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讓胖的吃雞腿
-
2 # 唐門人家鑑寶
讀完《百年孤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馬爾克斯為了準確表達而使用的近乎殘忍的手段。
比如要描寫一個老人的蒼老,現實主義的作者可能會刻畫老人深邃的皺紋,渾濁的眼睛。但是馬爾克斯不會這麼循規蹈矩,他的做法可能是讓老人的皺紋的溝壑之間長出青苔,或者讓老人的鼻孔爬上蜘蛛網。
因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世界裡不需要用現實世界的邏輯來解釋,所以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有了“胡作非為”的自由。.雖然魔幻離不開現實的框架,但是單調的現實也正是因為有了天馬行空的魔幻色彩而增添了無限可能。
這樣的手法在表現人物情緒的時候可以充分的施展,因為在超越常理的力量的作用之下,他可以輕易的讓讀者看到盡頭、無窮這種現實世界裡不著邊際的概念,也可以更輕易地讓讀者感覺到徹骨的絕望。
比如表現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的時候,他讓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綁在慄樹底下,每天就這樣一動不動一直到死去;讓烏爾蘇拉不但雙眼失明還每天只能聽見沒完沒了的雨聲,讓她被遺忘直到有一天後背爬滿水蛭;讓麗貝卡關在小黑屋裡直到身上爬滿蛆蟲......他近乎變態的手法就像是給讀者眼上蒙上黑布,並且把鐘錶消音,抽離了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讓讀者在沒有邊際的黑暗中感受最高階的孤獨。
馬爾克斯對孤獨的觀念就像是《梵高先生》的那句歌詞:"不管你擁有什麼,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好像都有不一樣的個性,名字也因為自始至終都把“奧雷里亞諾”和“阿爾卡蒂奧”這兩個名字“迴圈利用”而受到不少讀者的吐槽。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紛繁複雜的人物竟然因為他們共有的孤獨特質而重疊了。他們無論年輕的時候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做出過多麼瘋狂的舉動,最終他們都不可避免地和孤獨融為一體。
比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率領自由黨發動32場政變。但是在認清自己發動戰爭僅僅是因為內心深不見底的恐懼之後,他潦草地簽下停戰宣言,回到鍊金屋裡,每天製作2條小金魚,然後銷燬,第二天重做。直到有一天在樹下上小便的時候卑微的死去;
比如阿瑪蘭妲,受到死神的通知為自己織壽衣,完工之日就是她的死期。為了延緩死期她織了四年。如果這世上還有什麼時刻比自己一個人去做手術更加孤獨,那應該就是獨自向著死亡一點一點邁進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了吧。但是阿瑪蘭妲表現的從容優雅,在織到最後,她竟然故意加快了速度,彷彿在熬過人世間最高階的孤獨之後,她已經無所畏懼。"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她的內心不再為任何苦痛而波動。"
還有馬爾克斯上校,他在電報上敲下“馬孔多在下雨”,他望向蒼涼的街道,他感覺到他在孤獨中迷失了。
除了把焦點放在這個家族的成員以外,馬爾克斯也把渺小的個人放進了宏大的歷史維度里加以比較。
馬孔多這個本來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式的小鎮,一百年的時間裡遭遇了外來文明的入侵和時代發展的生拉硬拽。從未被文明開化,到受到政治權利操縱,再到工業文明成果的到來,公司出現,反抗壓榨的3000多勞動人民全部被殺......在歷史的車輪面前渺小的人類所有改變歷史的企圖都成了螳臂當車的悲劇。即使像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一樣一世英名,百年過後也依然被整個小鎮的人遺忘,在歷史演進中化為灰燼。
第一代布恩迪亞被捆在樹上,最後一代布恩迪亞被螞蟻吃掉。仔細讀一讀小說的開頭和結尾,更加增添了宿命的色彩。小說開頭寫道:“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時尚需用手指指點點”,小說的最後卻是“這個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馬爾克斯看來,生命註定是一場悲劇,因為在龐大的輪迴面前,每個人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其實自始至終都無法和這個世界產生任何聯絡,我們一無所有地到來又一無所有地離開,其間製造過的所有輝煌其實都從未真正屬於自己。當一切都成為泡影,竟然只有孤獨永恆。
在這個時代百年孤獨其實依然是很有價值的一部小說,它好像有讓人平靜下來的魔力。
在這個到處瀰漫著焦慮感的時代裡,很多人都不敢長時間的陷入孤獨裡。我們會把精神空虛錯誤地當成孤獨;我們為了快速擺脫這種感覺而寄希望於獲取物質滿足,獲取他人關注,卻又陷入更深的孤獨。
其實啊,無論愛情,親情,友情都值得追求和維護,吃喝玩樂也值得我們享受。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些當作擺脫孤獨的方法。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擺脫它,而是和它和平相處,只有那樣,你才會明白你其實一無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一個偉大的作者應該如此,他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
以我淺薄的閱歷當然無法把馬爾克斯雜糅進去的價值觀完全的接收,也一定有很多隱喻埋藏在字與字之間等著我摸爬滾打之後在某一個時刻幡然醒悟。實際上一個人只有在感受過被拋棄的苦澀,被生活無情的戲耍之後才有資格說讀懂了百年孤獨,才有足夠的底氣像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在馬孔多的最後一個清晨那樣放下一切包袱,大張雙臂,彷彿要喚醒整個世界一樣聲嘶力竭地吼道:
“什麼X X,都是婊子養的!”
