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泯滅之歷史

    荀彧和馬超。

    要想明白,一個人輔佐,能力再大也看的見。所以要挑選家族勢力大的。

    荀彧,能力就不用說了,王佐之才,和蕭何的定位差不多,有他在,後方的政務,後勤就不用擔心了。主要是荀彧屬於潁川大家族之一,家族龐大,人才輩出,潁川八龍之一的荀琨就是他的父親。荀攸是他的侄子,有了荀彧,基本上荀家的勢力都歸你所有。

    馬超,同理,個人武力不用說了,屬於三國一流。家族勢力龐大,西涼鐵騎那是打的曹操都割須斷袍。

    我看其他人說的,趙雲啊,龐統啊,都是沒家沒口的,就一個寡人,能有多大助力?

  • 2 # 文宋呂

    首先要確認下,這個三國是哪個三國——是《三國演義》裡的三國,還是《三國志》裡的三國。

    《三國志》受眾面太小,我這裡就以《三國演義》為藍本。

    首先是挑武將。不能單純以武力值來論,因為在三國亂世,保命第一,一個武將的忠誠度是最重要的,找個呂布那樣的,分分鐘把你賣了;第二,智商要線上,不能選只長肌肉不長腦子的,排除許褚、典韋之流;第三,武力值也不能低,既然要挑一個武將,必然是自己帳下武將之首,武力要能壓服眾人,張遼之類的只能靠後。所以,我的首選的武將是趙雲。趙雲忠誠度排名全三國前幾位,武力值出眾,同時有獨立領兵作戰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各種不死buff加身,七進七出,毛都沒掉一根,留這種武將在身邊,安心、舒心、放心。

    下面挑謀士,還是要強調一點,忠誠第一位,不然一些坑貨謀士賣你比那些不靠譜武將更徹底,甚至還要讓你念著他的好。如果以計謀論,整個三國沒有人比得上賈詡,但是這貨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根本毫無忠誠度可言,怎麼對自己有利怎麼來,他跟過的主公,除了最後在曹魏那幾個當皇帝(或者被追封為皇帝的),董卓、李傕、郭汜、張繡,沒一個善終的。第二,計策要有大局觀,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內政能力,荀彧之類過於偏重內政,許攸之類又沒有內政能力,龐統計策偏於用奇,缺少對整個形勢的大局把握。第三,身體要好,郭嘉之類的直接排除,再能幹也敵不過閻王啊。綜上,最好的選擇只有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就選法正(被大多數人低估的代表,諸葛亮的低配版)。

  • 3 # 彈史官

    大家好,我是三國雜壇!如果回到三國當主公,我會選擇諸葛亮,哪怕是四顧茅廬五顧茅廬,也要請諸葛亮出山!

    首先,必選諸葛亮,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27歲跟隨劉備出山,把全部都奉獻給了蜀漢政權!劉備早期,光桿司令一個,諸葛亮不嫌棄劉備的一窮二白,陪著主公打江山,運籌帷幄,不離不棄,成就了劉備一生的輝煌!後劉備去世,後主羸弱,諸葛亮力挽狂瀾,拯救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時刻不忘匡復漢室的劉備遺志,勵精圖治,六出祁山,以圖蠶食整個中原地區,最終憾淚五丈原!詮釋了君臣之道,被稱讚至今!

    再次,我選擇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如果說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政治家,那麼郭嘉就是三國第一軍事奇才!雖英年早逝,但絕對是三國璀璨之星!官渡之戰之前,袁紹勢大,曹操帳下眾人皆懼,連曹操本人也沒把握,猶豫不決。這時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理論,曹操也是憑藉這個,堅定了決心,一舉擊潰強大的袁紹。後來又是郭嘉建議曹操坐山觀虎鬥,徹底消滅了袁氏勢力,稱為勢力最大的一方諸侯!後討劉備,徵烏桓,郭嘉屢獻奇計,終於幫助主公曹操統一了北方。只可惜未等到統一全國,就英年早逝,要不然赤壁之戰曹操未必會是失敗者。

    諸葛亮善治,郭嘉善謀,那麼武將我選馬超和趙雲!錦馬超年少成名,武藝高強,威震關中!葭萌關與張飛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渭水邊,殺的曹操丟盔卸甲,倉皇而逃!馬超既能馬上殺敵,又可以指揮大規模兵團作戰,可謂全面,主公欠佳,但是作為衝鋒陷陣的開路軍,配上謀士,絕對是合格的統兵者!

