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逍遙526
-
2 # 陳大舍
當然不會。因為康熙帝向那個島子派兵,目的是為了根除反清復明的鄭家將。而不是什麼“情懷”、“歷史使命感”。再打下來以後還曾經認真的考慮過要不要放棄這個島子,把人都遷回來。而且不要說康熙帝,即使是鄭成功移兵駐紮的那個島子,把荷蘭人趕走也是拍腦瓜決定的。
早先那個島子被荷蘭人佔了以後,大家就都沒上心。但是信新教荷蘭人以此為據點,三天兩頭的找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天主教國家的麻煩。於是這些信天主教的甲必丹、船主們就到“海賊王”鄭成功那裡把島上荷蘭人給告了。作為東南之主,鄭成功當然要一碗水端平,於是在永曆九年(1655A.D.)下令對島上的荷蘭人實行經濟制裁,不許華人、洋人的船去島上。這下子可要了島上荷蘭人的命,商船不來,這商埠等於就廢了。於是剛上任荷蘭東印度公司大老揆一立刻答應出錢認罰,並且請大通事何斌向鄭成功送交保護費、而且答應日後每年都交,並允許鄭成功在島子上收關稅。於是第一次封鎖結束。
但是,這個何斌是鄭成功的老熟人,不僅是同鄉,而且是鄭芝龍的舊部,他在跟鄭成功見面時把荷蘭人在島子上的實底兒全交了,從此成了鄭成功在島上的代表。而此時的鄭成功志在北伐,島子上只要不給惹事生非就由他去。
後來,北伐失敗,廈門、金門彈丸之地根本養不了那麼多兵馬。正好此時何斌又來,向鄭成功極力講述島子上鄭成功臺灣沃野千里,可以屯田耕種;盛產硫磺、銅鐵的軍用物資且有四面是大海,可以和各國相互通商,把義不帝秦的大明士民和漳州老鄉遷移過去,過不了幾年就是一方霸主”。並且把荷蘭兵力分佈、炮臺設定的資料交給鄭成功。
在這麼十拿九穩之後,鄭成功才決定東征。
等鄭成功拿下島子之後,大清朝就急眼,不是為了島子,而是為了東南沿海。為了防範沿海的百姓與島子上的鄭家將來往,清廷先是下令實施“海禁”政策。康熙元年之後又下令遷界,也就是說海岸線五十里之內不許居見活人。先是廣東饒平、澄海、揭陽、潮陽、惠來至廉江、合浦、欽州二十四州縣居民被逼內遷,並將除澳門以外所有的海島洲港,皆封港毀船。同時清廷還下旨,修建南方版的“柳條邊”——東起饒平大城千戶所上裡尾,西迄欽州防城沿邊築墩臺、樹樁柵,派重兵防守。而且遷界的時間只有三天,這三天只內必須“盡夷其地,空其人”,不願遷走的居民無分男女老幼一律斬首。據粗略估算,僅粵東八郡死亡人數便達數十萬。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沉痛地寫道:“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而“新朝防海不防邊”也正式對清廷海疆政策的真是寫照。
後來,又怕遷界工作做的不徹底,清廷又下令再往內地遷三十里。這下子連順德、番禺、南海及海陽這些離大海很遠的地方也被算做了“棄地”。終於經過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遷界”,在死了百萬計的平民以後清廷在沿海製造了一大片“無人區”。所以說,當時清廷連內地都快不要了,那一個島子值什麼?
延平世家鄭氏祖孫三代。
鄭成功墓誌,注意時間。鄭克爽被裹挾降清後最終貧病而終……
-
3 # 士說新語
有一大半的可能,康熙不怎麼在意臺灣這個大島的歸屬問題。
大清可能是中國近千年以來對海洋興趣最低的朝代了。可能跟滿族的起家有一定的關係,重騎射陸旅,而對水師實在是相當不擅長。
而且清初那會兒,大清沿海要麼是海盜、要麼是反清復明的抗清分子,大清又忙著攻略中原腹地,所以下了遷界令,遷移沿海百姓。
而臺灣這個大島,於當時的大陸來說,真的是一個陌生而又不在意的地方大概在大陸政權眼中,也就是跟日本一樣的概念,沒有什麼征服的必要,海南比較近都一直屬於未開發發配流放的地方呀。
如果就性質而言,臺灣其實是人家當地土著的地盤、大陸人,荷蘭人都算入侵者。而鄭成功是在大陸上沒有了根據地,只剩下金廈兩城無法作為穩定發展、長期抗清的大後方,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了臺灣這個島子咯。
如果鄭成功在第三次北伐南京城下全軍覆沒,那麼估計臺灣就真的很難說會不會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了。
就地緣位置而言,對於豪不重視海洋的大陸政權大清來說,臺灣隔著海峽,獨成一省,卻不利於中央管控、附於福建,卻又不怎麼利於閩浙統籌。(就當是的航海條件而言。)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島太容易被周邊勢力侵襲了。
彼時西方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樣的殖民國家經常活躍於日本至東南亞的航路,臺灣是必經之地。水師本來就是大陸的短板,也不是歐洲的對手,如果要維持對臺灣的控制,就需要一支成規模有實力的水師戰船,可這隻艦隊如果全歸於漢人統領,中央又心存疑慮,這也是一件十分難辦的事情。
就利益而言,當時的臺灣並不能給大陸帶來多少GDP,它並不是大陸不可獲取的戰略要地,而且有清一代,臺灣地區抗清活動不斷,當然這裡面也有明鄭集團經營多年的原因,可主要的還是臺灣的大陸移民其實對朝廷並沒有多少歸屬感。(在顏思齊開臺移民的時候,大多是在大陸生存不下去的人才會選擇移民的。)
其實如果不是鄭成功一直依託臺灣抗清,攪得大清東南沿海地區不得安寧,康熙估計根本不會把目光投向這個屬於化外之地的大島。
-
4 # 葉之秋
鄭成功為何會攻打臺灣?