-
3 # 歪詩爛文君莫笑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
4 # 讀書頻道
百年孤獨是我看過的外國文學中最震撼的作品。當然,我指的是黃錦炎先生翻譯的版本。新版本我沒看過,我同學說看不懂新版的一些詞語邏輯。
必須要一口氣讀完,因為小說中講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一共只有兩個名字。如果你中間停頓了幾天,回過頭再讀,你就搞不清楚這一個奧雷良諾到底是他們家的第幾代人。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我更喜歡小說裡的宿命的敘述風格:
◆無論他們到什麼地方去,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是無法復原的,那最狂亂而又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
◆他明白了,奧雷良諾不聞迪亞上校失去對家庭的愛,並不像他原先以為的那樣是因為戰爭的殘酷,而是因為他從來就沒有愛過誰……這個他險些丟了性命的兒子,只是個沒有愛的能力的人。
◆她毫不畏懼的向上帝發問,他是不是真的以為人的身體是鐵打的,忍受得了這麼多的痛苦和折磨。
◆在閃電般清醒的瞬間,他明白自己的內心,無力承受那麼多往事的重壓,受到自己的和別人的懷念那致命尖的刺傷,他不僅佩服其起凋謝的玫瑰上的蜘蛛網的堅韌,欽佩野麥的頑強和二月清晨日出時空氣的耐心。
-
5 # 三顆沙子
《百年孤獨》既然是一本好書,為什麼很多人卻對它望而卻步?
一、首先是七代人之間相互重複、疊加的人名,讓讀者感到迷惘。
這部書雖然是部不可多得的好書,但是書中七代人的名字相互重疊,反反覆覆,容易造成讀者思想上的混亂。不同輩分間,往往使用相同的名字,我想是作者有意而為之,是小說思想表達的需要,既然這樣,必須克服由於名字而產生的閱讀困難,記準他們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尤其是家族中的男人們),誰和誰都不一樣。
我沒讀這本書以前,就聽說《百年孤獨》是比較難懂的書。如果能夠順利解除書中人物的名字所帶來的困惑,那麼整本書的閱讀難度至少可以減低一半,這是在我第一次讀完之後所感受的經驗。現在剛讀完第二遍,基本上沒有遇到過特別難以理解的地方。
二、超現實的魔幻主義色彩表達,讓讀者感到深奧難懂。
由於作者在書中採用許多魔幻主義寫作手法,讓讀者對作品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讀者以前接觸的小說多以現實題材為主,對超現實的作品感到陌生,尤其是對作品裡的許多宗教信仰產生了隔閡,充滿迷信、虛幻、深奧的表現,使大家在閱讀時感到不暢快。
主要是外國名著的語言表達和漢語言的表達分屬不同的範疇,只要透過一定數量的閱讀訓練,適應了外國語言邏輯的表達習慣,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比法國名著相對容易理解,《茶花女》等一些法國作家的作品裡,長句多,詞語的修飾,邏輯思維的表達,常常讓人閱讀時不得不放慢速度,慢慢品讀。
三、閱讀《百年孤獨》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釐清家族裡主要人物的人名,如下。
1、第一代人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父);烏爾蘇·拉伊瓜蘭(母)
2、第二代人
何塞·阿爾卡蒂奧(長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次子);
麗貝卡(養女、長女);阿瑪蘭妲(次女)
(注:長子與長女成為夫妻,沒有孩子。長子和次子分別與庇拉·爾特爾內拉生下兩個私生子:阿爾卡蒂奧(長孫)和奧雷里亞諾·何塞(次孫))
3、第三代人
阿爾卡蒂奧(長孫);奧雷里亞諾·何塞(次孫);
(注:長孫和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生下兩男一女私生子,一對雙胞胎男性: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女:雷梅黛絲)
4、第四代人
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男);奧雷里亞諾第二(男);雷梅黛絲(女)
(注:奧雷里亞諾第二與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生下兩女一男:梅梅(雷納塔·雷梅黛絲的簡稱,長女)、何塞·阿爾卡蒂奧(男)、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次女))
5、第五代人
梅梅(雷納塔·雷梅黛絲的簡稱,長女)、何塞·阿爾卡蒂奧(男)、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次女)
(梅梅與馬烏里肖·巴比倫生下私生子奧雷里亞諾)
6、第六代人
奧雷里亞諾
