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作家李媛媛
-
2 # 大成子k
對自己說一百遍!
“孩子是我親生的隨我!”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孩子本身精力旺盛好動對父母依賴,煩人是正常的!
家長必須客觀的看待合理引導!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該如何客觀看待?又怎麼做到合理引導呢?這是難倒了全世界家庭的問題。
我推薦《正面管教》這本書你仔細研讀此書會改變你對孩子煩人的看法,書裡有幾十種方法應對孩子出理的各種問題!
此書核心關鍵詞就是:理解+尊重+協商!解讀親子關係建立的同時,還可以適用於任何社會關係當中,師生、上下級、醫患,無往不利。
正面管教的內容簡介
《正面管教》中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懲罰和嬌縱為什麼對孩子都不好,並且不管用?
怎樣用既不懲罰又不嬌縱的正面管教方法培養孩子受益終身的良好品質?
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何贏得孩子與父母和老師的合作?
如何消解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
“超級父母”對孩子會有什麼危害?
各種性格的父母會對孩子有什麼正反兩方面的影響?父母如何發揮自己性格中的優點,避免缺點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老師們如何避免對學生造成管教問題?
從3歲到青春期的十幾歲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和老師,都將因為《正面管教》而徹底改變家裡和學校的氣氛,改變自己的人生。
-
3 # 好想和你說大聲說愛你
我有一個六歲的小外甥,活潑可愛、有點話癆,每次離開我姐家,我最想念的其實不是我姐,而是我的小外甥,想念他在我身邊調皮搗蛋的日子。可能是因為我不常跟他相處,所以在一起的時候滿眼滿心的都是喜愛,無論他多搗蛋、多話癆,我都喜歡的不得了。而我姐呢,只要我小外甥不聽話,她就會衝他吼,吼了再不聽話,就開始嚴肅教育。我姐說:“孩子現在搗蛋的不行,越不讓幹什麼越幹什麼,可愛起來也真可愛,煩人起來也真煩人,想不衝他發火都難。有時候我晚上看著他睡著的樣子,也會內疚,覺得不該吼他。哎,孩子啊,乖起來像天使,淘起來像魔鬼。”
我想,我姐的這種心理,應該很多家長都會有共鳴:淘的時候忍不住發火,過後可能又會後悔。那怎樣才能打破這種現狀呢?
1、你發火的背後,可能是不允許孩子做自己
我們中國的家長,很喜歡誇孩子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可懂事了,不用我操心。什麼叫懂事?就是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在做事,他的所有行為都符合了你對他的預期,所以你覺得孩子真乖。哪一次,孩子的行為超出了你的預期,比如你覺得他見到人應該主動打招呼,可他就是一聲不吭;你覺得他應該在吃飯時間乖乖坐在飯桌上,可他就是挑食、還不好好吃飯;你想安安靜靜地看會電視,也希望他自己安靜地玩一會,可他就是在你面前又蹦又跳、大喊大叫……煩不煩人?真煩人!為什麼這麼煩人?因為我想讓他做這個時,他卻在做那個。想一想,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憑什麼事事都要聽你的,都要滿足你的期待?他為什麼不能在任何時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呢?當他在表達他的所求時,你覺得他煩人,是不是你潛意識裡覺得孩子就是你的一部分、就應該聽你的,倘若他竟然沒有聽你的,你便受不了了。所以,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其實不是如何忍住不發火,而是你為什麼會發火。這裡面可能有你對孩子的不合理認知在,糾正這種認知,你看孩子所謂“煩人”的行為,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孩子不是你的私人財產,也不是你的一部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權在任何時候做他自己,即使這種做法冒犯了你。
2、你是否有掌控欲
覺得孩子煩人的時候,往往就是覺得他不再在你的控制範圍內了。那你可以覺察一下,你是否有控制孩子的慾望,而在其他事情上,你是否也常常害怕失控。如果是,你要深入地去探索一下,你害怕失控地背後到底在害怕什麼,是無法面對自己的無力、還是無法面對自己的軟弱?當你接受了自己的無力和軟弱時,掌控欲也會慢慢消失。
看似由孩子引起的發火,其實背後有更復雜的東西,先覺察覺察自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4 # 智匯糖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溝通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所站的位置不同。小孩子儘管幼稚,但是也是會有成人自我狀態浮現的。如果這時候家長仍舊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下與之交流,雙方都會如對牛彈琴一樣,最後孩子迫於壓力,只能選擇服從。
一個人的人格健全最關鍵的時候,就是開始覺醒成人自我狀態的時候。這時候家長如果耐心引導,學會換位思考的話,是培養孩子邏輯觀、大局觀、以及社交觀最好的時機。
希望所有家長都可以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實現自己控制慾、實現自己未竟理想的工具。誠然,不管我們經歷過多少,在父母眼中都只是孩子,但是如果爸爸媽媽真的一直用父母自我狀態與下一代交流的話,輕則關係不和,重則叛逆橫生。
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承認,而父母作為最親密的人,為什麼不把最好的認同,在恰當的時機傳遞給孩子呢?
