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鷹航空

    如果擁有核武器的蘇聯公開場合決定全力以赴支援伊拉克薩達姆,老美就不會那麼激動派遣大規模軍隊前往中東,打擊伊拉克了。

    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主要兩個方面的原因:

    1、請注意時間,1991年9月第一次海灣戰爭打響,而當時的蘇聯,距離其解體只有3個月時間。也就說,老美摸準了蘇聯的脈動,知道蘇聯此時已經回天乏術,內力已經完全耗盡了,這時不借著打擊伊拉克來在藍星上立威,更待何時?

    況且,打一場完全可控、不會失敗、為其比較短的這種戰爭,對於美國而言,百利無一害。

    2、再次請注意時間,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解體之後的俄羅斯立即修改外交策略,交好與西方,這樣的國際形勢下,誰又來出面阻止老美呢?誰又會出來阻止老美?

    所以,在目前的藍星上要想阻止老美,還是得靠自身實力,沒有實力,一切免談。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2 # 年少無知A123456789

    這是美國一貫在二戰後養成的以大欺小式的大國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強權政治,這本身就是無理取鬧無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亂、莫須有的倒賣武器軍火的生意形為,嗨、簡直無比醜惡,噁心,令人吐槽

  • 3 # 薦商12345678

    我一直有這樣一種謬|論:美國政府是一個打工者,為誰打工呢?為猶太財團打工,也為中東以色列打工!今天的美國強盛的背後是什麼在做支撐?當然是強大美聯儲、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背後那些猶太鉅富大佬們,真正操控美國政治,外交,經濟,金融體系的猶太資本!美國政府憑什麼要去中東殺死利比亞,圍剿伊拉克 ,激戰敘利亞,威脅伊朗,真的是為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才不是!他是為了中東以色列猶太人的安危才在中東地區製造戰爭,消滅一切敢於威脅以色列國安危的所有敵對國家,上世紀埃及發起的六次中東戰爭是這樣,今天的中東局勢仍然是這樣!

  • 4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發生的時間:1991年1月,而蘇聯解體時間為1991年12月;

    第二,背景:海灣戰爭的爆發前提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宣佈科威特是其的一個省,隨後聯合國督促伊拉克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而伊拉克的做法徹底激怒聯合國,而後,美國在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實際上……)組建聯合國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迫使伊拉克撤。而蘇聯方面,1989年剛剛從阿富汗鎩羽而歸,自身元氣大傷,間接的加速了它的解體。

    第三,蘇聯當時只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投了反對票,斡旋不太可能吧!而且美國的行動是聯合國授權的。

  • 5 # 幸福地帶2

    誰知道那個時候的蘇聯,早就對自己的國家都無法繼續維持,更沒有力量來支援伊拉克了。所以,他們並沒有能夠介入到伊拉克的戰爭之中,他們所謂的力勸美國,也只是口頭上,而沒有任何軍事上和經濟上的措施,應該說他們也只是伊拉克戰爭中的一個旁觀者。

  • 6 # 怡人之人148633009

    伊拉克從前挺富,因為與伊朗打了8年的仗,不僅把家底兒打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其中就包括欠科威特的140億美元。

    薩達姆當時在中東地區特別猖狂,就像是現在的沙特王儲薩勒曼似的。薩達姆並非屬於欠債不還的“大老賴”,但他為了還科威特等國的錢,竟然霸道地向債主們提出:“你們必須減產,讓我多賣一些石油才能還你們的錢”的無理要求。對此提議,科威特壓根不信薩達姆的邪,不僅沒有減產,反倒比之前還多。此舉,無形壓低了石油價格,薩達姆的暴脾氣頓時如火山爆發,於是借用當年希特勒慣常使用的閃電戰,一夜之間,攻佔了科威特。並打死科威特國王胞弟法赫德等5名王室成員,同時逼的老國王埃米爾也逃到了沙特。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急速召集34個國家組成聯盟。當多國聯軍開赴沙特集結完畢時,站在樓頂一數人頭,竟有66萬之多,其中美軍就多達50萬之眾。再看那些軍事裝備,單航母就有6艘,其它戰艦100餘艘;各種戰機2800架;坦克裝甲車3200輛;還有無以計數的長短兵器。

    多國聯軍經過5個月的準備與部署,1991年1月16日,海灣戰爭正式打響。駐守在科威特54萬的伊拉克大軍,在聯軍長達42天的狂轟濫炸下毫無還手之力,竟然在不足100小時的地面戰鬥中,伊拉克便被徹底打服。

