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有糖豆
-
2 # 壹壹說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看《三國演義》,但熟讀三國的朋友肯定知道三國裡面有很多謎團並未解開,比如貂蟬最後哪去了?但是最大謎團當屬“臥龍鳳雛”之爭,《三國演義》裡有一句話叫“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這句話誰說的呢?當時劉備為了躲避追殺一個人跑到了一個小山村遇到了一個世外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劉備第二天走的時候告訴他“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這才讓兩個謀士結下了千古奇緣。
後來我們也都知道劉備不僅得到了臥龍諸葛亮,也得到了鳳雛龐統。那麼兩人在一起工作自然要比較下誰的本事高?劉備為何得了兩人也沒能得到天下?首先我們從兩人的出場方式說起,那可是天差地別。劉備當時三顧茅廬才得到諸葛亮,而龐統則是毛遂自薦從一個小小的縣令做起,為什麼會這樣?諸葛亮的情商比龐統高太多,諸葛亮還未出山之前懂得給自己造勢讓劉備覺得他是高人,並讓劉備三顧茅廬才請他出山,越難得到的劉備自然很珍惜。而龐統呢,當時也去很多地方面試比如去了孫權那,可是此人心高氣傲不懂得迎合主子。最重要的是諸葛亮那是美男子一個,龐統則長的很醜
從情商外貌相比自然諸葛亮完勝,那肯定要比比硬實力了,帶兵打仗兩人誰厲害?其實兩人相差不大,由於龐統死的早,總結下就兩件成功的事兩件失敗的事。第一件成功之事當屬赤壁之戰獻計曹操將戰船連在一起,最後被周瑜火燒連營將曹操打的落花流水,這第二件就是投靠劉備之處不受待見被委任成了一個縣令,最後憑藉自己的計謀受到劉備賞識得以重用。這兩件失敗的事就是讓劉備設鴻門宴殺劉璋最後失敗了,第二件失敗的事就是來到落鳳坡丟了性命。綜合這幾件事發現龐統智商並不比諸葛亮差。
那麼最大的謎團來了,為什麼劉備臥龍鳳雛都得到了卻沒得到天下呢?這上面說了得一人可安天下,得兩人肯定就不行了。因為自古以來一山不容二虎兩個差不多才能的人在一起共事肯定互相看不慣。並且早在之前二人就有矛盾了,當時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了,最後諸葛亮跑到柴桑給周瑜弔喪那演技簡直了把東吳的人感動的不行,可是這時龐統出來哈哈大笑說“好你個諸葛孔明把別人氣死了你還假慈悲。兩人的不和是由來已久。但是綜合來看除了智商其餘諸葛亮遠勝龐統。
-
3 # 談史說魯
歷史上的龐統“質樸魯鈍”,卻沒說說鼻孔朝天,黑麵短髯,長相古怪。
綜合龐統一生行事來看,司馬徽的評價還是過高了點,龐統和諸葛亮相比,能力、為人還是有差距的。
很多文藝作品中描寫了不少龐統的才智故事,不過不見於史書記載。
他原來是周瑜手下,後來投奔劉備,劉備最初大才小用,任命他為區區縣令,於是又情緒,整天喝酒不理事。
後來諸葛亮指出緣由,於是任命為中郎將,為劉備定謀西川,可惜被流箭射中,36歲去世。在三國的舞臺上,並沒有表現出驚天之才能。
-
4 # 奔流到海不停留
整部《三國志》中,沒有一處文字稱龐統為“鳳雛”,也沒有將諸葛亮的“臥龍”與龐統的“鳳雛”相併列的任何記載。包括龐統身亡之地,《三國志》僅言“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歲”。沒有“落鳳坡”的附會言論。《三國志》中,青年諸葛亮為“臥龍”,好友“惟”崔州平、徐元直而已。在《魏略》中,諸葛亮的好友增加了石廣元和孟公威二人。這些記載都沒有諸葛亮與龐德公、龐統、司馬徽交往,以及所謂龐統為“鳳雛”的記載。在《三國志·蜀書七·龐統傳》中,陳壽提及了龐統與司馬徽的密切關係,但也沒有提及與諸葛亮的“好友”關係。
