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穆如淸風閣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他在農村長大,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第一次知道海子,是因為他那首紅極一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幾乎每一個誦讀過他的詩篇的人,都能從他身上嗅到四季的氣息、光陰的流轉、風吹麥浪的聲音。

    直到現在,我都無法將他和語文課本下面關於他自殺的註釋聯絡到一起。

    據不完全統計,海子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海子去世以後,摯友西川寫過一篇名為《懷念》的文章,那篇文章是這樣開頭的:“詩人海子的死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之一。”

    多年來,圍繞在海子身上的謎團多年來從未散去。對此,我們無力探究,也不必探究。

    都說懷念一個詩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讀他的詩,又是一年三月時,我們一起重讀海子。

    — 1 —

    總是有寂寞的日子

    總是有痛苦的日子

    總是有孤獨的日子

    總是有幸福的日子

    然後再度孤獨

    是誰這麼告訴過你:

    答應我

    忍住你的痛苦

    不發一言

    穿過整座城市

    ——海子《太陽和野花》

    — 2 —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歲月易逝 一滴不剩

    ——海子《以夢為馬》

    — 3 —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訊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4 —

    你是我的半截的詩,不許別人更改一個字。

    ——海子《半截的詩》

    — 5 —

    天空一無所有

    為何給我安慰

    ——海子《黑夜的獻詩》

    — 6 —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 7 —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海子——《夏天的太陽》

    — 8 —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太陽強烈

    水波溫柔

    一層層白雲覆蓋著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徹底乾淨的黑土塊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泥土高濺

    撲打面頰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

    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海子《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 9 —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即使明天天寒地凍,山高水遠,路遠馬亡。

    ——海子《楓》

    — 10 —

    當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

    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

    也不能說我兩手空空。

    ——海子《答覆》

    — 11 —

    今夜我不會遇見你,

    今夜我遇見了世上的一切,

    但不會遇見你。

    ——海子《山楂樹》

    來留個言吧

    你最喜歡哪一句海子的詩?

  • 2 # 沂蒙小詩

    海子詩中的餵馬,劈柴……

    除去了詩意的外衣,

    沒有了浪漫,

    沒有了那份只有沒經歷過的人

    才會有的憧憬和嚮往……

    迴歸現實,

    去割草餵馬,

    有的是蚊蟲叮咬……

    有的是汗洗衣衫……

    劈柴揚起斧頭落下那一刻震裂出血的雙手

    很浪漫嗎?

    還向往嗎?

    除去了詩的外衣

    只剩下了貧窮,無奈……

    對未來沒有預期

    所謂的餵馬只是迫於生計

    讓馬吃飽

    到了冬季

    可以拉起粑犁

    在雪地裡運送柴火才會讓自已

    活的不那麼吃力

    劈柴也只不過是為了冬天

    不再會被凍死在雪地

    ……

    除去了詩的外衣

    一切歸於自然

    所有的只有去學會適應環境

    去順應天意

    摸索著前行

    無味的如果

    過來了

    你才會發現

    每一個經歷都是一份詩意

    那就讓我們一直披上那詩的外衣

    ……

    別在去拭圖掙扎

    本來就改變不了生命軌跡……

    活著才會是生命的主題

    海子也後悔了

    一抹光……

    瞬間消失在了遙遠的天際……

  • 3 # 伯格書房

    西川曾經說過海子的這首詩其實是作者的絕望之作。關心糧食和劈柴餵馬缺一不可,否則就只能餓著肚子面向大海了。陶淵明家裡有房有地,他既使辭了官回家種地也餓不死,所以能有閒情"悠然見南山“。海子當年在通縣寫詩,為了省錢,他熟悉了通縣所有打字店的價格。海子的詩歌流傳最廣的就是一句"面向大海,春暖花開"。你說"除了劈柴餵馬之外還有什麼",嗯,問的好。要我說,還有海子給每一座山起的名字呀,還有海子給所有陌生人的祝福呀。海子說“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人生如旅,走累了坐下來,讀讀海子的詩,也是一種自我安慰。謝謝你的邀答,午安。