(奧雷里亞諾與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下一名長尾巴的男嬰)
7、第七代人
長尾巴的男嬰(出生不久死亡)
二、書中看不懂的地方,讀者要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
如果不習慣讀外國名著,那麼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和吸收書中的內容,外國名著能讓你感受到他們那個國家的不同歷史發展,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變化、社會變遷,比如:《飄》是美國作家寫的小說,《偏見與傲慢》是英國18、19世紀以莊園為背景寫得小說,讀過之後,可以瞭解這些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些歷史背景和莊園生活狀況。慢慢的,讀者就會喜歡上外國大作家們寫的名篇鉅著,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知識。
三、對於孤獨的理解
《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所有的人,無論男女的孤獨感都不相同,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對抗著孤獨,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用不停製作小金魚的方法應對內心深處的孤獨,做成,融化,再做成,再融化,一直到死;阿瑪蘭妲一直不停的為自己編織壽衣,等到織好那一刻,她的生命也到了盡頭。
其實,不光是這本書裡的人物有自己的孤獨,相信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時常感到有孤獨感,有人覺得孤獨不是一件好事,想法設法去派遣,但是,孤獨也是成就你我的機會,在感到孤獨的時候,透過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好一件事,沒準就會幹出名堂來。
比如莫言,與其說《百年孤獨》成就了他,不如說他的孤獨成就了他的文學。孤獨讓一個生命豐滿,在那個世界裡,每個人的感受雖然不同,但體會的一定是自我的存在,而那種存在是生命的底色,豐富、絢麗、多彩,不要辜負了自己的那份孤獨,孤獨讓我們更加偉大,走向新的高度和輝煌……
綜述
《百年孤獨》是一本好書,雖然它不能告訴我們小說怎樣才能寫好,但它已經告訴我們寫好小說有N種可能,現實魔幻主義寫法就是一種文學的書寫方式,文學大師筆下的世界豐富多彩,一個個靈魂呈現出它們該有的樣子,為讀者帶來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有力的“衝擊”和滿足,讓我們的內心世界也開始變得豐滿而有趣,莫言的作品《蛙》中也帶有濃厚的現實魔幻主義色彩,讓他的作品開始與國內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比中顯示出來“優勢”,借鑑的最大價值就是提高我們。所以說,好書一本勝過100本,絕不是一句戲言。
與《百年孤獨》有關的話題
有讀者問:《百年孤獨》沒有被拍成影視作品,是不是一種遺憾?
我個人覺得不是遺憾,而是對好作品的一種有效保護和尊重。原因是,再好的影視作品也拍不出原著的效果,文字的魅力絕不是用影視效果所能輕易達到的,呈現出來的影像無論怎樣美好,都是一種固化的美好,而文字帶給讀者的美好是需要用心靈慢慢品味的,語言文字的世界就像一個魔方,根據讀者的不同而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可能。
回覆列表
《百年孤獨》是一本神作,也是我認為的一本,要集中精力、雖是做好筆記或標記的書,因為一旦走神,這本書就再也看不懂了,甚至要重新來過。
作為拉美文學的巔峰代表作品,馬爾克斯可謂是天縱奇才,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小說表述的如夢似幻。
就我自己來說,很遺憾,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看了好多次,通篇讀下來依然無法縷清裡邊的人物關係,最終還是藉助了大神做好的關係圖表才算最終將其拿下,這本書是我見過最特別的,沒有之一,因為它的挑戰性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我認為《百年孤獨》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它需要一個人在看這本書時注意力完全的集中,不能出絲毫的差錯,甚至會讓人越看越惱怒,再也沒有一本書能像它如此的特別了。
想起了馬爾克斯在書中所寫的一句話:“生命中的一切燦爛,終究要用寂寞來償還。”我想這也是他對於這本書最高的期許和自己創作時的心路歷程。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