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石

    土耳其的歷史,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中世紀末期,奧斯曼土耳其攻佔君士坦丁堡,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世界級大國。實力之強,一度讓歐洲都瑟瑟發抖。

    但這都是陳年往事了。現在的土耳其,已經不過一個二三流國家,土地也就小亞細亞半島和伊斯坦布林一隅,在中東或許還算號人物,但放到全球,實在沒有太大分量。

    那麼,土耳其是怎麼從一個超級大國,衰落至今的呢?這當然拜歐洲所賜。近代以來,歐洲用了幾百年時間,生生將土耳其拆解到今天這個地步。而在拆解土耳其的狂潮中,俄羅斯可謂居功至偉。正是它幾百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了今日之格局。而這個過程中,俄羅斯也踏著土耳其的屍體,成長為超級大國。

    這樣的結果,想想真的覺得是很不合理的。畢竟俄土博弈之初,俄羅斯不過是一個蝸居東歐的弱小公國,與土耳其相比可謂不值一提。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俄羅斯又是如何逆襲成功的呢?

    在大部分人看來,土耳其的失敗是因為自身無法快速的由農耕向工業化轉型,而俄羅斯因工業獲得實力的增長。

    其實,這種認識有偏差。俄土兩國在前期以及中期的對抗,還未爆發工業革命。此時,工業對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並不強。僅憑此因素,俄羅斯在俄土對抗中並無戰略優勢。

    而工業時代來臨後,直到蘇聯的興起前,俄羅斯的工業水平也僅是二流末端。而土耳其因與基督教文明地緣關係密切,吸收到非常多的西方先進技術成果。由此,土耳其因龐大的體量,即使在文明上稍遜於俄羅斯,也不至於這麼迅速被俄羅斯打垮。

    那還有什麼原因,使得俄土兩國對抗的戰局發生了逆轉呢?

    第一,內在實力的此消彼長

    在古代,俄羅斯所在的東歐板塊是寒冷邊緣草原,遠離文明核心。那是的人類文明發展水平還不足以對此地進行開發。

    中世紀中後期,隨著農耕文明千年成果的積累,農業生產技術已初步能在較寒冷地區開展農耕。

    當然,僅具備農業開發能力還不夠。畢竟,東歐地勢平坦,遊牧勢力的侵襲會嚴重威脅農耕國家。換句話說,東歐草原的主宰依舊是遊牧勢力。

    即使遊牧政權的武力值強大,但若東歐一直保持這種形態,其實土耳其並不懼怕。因為遊牧形態的生產方式較為落後,其只知燒殺搶掠的對外擴張方式,並無一個長期戰略規劃。這也就說明一點,即使土耳其在戰場上一時失敗,但其國力原強於遊牧勢力,能夠維持持久戰,因此遊牧實力根本不可能有大舉攻佔的企圖。

    不過,熱兵器時代的到來,一切發生了改變。熱兵器極大的抵消了遊牧騎兵在武力上的優勢。同時,製造熱兵器需大量且豐富的物質作為支撐,這就使得創造力更高的農耕政治勢力,憑藉熱兵器的加持,取得東歐的主導權。其體現就是,俄羅斯系莫斯科公國的興起,蒙古系金帳汗國的沒落和消亡,以及建立起以農業為基礎的俄羅斯帝國。

    完成了由遊牧到農耕文明轉型的東歐將給土耳其帶來巨大的麻煩。沒有遊牧勢力侵擾的東歐,其寬廣的待開發土地,因農耕文明覆蓋範圍的擴大,其物質基礎也大幅增長,這為東歐的戰略擴張提供了保障。其戰略思維的變化由曾經的燒殺搶奪式擴張轉變為佔領土地,納為己有。

    同時,轉型後的東歐,其戰略思維的另一個變化是開始謀求對商業路徑的控制。一方面是,物質財富因為農耕生產模式而得到大量的積累,這帶動了商業交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物質財富的積累,讓俄羅斯有能力打造、供養商船、軍艦的開銷。同時農耕文明的高技術為船隻的製造以及維護提供了技術。既然俄羅斯具備以上的這些能力,那麼開展海上貿易,控制黑海——地中海這條關鍵航線也就成為俄羅斯的需求。那麼,俄土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總而言之,轉型後的東歐文明,不僅增強了打擊土耳其的能力,還激發了自身打擊土耳其的慾望。這樣的情形下,土耳其面對東歐遊牧文明薄弱的物質基礎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其體現是,俄羅斯奪得了黑海北半部海岸線附近的原土耳其領土,並開始向巴爾幹地區滲透。

    領土的丟失對土耳其的影響巨大,這不僅是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更代表著土耳其失去了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的絕對主導權。

