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門賬
-
2 # 簡淨軒語
截止到本月的15號,電子稅務局的納稅申報就截止了,同時意味著整個2018年度就要結束了,在年終結賬的時候,突然發現,呀,我的利潤怎麼這麼大?
利潤大難道不是好事嗎?老闆們不一直追求的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怎麼到了交稅的時候,覺得利潤大了就不是好事呢?稅收籌劃,應該開始與企業經營活動之前,到了年終的時候,就已經沒有籌劃的時間了。
但是,現在的利潤30萬,並不是最終的30萬,還有可能增加,當然也有可能減少,因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才是跟你算總賬的時候。趁著現在有時間,回頭看看自己的賬簿,是不是有折舊忘了提,應該取得成本發票是否取得,新購進的固定資產是否可以享受稅務上的折舊優惠政策。員工工資是否有不在工資表之列發放的,社保繳費憑證是否已經做了費用等等。
都是馬後炮了,但是能找補就找補找補吧。
當然,最壞的情境,也能享受到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可以減半按照20%的稅率徵收,實際的所得稅稅率就是10%。
能把事情往前想的,是管理會計,來了單據就做賬的,是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很快就要被人工智慧替代了,每個財務人應該向管理會計看齊。
-
3 # 康愉子
15%的利潤率,大概是上市公司裡的房地產行業差不多,沒有高階白酒像貴州茅臺那樣高,但比很多製造業公司要高。
如果是上市公司,一般都希望利潤率要高一點。業績好看,股價也能好看。
不過樓主這樣問,肯定是擔心利潤太高了,要交企業所得稅,所以想籌劃籌劃。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慮。
1、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1月9號剛出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的企業,實際稅率調整為5%。按照最新政策,30多萬的利潤,大概是1萬多的所得稅,也不算特別高。即便是2018年不能享受優惠政策,在2019年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2、補做有正規票據的業務,抵減利潤
已經到了1月12號,再開票肯定行不通了,但可以再找找2018年的合法票。比較好用的是個人類的票,比如飛機票,這個只要行程單就可以報銷;計程車的票,可能量不大,但也有杯水車薪;燃氣費發票或者話費發票,這個一般是電子票,可以再打出來(不考慮個稅的問題哈,那是2019年的事)。如果有以前員工開的餐飲發票沒給報的,也可以拿來再報掉。至於最後錢歸錢,老闆可以看著調整嘛。
總之就是儘可能地找到正式的發票,透過報銷的方式進到費用裡,就可以正常稅前扣除。預提的費用,或者白條類的業務,可以讓利潤便小,但稅前是不能扣除的,所以沒用。
3、補做稅法允許的一些無票成本,抵減利潤
樓上已經有很多朋友說到固定資產的折舊,這是非常有用的思路,我就不多說。
除了折舊外,還可以利用的是存貨成本(可能不是所有行業都適用),透過存貨計價方式上的一些處理,可以讓當期成本發生變化,這個對成本會計來說,還是有可能做到的。另外就是應收賬款壞賬和資產報廢,在符合條件,並進行備案的情況下,這部分損失是可以作為稅前抵扣的。所以,可以讓財務上巴拉巴拉賬面的資產,是不是有質量已經比較差,可以處理的資產。還有就是做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平衡,如果有內賬上的虧損業務,可以補做無票收入,計提增值稅,但利潤就降低了。(這是假設企業有沒有入賬的無票業務,沒有請忽略)
這種方式,其實是考慮到2019年有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將成本提前確認,延後納稅時間。否則,從企業長期經營的角度,總利潤其實是不對的。
-
4 # 靈動財經人
因為題主的描述不是特別清楚,可能有些用詞也不一定準確,那我只能根據自 己的推測來解答一波了。
題主給出的資訊:營業收入(題主所說的“年產值”)200來萬,利潤總額(題 主所說的“賬面利潤”)30多萬。且注意題主的用詞:年產值只有200多萬,會計財務知識淺,造成賬面利潤有30多萬。
從題主給出的資訊,我大概推測題主這麼問的原因有兩種情況:
1、題主根據自己對公司的瞭解或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或對比以前年度的財務狀 況來看,在營業收入只有200多萬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30多萬的利潤的;
2、公司領導或老闆告訴題主營業收入200萬的情況下,利潤有30多萬的資料絕 對不正確,或者直接告訴題主營業收入只有200萬,不能有30多萬的利潤要去交稅,以前的會計做的時候從來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等等各種說法,總之就是公司不想交稅。