陳壽在《龐統傳》中記載:“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這段文字中提到了龐統與司馬德操的密切關係,提及了司馬德操對龐統的賞識和讚揚之語,即“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的話語,沒有龐統、司馬德操與諸葛亮關係的記載,更沒有司馬德操將諸葛亮與龐統共同列為“臥龍”、“鳳雛”的任何文字。另外,《後漢書·逸民列傳》有龐德公的一段記載,也沒有提及龐統和諸葛亮之事。這段記載表明,龐統和司馬徽在陳壽筆下並非是可寫可不寫的碌碌之輩,陳壽對此二人的瞭解和史料蒐集應該是非常詳盡的,陳壽連龐統與司馬徽樹下之語都記載的這麼清楚,如果真有龐統與當時名氣更大的諸葛亮的密切交往和名號“鳳雛”的事實,陳壽絕對不會不記。
另外,龐統投劉備時並沒有隱名埋姓,而且他在荊州做功曹已經好長時間了,東吳乃至荊州上下對他都很熟悉。如果司馬德操確實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依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諸葛亮的胸懷,面對自己送上門來的“鳳雛”,能僅僅因為其長相醜陋而讓他擔任小小的縣令嗎?從這段記載看來,在魯肅書信推薦龐統之前,劉備似乎根本不知道、不瞭解龐統的能力。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根本沒有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諸葛亮、龐統之事。還有,如果諸葛亮與龐統是一起在襄陽長大的“發小”、好友,諸葛亮為什麼不事先向劉備推薦龐統,而是在魯肅之後才“亦言之於先主”?經魯肅和諸葛亮推薦後,在此之前似乎根本不知道龐統何人的劉備才與龐統想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了。另外,劉備三顧茅廬是建安十二年(207),而劉備見龐統大概是建安十五年(210),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諸葛亮不向劉備推薦與自己齊名的好友“鳳雛”似乎說不過去。
而在襄陽人習鑿齒所著的《襄陽記》中,諸葛亮的好友變成了襄陽人龐德公、龐統,以及《三國志》中已經記載的與龐統關係密切的司馬徽,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不知何者是客也”的地步了。同時,習鑿齒又借司馬徽之口,把襄陽人龐統抬到了與諸葛亮“臥龍”齊名的“鳳雛”的高度。習鑿齒在強烈的“蜀漢正統”史觀驅動下,為了在襄陽去追思諸葛亮這樣一個東晉南朝文人眼中完美的“光復中原”的楷模,除了“號曰”一個亮家之所在的“隆中”以外,又杜撰了一些生活在襄陽一帶的名士與諸葛亮密切交往的事例,杜撰了一個與諸葛亮齊名的襄陽“鳳雛”。
我們不否認東晉習鑿齒《襄陽記》所臆想的龐統為“鳳雛”的說法在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三國演義》,龐統被描寫成一個傳奇人物。以至於現在沒有人懷疑龐統就是“鳳雛”這樣一個“臆想”的神話。
當然,習鑿齒的這些所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正如劉昭《後漢書·注補志序》所言:“加藝文以矯前棄,流書品採自近錄……借南晉之新虛,為東漢之故實。”唐代劉知幾在《史通·雜述篇》也雲:“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於本國,頗得流行,置於地方,罕聞愛異。”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亦云:“或纂述方誌,競為新異,妄有穿鑿,安處附會,頗失其真。”可見,在諸葛亮這個問題上,習鑿齒之《襄陽記》是有“罕聞愛異”和“妄有穿鑿”之嫌的。習鑿齒治史不嚴謹也備受裴松之詬病。裴松之在《三國志·蜀書·董允傳》引用了《襄陽記》的記載後,又說到與《漢晉春秋》說法不同,認為“此二書俱出習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習氏之言為不審也。”另在《三國志·魏書·王凌傳》注引中,裴松之評論習鑿齒曰:“疑悉鑿齒所自造者也。”
