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理論著作。劉勰撰。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魏晉時期﹐中國的文學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到南北朝﹐逐漸形成繁榮的局面。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批評在其歷史發展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既為《文心雕龍》的出現準備了條件﹐也在《文心雕龍》中得到了反映。 內容《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面。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諸於聖﹐宗之於經。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以有韻文為物件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以無韻文為物件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採”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鑑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以上四個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 主導思想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文心雕龍》中雖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但構成它的文學思想綱領及核心的﹐則是儒家的思想。它並不否認物質世界存在的真實性﹐卻認為在客觀現實世界之外﹐有一個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這個“道”或“神”是決定客觀世界一切變化的無形的﹑最終的依據。劉勰認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原道》)﹐正是聖人著述經典的根本原則。“神道設教”語出《易觀彖》:“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現實中的代理人帝王﹐視作理所當然的最高權威。根據這一見解﹐《文心雕龍》不僅進一步發展了荀子﹑特別是揚雄以來的“原道”﹑“宗經”﹑“徵聖”的觀點﹐並且將它貫穿到《文心雕龍》一書的一切重要方面﹐成為他立論的根本依據﹐給他的理論染上了一層經學色彩而且帶來了許多侷限性。例如﹐他認為一切種類的文章都是經典的“枝條”。對當時的各種應用文都設有專目論述﹐卻對正在形成的小說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龍》在論述具體的文學創作活動時﹐卻拋棄了經學家的抽象說教﹐表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文學觀﹔而且﹐對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文學的特點和規律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精湛透闢的見解﹐富於獨創性。因此它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代文學理論著作。劉勰撰。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魏晉時期﹐中國的文學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到南北朝﹐逐漸形成繁榮的局面。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批評在其歷史發展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既為《文心雕龍》的出現準備了條件﹐也在《文心雕龍》中得到了反映。 內容《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面。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諸於聖﹐宗之於經。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以有韻文為物件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以無韻文為物件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採”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鑑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以上四個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 主導思想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文心雕龍》中雖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但構成它的文學思想綱領及核心的﹐則是儒家的思想。它並不否認物質世界存在的真實性﹐卻認為在客觀現實世界之外﹐有一個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這個“道”或“神”是決定客觀世界一切變化的無形的﹑最終的依據。劉勰認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原道》)﹐正是聖人著述經典的根本原則。“神道設教”語出《易觀彖》:“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現實中的代理人帝王﹐視作理所當然的最高權威。根據這一見解﹐《文心雕龍》不僅進一步發展了荀子﹑特別是揚雄以來的“原道”﹑“宗經”﹑“徵聖”的觀點﹐並且將它貫穿到《文心雕龍》一書的一切重要方面﹐成為他立論的根本依據﹐給他的理論染上了一層經學色彩而且帶來了許多侷限性。例如﹐他認為一切種類的文章都是經典的“枝條”。對當時的各種應用文都設有專目論述﹐卻對正在形成的小說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龍》在論述具體的文學創作活動時﹐卻拋棄了經學家的抽象說教﹐表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文學觀﹔而且﹐對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文學的特點和規律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精湛透闢的見解﹐富於獨創性。因此它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