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神愛分享

    準確的說是P-1反潛巡邏機

    川崎P-1海上巡邏機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和川崎重工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研製的四發渦扇海上巡邏機。P-1海上巡邏機研製始於2000年的反潛/運輸機聯合研發計劃,其中哨戒機計劃稱為P-X,而運輸機則稱為C-X(即現C-2運輸機)。P-1海上巡邏機在計劃驗證階段稱為P-X,原型機試作階段稱為XP-1,2013年3月12日機體開發工作完全完成後定名為P-1。

    P-1反潛巡邏機的整體效能還是十分優異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海域把控能力和對潛艇的跟蹤能力強

    P1是用於替代P3C反潛機的,它的最大改進之處,就是將螺旋槳動力改為渦輪風扇發動機,續航能力、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增加,提升了對周圍海域的把控能力和對潛艇的跟蹤能力。4臺日產F7發動機單臺推力6.1噸,全機最大起飛重量79.9噸,最大時速996公里,與P-3C相比,P-1的實用升限從P-3C的8600米提升到13520米,巡航速度從607千米/時提升到833千米/時,巡航距離從6600千米提升到8000千米,基本資料接近與美國的P-8。

    可攜帶武器豐富

    其內部彈艙可帶美製MK46、日製97式等輕型反潛魚雷或深水炸彈,而機翼下還可掛載美製魚叉、小牛或日製ASM1等反艦導彈,總載彈量超過9噸。

    航電探測設施齊全

    P-1配備日本東芝新開發的HPS-106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天線分別位於機首內部、前起落架艙門兩側等處,對海面小型目標的搜尋能力比P-3C大幅增加。機腹總共設有30個聲納浮標投放口,除了備便投擲的聲納浮標外,機內另外儲存70枚聲納浮標。機首下方設定與SH-60K反潛直升機相同的AN/AAS-44前視紅外線(FLIR)偵搜儀,平時收縮至機體內減少阻力,使用時才伸出;此一FLIR能在日/夜間識別海面目標,並能發現如伸出海面的潛艇潛望鏡之類的小型目標。

    機尾設定一具與美國P-8相同、由CAE生產的磁異探測器(MAD),駕駛艙後方的機身上部有一個電子截收裝置(ESM)天線的球型外罩,機體中段頂部也有一個突出的衛星通訊天線,機首下部設定通訊、導航、聲納浮標接收、敵我識別器(IFF)等天線。

    進攻武器裝備多樣

    P-1的機腹設定一個內建式彈艙,能容納制導魚雷、反潛炸彈等武器;此外,兩邊主翼最多總共能掛載8枚反艦導彈。因此,P-1與P-3C一樣,兼具反潛與反水面作戰功能。

    P-1是世界上首款使用光傳光纖電纜技術的量產飛機。一般來說,探測潛艇時要用到磁探測技術,P-3C就裝備了磁異常探測儀,透過磁場的變化探測潛艇,但它會受到機載電子裝置電磁波的干擾。使用光傳光纖電纜技術,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電磁波的干擾,提升探測靈敏度,反潛能力更強。P-1反潛能力大大超過P-3C,尤其對深海潛航的潛艇具有很強的艦艇形狀與效能判別能力。

  • 2 # 孔乙己亂彈

    KHⅠ-P-1海上“哨戒機”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與川崎重工聯合為日本海上自衛隊開發日本國產“海上反潛巡邏”機專案……(C-ⅹ1/p-x技術測試機)

    日本己經擁17架各型號包括E767、E2C/E2D和海上P-3反潛巡邏機。

    (E767預警機)(E2C預警機)(p-3反潛巡邏機)

    雖然日本擁有大量預警機和海上巡邏機都是進口貨、造價不菲而且受制於人。

    為此日本人利用自身電子科技技術條件優越、飛機制造技術也有突破、決定自己獨立研發預警/海上巡邏機技術。該型反潛巡邏機專案目前仍然處在測試研發過程中……

    (P-1想像圖)

