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緬甸一航

    如果問的是今年2月1日這一次,原因是軍方根據2008年憲法“總司令在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時有權接管國家政權”這一條,控制政府的。但是這一條的前提是總統召集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協商後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這一次是代總統吳敏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後再召開的國防與安全委員會,而且會議具體是前政府的總統吳溫敏、外長昂山素季等11人參加還是現在臨時政府的代總統吳敏瑞、外長吳溫納貌倫等參加不得而知。

  • 2 # 世紀佳緣VIP使用者

    政府控制不了軍方人事任免,軍方在議會中有固定比例席位政府任何修憲提議沒有軍方的支援都無法獲得透過,緬甸民選政府只能在軍方制定的架構下執行,任何觸動軍方的改革都很難獲得透過。

  • 3 # 繁星視角

    緬甸是現代版的戰國時代,軍方一直控制著國家,近七十年來沒變過。軍隊獨裁超過大半個世紀,名義上近十年才開放。

    透過時間和關鍵人物兩個維度,來看一下這個國家近代到現在都發生了什麼,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緬甸軍方為何能夠控制政府了。

    打外人想統一階段。

    1886年,工業強國英國,在強大的武力下經過三次與本地人交手後,終於全部吃掉緬甸,將它變為一個殖民地。

    1942年,哪裡有壓迫,哪裡有有反抗,更何況是整個國家要奪回來。二戰給了緬甸機會,在42到43年昂山(昂山素季的父親)跟日本合作,你沒看錯,就是日本軍隊。對英軍進行作戰,想將英華人趕出緬甸的土地。

    1944年,昂山開始調頭轉向,這裡不得不承認,這個轉向真及時,為後來建國爭取到了機會。他轉向了美英的同盟國一方,開始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口號,對抗日軍。

    1948年,二戰勝利後,一是英國當時受制於全球的反殖民地和解放潮流下,不得不放棄全球大部分的殖民地,二是緬甸後期加入同盟軍,也算是作為勝利一方陣營。這樣的環境下,於1948年初正式建國成立了緬甸聯邦。

    統一卻無法融合階段。

    14年的民主實驗。軍方統一國家後,想建立一個大統一的國家,這裡就出問題了,撬開的內亂的序幕。當時的軍方和執政首領,想建立一個緬族優先的國家,認為緬族作為緬甸的主體民族,理應是緬甸唯一的主人。

    自身問題。當時緬甸精英主導建立的議會和內閣,出現了執政能力不足、政策失誤,貪汙腐敗等問題。

    外部情況。但他們沒有想清,緬甸有100多個民族組成的,其他少數民族受打壓,他們肯定不幹,不但不跟你走,還跟當時的執政政府幹上了。

    一個內憂外患的政府,結果就是很簡單了,國家陷入分爭與分裂的狀態。

    1962軍隊發動政變。在這種接連不斷內亂中,緬甸多次更換議會政府,可就是無濟於事,局勢都無法穩定下來。亂世中出現了一位人物,叫奈溫。他的出現把整個緬甸開始帶歪了。

    那他都幹了什麼呢。政治上,取締議會政府,實行專制獨裁。經濟上國家資源壟斷,私人公司被強制國有化,私人資本被禁止,這樣直接把國家經濟體系搞殘廢了。對內各少數民族先談,結果是沒談下,沒談下再繼續開打,可也一直打不掉。

    這個奈溫搞了多久呢,搞了26年的軍政府統治。結果是國內許多政治人物受到波及,內亂從未停止,少數民族武裝在山區利用山高林密的優勢,一直以游擊戰的形式與政府軍相纏。這期間把國家變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1988年,到了這個時候,大家都看不下去了,內亂是一直打一直亂,經濟是越搞越差,國家是越發窮的響叮噹。這時候,沒出路就再次面臨選擇。這次還是軍隊,軍隊內部對當時社會情況也是沒眼再看下去,又發動政變把軍方一把手和政府同時推翻了。這個時期,後面出現兩個人物,一個是軍方丹瑞大將軍,一個民主同盟領袖昂山素季。

    上世紀未的再選擇

    在1990年,緬甸進行了首次大選,人們對軍隊失望不再相信投票給他們,反而是昂山素季組建的民盟獲得一邊倒的優勢。這種情況軍方是沒有想到的,利益受損太多。軍隊沒人在政府部門就職,就很難在新政府中分到蛋糕。

    想來想去,軍隊一不做二不休,決定不交出政權,不承認大選結果,宣佈對手為非法組織,拘捕對方人員進行軟禁,鎮壓示威抗議活動,實施戒嚴和宵禁。這是啥節奏,就是出流氓手段了,不交權力無視選舉結果,繼續軍人統治。