  • 4 # 暗盒子

    【海子的詩是濃烈的,如酒、如血】

    餵馬、劈柴,源自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不長,全文如下: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 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訊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而我只願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詩不長,卻蘊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每一句,都看似稀鬆平常,但被海子組合在一起,卻有了感人、震撼的力量。

    葉嘉瑩老師在談論中國詩詞時說,詩首先是一股感發的力量,一定要從內心生髮出強烈的感情,並將之傾注於詩歌。如果不能有感而發,辭藻再華麗,也徒有虛殼,無法給人以共鳴。用時髦點的話說就是,靈魂缺失。

    所以,情感是詩歌的靈魂。在這一點上,海子比同時代的大多數詩人都做的更徹底、更純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朦朧派崛起,顧城、海子、北島、舒婷是主力干將。如果說舒婷抒情、顧城夢幻、北島哲思的話,那海子就是濃烈的。他的詩,每一首、每一句,都如酒、如血,濃重的憂患意識和浪漫精神,沁入每一位讀者的內心。

    【回到題目,來看餵馬、劈柴的本質】

    餵馬、劈柴,都是很簡單尋常的農家生活。和下一句的“糧食、蔬菜”相結合,就構成了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景象。

    那麼,海子為何要在詩歌裡寫這樣一種田園生活呢?

    首先,他出生農村家庭,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農民、土地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和嚮往。

    這從他其他詩歌中可以看出,比如“五月的麥地上天鵝的村莊/沉默孤獨的村莊/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這就是普希金和我誕生的地方《兩座村莊》”、“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乾淨的黑土塊《活在珍貴的人間》”、“你面朝穀倉/腳踏黃昏/我知道你日見衰老《母親》”,以及“故鄉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和以後許許多多日子/許許多多告別/被你照耀《新娘》”、“風吹來的方向/莊稼熟了/磨快鐮刀/坐在秋天/大地 美好的房子/風吹 居住在大地的靈魂/那時聖潔而美好《太陽·土地篇》”等等。

    其次,原生而悠閒的田園生活,並不意味著頹廢和消極,反而蘊含著積極向上的力量。因為“餵馬、劈柴、糧食、蔬菜”之後,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和每一個親人通訊,告訴他們我的幸福”。可見,在海子心目中,“劈柴”、“餵馬”不僅僅是田園生活,更是自己內心可望的一種生活狀態,或者說一種精神狀態。

    最後,餵馬、劈柴,這樣的田園生活,代表著詩人的一種精神信仰。這種信仰與殘酷的現實相比,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而這種落差,正是該詩的力量源泉。

    據說,海子在寫完這首詩的第二天,就臥軌自殺了。這說明他在前一天晚上,心底曾經湧現出多麼簡單快樂的生活,湧現出多麼歡快平和的幻想,等黎明到來,當現實照進夢想,才發現夢想是那麼的遙遠。正是這種撲面而來的幻滅感,將海子推向了鐵軌。

    【返璞歸真,是人類永恆的精神追求】

    從某種意義上說,餵馬、劈柴,絕不僅僅是餵馬、劈柴這麼簡單。

    對海子來說,這是一個意象,表面上是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實際則表達著詩人返璞歸真的理想。可以說,便利、實用、舒服是人類的物質追求,而返璞回真、迴歸原始,則是人類的精神追求。

    看過影片《午夜巴黎》的人可能還有印象。來自現代的小說家威爾遜來到巴黎度假,從而開啟了一段夢幻之旅。在他眼中,1920年代無疑是藝術的黃金年代,那時有海明威、達利、斯坦因、畢加索、菲茲傑拉德。然而,在這些人眼中,擁有高更、塞尚、梵高、德加的1890年代,才是黃金時代。而高更則認為,文藝復興時期,有達芬奇、但丁、貝多芬、米開朗基羅,那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想必,但丁則會認為,擁有眾多神靈的古希臘時期,才是人類的黃金時代。

