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悟心蕾
-
2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看了這個來訪者的問題,我首先想了解的是:她的兒子自己是否有積極主動的尋找諮詢師的意願?要知道,如果來訪者自己沒有主動的求助意願,那麼無論是什麼樣的諮詢師,效果可能都不會盡如人意。
其次,我看到她對兒子的期待,確確實實是一片慈母憂心,希望兒子能夠更外向、更合群、更積極、更富有活力與挑戰性。但我們必須要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會形成一個隱形的動力場。在這個動力場裡,人們會潛移默化地互相影響,形成對於自己和對方的理解與認同。
試想一下,如果她的孩子一直從母親那裡接收到“你不善溝通,你做事不積極,你不喜歡挑戰和競爭”,而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如何證明自己不是這樣的。那麼在經年累月的互動中,他就有可能漸漸認同了母親的觀點,真的變得不善溝通、不積極。但實際上,也許一開始他並不真的是這樣,母親的評價標準並不客觀,只是基於母親的愛子心切,太希望他能夠做得更好的意願罷了。
而且,從這個男孩子自己希望找一個年長的男諮詢師來看,他應該是在生活中感到缺乏引導與榜樣,而這可能是他最根本的問題所在:他不是自己想要不善溝通、做事不積極,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可學習、可借鑑的例項與榜樣,所以才有勁不知道該如何使。
如果他的母親能夠在生活中調整孩子與父親或身邊成年男性之間的關係,讓他們能更多一些互動和連結,也許榜樣的力量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獲得成長和進步。畢竟言傳身教,身教是大於言傳的。
心理諮詢當然是有用的,但心理諮詢的本質是在人際關係中解決問題。所以如果能夠在現成的人際關係中做一些自然的調整,也許會比刻意地做心理諮詢來得更有效。
-
3 # 心理蔡中元
第一個建議是,找學校心理老師。初一年的學生,我建議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所在的學校是否有心理老師,只要心理老師的水平是合格的,就近並持續地尋求幫助通常是最優選擇。我看到太多孩子因為路途過於遙遠,或者諮詢費用太過昂貴而選擇放棄心理諮詢的幫助。
第二個建議是,當地的心理輔導中心或社工機構。現在很多地區雖然學校沒有配備正規的心理老師,但地區有設立一個心理輔導中心,通常是公益不收費的。或者有些城市有政府購買社工服務,裡面也會有提供相應的心理幫助。
第三個建議是,可以找找附近是否有高校裡面有心理諮詢中心且有對外服務。裡面找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做諮詢通常收費是很低廉的,畢竟是專業受訓,專業下限一般還是會有的,只是因為經驗問題,通常上限也不會太高。如果價錢可以接受,可以找高校裡面心理學專業的老師做心理諮詢,畢竟是專業受訓出身,大機率比外面的江湖派要更專業。
第四個建議是,可以去附近的醫院裡的心理科。注意是去心理科,不是精神科。但醫院裡也不一定會有心理科,好歹瞭解看看。通常醫院裡的心理科會帶有公益性質,收費甚至會在100元以內。而且根據《精神衛生法》的規定,也只有醫院才有資質做心理問題的診斷。先到醫院看看,如果願意再選擇外面的商業心理諮詢機構不遲。
第五個建議是,外面的心理諮詢商業機構除非有確切的知道有良好口碑的,不然選擇要要小心謹慎。而且心理諮詢的收費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說還是過於“昂貴”(但其實專業的諮詢師是需要收到這個價錢才能養活自己),三四百的價格是很正常的,而且一分錢一分貨,五六百也是常見的,也有收費上千的,但收費高了價效比也就不高了。
第六個建議是,你要和孩子好好商量,只要我們注意保護孩子隱私,好言相勸,如果孩子切實有心理困擾,他還是會願意去尋求幫助的。切忌大主大意,甚至強迫孩子前往尋求幫助。
第七個建議是,你可以撥打當地精神衛生中心的電話,正常來講會有人值班,也會有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孩子不願意去,也可以讓他撥打電話尋求幫助或者瞭解醫院情況,父母有困擾也可以打電話向他們諮詢。
我是蔡中元,心理諮詢師,心理教育工作者,《正向管教:好好跟孩子說話》作者。 -
4 # 心理治療師萬勇
提問者能夠從心理層來關注孩子的健康和諧,這說明提問者已經是具有高維度的社會和生命認知了。