    當時,蘇聯作為伊拉克的多年盟友則一反常態,並沒有像以往那樣與美國唱反調。第一,薩達姆入侵科威特這事兒做的確實不地道。第二,戈爾巴喬夫執政的最後時期,業已摒棄蘇維埃治國之本,轉而投靠西方資本主義的陣營。因此,當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僅僅第三天,蘇聯立刻與美國站到一起,共同發表了《聯合宣告》,強烈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同時,對伊拉克採取武器禁運的措施與軍事合作。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勸說和阻止多國聯軍攻打伊拉克軍隊這件事。

  • 7 # 陶大兵TD

    1991年1月至2月28日為了科威特主權領土完整,並且恢復科威特合法政權,美國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軍,透過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海上控截行動等,以較小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迫使其接受協議退出科威特。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重要朋友為什麼未出手相助?伊拉克吞併一個主權國家,失道寡助,在修理伊拉克議案表決蘇聯是投贊成票的。二,當時蘇聯一邦兄弟鬧分家,無暇顧及,大當家戈爾巴喬夫己被葉利軟架空,葉利軟堅定走西方道路,處處迎合西方不阻止就不奇怪了。三,蘇聯剛從阿富汗鎩羽而歸,伊拉克打勝兩伊戰爭,勢頭正旺,蘇聯深信以伊拉克軍力可重挫美軍,讓美國深陷戰爭泥沼。美軍首次大量高科技武器實戰,壓倒性制電磁,制空優勢,遠

  • 8 # 超然視野

    實際上美國總共打了兩次海灣戰爭,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蘇聯離解體也就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而第二次打擊時蘇聯已經是過去形式了!

    對於美國打的第一次海灣戰爭,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以這個為藉口打擊拒不撤軍的伊拉克也是明正言順的,這個時候蘇聯並不是沒有作為,相反的蘇聯還在積極的在美國和伊拉克之間進行斡旋,要不是蘇聯的斡旋,美國當時的攻擊方式和進度,那個時候顛覆薩達姆政權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之所以選擇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退兵,有蘇聯的重要原因!

    當然那個時候對於美國而言,蘇聯解體已經初露倪端,此時美國若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伊拉克,而不是在蘇聯外交內困的情況下致命一擊,蘇聯或許就沒有那麼輕鬆的解體,而且蘇聯的解體讓東歐出現了力量真空,若還從伊拉克不扯軍,混亂的歐洲出現不受控制的勢力崛起,豈不得不償失!

    而且對於蘇聯來說,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也不是一個可以充分信任的政權,伊拉克薩達姆的進一步做大,勢必在中東形成力量中心,對於試圖長期耕壇中東的蘇聯勢力也是一種威脅,因此由美國出面教訓一下伊拉克也是好事(對於薩達姆的野心可以參考一下阿拉伯復興黨)!當然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用於軍事裝備採購的資金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大利好,那麼美國若將伊拉克軍隊大部分裝備摧毀,伊拉克也不的不從蘇聯繼續購買裝備!

    更何況美國當時出動了六七條航母戰鬥群,以及六七十萬軍隊,結合伊拉克周邊的美國盟友的軍隊,可以說在軍事規模上具備壓倒性優勢,以當時蘇聯的經濟能力和軍事調動能力而言,即使想直接幫助薩達姆,也沒有能力和資金支援軍事投送!

  • 9 # 理中客

    首先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呢,在兩伊戰爭之中,伊拉克欠了很多阿拉伯國家的外債,欠了科威特140億美元,當時伊拉克想讓opec降低石油產量,從而提高國際油價,讓自己能掙更多的錢還債,但是呢科威特提高了石油產量,導致國際油價下跌,希望藉此來壓迫伊拉克在和他們的邊境問題上讓步。這也算是導火索,最後雙方大打出手。

    科威特這邊呢,有阿拉伯國家的盟友,背靠老大哥沙特,沙特背後是美國,伊拉克又是當時蘇聯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其實也涉及到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

    但是當時是什麼時候,1991年,前蘇聯已經日薄西山,馬上要解體了,已無力阻止美國,也無法和美國博弈,只能眼睛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盟友倒下,加上人道主義救援伊拉克是入侵科威特,名不正言不順,行動上無法阻止美國,口頭上也站不住腳,只能任由美國進攻伊拉克,隨後便是自己的紅色帝國轟然崩塌。

    最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 10 # 殺楚3

    謝謝邀請,當時的布什政府受到了國內石油集團,軍火集團為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全力支援,前蘇聯已經是個沒牙的老虎。國內政局動盪如果介入將會損失慘重,很多高層對美國態度曖昧。核威懾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情報系統提供了比較準確的資訊。打掉薩達姆加大對中東石油的控制,會得到金錢與政治的雙豐收。所以戰爭肆無忌憚的打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空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