    2008年,緬甸軍方丹瑞指示修訂的新憲法,這憲法可就厲害了。規定了軍隊在國家立法上的權力,在政府中就職人數可以不經由選舉直接任命,特別是規定了軍隊在緊急情況下有接管民選政府的權力,軍隊的事務軍隊自己獨立處理。前陣子發生的事情,就是用那條憲法給的接管政府權力的條款。你看,軍隊這個玩法,再選出來的政府還玩個屁呀,啥事都是軍隊說了算。

    表面上新的藍圖。2010年,緬甸軍政府舉行全國大選,並於同年再度釋放昂山素季。這可時新的政府要面對的是長達半個世紀的軍政府統治,也無力改變2008年憲法。

    新政府無力改變軍人,在政界作為一個沉默的龐然大物的力量。軍人已在緬甸連續執政半個世紀多,軍隊獨裁,有實權,還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不少資源型經濟軍隊已經掌握,不給政府部門插手。

    更無力改變周邊的少數民族武裝。這個亂成了一鍋粥的內亂打了多久,打了七十年。當時各個武器部落已經組成自己的獨立王國。不但自己的地盤內保持著各自的文化傳統,還有了獨立的政權形態,獨立的武裝、獨立的行政、獨立的司法。

    所以吧,不管誰上臺。要實權沒實權,要錢沒錢,要資源沒資源,國家還有內亂一直無法擺平。都只是檯面擺設的代言人而已,無法作主再響亮的口號也無濟於事。

  • 4 # 熊style

    立國之初,緬甸軍隊並不是國家的主導——緬甸領導人最初計劃是透過發展國有經濟將殖民地單一經濟到獨立國家多元經濟的轉變:1947年7月,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AFPFL)主席昂山及其內閣成員被暗殺,副主席吳努繼續實施AFPFL的社會經濟構想,將其發展為“Pyidawtha”現代化計劃。

    計劃的重點透過發展工業企業,尤其是緬甸國有企業來替代進口產品,提升緬甸工業化能力;

    1948年1月緬甸正式獨立的幾個月前,仰光的制憲議會批准AFPFL起草的憲法,要求建立“社會主義和平等的社會”。憲法反映昂山將軍在1947年的演講中表達的觀念:“透過非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形式終結以原材料出口為基礎的"殖民地經濟"。”也就是說,緬甸當局允許一些私人經濟的存在,同時推進由國家主導的工業化程序。

    可是,好景不長:1949年,緬甸軍隊內部事變,奈溫將軍成為緬甸國防軍最高統帥。

    鑑於此前軍費短缺:1951年,他要求將陸軍開支大幅增加至政府開支的40%;緬甸軍隊建立非營利的免稅企業——最著名的是國防服務研究所(DSI)!

    它最初是作為軍人的福利機構出現,後來,迅速成為軍隊資金和物資的主要來源,DSI等軍隊企業的業務迅速多元化:截止1960年,DSI下屬企業已經擴充套件到銀行、航運、酒店、製造業、漁業、家禽業、建築、交通等各個行業。軍隊企業們不斷增長的收入極大地增加緬甸軍事領導人的信心和控制國家的自主權——這是緬甸軍隊控制緬甸國家經濟的開端!

    有錢就有槍:1962年,緬甸三軍從開國之初的幾千人擴充套件到13萬人——這是緬甸管理最嚴謹、組織最嚴密、武力最強大的軍事機構!1962年政變以後,緬甸軍方建立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BSPP),它一直執政到1988年!

    1963年,緬甸軍隊開始將將所有本地和外國私人部門的資本主義活動國有化:孟買布林瑪貿易公司、聯合利華子公司,所有私人銀行(其中一半是印度所有)重組為“人民銀行”;而DSI的所有資產也被劃分為47個企業:事實上,緬甸公務員和國有企業中的大部分位置由軍人佔據——緬甸軍隊徹底擁有了國家!

    由於軍隊企業與民營企業界限、職責、外來制裁、管理僵化等因素影響:緬甸國有經濟一直處於財政惡化的狀態,哪怕進行貨幣改革(失敗)也無法挽回劣勢;

    1985-1988年,緬甸軍方政府貨幣和經濟改革失敗,引起全國的"8888抗議"大示威:緬甸軍方被迫在1988年9月解散BSPP,設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組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它成為緬甸軍政府最高權力機構:迅速復興1950年代合法化的軍隊資本主義中“福利”和 “國家改良”的意識形態。

    "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進行市場改革:緬甸軍方將國有企業私有化、將黑市合法化——官方商業註冊數量從1990年的27個激增至1991年的23848個;21家國內商業銀行獲得許可證,可以開展個人信貸業務;軍政府還開放農產品貿易,歡迎外國投資;時任緬甸總理的丹瑞和軍政府成員批准商業活動以此來支援士兵的“福利”和 “士氣”:被國有化的軍企得以重建,迅速與外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它們涉足採礦、製造業、農業和酒店業等各個領域。

    經費得到保障以後,緬甸部隊總人數從1988年的20萬增加到40萬,1990年代後期,緬甸國防軍成為世界第18大軍事力量:1990年代,緬甸軍隊每年可以獲得高達40%的政府開支——緬甸軍隊強化了緬甸的絕對話事權!