即使我們從提問者的介紹裡獲得為偏向女性的角色判斷,但也不能就此認為這位關心孩子的人士與孩子就是母子關係。也有可能是一位極其柔和性格的男士,也或者是有別的關係模式。我總是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不同的關係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在沒有清晰交集之前,都只能是猜測性的判斷,不會非常準確,也不可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下面我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男孩讀初一,基本都是十二歲左右,這是一個人離開兒童少年級別,進入青少年期的開始。既是生理發育關鍵期,也是形成個體獨立人格的初始期。這個期間的孩子變得有些心事較重,沉默,不愛和人交往,甚至有時出現明顯的脾氣不好,與家人交流減少,也都屬於正常範圍。有些孩子看起來消極,其實他內心或許正在為處理學業,生活等事情也在茫然而著急呢。而這正是需要家長主動和孩子建立高一點級別的溝通方式的學習期。也就是說,他已經不是之前那個小孩,他長大了一些了。甚至多少家長感到自己突然變得不會和孩子說話了或者發現自己經常窩火。所以這種主動介入諮詢要包括一種關係,兩個物件的共同調節才會有效果。
孩子的成績挺好,這也可猜測為在他的想法中可能具有“絕對優勢”觀念,這是來自遺傳和後天教育的意識植入。特別具有才能的人總會處於一種類似孤單的狀態並顯得和周圍環境有點格格不入,這並非自閉。但也顯示出家庭教育上從小在社會構造,換位思考,分享與合作的教育方面有點疏忽。提問者對此也清楚認識到了。
關於選擇什麼流派的心理服務,個人認為,根據青少年學習認知的心理需求為主,選現實綜合認知激勵方面較好。精神分析對孩子並不合適。
孩子對心理師年齡的要求,其實是要麼是希望經驗豐富,要麼是某種較為完善性期待角色的補償機制。從這一點來說,不建議找在生活中與子女家人有比較嚴格界限的心理師。最好是樂觀,進取,民主,客觀,睿智,通達型的。考慮到諮詢費用,採取輔導班學習模式,半年左右,設定一週次數,或者也可以利用網路通訊,遠端經常交流,效果都挺好。也就是收個學費而已,還可消除孩子對於心理諮詢的迴避以及不想張揚的想法。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老師回答。
親愛的家長朋友,根據您的描述,您的擔心有:
(1)13歲(左右)的孩子人際交往孤僻:沒有親密的朋友,不善溝通?
(2)孩子的氣質:不喜歡挑戰和競爭,做事被動,不積極——您希望它成為相反的方向:積極、喜歡競爭挑戰、主動?
(3)您希望孩子的潛能開發得更多,您提及了關於人際關係和競爭性、主動性方面?
我想您的擔心是有理由的——放在成人的世界看;而同時我們留意到:目前孩子只有13歲(左右),這就提醒我們:首先需要先了解這個時期的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
該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處於從孩子向成人轉變的心理斷乳期。
他們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於自我,在跟世界的磨合中逐漸確立“我是誰”“我怎麼樣”“我應該怎麼樣”的自我概念,因此不願意盲從,心理上正經歷著閉鎖性與開放性的矛盾,所以在外表上顯得孤僻是正常的,不宜認為有心理問題。
關於人際和溝通潛能的開發:給孩子提供自由、安全的環境最有利開發潛能。
孩子從該時期到大學期間,都一直在透過不斷的實踐、檢驗、樹立、再檢驗的往復迴圈過程,修正和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以及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從而決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未來,最終確立自我同一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將逐漸建立起適合自己的交際網路,慢慢地,ta就會有自己的朋友和知己,溝通能力也會逐漸加強。
關於先天氣質: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也不能決定一個人將來成就的大小,而且比較穩定。
建議在尊重孩子的先天氣質的基礎上開發適合孩子的潛能,“天才用在對的地方才是寶”。
打個比方,先天氣質粘液質成分較多的孩子好比一支花瓶,如果非要打爛了一支花瓶,去粘成一隻碗(即強行改變其它氣質型別),對孩子的成長則極為痛苦,其不良影響為:孩子先天具有的天賦、潛能和人格被壓抑了,對其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造成一定傷害(長期被壓抑的孩子青春期可能極為叛逆,成年後一定階段可能引發心理問題。)
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支援、理解、鼓勵和保護。家長朋友們可以學習關於如何科學陪伴孩子成長的心理學課程,例如:婦專委的公益微課也是不錯的選擇。
-
6 # 貓黍說
首先,非常高興能夠看到孩子家長,已經有這種意識能夠帶孩子去做心理諮詢。放在90後,80後長大的年代,可能父母大多都不會有這種意識,也不太可能會了解孩子到這麼細緻的情況。
故,不如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去體驗,去試幾個諮詢師。然後,讓他自己去選擇。然後,我推薦簡單心理上面的諮詢師,您可以下載這個APP,簡單心理。上面有資深的諮詢師貴點,也有新手諮詢師便宜點,自己可以針對自己的經濟情況去做諮詢。也就是說,您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做心理諮詢,多試幾個,讓孩子自己來憑藉自己的感覺來選擇。
