,而清軍連集結都來不及完成。

    等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帝國才意識到應該引進西方工業文明的成果,也就是洋務運動,但是也僅僅是侷限在這一點上,因為洋務運動的口號就是中體西用,整個清帝國還是一箇中世紀農業帝國,而不是一個近代化國家。

    雖然洋人有的東西,比如說洋槍洋炮、鋼鐵廠、鐵路、輪船、電報等工業文明的產品都有了,但是問題是僅僅是進行這方面的修補是根本不夠的,畢竟一箇中世紀國家要想實現近代化首要任務就是進行經濟近代化,即打造一套近代化的工業體系,並打造與之配套的近代化教育、醫療、社會、軍事體系。

    但是清帝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我也沒指望真能意識到,畢竟幾千年來的那一套農業文明思維是一時半會兒改不過來的,這也就是歷史慣性。所以,洋務運動最後也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而宣告破產,直到20世紀初才想起來應該進行經濟現代化,但是已經晚了。

    因為清政府可以說是氣數已盡,朝廷裡一沒有權威領袖,二沒有合格的執政者,最後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同時,中國的近代化也因此耽擱了幾十年。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管住嘴,邁開腿”,還要怎樣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