總之,在龐統為“鳳雛”這個問題上,魏晉時期的陳壽《三國志》和魚豢的《魏略》都沒有這樣的的記載,沒有他與青年諸葛亮“相友善”的隻言片語。而出現這一說法的是此後百餘年的東晉襄陽人習鑿齒的《襄陽記》,聯絡永嘉之亂以後晉室南遷的局面,聯絡習鑿齒為南晉爭正統,竭力推崇諸葛亮“光復中原”、“鞠躬盡瘁”楷模的形象,並穿鑿附會諸葛亮與襄陽人士的密切關係,“矜其鄉賢,美其邦族”,臆造出一個“鳳雛”的神話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龐統是否為“鳳雛”與諸葛亮躬耕地問題的認定沒有直接關係,本文也不涉及對龐統這樣一個三國時期傑出人物的評價問題,但是,對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應當有一個清醒地認識,我們有權利知道歷史的真相。後人如何“演義”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作為嚴肅的史學工作者,在正史《三國志》與野史《襄陽記》出現矛盾的時候,我們應當有一個清醒的態度,那就是:我們應當相信成書時間更早的正史,而不應該相信成書時間較晚的,且帶有明顯傾向的“地方野史”。
-
5 # 李加呆
根據巜三國演義》世外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的指點,“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後來確實得到了臥龍諸葛亮和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得了兩人,也沒有得到天下呢?先看他們的出場方式,可以說他們的出場就天差地別,當時劉備為了得到諸葛亮,曾三顧矛廬,親自登門相邀,而龐統是毛隧自薦,做了一個小小的縣令,諸葛亮未出山就造好聲勢,讓劉備感覺他就是高人,越是得不到,越值得珍惜,這說明諸葛亮的情商比龐統的高,當時龐統去過好多地方面試,可是此人心高氣傲不懂得迎合主子,另外,諸葛亮哪是一個美男子,龐統則長的很醜,從情商到外貌自然諸葛亮完美,比硬實力帶兵打仗,兩人誰最厲害,其實相差不大,由於龐統死的早,還沒充分展示完一生的本領,得一人可安天下,得兩人肯定就不行了,自古一山難容二虎,兩個差不多才能的人在一起共事,肯定就會起摩擦,互相看不貫,並且之前就有矛盾,諸葛亮把周瑜氣死了,還貓哭耗子假慈悲,把東吳人感動的不得了,綜合來看諸葛亮除了智商遠勝龐統,在時運方面有些確實也比龐統強。
-
6 # 青峰山女史
原因是二人入場時間有關。三國以官渡大戰(200年)為分水嶺,之前是諸侯林立,豪傑並起。相當於足球賽開場階段,大家都有機會,從中脫穎而出。到了官渡大戰前,北方的諸侯由群雄並起,到了曹操袁紹兩強相爭。相當於足球比賽上半場快要結束了。官渡大戰以後,袁紹敗,曹操用了幾年時間基本統一北方,優勢很明顯了。
到了208年,曹操出征荊州前夕,諸葛亮才出山,這時面臨局面是曹操強勢,不可與爭鋒;孫權江東根基穩固,不可圖也。而劉備還暫時棲身新野小縣,實力微弱。這相當於足球賽得下半場,對手已大幅領先,我方主力球員之一諸葛亮才剛入場,要想挽回劣勢,只有一靠人謀,二靠天意。
後來,曹操奪下荊州,劉備再次逃亡,幸而遇到魯肅,達成孫劉聯合,這才稍稍穩定局勢。這時劉備開始發力追遙遙領先曹操,和優勢明顯得孫權。但問題是給劉備發展壯大空間有限,這時劉備另外一位主力隊員才入場,他就是龐統。龐統也不負鳳雛之名,為劉備出謀奪取了益州,但不幸得是這位軍師為劉備事業早早失去生命。後面劉備又奪取漢中上庸,使得他的勢力達到頂峰。但東吳不忿劉備不還荊州之舉,第二次武力奪取荊州,殺了關羽。劉備自然不甘心,大舉兵伐吳爭奪荊州,結果以失敗告終。劉備集團勢力被削弱很多,直到他滅亡,也沒有起色。
究其原因是諸葛亮,龐統加入劉備集團時間太晚,有莫大關係。
-
7 # 風雲名人志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三國演義》裡面的水境先生曾經告訴過劉備,臥龍,鳳人雛得其中一人便可得天下。所以,劉備才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極力挽留龐統。可是龐統卻戰死在了攻打益州的路上,這多少讓人感到惋惜。也有很多人會想龐統是時運不佳還是名過其實?
