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飛的魚遠離大海
-
2 # 小云愛生活
我覺得父母萬在孩子面前做好一個榜樣,如果玩具是小姨子家裡孩子的,他是有權決定誰可以玩,誰不可以玩的,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去尊重每一個孩子,直接把玩具奪過來這是很不妥的做法。
你可以和自己家寶貝,把物權這個概念灌輸給他,讓他理解,那些玩具不屬於他,如果真的很想玩,他可以自己大膽的去請求一下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可不可以讓他玩一會兒,並且表達謝意。
大人把道理講清楚就可以了,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他們肯定可以做出一個很讓你驚喜的結果!!
-
3 # 一個核子
你兒子沒有玩具,你就搶別人孩子的
真有你的呀
你不知道詢問小姨子家孩子的意見的嗎?
-
4 # 諾媽育兒叨叨唸
我覺得這種方法還是有點欠妥當的。我們先拋開是不是親戚這一說,別人的東西,別人不給肯給你玩,這也是很正常的的現象。
尤其,對方還是兩個小孩子,那這中間,小孩子是不是佔有慾更強一些啊?就很不喜歡分享;兩個小孩子玩在一起很容易起爭執,是不是剛起了爭執呢?如果是這樣,那肯定不會把玩具分出來玩。
在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您拿了別人孩子的玩具來給自己的孩子玩,這明顯是站在維護自家孩子的角度上來的。我們是要無條件維護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分事情講原則。就說這件事,您的孩子要別人孩子的玩具,人家不給,他就哭鬧,您為了不讓他哭鬧,就去拿了人家的玩具,這表面上看是為了哄孩子不哭,但實際上您是助長了他的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那會不會給他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呢?只要我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我就可以用哭鬧的方法來爭取,我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幫我爭取到的。長遠來看,家長的這種維護究竟好不好呢?以後孩子長大了,離開父母了,還可以在社會上用類似的這種方式嗎?
孩子想要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跟人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讓對方自願把玩具分享出來。家長可以教給孩子怎樣與他人“談判”,但是實際行動上,最好還是讓孩子自己來,家長儘量不要干涉。另外,平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多在一起模擬這種情景,這樣當孩子真的遇到了,就知道如何去做了。
-
5 # 劉曄親子溝通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確很著急,也覺得孩子可能受了委屈,但其實這是一次特別好的教育機會,如果把握好,也許孩子在界限上又有了一次不錯的成長。
孩子為什麼不愛分享?去了別人家,人家孩子守著東西不讓玩,這其實很正常。不是那個孩子自私啊,不知道分享啊,其實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確立自己的邊界。
我們回想一下,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孩子不會這樣,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他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不光是玩具,甚至媽媽也是他的,跟他是一體的。
但是孩子長大一些,智力發育了,就學會了區分你我,他知道了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他要透過保護自己的玩具,不讓別人玩來確定自己的邊界和所有權。
其實,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說明孩子長大了。
要幫孩子解決問題嗎?那在這樣的事情中,我們要幫孩子拿一個玩具嗎?
其實不需要!
如果我們這樣幫,孩子就失去了一次學習解決衝突的機會。
孩子什麼時候會成長呢?一定是在一次次衝突的解決中,在各種為難的狀況下,他慢慢學會跟別人交往,學會用語言溝通解決問題,學會用交換的辦法解決等等,所以不要浪費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合理引導,孩子就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怎麼解決好呢?讓孩子解決是我們完全不插手嗎?也不是!
孩子已經哭著來找我們了,這時候我們想逃也逃不掉。我們需要做的是教給孩子溝通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上手幫他解決問題。
比如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把兩個孩子拉過來,問問小姨子家的孩子,“寶貝,我看到你手裡拿了個汽車,好酷啊!他可以跑嗎?”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給你演示一下,可以跑。
“哇,還挺快的啊!這是個什麼車啊?”
也許孩子回答“越野車”
“真棒啊,你都知道越野車啊!你們家還有什麼樣的車啊?”
“還有小轎車”
“可以拿給我看看嗎?”
“可以。”
“我喜歡這個紅色的小轎車,我覺得這個車肯定比你那個跑得快!”
“不是,我這個才快呢!”
“是嘛,那我們比比看?”
於是跟孩子比兩場。
“那能讓弟弟也跟你比一場嗎?弟弟的賽車技術比我好!”
也許這時候孩子就很自然地接受了弟弟,兩個孩子就玩起來了。
問題解決完了嗎?孩子能玩起來,問題就算解決完了嗎?其實沒有!我們只幫助了孩子融入進去,卻沒有把這招教給孩子。
等孩子玩完以後,我們可以給自己家孩子說:“寶貝,你看,如果你想玩哥哥的玩具,哭可以解決問題嗎?”
“不能”
“是呀,那我們是怎麼跟哥哥玩起來的呢?”