    雖然土耳其能憑藉伊斯坦布林的地緣優勢繼續鉗制俄羅斯。但俄羅斯進駐黑海後對土耳其的壓力使得土耳其不得不考慮俄羅斯的感受,這就使得伊斯坦布林的戰略價值相對下降。

    土耳其如果不想與俄羅斯全面開戰,就只能放棄對黑海——地中海貿易線路的絕對主導權,變為土耳其和俄羅斯共同主導。

    而俄羅斯挺近黑海也打破了土耳其完整的地緣結構。土耳其為了維護本部核心區——以伊斯坦布林為核心的黑海至愛琴海沿線的安全,必然要掌握黑海和東地中海沿線的土地。

    暫不說東地中海,僅談黑海。土耳其為了構築伊斯坦布林核心區的防線,必須佔領黑海周邊海岸線。可是俄羅斯已進駐黑海北半部海岸線並站穩腳跟,黑海已非土耳其獨有。那麼,黑海也就失去了作為伊斯坦布林北方地緣屏障的功能。

    土耳其出於維護本部核心區安全的目的,只能被動擴軍,加大黑海沿岸城市的武裝佈防,希望透過武力的增長減少國家的安全隱患。但這意味著,土耳其的大量國力將被這種無意義的防禦式武裝佈防消耗。

    在俄羅斯的地緣實力不斷提升時,土耳其的國力卻在不斷減弱,二者的強弱對比逐漸改變。

    第二,勢力範圍的增益減損。

    國家和文明體系的壯大,不僅需要內部實力的強大,同時還需要勢力範圍的擴充套件。而勢力範圍的擴充套件與內在因素以及外部地緣政治環境有很大關係。

    就這一點來說,土耳其的地緣政治環境並不好。土耳其位於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交界,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地緣中樞,是西方、伊斯蘭世界的戰略中樞。周邊大規模開發的優質地緣板塊為土耳其提供貿易條件,使土耳其獲得了豐厚的財富。

    但,已大規模開發的優質板塊也代表著當地勢力實力較強,土耳其沒有向四周拓展的戰略空間。

    與之對比的俄羅斯則不同,其西、南方向雖同土耳其一樣要面對成熟的文明體系,但在東方面對的卻只是蒙古落伍於時代的突厥系遊牧部族文明。這意味著,俄羅斯只需要花費較少的代價——以熱武器壓制遊牧騎兵,就能收穫蒙古廣闊的土地。

    雖然這片土地因地理環境而開發程度較低,但隨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開發這片土地對俄羅斯而言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俄羅斯作為一個單一且龐大的政治勢力,對這些區域的開發發展規劃會更加合理,同時能在減少彼此衝突損失的情況下,將收益最大程度的轉化為國力。

    雖然北亞、中亞因為惡劣的地理環境,其開發價值遠不及歐洲和地中海,但其龐大的體量,加上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俄羅斯收穫的資源量也是異常豐厚的。

    土耳其因地緣環境很難開疆拓土,而俄羅斯卻收穫北亞、中亞的廣闊領土進而轉化到現實國力的提升。這也成為俄土戰爭中俄羅斯力壓土耳其的根本原因。

    第三,國土地緣結構的規整程度。

    國土的規整性與國家安全環境息息相關。俄羅斯的國土還是相對規整,其早期侷限於歐洲呈塊狀佈局,後來不斷突破呈矩狀結構。這種結構在有利於俄羅斯進行內部整合的同時,還讓俄羅斯與外部的接觸面減少,降低了外部對俄羅斯的壓力。

    不過,俄羅斯的地緣結構也有較大的問題,具體表現是西重東輕,亞洲部分的開發程度不高。不過,那時的亞洲鄰邦均深陷農耕泥沼,其威脅程度對俄羅斯而言並不大,因此,俄羅斯在地緣結構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明顯。

    反觀土耳其。土耳其的國土零散,且大片國土都位於海岸線的狹長地區,結構極其不規範。在大航海時代,這樣的結構為海權國家提供了侵略土耳其的通道

    當然,土耳其也強盛過。不過隨著歐洲國家的海上實力發展壯大並壓制土耳其的海權,使得土耳其很難完全掌握其在地中海、印度洋、黑海等海域周邊的領土。換句話說,土耳其有大片的領土,但卻無力對這些領土進行整合形成合力。

    最後,是貿易路線的變化。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國家可以繞過好望角、合恩腳,經印度洋、太平洋直接航行至亞洲,還可以開發蘇伊士運河突破中東陸地的阻礙。甚至,俄羅斯開發的亞歐大陸北部也成為東西方的一個交流通道。這一切都徹底的改變了伊斯坦布林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

    伊斯坦布林在黑海——地中海航線中的絕對地位被俄羅斯打破;在歐亞貿易線路中的中樞地位被歐洲國家用其他方式代替,這都註定了土耳其的沒落。

    當然,對此,土耳其是不服氣的。所以,它也想盡辦法,希望重塑奧斯曼榮光。而土耳其的這一想法,對中東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今日埃爾多安的作為,也跟這一土耳其中興思路密切相關。

  • 2 # 中外雜談

    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起碼超過三分之二現在屬俄羅斯,這理由夠麼?包括現今俄烏爭的克里米亞,歷史上俄土起碼爭了上百年,大小戰爭無數次,中間幾度易手,最終沙俄用幾十萬士兵的生命,上百年的時間,還是搶到手了。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土耳其和俄羅斯是世仇,有著極深的文化和宗教矛盾。而俄土這股仇恨,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結下了。而這一切,實際上都源於一位公主,她的名字叫索菲婭·帕列奧羅格。

    索菲婭公主是拜佔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同時她也是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妻子。1453年,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包圍後,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終於攻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佔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壯烈殉國。至此,延續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國宣告滅亡。

    雖然,拜占庭帝國被土耳其滅亡了,但是它的文化卻沒有滅絕。帝國的亡國之仇被另一個國家繼承了,那便是俄羅斯!

