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年往史
-
2 # 文史劉磚家
說到秦檜就不得不說說說他所在的那個朝代南宋,說到南宋就得從開國皇帝宋高宗說起。宋高宗與宰相秦檜都主張跟金國求和,但是胡銓則認為我泱泱大國,怎麼能向蠻夷俯首稱臣,堅決主張抗金,雙方的態度立場完全不同。
一、南宋投降派首領宋高宗
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北宋徽宗、欽宗二帝,趙構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隨後在南京應天府即位,重建宋朝,史稱“南宋”。本來讓他統領兵馬抗金金兵,一雪前恥,結果從他上任後一路求和,一路逃跑。金兵來了他打都不打直接跑路,金兵不打的時候他就派人去求和。後來金兵南下,攻佔開封,他一路南逃,一直逃到了南京應天府,金兵打到南京,他逃到了揚州,金兵打到揚州他就逃到了杭州,最南逃亡至浙江溫州。後來金兵撤兵,他才返回紹興,杭州,最終定都臨安。他在為期間沒跟金兵打過一場像樣的仗,是典型的投降派。除此之外,他還罷免抗戰派官員,任用主和派官員,鎮壓起義軍,以此安身立命,盡情享樂。
二、秦檜主和,胡銓主戰
秦檜是宋高宗趙構一系列投降主張的具體落實者,兩人在對待金兵的問題上一拍即合。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宋高宗為了打壓主戰派,起用一向主張求和的投降派人物秦檜為相,負責處理金國事物。此時的胡銓地位並不高。但是他這個人一直是極力主張抗金的。胡銓於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登進士及第。初授撫州軍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北宋朝廷逃亡,胡銓召集鄉丁輔助當地政府抗金。因為抗金有功,後來被安排到樞密院做編修官,按照宋朝官制,樞密院編修也就是正八品的官職。與秦檜相比官位級別差距較大。雖然如此,兩人在對待金兵的問題上截然不同。
三、直言犯諫,上書乞斬秦檜
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前來議和,會談期間金使態度極其傲慢,目中無人,對南宋當局百般侮辱。但高宗和秦檜為了保住一時的土地和財富,一味苟且偷安,換得短暫的安穩,不惜卑躬屈膝與金使議和。南宋當朝的屈辱卑躬屈膝令朝中大臣義憤填膺,但是大部分官員都害怕秦檜的權勢只能保持沉默,對當朝的軟弱無能只能敢怒不敢言。剛正不阿的胡銓坐不住了。他見此情景,憂心忡忡,奮筆疾書,寫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史稱“斬檜書”。書中對南宋朝廷的軟弱行為直言不諱,並明確表示要求高宗斬下秦檜、王倫、孫近的首級。胡銓這篇奏疏引起了舉國上下的強烈凡響。
所以,胡銓上書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三點:
一是胡銓自身的成長就在與金兵的對抗中進行,這樣的經歷使得他抗金的決心比任何人都堅定。
二是自身性格所致,從他的上書中可以感覺到胡銓大義凜然、剛直忠烈的性格特點,這正是這種性格特點才使得他敢於挑戰當朝宰相秦檜的權力,大膽進言。
三是兩人對待金兵的立場態度截然不同。秦檜主張求和,胡銓主張抗金。胡銓對秦檜權傾朝野,獨攬大權,排擠主戰派官員的做法痛恨深惡痛絕,早就早就看不下去了,與金國議和成了矛盾的爆發點。
既去,檜獨專國,決意議和。中朝賢士,以議論不合,相繼離去。疏上報之後,秦檜認為胡銓狂妄兇悖,鼓眾劫持,詔令除名,貶送昭州管制,並降詔傳告朝廷內外。給事中勾龍如淵、諫議大夫李誼、戶部尚書李彌遜、侍御史鄭剛中等人紛紛想方設法出面營救,秦檜迫於公論,只得改派胡銓去廣州監管鹽倉。最終,秦檜還是對他進行了打擊報復。
-
3 # 宗曰歷史
秦檜這個人相信大家只要認識他的都想斬了他吧。像他這樣的大奸臣往往大權在握,隻手遮天,順從他的可能活的很長久,不少大臣也只能趨炎附勢,緊步相隨。秦檜主降敵國,殺掉忠臣名將岳飛,多少人想奏他一本,可是礙於他擔任丞相,敢怒不敢言那!