第1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要去考慮是否存在賬務處理出錯了,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出錯的可能性,從這幾方面去查證即可:
1、多計收入:客戶預付款直接確認成了收入;收入憑證的金額輸錯;把下一年度的收入錯計到當年度等等;
2、少計成本:供應商的貨款只計入了應付賬款,未計入成本科目;成本憑證的金額輸錯;應計入當年的成本計到了下一年度等等;
3、少計費用:漏計提了12月的工資、社保及公積金;漏計提了固定資產折舊;未分攤當年的房租水電等費用;有未入賬的報銷單據等等;
4、最後排除一個可能比較傻的問題,如果你們公司的報表是手工製作或者用公 式製作的,那可以考慮下是不是計算出錯或者公式未設定或者公式設定的不正確。
第2種情況的話,如果只是公司不想交稅,嚴格來說,這是不允許的,當然,這種情況下,也考慮考慮是否有上面說的的3種情況,這個就不多說了。
-
5 # 財經奧迪特
無論企業小老闆還是上市公司董事長,對淨利率這項指標其實都很看重。
上市公司董事長想著怎麼增加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或淨利潤等財務指標,來符合《證券法》的募集資金的規定或是戰略投資人的要求,為後續增發股份、吸引戰略投資者入股、甚至小股民看漲的預期等夯實基礎。
至於上市公司稅收問題,相對於募集幾億資金的利息來說,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另外上市公司體量達到一定規模以後,納入當地政府的重點照顧企業時,各種稅收返還、募投專案政府補貼等“政策福利”都會接踵而至。
淨利率11.25%到底有多高?年產值200萬,說的是營業收入;賬面利潤30萬,說的是利潤總額。在不適用任何稅收優惠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7.5多萬元。扣除企業所得稅後淨利潤總額22.5萬,淨利率達到了11.25%,如果享受企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的話,淨利率水平會更高。
對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2018年財報,按照所屬行業進行淨利率統計分析,淨利率能夠達到10%以上的行業並不多,只有金融業、房地產行業以及規模不大的醫療企業行業,而且這些行業都是重資金投入的行業。
對於營業收入規模最大的製造業來說,淨利率只有5.67%的水平。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住宿服務業、零售行業、娛樂業的淨利率就更低,未能達到5%。
題主提到的200萬的營業收入規模,營業收入規模太小,一定不是什麼重資金投入的行業,所以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來說,毛利率在5%-8%這樣的區間水平,更加合理。
所以題主作為一家企業小老闆,對會計將賬面利潤額做到30萬元,淨利率達到了11.25%,很不理解,一肚子惱火,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企業如何降低淨利率?在小企業中,會計的地位本來就不是很高。企業經營勢頭好的時候,老闆覺得會計沒啥用;企業經營虧損的時候,全公司覺得會計真沒用。在小企業工作,首要得問題不是如何把賬做好,如何把憑證裝訂的整整齊齊,而是如何少繳稅,銀行卡里面多點可動用的資金。
企業所得稅需要按照季度進行申報,所以會計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都要關注淨利率的變化。淨利率這項指標在小企業當中,可以簡化分解成毛利率、三費佔收入比例來實時監控。
雖然這樣不符合規定,但是,能直接流入老闆自己腰包的,都不會在公司賬上進行反映,所以小企業虛增收入的可能很小。
那麼毛利率和三費佔收入比例高的原因就只能是很多成本費用未入賬。即使對於正規的上市公司來說,也是無法做到當月發生的成本費用當月入賬,甚至有些金額相隔好幾年,發票才能收到補充入賬。
對於小企業來說年底集中報銷的事,再常見不過了,所以前面11個月毛利率能達到50%以上,而在12月份,大量員工費用報銷,導致12月毛利出現負數,直接拉低前面11個月毛利率一大截。
所以在季度申報應納稅額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12月份集中報銷這種情況以及跨年到票的情況,及時要求員工報銷成本費用的發票,沒有發票的大額成本費用支出,也需要獲取到採購合同、入庫單、服務合同等進行暫估。
不然白花花的銀子交了稅就是真的花了出去,稅務局才不會給你退回,多佔用小企業1萬的資金,可能就會減少營業收入10幾萬。
總結一下來說,小企業會計最大的作用就是為企業合理避稅,淨利率達到11.25%實在太高,維持在5%-8%區間才是合理水平。及時催促企業相關部門提供發票,無法提供發票的提供相應的佐證進行成本費用暫估,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 -
6 # 財會小童