    1990年,國防部根據《特殊公司法》成立了"緬甸經濟控股公共有限公司聯盟"(UMEHL):這是緬甸軍方成立的第一傢俬營公司,主要從事輕工業和貿易,免徵商業和利潤稅。UMEHL的管理層包括國防部採購主任和一些資深國防人員,除了政府投入,現役軍人、退休人員、軍事單位組織購買股票是主要資金來源——其實就是保護緬甸軍隊的中上層經濟利益!2011年,UMEHL已經擁有54個子公司、合資公司和工廠:除了增加軍方收入、同時為在職及退伍軍人協會、軍人家庭提供持續的工作和補助等穩定收入來源。軍械局、供應和運輸局或國防服務情報局(DDSI)均有運營工廠和企業,產生制服、鞋子和藥品,也有其他商業產品和消費品。軍政府鼓勵所有當地軍事人員部隊“尋找外部收入”以補充部隊的微薄工資,指揮官和地方部隊官員也被允許在其所在地區開展業務以增加收入,地方軍隊出租房屋、電力設施或軍用卡車、直接從事商業活動十分常見,這些收入將存入軍團福利基金:緬甸地方軍隊控制開礦、交通要道、伐木、走私等利潤巨大的行業,出現的新利益階層開始與中央產生分歧——緬甸內戰不斷的原因之一;

    因此,緬甸軍方實際上將緬甸國家經濟劃分為各個軍區的提款機!中央統治力全面削弱!2004年,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緬甸軍方又解散了軍方經濟中所有小商業企業被解散:作為補償,從2003年12月開始,士兵每人月生活費增加2000緬元(約212元人民幣);

    緬甸軍隊控制重工業和其他行業的企業:1997年,軍方成立緬甸經濟公司(MEC)掌控重工業、金融業和服務行業;2016年,在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上臺後,UMEHL將其業務私有化,並從其名稱中刪除“聯盟”,名稱縮寫變成MEHL。

    國防部軍需辦公室提供MEC初始資金,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其唯一股東。MEC不是緬甸《經濟企業法》規定的國有企業,但跟MEHL一樣,所有股份均由現役或退役高階軍官持有:MEC壟斷緬甸的寶石行業;它在銀行、旅遊、房地產、運輸和金屬等各個行業中也投資眾多公司;獨家獲得與外國公司簽訂的優惠合同的機會。自此,MEHL和MEC組成緬甸軍隊壟斷集團:軍方更加系統化地控制緬甸國民經濟;2015年,緬甸新聞部高階官員對兩家公司的目標做出如下解釋:滿足軍隊需求,減少國防開支,確保軍事人員及其家屬的福利、退伍軍人及其家屬的福利、公眾的福利以及為緬甸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可是,軍隊企業不用繳稅、不用上交利潤、不用分擔社會建設資金——壟斷只是讓少數人獲利、危及社會穩定!緬甸總理吳登盛當選總統後進行改革:兩大軍隊企業及其子公司必須繳納所得稅和商業稅、允許非軍隊背景的國內公司在以前由軍隊集團主導的部門中開展競爭。不過,2016"全國民主聯盟"上臺至今,MEHL和MEC幾乎沒有公開過財報:他們大部分資金流通很可能繞過正式的政府渠道——緬甸軍方依然牢牢控制緬甸國家經濟命脈!

    緬甸軍方及相關企業中排名靠前的有MEHL(商業稅第13位,所得稅第5)、MEC(商業稅第22,所得稅第13)、Myawaddy銀行(商業稅未列出,所得稅第3)、Myawaddy Trading(商業稅排第2,所得稅第6)、德貢飲料公司(商業稅第1,所得稅排第17)——緬甸現役軍人、退伍軍人及其家人超過300萬人的生活與軍事機構和軍企有直接聯絡:緬甸總人口數為5400萬——超過5%的人口靠軍隊養活!

    2011年,昂山素季被釋放組閣:緬甸軍事預算下滑到13%—15%,而2020年軍事額外預算被拒絕——緬甸軍方被迫從其他方面尋找經費——緬甸民選政府動了緬甸軍方的蛋糕卻缺少軍隊的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首歌的歌詞裡寫了航班那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