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長孫皇后,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母親,小字觀音婢。唐朝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無忌的妹妹,十三歲嫁給李世民,後來封為秦王妃。李世民登基為帝后,封為皇后。在長孫皇后三十六歲時,因病去世,諡號文德皇后!

    嫁於李世民,受封秦王妃!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關係很好,長孫兄妹的舅舅高士廉覺得李世民不同凡響,所以就把長孫無忌的妹妹嫁給了李世民。

    後來隋朝施行暴政,天下大亂狼煙四起,李淵也起兵反隋,李淵建立大唐後,李世民封為秦王,長孫氏封為秦王妃。

    李世民為了大唐一統天下,經常外出征戰四方,所以長孫氏就代表李世民孝敬李淵,因此受到李淵的喜愛!

    秦王和太子的矛盾!

    因為李世民東征西討,先後滅了薛舉、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和王世充等割據勢力,所以李世民的功勞很大,因此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

    這時李世民的地位,有架空太子李建成的趨勢,李建成感覺到了威脅,所以秦王和太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玄武門之變,受封皇后!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王和太子之間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時長孫無忌和他的妹妹秦王妃一直鼓勵和支援秦王,並且在發動玄武門政變之前,秦王妃親自鼓勵秦王府的將士。

    最後李世民玄武門政變成功,李世民登基為帝,長孫氏封為皇后。

    做上皇后的長孫氏,曾勸說他的哥哥長孫無忌讓位避嫌,同時長孫皇后還善於匡正李世民為政的過失,同時也保護了不少為人正直的忠臣!

    後來長孫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稱她為嘉偶、良佐。

    所以長孫皇后一直輔助李世民,並且做出許多有利於大唐的建議,他們可以說是皇帝聖明,皇后賢明。同時長孫皇后生活簡樸,對於下人溫和平順,所以長孫皇后也可以說是一代賢后!

  • 2 # 實夢閣

    她應該算是歷史上最溫柔賢惠美貌端莊品德高尚律己律人的典範了。

    想比明代賢后馬皇后,她更加美貌,出身更高,更有學識。

    在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之前,她才十幾歲,就很善於打好和李淵後宮以及建成、元吉家的妻妾的關係,給李世民不少助力。

    在李世民後宮中,她懂政治,但是從不參政。

    她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對自己的兒子李承乾要求也很嚴格。

    她從不嫉妒,可以容納李世民的一切女人,還主動給李世民選美。

    在李世民病重的時候,她腰帶裡時刻帶著毒藥,就是害怕李世民一旦駕崩,她要服毒自殺,以免自己成為呂后。

    但那時,李承乾還很小,那麼李承乾交給誰輔佐才夠放心呢?

    就算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感情用事,沒有做出違背禮教的事情。

    對於曾經虐待過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她的選擇是長跪不起,為他們求活命。武則天的做法則是將哥哥們貶謫致死。

    我有點懷疑,她這樣的一生,是不是律己變成了自虐,壓抑過甚,才會在36歲的盛年過世。

    她活的太痛苦。而正是這樣,她才贏得了李世民所有的愛。

    我不知道她此生是否幸福。也許我覺得古代女人太慘,而她卻樂在其中。

  • 3 # 歷史有妖氣

    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祖籍洛陽,生於長安。她父親長孫晟是隋朝右驍衛將軍,母親是北齊一個王爺的女兒。長孫一族在北魏孝文帝時被賜姓,屬於皇室宗族,因此,長孫皇后出生很高貴。

    李世民登基為帝,冊封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從小就愛看書,當了皇后以後也是整天手不釋卷,哪怕宮女給她梳妝打扮的時候,她都要手捧一本書來看。她博古通今,經常和李世民一起討論歷代王朝的興亡得失。但她從不插手國家政務,只是從旁勸諫。在牽扯到具體事務時,她就閉口不談。李世民有時強迫她發表看法,她都以沉默迴應。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李世民兩人關係非常好。長孫無忌很有才幹,為李世民奪取太子之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視他為心腹,讓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待遇無人可比。李世民還想讓長孫無忌擔任尚書右僕射一職,這個職位就相當於宰相,但是卻遭到了長孫皇后的反對。長孫皇后認為,自己身為皇后,家族已經榮寵至極,不願再讓哥哥掌握大權,以免遭人猜忌,對朝廷不利。但唐太宗卻堅持要重用長孫無忌,他認為長孫無忌文武兼備,是朝廷的棟樑之才,應該委以重任,為國家出力。長孫皇后拗不過丈夫,就私下裡找到哥哥,命他辭去官職,不可掌握大權。

    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維護大唐江山,長孫皇后可謂是用心良苦。她不僅妥善處理後宮事務,約束家族子弟,還獎進忠良,勉勵大臣,魏徵就曾經被她獎勵過。

    魏徵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名望,主要是源於他敢直言進諫。所謂忠言逆耳,想要一個人聽他不願意聽的話並且修正他的行為是很難的,誰都喜歡聽好聽的,何況是一代帝王。但問題是,好聽的話多數都是在逢迎拍馬,好聽但不好用。一個國君若是隻喜歡聽好聽的。那他周圍就會有很多諂媚小人整天吹捧他,那麼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而唐太宗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名望,就在於他能聽進去逆耳忠言。