    趙雲,合格的貼身保鏢!第一,智勇雙全,論武力排行,除了呂布,就屬趙雲,劉備曾說“子龍渾身是膽”。第二,忠誠!長坂坡為了幼主,七進七出,殺敵斬將,以一己之力救幼主於為難之中,其忠心天地可鑑!

    生在亂世三國,有這四人輔佐,何愁霸業不成!

  • 4 # 小小說書人

    武將:趙雲

    之所以選擇趙雲的原因有兩點:

    其一,有用有謀,最著名的戰役就是“長坂坡之戰”,獨自一人,單槍匹馬,在曹操的大軍中,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根據記載,在這一戰中,趙雲一共擊殺了50多位曹軍將領,這些將領又不是大白菜站在哪兒不動讓他砍,一個將領再怎樣,身上必定是帶有一定功夫底子的,卻依舊被趙雲砍了那麼多,由此可見子龍之勇武。再說趙雲謀略,最能提現他謀略的一次就是“計取貴陽”,雖說他的謀略可能不如諸葛亮等人,但在武將中也算還可以的吧。

    其二,趙雲的忠誠,“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這兩次事件可都是有可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的呀,可他依然那樣做了,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劉備可能早就被殺了。在一個君王看來,不管你有多大能耐,他首先看的是你的忠誠,其實才是你的能力,顯然,趙雲十分符合。

    謀士:郭嘉

    被稱為“鬼才”的郭嘉,不與世俗人結交,只與有能力有才幹的人想結識。

    為曹操集團做出了巨大貢獻,如:為曹操量身定下十勝定論,翼州平定等等。可以說,如果郭嘉不那麼早死,說不定就不是三足鼎立了,而是一家獨大了。曾有這樣一句話流傳出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當然這並不是說明郭嘉一定比諸葛亮厲害,但也能從側面說明郭嘉確定很厲害。

  • 5 # 三國御史

    年少之時看三國演義,喜歡呂布的神勇無雙,關羽的忠勇無敵,趙子龍的長坂坡七進七出,諸葛亮的算無遺策,等等。但假如能回到三國,我最希望得到這兩個人的友誼和輔佐。

    “衝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多麼霸氣熱血的一句話。在名將輩出的三國時代,沒人關心他是誰,但是他的陷陣營,卻讓當時各路諸侯都聞風喪膽,更是多次擊敗擁有關羽、張飛的劉備軍和夏侯惇的青州兵。

    陷陣營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橫自然和主將高順有著直接的關係。史書記載高順這個人“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是一個典型的剛正不阿的人,士兵受到這樣主將的影響,自然組織嚴密,戰必勝,攻必克,戰鬥力成倍的增加。而且即便呂布將陷陣營兵權給自己的親戚魏續,但每次有戰鬥還是要高順統領。 這裡不但說明高順品格高潔,統兵有方,而且人格魅力也是極高。

    最後在呂布投降一起被俘後,曹操問高順:“汝有何言”(你投降嗎)。只是高順太過忠義默然不語。高順的陷陣營這麼猛,曹操部下將士都吃過虧,特別是夏侯惇被射瞎的左眼,當然恨之入骨。而劉備也數次被高順打的狼狽而逃(可能也怕曹操再添猛將),自然沒人替他求情。於是郭嘉就對曹操說過:“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而不可得,非等閒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其名義。”

    我相信曹操最是愛才,收了張遼等“八健將”,肯定更想收下高順這員大將,只是奈何沒有臺階(高順自己不降又沒人幫他求情),加上高順對曹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只能殺他平息眾怒,並將其首級掛城頭。但從最後給予厚葬,我們還是能看出曹操的惜才之意。