企業的收入不高,但利潤相對較大,這不一定是不合理的,也並不一定是財務會計的水平不高造成的,需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此外,利潤高也不一定會引起稅負高,是否需要考慮稅收的最佳化也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才行。如果經過分析,認為企業的利潤和稅負確實偏高,那麼需要找到具體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財務管理和稅收的角度提出最佳化的建議。
1. 利潤高是否正常正常來說,企業的利潤高是好事。有些行業本身利潤率就較高,比如金融行業、諮詢行業等等。企業的利潤率是否過高,可以參照同行業以及企業過去的利潤率水平,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如果相較於同行業來說,企業的利潤率較高,那麼要看看企業是否有不同於其他企業的優勢。如果相較於過去來說,企業的利潤率突然變高,那麼要著重分析企業的經營策略、財務管理相對於以前來說是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或者是否有某方面出了問題。
2. 利潤高是否就一定多交稅企業的利潤高也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會多交稅。企業所得稅的計算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會計利潤,在這當中會有一些調整。此外還要看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是多少。如果企業有30萬的利潤,但同時有一些納稅調減的專案,並且適用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那麼可能企業的稅負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利潤高,並不一定意味著稅負就高。
3. 導致企業利潤高並且稅負高的不合理原因如果企業經過與同行業以及企業過去相比較,確定現在的利潤是偏高的,而且經過納稅調整之後需要繳納的稅也偏高,那麼就需要考慮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成本發票是否齊全?有沒有因為缺少發票導致的成本計算不準確問題。
(2)是否有少入賬的成本?比如有沒有降低工資基數,有沒有漏計的費用。
(3)是否有計算錯誤的成本?這個問題就跟財務相關了,可以透過先匡算毛利率,各項費用率與過去比較,來看看是否有明顯的異常。
4. 企業的改進措施。如果確定企業的利潤高以及稅負高,是由於一些不正常的原因導致的,那麼就需要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改進,具體說來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方面:
(1)對於成本發票不齊全的,儘量獲取相應的發票。這包括核查來自供應商的發票和員工報銷的發票。沒有提供發票的供應商要進行追要,員工沒有及時報銷發票的,要給出截止時間,要求其提交。
(2)檢視是否有沒有入賬的成本。看看企業有沒有降低工資社保的情況,如果有的話是可能會引起會計利潤升高的。此外,還需要看看有沒有該計入成本沒有計入的專案,比如折舊的計提是否正確,成本費用的入賬是否準確。如果不準確的,需要進行更正。
(3)從稅收的角度,看看企業是否有納稅調減的專案。如果有不徵稅或者免稅的專案,那麼可能就能做納稅調減,少交稅;或者是否有加計扣除的專案,比如研發費用、僱傭殘疾人等等。
(4)從稅收的角度,看看是否有優惠的稅率。企業是否是特殊行業,特殊地區,可以享受到低稅率。比如你是西部地區,又是鼓勵的行業,又比如你是廣東橫琴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有沒有其他的稅收優惠,比如一些地方性的返還。這些都可以降低企業的綜合稅負。
總的來說,企業的利潤高不一定就是壞事,要結合企業的具體行業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是否正常。如果確定有不合理的原因,那麼就要追根尋源,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看看是經營管理上的問題,還是確實是財務的問題。然後考慮針對問題,進行改進,並且還可以考慮利用一些稅收的優惠政策,來降低企業的綜合稅負。
回覆列表
非請自來。
年產值只有200來萬,會計財務知識淺,造成賬面利潤有30多萬,該怎麼辦?問題是您想怎麼辦?現在30萬的利潤是多了還是少了?要解決的是會計知識問題,還是會計利潤問題,好歹說清楚嘛。
會計財務知識淺,並不代表有會計核算就有問題。不過,按題目理解,可能賬務處理存在問題,具體是會計政策還是會計差錯呢?我都很好奇,您是怎麼覺得30萬的利潤是有問題的?
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不好判斷。如果是賬務處理有問題,獻上兩個字“調整”。“哪裡不對調哪裡,老闆再不怕我做錯賬啦”。如果還是覺得賬面30萬很扎眼,可以按規定進行差錯更正嘛。
利潤30萬,並不是就按30來交所得稅的。還需要進行彙算清繳呢。到時您就可以把您認為不合理的進行調整過來嘛。
最後談談賬務知識的問題,吸取此次教訓,自己要學習更多的財稅知識,以後遇到不明白的業務,多請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