    長孫皇后還維護了另外一名賢臣——房玄齡。房玄齡是貞觀年間著名的大臣,他善於謀略,和杜如晦一起被稱為“房謀杜斷”。有一次他因為過錯,被唐太宗免官。長孫皇后就勸太宗道:“房玄齡侍奉陛下的時間最長,頗有計謀,一向都很謹慎。如果他只是犯了小過錯.就給他機會,不要放棄他。”

    可見,長孫皇后對唐太宗的影響力。

    但是由於長孫皇后體弱多病,因此雖然備受寵愛,卻還是沒能陪太宗走完一生。公元636年7月28日,長孫皇后病逝,年僅36歲,葬在昭陵。唐太宗悲痛萬分,不僅親自送葬,還撰寫了碑文。事後,唐太宗長期沉緬於悲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為了能經常看到長孫皇后的陵墓,唐太宗還命人在宮裡修建層觀,整天站在上面眺望妻子的墳墓悼念她。

  • 4 # 正點歷史

    長孫皇后是整個大唐時期幾位最著名的女人之一。有句話叫: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個賢內助。從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就能反應出,長孫皇后的品德,就能反應出她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為大唐建立的盛世功不可沒。

    娃娃親

    長孫皇后是隋朝將領長孫晟的小女兒,深得寵愛。當時的唐國公是李淵,兩家交好。於是長孫晟就和唐國公李淵為長孫皇后和李世民定下了娃娃親。在定親之後,長孫晟酒死了。因為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與李世民的關係很好,深知其品行。於是在他的推動之下,在兩家娃娃親的推動之下,長孫皇后13歲嫁給了16歲的李世民。婚後二人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相伴一生。

    伴隨夫君,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李淵起兵稱帝,封李世民喂秦王,長孫皇后為秦王妃。太子李建成與李淵的妃嬪勾結,挑撥父子關係,疏遠李世民與妃嬪的關係,是長孫皇后出面,代替夫君彌補李世民的嫌隙。為李世民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李世民功高蓋主,讓年邁的李淵疑心,讓齊王李建成太子之位坐的不踏實,都想除掉他。一次又一次的計劃著除掉秦王。於是,秦王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一舉登上了地位。而在長孫皇后一直相伴李世民左右,鼓勵夫君,激勵將士,穩定軍心,鼓舞士氣。與李世民不離不棄,生死相依。伴隨著李世民的繼位,長孫皇后正式稱為皇后。

    德才兼備,獨具慧眼

    長孫皇后喜歡看書,經常和李世民一起鑑賞書卷。為李世民的一些決策,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讓李世民正確的做出了許多優質的決策,對朝政大事幫助很大。

    長孫皇后知道丈夫的秉性,經常都會利用自己對丈夫的影響力來“庇護”那些敢於直言覲見提意見而衝撞了皇帝的人。

    總結

    可以說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為李家,為大唐,都做出了非常重大貢獻。只可惜天妒英才,由於長孫皇后早年得的舊病發作,藥石無效,年僅36歲病逝。諡號“文德皇后”。長孫皇后伴隨夫君,不離不棄,生死相隨,帶人平和近人,禮待下屬。輔助李世民完成宏圖霸業,為大唐開創盛世,做出了傑出貢獻。

  • 5 # 歷史簡單說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的父親叫長孫晟,是隋朝的右驍衛將軍,長孫皇后還有個哥哥叫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皇后的舅舅叫高士廉,是北齊清河王高嶽的孫子,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排名第六。

    長孫氏原來是北魏的宗室之長,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候,被賜姓為長孫,長孫家出了很多的名將。

    長孫氏生於公元601年,長孫晟在公元609年病逝,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長孫晟第四子)被異母哥哥長孫無憲(長孫晟第三子)趕至高家,不過高士廉對這對兄妹很不錯。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好朋友,高士廉也覺得李世民不錯,於是在公元613年,將十三歲的長孫氏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好。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氏成為秦王妃,李世民常年征戰,長孫氏十分孝順李淵,李淵因為李玄霸早夭,所以就將長孫氏之子李泰過繼過去,封為衛王。

    秦王李世民軍功過大,對太子李建成有威脅,同樣也受到李淵的猜忌,但是長孫氏就常入宮中,孝順李淵,緩和李淵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再加上其他大臣對李世民的支援,李淵並沒有對李世民下手。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均沒有成功,兩邊的矛盾越來越大,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還有其他大臣一直支援李世民,李世民終於在武德九年,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世,過了幾個月,李淵禪讓給李世民,長孫氏就成了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也時常提醒李世民要施行仁政,所以說,貞觀之治,也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長孫皇后,那就是真正的母儀天下。

    可惜的是,貞觀八年,長孫皇后重病,之後好轉,貞觀九年,因為生母與李淵的病逝,長孫皇后又病重了,在貞觀十年病逝,終年三十六歲,諡號為文德皇后,文與德都是美諡,這個就是對長孫皇后最好的評價,之後李世民再沒有立皇后了。