    在拜占庭帝國覆滅16年後,即1469年,在教皇保羅二世的主持下,拜占庭的公主索菲婭被嫁給了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這位繼承了拜占庭滅國仇恨的公主,很快便將俄羅斯變成了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意志的繼承者!

    在她的影響下,克里姆林宮開始傳播拜佔廷式古典儀式和繁瑣禮節。伊凡三世死後,她又幫助自己的兒子瓦西里三世發動政變,奪得了王位。

    瓦西里三世,這位深受自己母親思想影響的新俄羅斯大公,也完全繼承了自己母親的意志,成為拜占庭帝國文化的踐行者。他在位期間,東征西討,大致完成了東北俄羅斯各公國的統一 。並且,他進一步將俄羅斯拜占庭化,最終將自己的國家變成“第三個、也是永久的羅馬”。從此,俄羅斯便完全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意志、文化和宗教,成為一個東正教國家。

    作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有著很深的文化和宗教衝突,自然對其十分的痛恨和厭惡。因此,隨著俄羅斯國力的不斷增強,勢力的不斷擴張,俄土之間也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

    17世紀到19世紀這兩百多年,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圍繞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地區的控制權,進行的一系列的戰爭。經過十次大規模的俄土戰爭,俄羅斯極大的削弱了土耳其,使自身的疆土獲得了極大的擴張。而曾經稱雄一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因此走向衰落。

    從拜占庭的滅亡,到俄土兩百多年的戰爭,再到今天的俄土衝突,我們都能感受到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那無法解開的民族矛盾!

  • 4 # 火器工坊

    這是一段非常久遠的歷史恩怨,可以追溯到15世紀中葉。

    在俄羅斯還是帝國階段的時候,他們稱自己為第三羅馬帝國,認為自己是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正統衣缽的。而在此之前,俄羅斯帝國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只是青帳汗國附屬國,而在教權上,莫斯科大公國又要屈服於東羅馬帝國,並朝拜東正教的教權中心君士坦丁堡。

    然而在1453年,日漸衰落的拜占庭帝國終於被奧斯曼土耳其攻破,東羅馬皇室四散而逃,其中末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侄女索菲婭公主逃到了羅馬。可以說索菲婭公主肩負著同奧斯曼帝國的亡國之仇。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婭公主,宣佈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從此莫斯科取代了伊斯坦布林成為了東正教新的教權中心,而俄羅斯王室也注入了羅馬帝國的皇室血統。

    當然,一同被帶往俄羅斯的,除了帝國正朔和教權,同時也有著對土耳其的恨。不過此時的這種仇恨只是單方面的,因為蒸蒸日上的奧斯曼帝國一直沒有把俄羅斯太當回事。

    一直到17世紀,隨著剛剛度過了動亂時代的俄羅斯逐漸恢復了生氣,帝國的擴張計劃也隨之展開。當時在東歐地區,有很多韃靼人和其他遊牧人建立的小汗國,都是奉奧斯曼土耳其為宗主國,而俄羅斯的入侵行為引起了奧斯曼帝國的不滿。

    1670s,基輔羅斯時代統一的烏克蘭和俄羅斯重新得到統一,這樣的舉動嚴重刺激了奧斯曼帝國的神經,於是奧斯曼帝國於1676年入侵烏克蘭境內,雖然期初土軍兵峰勢不可擋,但是後期的戰鬥並不盡人意。1681年1月俄土雙方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俄土戰爭。

    隨後俄羅斯同土耳其又展開了三次俄土戰爭,基本上都是俄羅斯被土耳其摁著摩擦,這也說明了雖然土耳其走向了衰落,但是其軍事力量仍然勝過剛剛崛起的俄羅斯。

    一直到1768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開始,俄羅斯才表現出了對土耳其的軍事優勢,也是從第五次開始,俄土戰爭出現了一邊倒的現象。基本上每一次戰爭結束,俄羅斯都會從土耳其這裡獲得些好處。比如說第五次俄土戰爭後,俄羅斯獲得了黑海的出海權,並且拿下了土耳其的附屬克里木汗國。

    第六次俄土戰爭,俄羅斯反敗為勝,獲得了黑海霸權,奪得了多個不凍港。第七次俄土戰爭,俄羅斯攫取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把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第八次俄土戰爭,俄羅斯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喬治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羅斯。第九次到第十次俄土戰爭,俄羅斯摧枯拉朽般的擊潰了土耳其,徹底獲得了黑海的制海權,整個黑海沿岸基本上都成了俄羅斯的天下。

    可以說兩國之所以互相討厭,是因為長達兩百多年的戰爭和教權仇恨造成的。像這種幾百年的樑子,不是說一個世紀就能緩解的,到底啥時候結束,這個誰也不好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年干支之間是否發生作用規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