    如此品格高潔、驍勇善戰又忠義堪比關公的名將不該被歷史埋沒,是我選擇武將的首選。

    東漢末年,天下崩亂,一場“黃巾之亂”讓群雄並起,太平道教徒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那是一個道德崩壞的年代,仁慈和悲憫消失在諸侯相互攻伐中,信仰和忠貞被輕易拋棄,背叛好似理所當然。但是,還有一個荀令君。

    荀彧字文若,出身名門,小時候便被譽為“王佐之才”因為做了十幾年的尚書令,而被人尊稱為令君。荀彧容貌俊美、愛配香囊,據說他到人家家裡坐客,離去之後三日清香不散,“荀令衣香”從此在後世詩詞經常出現,後來泛指美男子。

    董卓大亂之後,群雄並起,荀彧為了匡漢室,在亂世群雄中選擇了立志“以義滅身,投死為國”的曹操,雖然荀彧比曹操小七歲,但曹操說他是“吾之子房”比作張良,敬重有加。 曹操麾下最重要的幾個謀士幾乎都是荀彧所引薦——荀攸號為謀主,郭嘉鬼謀百出,陳群治世大才,司馬懿通權達變,華歆、鍾繇、王朗位列三公,等等諸人。曹操曾說:“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在為荀彧請功的表文中說:“彧睹勝敗之機,略不世出也。”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一生中幾乎所有重要的決策,都有著荀彧的智慧。

    當曹營內部大多數人不同意迎接漢獻帝的時候,他力勸曹操迎奉天子,以得民心,可看出荀彧匡漢的本意。況且當時的曹操並沒有取代漢室的野心,但到了後期曹操權勢滔天,董昭等人想為曹操請旨進魏公,加九錫。荀彧洞察人心,怎會不知道曹操的野心,但終究無法裝聾作啞,仍然勸董昭等人不要陷曹操於不義,想讓曹操顧及聲譽,不要篡奪漢室。

    最終五十歲的荀彧在曹操決定要進魏公,加九錫的時候“以憂薨”。他眼睜睜地看著匡扶漢室的理想崩塌,鬱鬱而終。只給曹操留下一句:“本興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我們本是為了匡扶漢室消弭戰亂而起兵,難道你忘了嗎。

    凡忠義之士總是讓人最是感動,如此溫厚仁義、智慧如神又赤膽忠義的完人,可做良師益友,自然是謀臣的最佳選擇。

  • 6 # 方城闕

    如果我回到三國當主公,首先要看在那個國當主公。由此因地制宜,慎之又慎的挑選自己的謀士與武將。

    如果我是在魏國當主公,由於魏國地域遼闊、實力最強,孤自然是雄心勃勃,以一統天下為己任。

    此時謀臣自然挑選有理想、有抱負、且忠心無二的諸葛亮為首輔大臣。

    而武將則選拔善於攻城拔寨、且通水戰,集忠勇為一身的關羽關雲長。

    由此二人輔佐,取巴蜀、攻江東如探囊取物。不出十年,天下一統,孤必將榮登大寶,號令天下。

    然後泰山封禪,東海竭石,南海遠眺,北地揮鞭,西域放歌有餘篇。

    而如果入江東為主公,則伺機而動,憑藉長江天險與魏、蜀爭天下。

    則文要賈詡、武挑呂蒙。以賈詡的奇謀詭計,呂蒙的文韜武略,北渡長江,佔據二淮。藉此與魏國決一雌雄,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如果運氣好一點,再加上蜀國相助,用二十年的時間勵精圖志,滅魏應該有七成的勝算。

    反之運氣不好,蜀國不濟,圖魏不成。則藉助賈詡的詭謀,呂蒙的善打掩護戰,安全撒回江東,以圖東山再起。

    如果入主蜀國,由於蜀地小國寡民,則一切行事要慎之又慎。

    根據蜀國的特點,謀士挑選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的張昭來輔佐。武將嘛,則單挑三國武將中最善守的張遼張文遠來襄助。