    長孫皇后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治就是後面的唐高宗。

  • 6 # 歷史君主

    長孫皇后是一位很有風度的封建政治家,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一定貢獻的女性。玄武門之變中,她堅定地支援李世民,親自慰問和鼓勵參與政變的將士,感人至深,為玄武門之變的成功作出了貢獻。

    庸初,太宗常把朝中大事告訴她,徵詢她的意見,她卻說:“我是一個身居深富的婦女,哪裡敢過問朝中大事呢?”唐太宗一再要她發表意見,她就乾脆閉口不說話。長孫皇后的這種態度,雖然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但我們翻開中國歷史,回顧一下兩千多年中許多皇后亂政所造成的悲劇,不能不佩服長孫皇后是個有見解、識大體的女性。

    長孫皇后愛惜賢才,保護忠良。我們說長孫皇后不願參與朝政,並不是所有政事都不參與,一旦涉及到皇室的根本利益時,她不僅參與,而且還很有眼光和辦法。有一次,魏徵勸諫太宗時,言語忠直,不留情面,搞得唐太宗十分狼狽,下不了臺。唐太宗罷朝回宮,大發脾氣說:“我非殺了這個鄉巴佬不可。”長孫皇后問他要殺誰,唐太宗說:“魏徵!因為他總是當眾羞辱我!”長孫皇后聽後,深怕太宗一時暴怒鑄成大錯,便急中生智,悄悄走了出去。

    過了一會兒,她身穿參加隆重禮儀的朝服,站在李世民的面前。唐太宗很奇怪,問她為什麼現在要穿上這種衣服?長孫皇后回答說:我聽說過,國君開明,臣民才敢直言。現在魏徵直諫,正說明陛下開明,我怎麼能不向您慶賀呢?”太宗聽後轉怒為喜。長孫皇后用讚揚唐太宗來挽救魏徵的做法,是多麼聰明的辦法啊!

    長孫皇后不願因自己是皇后,就把朝中的高官厚祿都授予自己的兄弟子蛭。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唐太宗的功臣元老,太宗要提拔他做宰相,按理這對長孫無忌來說是受之無愧的,但長孫皇后堅決不同意,她勸唐太宗說:“我身為皇后,家庭的顯貴地位和榮耀已經很高了,實在不願讓我的兄弟子蛭再佔據朝廷的顯官要職。歷史上任用外成的沉痛教訓真是太多了,請陛下不要任命我的哥哥做宰相”。

    唐太宗一時沒有接受她的意見,於是她又規勸長孫無忌本人,苦苦地向唐太宗辭讓,直到太宗答應改授實權不大的閒散官職給無忌時,長孫皇后臉上才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中國封建社會里,哪家女兒為皇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滿門光彩。但是,長孫皇后卻反其道而行之。雖然長孫皇后這樣做的根本動機是為了唐王朝的長治久安,也是為了她長孫家族的安全,但從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看,長孫皇后這種不願兄弟子姬因她的關係而佈滿朝廷的做法,卻是難能可貴的。

    長孫皇后對待子女也有不少事處理得很好。長樂公主將要出嫁,唐太宗因為她是長孫皇后的女兒,格外寵愛,命令有關部門送的嫁妝要比長公主多一倍,長公主是太宗的姐姐,按唐朝廷的規定,皇帝的姐姐、女兒所有待遇都要一樣。所以魏徵據理力諫,希望太宗不要破規。最後,唐太宗終於接受了魏徵意見,長孫皇后聽了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地對太宗說:“以前經常聽您說魏徵好,重用他,我不知道魏徵真是國家忠臣啊!”長孫皇后對太子要求也很嚴,不讓他追求物質享受,要他立德揚名,這當然也是一種遠見卓識。

    長孫皇后反對奢侈浪費,主張節約儉樸。636年,長孫皇后病危時,給太宗留下遺言說:“我死以後不要鋪張浪費,勞民傷財。自古有德有識的人,都喜愛死後埋葬時節約從儉。只有那些亂世昏君們才徵發千萬民夫,去大造自己的墳墓而遭後人唾罵呢。我死後,要依據自然地勢埋葬,不要平地造陵墓,也不要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所有陪葬器具都要用瓦質和木質的,並且要少。這樣做,您才是不忘我啊!”並且一再叮囑唐太宗:“要重用忠直大臣,要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勸告,不要聽小人之言,要少遊玩打獵,少徵勞役。”她說:“您這樣做,我死後也就放心了!”

    長孫皇后雖然只活了三十六歲,但她的遺囑是發人深思的,是很有政治遠見的。長孫皇后去世時,唐太宗十分悲痛地對大臣們說:“她生前能經常地規勸我,彌補我的不足,今後再也不能聽到她有益的話了。我從此‘失一良佐’,這才是我的更大的悲哀啊!”可見,長孫皇后是輔佐唐太宗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位傑出女性。唐朝出現“貞觀盛世”也有她的一份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如果科技界有重要的人物去世,就沒有眾多人悼念,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