鄭成功與清朝對抗時,他的海軍十分強大,已然成為東南亞沿海霸主。不過,荷蘭人的出現,大大挑戰了鄭成功的地位。
荷蘭人佔領臺灣之後,不斷向外擴張,試圖控制東南亞海運路線,因此與鄭成功多次發生矛盾。鄭成功的幾批物資都被荷蘭人扣押,更大大激化了彼此矛盾。
鄭成功要想繼續抗清,也必須擁有一個根據地,因此,拿下臺灣,長期抗戰就成為上佳選擇。
在鄭成功當年下令趕走荷蘭人的時候,估計並沒有想到“收服臺灣,維護祖國領土完整”這個觀念。
當時的臺灣十分貧瘠,還是鄭成功從東南沿海遷徙了大量人口入臺,方使得臺灣的開發大大加快。
即便如此,在鄭成功勢力被消滅之後,康熙皇帝也一度考慮將島上所有人一律內遷,放棄臺灣島。
現在,臺灣島美麗富饒;當年就是一個半開發,半蠻荒的窮島。
如果不是鄭家盤踞臺灣島,給清朝政府一統造成巨大威脅,康熙皇帝會攻打荷蘭人嗎?
如果荷蘭人威脅到了清朝,自然會!如果荷蘭人只是安靜發展,估計康熙就不會出兵。
畢竟中國地方廣大,臺灣孤懸海外,無論是開發,還是鎮守,都需要投入許多兵力。
事實上,清政府對於臺灣一直不怎麼重視。
否則,康熙皇帝也不會只是在臺灣設定一個府。一直拖到清末才在臺灣設省,派遣巡撫鎮守。
-
5 # 雷語資訊
中國真真切切的有歷史教科書、史書記載,河洛話閩南語漢人古代南下遷移路線圖片:1,古代洛水流域、河洛地區漢人,東晉五胡亂華古代洛陽南下的人------2,河南固始光州地區晚唐安史之亂,南下福建莆田-----3,宋末、跟蒙古族打仗-南下活下來宋朝官民後裔在廣東湛江市雷州半島閩南語地區------------4,還有一部分跟鄭成功抵抗清女真族、福建莆田、泉州市漳州市閩南語地區,南下廣東湛江市閩南語雷州話區後裔。-------------5,清朝移民政策,古代莆田地少人多-移莆田填雷州半島(大概潮汕人,海陸豐汕尾人也是這些後裔)----------------------------我們村父系吳王夫差後裔,我母系商朝比干九牧林後裔(我父親是姓陳的人養大)。古代跟蒙古人打仗,宋末福建莆田下來廣東湛江市的。我看汕尾那邊遠古!遠古可能也是跟我們一起莆田下來廣東那邊移去的?小時讀歷史聽老師好象講過?。廣東省沒有黎族,黎族古代被趕下去海南省了。學姥=河洛,古代洛河流域洛陽市居民。古代跟外族打仗 一直下來的漢人。全國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兄弟姐妹!因為近代史上千年被外族三番兩次入侵,導致我們這些多災多難的漢人,所以我們性格比較能忍。低調。經受痛苦與憂傷越多的我們,越是能忍耐-窮卻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所有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一家人。廣東少數民族差不多沒有,廣東很少少數民族的。都是跟蒙古人女真人打仗,下來的漢人,然後下來的漢人趕少數民族過去廣西省跟海南省----------------------------------------------------湛江市閩南語區雷州半島雷州話、海話、黎話(炎黃子孫,黎民百姓),祖籍都是福建莆田,我們村老人常年回去莆田清明節掃墓祭祖。崖山海戰活下來南宋軍民後裔,抵抗蒙古軍下來的漢人後裔。閩南語分支雷州話跟臺灣話完全一模一樣,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唐朝洛陽漢人,活動於古代洛水-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學佬人)。----------------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活動於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過吳江有感>> -吳偉業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閩南語區臺灣省、福建省的廈門、泉州、漳州3市莆田市、福清市、,廣東的汕頭、潮州、 揭陽、汕尾4市和雷州半島、雷州、霞山、麻章、徐聞、電白、遂溪、海南省的漢族地區,溫州閩南地區等。此外,浙江、廣西、江 西、江蘇等省區,也分佈有講閩南方言的分散縣、鎮、村,香港、澳門還有近200萬人使用 閩南方言。在中國境內操閩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者總共約有5000多萬人,佔漢族人口的 4.6%左右。 語言專家們都肯定,閩南系方言是現存最古老的漢語方言之一,它融合了華夏古漢語、古吳 語、古楚語、上古中原漢語等各種成分 2004《新財富》華商100富人排行榜中,臺灣籍(包括祖籍福建)佔24人,財產290.3億美 元;潮汕籍19人,財產230.3億美元;閩南籍14人,財產149.6億美元;海南籍1人,財產 15.0億美元。