    由此二張來輔佐,孤將聚精會神搞建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帝。外事不決問張遼,內事不決問張昭。一心一意培養下一代,決不允許劉禪那樣的兒子來接班。

    再不濟就好色一把,多整出幾個王子,精挑細選,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等待時機,靜觀天下其變。如果魏國鬧瘟疫、鬧蝗災,吳國發大水,哈哈,寡人的機會就來了。

    如果魏、吳二國國泰民安,那還是聯合吳國據險而守,小心謹慎過日子吧。

    時也,運也,缺少上天的庇護,像吾等蜀地孤陋小國,想吞併魏國,只能是痴心妄想。

  • 7 # 永不言棄7642

    如果我回到三國當主公,我要以下謀臣和武將:

    內政:諸葛亮(主管政治),荀彧(協助諸葛亮,總管大方略)

    軍事:龐統(戰術謀略),賈詡(奇襲謀略),周瑜(戰略總指揮),

    外交:魯肅(總理外務),孫乾(協助魯肅)

    文秘:程琳(釋出討逆檄文)

    武將:魏——張遼,張郃,許褚,夏侯惇,夏侯霸,于禁,樂進

    蜀——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嚴顏

    吳——太史慈,甘寧,黃蓋,韓當,蔣欽,周泰,丁奉,徐盛

  • 8 # 面對現實1976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當主公,你希望哪個謀臣和武將輔佐?我當然選諸葛亮和趙雲啦。

    回到三國演義場景,劉表病危,用諸葛亮計謀和趙雲的勇猛迅速控制局面,誅滅蔡瑁,張允等投降派。軟禁蔡夫人及二公子劉琮,利用劉表長子劉琦的特殊身份,同趙雲一齊去收服荊州各地導將文臣,我坐襄陽和諸葛亮備戰曹操南下。以曹操的多疑性格,看劉表死後荊州無機可乘,不會立即攻擊荊州。

    得荊州之地,穩定大局後廣招文臣武將,建立以諸葛亮趙雲為基礎的文武班子,時機成熟用趙雲鎮守襄陽,魏延為先鋒,諸葛亮為統率攻取益州,拿下劉璋後再謀漢中。

    任命魏延為北伐將軍,黃忠為副將,龐統為軍帥帶兵五千攻取漢中,漢中得手後,諸葛亮親提大軍五萬平定南方。自此,南到雲貴,西到川藏,北到漢中,東到河南湖北湖南一部歸我所有。此時,整編軍隊,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提高百姓生活,發展國家經濟,積蓄國力為北伐曹操打下基礎。

    三年後,馬超兵敗來投,劉備兵敗來投,這時我用龐統為軍師,劉備為主將,馬超關羽為正副先鋒,從略陽,武都,夭水一線攻取西涼。得手後留關羽鎮守西涼,組建西涼鐵騎,龐統帶劉備馬超屯兵陳倉,隨時攻取關中。

    又二年曹操病危,以龐統劉備馬超關羽帶西涼鐵騎正面攻擊關中長安,用魏延帶五千敢死隊從安康北上經商落商南偷取潼關。兩路人馬不到半年拿下關中長安,正面還用龐統這路攻取洛陽,另一路我,諸葛亮趙雲張飛帶五十萬大軍,從襄陽攻擊南陽駐馬店,目標許昌,三年後曹操病死,我,諸葛亮,龐統會師許昌城下,魏亡。

  • 9 # 逍遙無極K飄儛

    如果選兩人文是諸葛亮武是姜維,雖然蜀華人才凋零,但憑他師徒兩人就將蜀國抗衡北魏多年!一個開創蜀國基業,一個延續蜀國曆史。

  • 10 # 旅途1538

    文臣荀彧,即可以內政,又可以出謀劃策,說不準還給我推薦個郭嘉,武將張遼,沒有明顯弱點,即可以統兵,又可以單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雁飛行為什麼常常排成人形或一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