首先,我們得想清楚龐統的實力到底強不強。他和諸葛亮一起在水鏡大師手下學習。而且諸葛亮也曾經多次向劉備提起過龐統。從這裡我們看出來,諸葛亮對於這個和他一起讀書的小夥伴的實力是十分認可的。
龐統的第一次出場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使用連環計幫助周瑜達到了火燒赤壁的效果。將曹操多年以來的努力一口氣毀了一半。
當龐統想去看看劉備實力的時候,得到了一個縣長的職位。並且將那個縣城打理得井井有條,最後得到劉備的接待。 當劉備知道龐統就是鳳雛的時候,立刻拜他為軍師。為了讓龐統可以儘快收穫劉備軍隊中的人心,諸葛亮推薦龐統當軍師和劉備一起去攻打益州。
值得一提的是,龐統攻打益州的時候除了落鳳坡栽了,其他地方沒打過敗仗。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龐統的實力還是相當強大的。
為什麼龐統會敗於落鳳坡並且命喪於此地呢?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因為劉備的堅持。 劉備攻打益州從某種意義方面來說可以說是背叛了自己的皇室家族。對同宗兄弟刀劍相向,這讓劉備自己處於一種道德不利的地位。劉備想要快點結束這場戰爭,擔心自己的同宗兄弟會拿這件事情做文章,到時候到處請救兵,自己就會陷於不利的地位。所以他極力認為兵分兩路直接攻打益州。龐統實在是沒有辦法才答應了下來。
二、龐統的自信。 畢竟赤壁之戰的時候自己身陷八十萬曹操軍隊中都得以脫身。這一次,身邊還有這麼多的武將和兵員保護自己。即使中了埋伏也不會就直接戰死。所以才答應劉備,兵分兩路自己帶兵從小路偷襲過去。水境先生不可能將帶兵打仗和治理國事這兩件本領讓兩個徒弟全部吸收,這樣的話會導致其中一個學得好永遠比另一個人強。所以諸葛亮學習了帶兵打仗,龐統學習了治理國家。也從而避免了兩個人自相殘殺的悲慘結局,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故事的走向還不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
但劉備為了勝利而做出愚昧的選擇的時候,龐統知道自己改變不了什麼,只能選擇讓自己一個人去面對所有的風險。
回覆列表
臥龍,鳳雛其中一人可安天下!
這句話的本意就是誇獎這二人!本來也沒看到諸葛亮得了天下對吧!
其實來說,龐統絕對是時運不佳,被流箭擊殺而亡!其實來說為什麼龐統是時運不佳!
建安十七年的時候,龐統就獻出上中下三條計策。來拿益州。
上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一舉而定;
中計,裝作要回荊州,引劉璋大將楊懷高沛輕騎來見,然後就此將其擒殺,再進軍成都;
下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同時,龐統再次勸告劉備,如果還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劉備他採用了龐統的中計,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雒城。龐統在攻城時,被流矢擊中,不幸身亡。在其死後,劉備順利的拿下了益州。
雖然,龐統這一生這次是最為出名的,同時也是最後一次計謀,但是也能反映出,龐統的謀略本領,其實相對於諸葛亮來說,龐統更是戰略型人才,而諸葛亮是後勤的人才,如果龐統沒死,拿估計關羽就不會死,荊州也不會丟掉,從而改變三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