孩子如果年齡小,可能一時總結不出來答案,不過沒關係,即使總結不出來,我們也要提問,讓孩子思考,然後幫他梳理一下思路。
“你看,遇到別人不願意跟我們分享的情況,我們可以先跟他聊天,後者你手裡有玩具的話你可以跟他交換,對不對?當你們聊著聊著,成了好朋友,他就願意跟你分享了。如果你想玩,上來就搶呢?別人會怎麼做?”
“不給。”
“對啊,別人會害怕你搶走不給了,所以更不願意分享了。跟別人聊一聊,或者交換一下玩具,你學會這兩個辦法了嗎?”
“嗯”
“好的,媽媽希望下次你不要再哭著來找我了,試試這兩個辦法,好不好?”
“好!”
這是一個模擬的對話,但是如果我們在這次事件中能學會這樣跟孩子溝通,孩子就真的成長了。
任何衝突都是一次好的教育機會,我們千萬不要錯過。
-
6 # 皮皮媽育學園
這個場景很常見,尤其常見於親戚之間互相拜訪時,各家都有小朋友在現場的情景。
我個人認為:在小主人不同意的情況下,因為自家孩子哭鬧,題主就直接幫孩子拿了一個玩具,題主的做法是欠妥的。並且我認為題主自己也有這個感覺,否則也不會像題目這樣的表達,來諮詢大家的看法了。下面為你詳細解析:
第一,為什麼我認為題主的做法欠妥?1、從題主孩子的角度來看。
孩子一哭,題主就直接幫孩子拿了一個玩具,這種做法,會給自己的孩子一種感受:哭是可以達成目的的。但是題主未必可以一直、隨時隨地的滿足孩子的所有心願,孩子卻可能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和心理預期。
當你因為條件所限滿足不了孩子而拒絕幫助時,孩子心裡會很委屈;若你因為勸說不了孩子,或者孩子更大的哭聲,而惱羞成怒責怪孩子的話,孩子心理就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這是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閱歷,決定了他是理解不了太過複雜的事情的,他也不具備分辨出大人有能力提供幫助的場景。他只知道以前他一哭,你就會幫他滿足心願,而這回你卻“莫名其妙”不管他了;心願未達成的難過加上你拒絕幫助帶來的委屈,對孩子來講,傷害實在太重了、情緒實在太難控制了。
而作為成年人,不管你的理由有多合情合理,在孩子看來,他理解不動,那就是莫名其妙。也因此,關於你和孩子之間的這個矛盾,還是你縱容出來的矛盾,早晚都會爆發。
2、從題主親戚家孩子的角度來看。
從題主的表述,我推斷著,題主拿的應該是親戚家孩子的玩具。題主的做法明顯沒有體現出對主人的尊重,也沒有體現出對小主人玩具物權的尊重。你直接介入,對於對方孩子來講,是不公平的,畢竟作為成人、你的體力、智力、身高,都遠遠優於孩子。
而且不是隻有你心疼孩子,親戚也會心疼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礙於親戚的情面,不好說什麼。但是如果是很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待你們走後,“背後教子”時,一定會對孩子清晰且簡單的表明:對你這樣做的真實看法,及孩子遇見這種情況時可以怎麼做。
如果這樣的話,那你及你家孩子,在親戚家孩子眼裡,都會被打上“壞人”的標籤。如果你還想讓自家孩子和親戚家孩子相親相愛的話,可就要花費大力氣了。
第二,這種場景下,題主怎麼做更合理,且對孩子有益?1、首先,題主要了解並尊重孩子的心理。
題主遇到的這種場景,實在是非常常見。就拿我開篇講到的,為什麼小朋友對親戚家的孩子,還不如對自家鄰居的小夥伴大方呢?僅僅只是因為相對於天天在一起玩耍的同小區的小夥伴來說,親戚家的小朋友更像是“陌生人”啊。如果你不服、不接受的話,那也好辦,就天天帶著孩子去親戚家報到吧。
並且小孩子的世界比較簡單,他們對情緒的控制力也不強,這會高興了就和你分享玩具,不高興了就把玩具收回來,實在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我們來設想一個這樣的場景:一個最近讓你很不喜歡的、很不高興的人這會結婚了,礙於某種社會關係的存在,你卻不得不遞上大紅包。請問你在背後會不會默默的抱怨兩句、心疼幾秒鐘?這還是在你是成人,有能力控制情緒,擅長做表面功夫的前提下。
那麼,你怎麼能要求孩子一直熱情大方、始終樂於分享呢?那可就是嚴重的雙標了啊,尤其物件還是一個孩子。
2、其次,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大人可以提供必要的幫助。
a、先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就拿這個場景來說,題主可以安撫自家孩子的情緒,表明:你理解且接受,孩子針對不能玩玩具的委屈、難過;以及你對孩子有這樣的情緒很心疼。把你對孩子情緒的同理心和關懷,讓你的孩子明明白白的感受到,這有助於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緒、並平穩心情。