-
5 # 發現兒童
兒童生理和心理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的精力旺盛,好奇心重,而且由於他們的經驗較少,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還會很執拗。這是他們這個年齡的特點,我們首先應該給予充分理解和寬容。即便如此,我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當身心俱疲孩子依舊不依不饒的時候,心裡真的會很火大,這樣的時候該如何忍住呢?我在這樣的情境下一般會和我的女兒分享我的心情,我會說:“孩子,媽媽現在有些累了,想休息一段時間,請你不要再打擾我了,不然我很可能會控制不住要生氣哦”剛開始,她肯定不會馬上乖乖聽話,因為她無法僅憑著一句話就能完全理解和感受我當時的心情和狀態,所以當她繼續鬧騰的話,我會表現出生氣,當她體驗到我生氣的情緒並且不想讓我生氣的時候,她會妥協。當用語言不能奏效的時候,我會用行動來避免生氣。比如孩子一直哭鬧,我會讓她去自己的臥室哭鬧,因為在我面前哭會吵到媽媽,如果她不去,我會自己去臥室關上門,並且和她談條件,她如果可以不哭,我就可以開啟門,如果她繼續哭,我會等她不想哭了再開門。我覺得這兩種辦法不僅可以避免我們自己生氣,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傾聽,選擇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會讓孩子學會體諒和照顧別人的情緒,和別人和諧相處。
-
6 # 夕若兮
看到孩子應該很開心才對呀。我就一個兒子,現在讀初二了,現在一個月才回來一次。甚是想念,我自己時常忍不住在週末去看看他。
我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們夫妻親自帶的,夫妻倆同一個單位,在單位住,邊上班邊帶孩子。其實他爸爸是領導比較忙,大多時間都是我照看孩子,但並不覺得辛苦。孩子一天天長大,天天都給我帶來驚喜,有語言方面的,有動作方面的,可愛極了。所以我每當工作煩的時候,下班看見孩子那可愛的臉蛋,便會立馬開心起來。所以我不僅沒有看見孩子煩,孩子反而是我的開心果。
其實,孩子真的很可愛,調皮的孩子更可愛。孩子做錯了,幫他引導過來就好了。天天陪著孩子,親自看著自己孩子一天天長大,是當媽媽的最幸福的事情,所以我看見孩子就不會煩。
其實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脾氣通常會透過孩子反應出來,千萬別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呈現在孩子面前噢。所以當你看見自己孩子煩時,也好好看看自己哦。祝你天天有好心情。
-
7 # 自律的摩羯寶媽
謝謝邀請和信任,其實我不太理解題主為什麼會覺得孩子很煩人,到底為什麼事情煩孩子呢?自己想發火還是自我修養不到家。我兩個男寶,大兒子十二歲了,小兒子四歲了,從小到大我基本沒有跟他們發過脾氣,因為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父母發脾氣孩子也會跟著學,反而不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所以不管孩子煩不煩人或者孩子犯了什麼錯誤,總有更好的辦法解決。
-
8 # 星光豆璀璨
謝謝邀請,孩子很煩人是你的感覺,也許他並不知道,他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和需要你的陪伴,也就是他此刻需要你,當然作為你來說,此刻正是需要一個人活著靜心的時候,所以兩種不一樣的認知,讓你產生了情緒,而當你瞭解到這種認知差異的時候,我相信你的情緒一定得到了某種轉變
-
9 # 名道釋心
關於孩子的話題,是我喜歡錶達的話題,我是一名心理學愛好者,持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我可以分享自己與孩子的交流經驗,給各位覺得孩子煩人的家長們!
問題中,各位家長請注意中文表達的奇妙之處,先思考第一個問題:
家長覺得煩,還是孩子表現的很煩人!這詞彙的表達區別是前一個是家長的情緒,家長煩得很;後面的是孩子無理取鬧很煩人,這個情緒是分別指家長和孩子。那麼我理解的是,煩這種情緒在家長身上,孩子不認為自己煩人,既然分析出煩惱的是家長,也就是有問題的是家長,那麼我應該幫助家長來成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想讓家長能夠心平氣和的陪伴孩子,需要完成的就是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上做提升,可以思考下面的問題:
那麼,煩人的表現出現在別人家孩子身上時,各位家長會覺得自己煩嗎?