整個泛閩南地區入榜57人,財產682.5億美元,分別佔總人數57%,總財產 52.4%。 宋朝明朝被邊境的番人蒙古族女真族,親眼目睹宋明漢人衰亡,本打算一輩子過著流浪的生活。 但是到了後來,成為元清子民。漢人悲嘆自己,沒有氣節堅持初衷,而侍奉番邦番人女真人胡人所感慨。 而古洛陽河洛話最正宗的漢人閩南人-身為漢族的後代,必定同感吳偉業的心情。明朝被邊 境的女真族滅了之後,漢族承受了極大的痛苦。燦爛的文化跟文物全都被破壞,深感遺憾。 漢人被胡人入侵,而且被滅。經歷了痛苦還有恥辱的歲月,身為漢人的悔恨。 番邦番人胡人女真人蒙古人控制了中國建立了政權在了中央跟中原中心地區,之後。將居住在中原的 人古洛陽河洛話的閩南語漢族全部都趕下來了福建閩南地區去了。。。。。。而被趕下去福 建閩南地區的漢族人,個個都成了現在在中國大地包括東南亞歐美日韓(馬化騰,黃光裕, 李嘉誠,阿里巴巴最大股東孫正義,珠江新城蘇萌,茂德公陳宇,天地壹號陳生,劉鑾雄, 林百欣,蔡志明,萬科姚振華,朱孟依,郭鶴年,林紹良,黃惠祥、黃惠忠,施至成,)地 區都呼風喚雨的富商。 當你們進去古洛陽洛水流域的閩南語漢人區,的任何一個角落,漢族的傳統文化,都找不到 蒙古人女真人胡人的痕跡。有的只是漢人的傳統文化,宋朝,明朝的漢人傳統文化的陶瓷和 書籍。而且村村都保持做傳統文化,家家戶戶牆壁上面牆壁都是道家佛家所有的壁畫。 身為古洛陽洛水流域地區的漢人,對宋朝跟明朝有著深深地懷念。 ---------------------------------------------------- 公元前355年,楚滅越之後,“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雷州半島開石城,建樓以表其界”。--------------------------------- 歷史: 雷州話古時被稱為“東語”或“客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海康縣誌》,在“民俗志·言語”一節中記載:“有東語,亦名客語,與漳潮大類,三縣九所鄉落通談此。”[2] 雷州話脫胎自古代閩南語。南宋末年,元兵攻陷臨安,益王趙昰在陸秀夫、張世傑等大臣輔佐下在福建稱帝。後來因元兵攻打福建,南宋朝廷逃到廣東。陳若水、陳八宣、陳汝楫等人,在興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組織了民兵30多萬人隨行保駕。南宋在崖山之戰中滅亡後,陳若水、陳汝楫等人率莆田籍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島,定居於此。隨時間推移,逐漸產生具有自己特色的雷州話。
-
6 # 回憶還是要忘記
不會的,清朝沒有那麼偉大,清廷對臺灣的重視原因無他,這是漢人抗清的最後一個據點,不臣服就要摧毀。為此,滿清不惜勾結荷蘭,許與好處,共同進剿明鄭。清廷沒有站在臺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的高度,也沒有意識到臺灣的重要戰略地位,僅僅為了消滅抗清力量。這從清廷無視近在咫尺的澳門為葡萄牙所佔和棄臺的爭論可以看出。康熙復臺的實質和攻陷揚州等大陸任一地區是一樣的,那就是又消滅了抗清的一個據點。康熙復臺雖客觀上促成了統一,卻使得最後一塊保留華夏衣冠的土地從此淪陷,更重要的是使得大明自隆慶開關以來,日益勃興的海上新勢力徹底消失。這股肩負著認識世界,交流世界,並向南洋拓展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最為活躍的勢力,在那個年代卻是中國的希望。康熙將其摧毀了,卻鼠目寸光地關閉了國門,從此,清廷徹底的絕緣于海洋,自絕於世界,最終滿清以光速落後於世界。
還是以鄭經的一首詩作結吧。
《悲中原未復》
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
既無博浪子房擊,須效中流祖狄舟。
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
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Murano誓不休!
回覆列表
康熙是位雄才大略的雄主,決不令坐視國土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及使沒有鄭成功,康熙也定會從荷蘭人手中把臺灣奪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