但是,在這順流當中總會起來幾朵浪花,其中最有名的一朵便是南宋名臣胡銓,他當時寫了一篇最有名的奏章,表明皇帝要斬殺秦檜,被後世流傳千年。這道奏章被後世稱為《戊午上高宗封事》,裡面陳詞激昂,痛斥秦檜賣國行為,強烈要求皇帝必須斬殺秦檜。但是,我們都知道了後來的結果,秦檜依舊好好的活著而胡銓卻已經被流放了。
既然胡銓知道秦檜勢力這麼厚實,為啥還要雞蛋碰石頭呢?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其實也是有固定屬性的,胡銓這個人就是不怕權勢,寧折不彎的一個人。他一心愛國愛民,看不起秦檜這種賣國卻又手握重權的人,可以說是站著茅廁不拉屎的那種。不過,那個年代註定明者悲慘。胡銓這一上書,高宗立刻下令將胡銓貶詆,流放嶺南。嗚呼哀哉!
但是當時民眾可不管,胡銓的奏章直接在民間傳瘋了,一時之間,人人爭相抄寫,就連當時的金人也重金買去都不禁感嘆一聲啊。不過蒼天饒過誰?秦檜終有一死,而胡銓也因為宋孝宗繼位,將胡銓官復原職並且不斷升遷,最後做到資政殿大學士的位置了,死後也給了“忠簡”的諡號。還在還有胡銓的雕像呢。可恨忠臣遭迫害!可恨奸臣握大權啊!
-
4 # 為國釣魚
謝諸位邀
三談胡銓由乞斬書看乞斬胡銓在上書反對屈己議和時乞斬主持和議工作的秦檜和議和使臣王倫,那麼他上書殺王倫的理由是什麼呢?
“……敵使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一旦金人改慮,卒而縛之,(劉豫)父子為擄。殷鑑不遠,而(王)倫又欲陛下效之……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
殺王倫的理由是王倫想讓趙構全盤接受金國方面提出的要求,實際上對王倫來說這完全是誤傷。我們知道王倫只是一個負責傳遞國書的使臣,趙構和秦檜的主豈是他能做的。
紹興十四年王倫堅拒金國以高官相挽留而慘遭殺害,由此可以判斷在議和時期王倫也不會出賣南宋的利益。
多說幾句:
南宋真正的主和派如趙鼎、宇文虛中、洪皓、王倫等人,他們對南宋與真正的主戰派如張浚、岳飛、韓世忠一樣忠誠。
真正的主和派不是一直主和,他們會根據自己對局勢的判斷調整自己的主張。
真正的主和派不會無條件屈從對方,他們在談判桌上會盡可能為己方爭取利益。
胡銓乞斬秦檜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秦檜以心腹大臣而亦然。陛下有堯舜之資,檜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導陛下為石晉。近者禮部侍郎曾開等引古誼以折之,檜乃厲聲責下[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則檜之遂非狠愎已自可見……”
殺秦檜的第一個理由是秦檜經常對趙構進行心理輔導,使趙構形成做兒皇帝也挺好的意識;第二個理由是秦檜在與曾開辯論時,辯不過就罵街,由此可見秦檜心腸歹毒沒有教養
這兩個理由其實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胡銓上書是十一月二十五日,而十九日趙構就下詔公開承認是自己“欲屈己求和”
兩宋言官彈劾時的慣用套路是由一件小事提升到人品高度搞人身攻擊。因為秦檜厲聲懟曾開,就能斷定秦檜心腸歹毒,天生就是壞人嗎?顯然證據不足
紹興元年至二年秦檜做過一年宰相。那一年中秦檜在內拉幫結派、政務糟糕,對外主張稱臣議和,南北分治,但這些事只能證明他是一個主和的庸才