如果他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您可以說是帶他去找個知心朋友,或者,比咱們都智慧的人,來談談心,聊聊天,事實上,諮詢,事實上諮詢也不是那麼嚴肅的事情。
-
7 # 心理射線
很多人想做心理諮詢,但是不知道怎麼選心理諮詢師,現在從一些標準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1法定執業證書
看諮詢師是否有職業資格:透過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核發的,心理諮詢師(二級)證,2017年下半年國家取消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但是以前發的還是有用。
專業精神醫院的醫生(執業醫師),或者心理治療師也可以做諮詢,但一般都是以精神心理疾病為主,也可以做心理諮詢。像提問者這種情況選擇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比較適合點。
即使有證書,也不代表就有能力做個案,證書只代表進人心理諮詢行業基礎門檻,還需要不斷實踐。
2教育經歷
優先考慮心理學,醫學,教育,社會學,哲學背景人群。
3個人培訓經歷
諮詢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知識和能力,比較知名的有中美,中德,中挪,都是很系統的較長時間的培訓。
4個人經歷及督導
諮詢師需要有一定閱歷,但也不易是年齡越大越好。
諮詢師的個人體驗:諮詢師作為來訪者,接受諮詢,是諮詢師的人格成長。不同技術要求不大相同, 提問者要求的精神分析方向的諮詢師,必須要做個人體驗。
可以詢問諮詢師做個案的經驗(年數及多少小時個案經驗)。
督導:就是諮詢師的老師,諮詢師也有個人的盲點,需要找他的督導請教諮詢中的問題,你可以詢問是否有督導,督導經驗。
-
8 # 霍體清
給孩子找位諮詢師,怎麼選擇?
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家長,孩子現在成績雖然不錯,但畢竟才上初一,如果學習處在消極狀態,情緒提不起來,早晚成績會下來。
心理學流派眾多,下面衍生出來的技術更是多的數不過來。這些療法,對心理問題的解釋不一樣,眾說紛紜,都在強調自己的正確和高效。作為家長和普通民眾,怎麼在其中挑選出能解決問題的心理諮詢師和相匹配的技術,應該才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諮詢師對家庭教育的理解,現在的孩子溺愛普遍嚴重,孩子要什麼家長給什麼,不存在孩子需要沒得到滿足的說法。但是家長不懂得鼓勵孩子,還經常打擊指責,造成孩子沒有自信,情緒低落。二是心理諮詢師對心理問題的理解,是早年的慾望沒得到滿足,還是後天形成的條件反射,心理問題肯定不是遺傳。三是對焦慮的理解,如果諮詢師對焦慮理解的深刻,就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覺得這個諮詢師懂我,就能積極配合,達到預期效果。
回覆列表
每一位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子女付出所有,甚至還會在一些模糊的路徑上潛心努力著。孩子的學業以及性格上的發展,是最為牽動父母的心。而對於著問題的解決,作為父母就更加的茫然和無助,更迫切的就是尋找一個可以為孩子釋然和開拓的引路人。怎麼選擇一個何使的引路人(諮詢師)便提上了日程。
其實諮詢只是尋找一種開拓進取的路徑,真正要做的還是如何安排好眼前所茫然的瑣碎之事。沒有絕對萬能的諮詢師,這一切都取決於心性的使然。
首先,多交流並溝通與引導才能培養和啟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孩子的消極就在於以往的時光中遭受不同程度和層面上打擊太多,使得逐漸失去了信心和勇氣,這一切也許是孩子的曾經的挫折沒能走出來,也或者是父母等周圍因素給製造出來的。
其次,多與孩子進行各種情境下的互動,啟發孩子在多種場景下的適應性發揮。這樣就不會使得在陌生的環境中出現自我退縮的現象。人無完人,有的人能夠叛逆的方式來獲取自身所沒有的潛能發揮,但也有的則是需要一種外力的引導。
再次,為孩子提供相應的競猜或者競技之類的活動,激發孩子的虛榮心和榮譽感。沒有虛榮心和榮譽感就會逐漸變的精氣神有些萎靡不振。或者可以玩玩遊戲,諸如紙牌與網路上的遊戲,這些運用的好的話,不但可以益智還能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
最後,家庭環境至關重要,打造一個多元性色彩的家庭,不但能夠給孩子不同的感受,同時還能夠刺激孩子有著多元化的發展方向與求知慾望。而這一點則是大多數家庭都無法提供的,咱們不求完全的多元,最起碼的增加一個方向的著力點還是可以的。
總之,路在腳下,同時也在父母的眼中。不要把父母自己心中的路直接定格在孩子的征途上,這樣孩子不但失去好奇心的索取,同時也會逐漸變得消極和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