b、之後,向孩子強調玩具所有權的真相。
你還應該向孩子表明:親戚家的孩子(用孩子們之間的稱呼最好,為書寫方便,之後用“他”來代替)這麼做也沒有錯,玩具是他的,他有權決定此時此刻到底是要分享、收起來、或者是自己玩。你自己的玩具的話,你也有這個權利的。
c、最後,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達成心願。
在孩子想不到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提供思路,也可以給孩子做示範,但是孩子自己一定要有“努力的表現”。
比如,你可以告訴孩子:用你帶的玩具跟對方交換一下,好不好?你試一下嘛,看他(對方)願不願意?如果孩子覺得很難為情,也不要勉強孩子,你做示範給孩子看:xxx,我用這個玩具給你換好不好?你看這個玩具...(邊說邊示範怎麼好玩,怎麼有趣)。
如果對方接受了,你就順便告訴孩子,你看也不難吧,你自己說一遍好不好?如果對方不同意,你就告訴孩子:看,爸爸也會失敗,不過沒關係,咱們再一起想想辦法吧。
當然,也不是必須要有東西交換才可以。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對對方孩子說:“
你看,我家孩子表現的棒不棒,很快都不哭了;你是棒孩子嗎?你是不是特別喜歡這個玩具啊?哇,你有好多玩具啊,你自己挑一個你樂意的玩具讓我家孩子玩好不好?哇,你是個很優秀的小主人呢!”或者簡單的:“哇,你有這麼多玩具呢,你自己挑一個給我家孩子玩好不好,等你去我家了,我家孩子的玩具也會給你玩的,他都有xx、xx、xx,都可好玩了。”
如果不管你怎麼想辦法、怎麼和對方溝通,對方孩子就是不同意,也沒有關係。這個過程已經足以讓你的孩子體會怎麼正確的處理此類事情,並將注意力放在你們的溝通上了。那麼,就和孩子玩個其它的遊戲,或者吃點東西吧。說不定對方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自己就拿著玩具主動找過來了。
第三,作為家長,要看到每個場景下,孩子深層能力增長的潛力和機會。其實,這個場景,是一個特別特別好的機會:關於訓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認知委屈、沮喪、難過等情緒,並正確的處理這幾種情緒的能力。
我接觸過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這幾個能力發展的不好,來諮詢我:現在的寶寶們生活的太幸福、太順風順水了,怎麼能人為的給孩子增加點障礙,鍛鍊鍛鍊孩子的這幾種能力的發展,讓他們以後的人生更有韌性,更有持久的發展力呢?
我的回答是:不用人為增加,用孩子的思維,設身處地的、真正用心的陪伴孩子、觀察孩子。你會發現:孩子的世界,遠遠沒有大人認為的那麼簡單,他們有很複雜的內心感受、情感、以及心路歷程;並且孩子們在這些過程中,會累積經驗、確認認知,完成自己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成長。
也許,在你忽略掉的短短几分鐘、孩子玩一個裝卸車玩具的過程中,就已經經歷了:“興趣、嘗試、遇到困難、想辦法、還是不成功、放棄、覺得這個玩具沒意思、改玩其它的玩具、以後都很少再玩這個裝卸車”的整個過程了。
-
7 # 清淡的辣媽
小姨子家的孩子不讓我兒子玩玩具,兒子哭鬧,我便幫他拿了一個,這麼做對嗎?正確做法是什麼?
你的做法是不對的。
你應該詢問小姨子的孩子:你願意把你的玩具分享給弟弟玩嗎?如果他回答願意那就對了。
如果他回答不願意,那麼你切忌強求。更不要對孩子說:以後弟弟有玩具也不給你玩。
玩具是屬於你小姨子孩子的,那麼他有自由的分配權,他想給誰玩就給誰,大人最好不要過於干涉。
當你兒子哭鬧要玩具時,你要對兒子說:那是哥哥的玩具,哥哥允許我們玩,我們才可以拿,如果哥哥不允許,我們就不能碰哥哥的玩具。或者你自己去問問哥哥願不願意給你玩。這樣還可以鍛鍊你兒子遇事不要只會哭鬧,要學會自己想辦法。
回覆列表
我覺得您做得不對。對親戚家做客,您和您的孩子是客人,當親戚家的孩子不讓您的孩子玩玩具時,您要告訴您的孩子:玩具是別人的,你想玩要徵求別人的同意才能玩,或者等會爸爸給你買一個。小朋友也是有物品所有權的,也有獨立的人格,不能沒有經過小朋友的同意就拿別人的玩具。您還可以和親戚家的小朋友商量,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親戚家的小朋友願意把玩具給您的孩子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言傳身教,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