紹興八年三月秦檜復為尚書右僕射,復相後的秦檜在左僕射趙鼎面前唯命是從,表現得柔佞易制,直到十月甲戌(二十一日)秦檜使詐誘使趙鼎辭相。胡銓上書時秦檜作為獨相放手發展勢力的時間僅一個月零四天,他的狠愎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充分暴露出來
除了以上兩位主角,胡銓還乞斬副相參知政事孫近,理由是:
“檜曰敵可講和,近亦曰可和;檜曰天子當拜,近亦曰當拜。臣嘗至政事堂三發問,而近不答,但曰[已令臺諫、侍從議之矣。]”
斬因一,孫近不與秦檜作對;斬因二,我胡銓親臨政事堂三次向孫近提問,他都沒有正面回答我
乞斬孫近的這兩個理由根本就沒有分析的必要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23.乞斬秦檜書
綜上,題主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
胡銓在上書中表現的理念與趙鼎是一路的,重點在於是反對屈己議和,在葉紹翁看來是:[銓疾其從敵貶號之議,故請斬之,非疾和議也。~《四朝聞見錄》甲集]
乞斬秦檜、孫近、王倫三人,誓死不苟活於小朝廷等言論只是胡銓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手段
由先因看兩害昨天在答案中引用了南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的相關記載,我們知道,《鶴林玉露》揭了秦檜很多老底。按理說羅大經應該對胡銓乞斬秦檜一事歡欣鼓舞拍手叫好,然而並不是這樣
從羅大經的記載中我們看到,胡銓寫完這份上書後並沒有直接繳奏,他很遲疑,便拿去給親友們作美文賞析,這份文稿還曾被人當面撕過
胡忠簡乞斬秦檜之書,既具稿矣,遲疑未上。以示所親厚,其人畏懦,力止之曰:“公有老母,詎可為此?”以其稿寸裂之。忠簡愈疑。
胡銓遲疑的這段時間,十一月十九日趙構在詔書中要求,寫完上書必須在一天內繳奏;胡銓這份上書已經過期,但言辭十分激烈的上書內容已經被很多人知道了。兩個因素疊加,上與不上已成兩難之勢
有書吏楊其姓者,請間曰:“編修此書,外聞已籍籍傳誦,廟堂計亦知之矣。今上書亦得罪,不上亦得罪。書上而得罪,其去光華;不上而得罪,其去曖昧,且其禍恐甚於上也。”
忠簡大悟,亟繕寫投進,乘夜潛詣逆旅,託其所親厚以老親妻子。
有小吏看到胡銓的窘境,對胡銓說:“這份上書的內容大家都在爭相傳誦,估計趙構和秦檜都已經知道了,現在你面臨的情況是這份乞斬秦檜書上不上都會獲罪。上了獲罪,你可以製造輿論引起更多關注,藉以保身;不上獲罪,估計大家對你會有不好的看法,連營救你的興趣都沒有了。”
胡銓聽從了小吏的意見,馬上把文稿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交給了趙構,並連夜到親友家託付其照顧家人
其後貶詞,猶以謄稿四傳為其罪,且曰[倘有心於為國,自合輸忠;惟詭道以取名,故茲惑眾。]
胡銓的貶詞是秦檜親自寫的,胡銓未上書前先洩露文稿內容的作法落了秦檜口實,被指責為“鼓眾劫持朝廷”
羅大經感慨道
乃知天下事,不可不密,不可不斷。
實際上是說胡銓“不密、不斷”,以致做事不成反引禍上身。羅大經讚揚道
此吏真忠簡之忠臣,其識見如此,士大夫不如者多矣。
這位姓楊的小吏能在兩害之間取其輕,真是胡銓的忠誠下屬啊!這份見識和氣魄讓很多自稱讀過很多書計程車大夫也要自愧不如。
~《鶴林玉露》卷之五.丙集
題主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