    在中國也是如此。我們如今仍沉迷在上世紀朦朧詩崛起的年代,覺得那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但在朦朧詩人眼中,民國時期才是,那時有徐志摩、馮至、聞一多、卞之琳、艾青、穆旦……詩壇可謂星光燦爛。但在那一代人眼中呢,詩歌的黃金時代無疑是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師的唐代,那才是中國詩歌群星閃耀的時代。而在唐人眼中,魏晉風度、建安風骨,才是值得學習的榜樣。連大名鼎鼎的李白都對南朝名不見經傳的詩人謝朓膜拜不已。我們一般人都會認為,老子、孔子、孟子在世的春秋時代,是中國文明的黃金時代。但在我們一般人都會認為,老子、孔子、孟子在世的春秋時代,是中國文明的黃金時代。但在孔子眼裡,周朝的禮儀,才是我們該學卻學不到的經典啊。

    可見,在物質領域,人們是向前看,科技會越來越發達,一個科學理論會取代另一個科學理論,甚至會推翻它,重建自己的科技體系;而在精神領域,人們總是向後看。科技是發展的,文化是傳承的。文明的薪火在一代一代人中傳遞,接棒者總是不由自主地崇拜傳遞者。

    作為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的思想曾影響了無數代人,如今更是跨越國界,成為全人類的精神瑰寶。他的典型思想就是:小國寡民、迴歸自然。

    【餵馬、劈柴,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這個方面講,拋開詩境,餵馬、劈柴,這樣簡單的農牧生活,正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海子的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火。他最終橫臥鐵軌,結束了自己25多歲的生命,你不能說他懦弱、放棄了追求,實際上,恰恰是,他的追求太大、太多,現實世界已經承載不了。

    我想,他在寫下餵馬、劈柴的時候,眼前一定展現出了世界所沒有的美好。

    這讓我想起陳凱歌《貓妖傳》的一幕。在大唐盛宴中,高力士讓醉酒的李白給楊貴妃寫詩。李白不肯,種種刁難高力士。高力士並不氣惱,反而一一滿足。李白並不立即就寫詩。他喝著酒,半躺在那裡,閉上眼,進入一種昏迷、混沌的狀態。直到他想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句,不覺自己也被深深震撼,流下了滾燙的熱淚。

    大概在那一刻,他的眼前出現了盛唐絕無的美景,而心目中的美人更是遠勝美景十萬倍,他是被自己的想象和詩歌所深深震撼。所以,當他睜開眼看到楊貴妃,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悲哀和憐惜,讓他如醉如痴。他的詩所讚美的人,當然不會是現實中的楊玉環。所以,他才在影片中直言,澄清這不是寫楊貴妃的。

    詩人之眼,往往能從平常處看出絕代風華,從盛像之下看到衰敗之悲。因此,餵馬、劈柴是一種嚮往,是對美好的嚮往。只是,這種嚮往在海子那裡,力量被強化了數百倍,以至於他承受不了。對我們平常人來說,能夠從他的詩中,發現美,發現追求的力量,也就足夠了。

    詩人都是不幸的。他們點燃了自己,只留下神性的光輝,在繁雜的世界輕輕四散。

  • 5 # 大海122879785

    詩歌,是精煉的語言。

    詩歌,是敘述事物的閃光點。

    詩歌,是夢,是理想,是追求。

    詩歌,是春天的花朵。

    海子詩中的餵馬,劈柴,出自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歌之中。從詩句裡我們似乎看到了詩人的浪漫和追求。試想,當我們在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季節,面朝浩瀚的大海,呼吸著新鮮自由的空氣時,內心是多麼的安逸。餵馬,劈柴,何等的悠閒自在!似乎比陶公的“桃花源裡可耕田”更勝一籌。

    那麼,除去詩的外衣後,剩下了什麼呢?詩人內心的閃光點滅了,夢醒了,理想和追求遙不可及。春天的花落了,剩下了枝叉。剩下了現實。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把海子送到了鐵軌之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人像拍出人像的情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