那麼,你家的孩子不去煩你,而是去麻煩別人家的家長,你會覺得甘心嗎?
好,普遍的答案是不會和不甘。
我家姑娘媽媽就有一些煩惱:媽媽認為孩子作業不積極,煩,;媽媽覺得孩子成績不上進,煩:媽媽覺得孩子不聽話,煩……後來給我來電話了,說孩子要休學到我這裡來呆一年,說孩子更喜歡我這裡的環境。
是啊,媽媽覺得孩子煩時,孩子就想離開她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從來不覺得孩子是個煩人的姑娘,恰恰相反,她只和自己喜歡的人粘在一起、玩在一起、說在一起,她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依戀、親熱、安全與信任,我是她的安全港,給予她最可信的依靠與支援!
在覺得孩子煩人的家長認知中,孩子不按自己的意願去行為,就會讓自己覺得煩躁,多數如此!家長的意願會左右家長的情緒,意願達成喜歡的很,達不成就開始發火、生氣,所以孩子們問題極少,問題就是家長加持在孩子身上的意志強度與孩子表現的順從程度匹配度上,這個匹配度高就喜歡,低就煩惱。
我的意志是這樣表達的:
做為學生,有些事兒做不到正常的很,就算成人也有說到做不到的時候,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允許自己達不到!這並非不努力不刻苦,而是學無止境,是客觀事實!所以我對孩子的作業,只監督其作業過程,不監管其對錯,我做為家長,不能替老師批對錯,這是分工合作,不是什麼配合不配合老師,對錯由學生和老師去完成分析。
作業,寫完就好,對錯上學校去研究!
吃飯睡眠,我負責質量。
身心狀態,我負責監督。
有事兒必須和媽媽說,多煩都要說,說了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那是你親媽,她再煩都得管。
和我說的事情,只有接納與欣賞,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好賴與我無關,我家孩子的一切都與我相關,都需要接納,這是我應該承擔的責任。
-
10 # 玥靈兒
想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發火,我們是什麼感受呢?我媽媽年輕的時候脾氣特別急躁,我小時候常常被媽媽罵,有時候明明是在幫媽媽幹活,只是不會做而幫了倒忙,媽媽能說我半天,我當時的心裡委屈的要命,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多麼希望媽媽對我溫柔一點,耐心多一點啊,直到今天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當時那種難過的感覺。
我說這麼多,只是想說,父母發火,對孩子的傷害真的很大。孩子會變得膽小,做事情畏手畏腳,驚恐,不自信,甚至遇到問題會和父母一樣發火暴躁。所以,當遇到孩子確實很煩人的時候,我們要儘量的忍耐住自己的情緒,那麼怎麼才能忍住呢?我們可以這麼做:
1、冷靜下來再和孩子說。
先不要說話,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或者到另一個屋裡,自己靜一靜,等情緒平穩下來再和孩子好好談。
2、情緒不好時不教育孩子。
不要在自己情緒不好時教育孩子,孩子如果這時候淘氣或者不聽話,自己先不要急於說他,因為這時候如果孩子再不聽你會更加生氣,氣頭上指不定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傷害了孩子,可以先做其他事情平復一下自己的壞情緒,等心情放鬆了再教育孩子。
3、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為什麼會犯錯誤,和自己有沒有關係。孩子的很多舉動是符合年齡特色的,只是我們做家長的不夠有耐心,其實我們也曾經有過童年,也渴望父母的理解與包容,靜下心來,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分析,幫孩子改正錯誤。
4、多陪伴孩子,平時多交流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需求和年齡特點。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5、可以把教育孩子放在講故事中,從故事裡讓孩子自己感悟自己做的對不對,而不是用暴力打罵強制孩子認錯改錯。
我覺得,有時候我們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一些事情,比我們暴躁的大聲的吼孩子,效果要好得多,父母要懂得和孩子交心,傾聽他們的需求,不要一味地發火責罵,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需要我們用心呵護。父母要學著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孩子一起長大。
以上就是靈兒的一些小建議,希望對朋友們有用。
回覆列表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當你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可以胳膊上掛個橡皮筋,拉起來彈自己一下,提醒自己冷靜。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給養育到現在,需要凡思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 ,而非僅僅揍一頓孩子發洩了事。
再者說,不妨想想。找孩子發火,有沒有投射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某些不滿,工作成績,房子面積,生活壓力等等,人往往找最親密且弱小到無法反抗的人發洩怒火,因為對方無法離開,而你是必勝的。
推薦給你我的幾本書,好媽媽的快樂放養 ,對孩子的問題就是論事,既往不咎。對自己的問題,迎難而上,盡力而為。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