從胡銓寫完乞斬秦檜書拿給別人看的那一刻起,不論他上不上奏都註定會因言獲罪(這件事秦檜是以違反遊戲規則對胡銓的違反遊戲規則)。
正因為怕遭到秦檜更猛烈的報復,胡銓才聽從書吏的意見,下決心繳奏,樹立剛勇忠直的形象,以爭取更多輿論援助。
-
5 # 寶劍鋒
胡銓(1102--1180)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抗金愛國名臣,今江西吉安人。其政治主張主要是“對抗金國,反對議和”。胡銓曾上書宋高宗,建議殺掉秦檜,主要是以下原因:
秦檜派人與金國議和並且讓皇帝屈辱稱臣於金國秦檜在1138年派人與金國議和,接受屈辱條件,讓宋高宗對金國稱臣,胡銓獲悉後憤怒萬分,於是寫下了《上高宗封事》,宣告“義不與檜等共戴天”,並且勸諫宋高宗殺掉秦檜、王倫和孫近等三個主張和談的投降派代表人物,而宋高宗本人也是主張和談的一派。
秦檜書法
藉機打擊投降議和派以秦檜議和之名,藉機給投降議和派以打擊,這也是為什麼胡銓上書建議皇帝斬殺秦檜的原因。而宋朝,是一個經濟、文學、科技和貿易都很發達的朝代,唯獨軍事不行,“重文輕武”是該朝代的特徵,能賠錢就賠錢,能不打仗就不打仗。皇帝也是投降派,重用秦檜,這是胡銓失策的地方。
秦檜的報復胡銓並不怕受到打擊報復,上書後,皇帝和秦檜認為胡銓"狂妄兇悖",於是貶他到昭州。由於朝臣營救,改去廣州鹽倉。後來其又被彈劾,又貶到新州,宋高宗十八年又被謫到吉陽。但始終沒有殺掉他,在宋朝,要殺死一個文官,難度是相當大的。秦檜死後,胡銓得到了重用,官位兵部侍郎。
晚年定居在廬陵,去世時72歲,算是高壽了。
可見,宋朝的制度特點,決定了殺一個文人難度很大,即便是皇帝也不是輕易就能辦到的。因此,胡銓基本無生命之憂,此人剛正不阿,性格特點決定其即便受到打擊,也會上書殺秦檜。
回覆列表
胡銓為什麼要上表斬了秦檜,這個問題應該沒有什麼疑問吧,在我們的概念中,斬秦檜那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嘛,還需要理由嗎?
雖然秦檜是南宋初年的宰相,但是他的品行,所作所為配不上宰相這個為民請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他是宋金對抗時期鐵桿的主和派,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奸臣,人人唾棄的大漢奸。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胡銓乞斬秦檜的歷史背景。在公元1138年,金國派遣使者,攜帶國書,來到南宋的都城臨安進行和談。金國使者的態度是異常的囂張,把南宋政府當做二孫子似的百般羞辱。
但是,當時的高宗趙構和秦檜奴顏婢膝的毫無節操,一味的苟且偷安,認金國當粑粑。這種賣國求榮的無恥行徑激起了朝中多數大臣和全國軍民的怒氣,紛紛起來反對。
胡銓的抗議最為的激烈,上書趙構對金國的所謂和議陰謀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要求高宗下令斬下無恥之徒秦檜,王倫等人的狗頭。還發誓如果不這樣做他就投海自盡,不與這些賣國求榮的衣冠禽獸同朝為臣。
胡銓捨生忘死為了民族存亡的這種氣概令人欽佩,然而吾道不孤,正因為有胡銓這樣千千萬萬個的骨氣文人在,中華民族在世界史上屹立不倒,雖然有過衰微時期,但是從未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