    該機釆用日本中國產四發渦扇機體、配置日本東芝公司開發的HPS-106主動相控陣雷達技術AESA、機腹開設30個聲納投放囗、內建式彈艙可搭載反潛漁雷、反艦導彈、是一型先進技術的反潛、巡邏、攻擊多用途機、飛行速度快、留空時期長、探索範圍廣等等技術特點……

  • 3 # 彧蔚

    如果對比日本的空中自衛隊的空中力量的話,的確排不上前位,但是論質量的話可是在全球範圍內排列前位的,比如日本裝備的預警機數量就達到了17架之多,而預警機又被稱為現代戰爭“倍增器”,所以預警機的質量和數量對於現代作戰極為重要,而日本裝備的這17架預警機全部都是美製的4架E767大型預警機和多達13架E2C預警機,所以論預警機的實力的話還是不差的,畢竟E767預警機的效能和美軍自己的E3可是不分伯仲的。但是裝備了多達17架預警機的日本,卻一直想要研發屬於自己的中國產預警機。

    首先從日本的需求來說,的確日本裝備了多達17架預警機,但是佔大多數的E2C預警機都是上世紀80年代進口的,到如今已經到了年邁的時期,所以儘早為其尋求替代者就極為重要。所以早在2012年日本政府就計劃新型預警機的替代任務,當時計劃是進口4架美軍最新的E2D預警機先解決當時急需預警機的問題,後面再利用中國產預警機全面替代。

    以現代預警機的研發難度來說,主要體現在載機平臺的效能和機載雷達的效能上,按照日本政府的臆想,日本現階段擁有中國產C-2運輸機和中國產P-1反潛巡邏機的中國產製造實力,而且日本三菱電機研製的FCS-3A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在海自軍艦經過檢驗,所以有了載機平臺也有了雷達,似乎只是將二者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擁有一款中國產預警機了。

    從日本中國產FCS-3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效能來說,該雷達已經廣泛裝備在日本秋月級導彈護衛艦上,其最大探測距離在200--360公里之間,同時具備對多達300個不同目標同時根據的能力,而且具備多批次多重目標探測、跟蹤、射擊指揮等功能。而且作為日本中國產艦載神盾雷達,FCS-3A雷達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打擊”能力。特別是其探測精度不光能探測和精確跟蹤反艦導彈這類低空高速來襲的目標,甚至能跟蹤127毫米這樣體型小的炮彈。可以說研製FCS-3A艦載雷達的三菱電機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發實力上是比較先進的。

    從載機平臺的選擇來說,C2運輸機和P1反潛機都是日本中國產機型,體型更大的C2似乎更適合作為中國產預警機平臺,但是從兩款機型的中國產率來說,P1無論是機體還是發動機等重要零部件都是日本中國產,而C2雖然體型更大但是發動機是美製的,而且C2現階段剛剛服役,成熟穩定性相比已經已經服役多達17架的P1反潛機還差一些。更重要的是P1雖然是四發機型,但是從一開始的設計上就強調大航程和長巡航時間,這兩點非常符合預警機對載機平臺的要求,而且其最大80噸的起飛重量和下單翼氣動佈局更適合作為預警機載機平臺。而且從P-1反潛機平臺自身的效能來說,其載機平臺綜合性能不輸於美軍最新的P-8反潛機平臺的效能,比如其最大升限、最大飛行速度、巡航半徑、巡航時間、巡航里程方面都要比P-8更為先進,所以從載機平臺來說,日本防衛省計劃採用的P-1飛行平臺無論是在自產實力還是自身的硬實力上都很先進。

    所以在機載雷達技術已經經過檢驗,載機平臺也已經有合適的選擇之下,日本中國產預警機似乎進入順風順水階段。但是隱形的問題卻不少,首先日本雖然大量裝備預警機,擁有豐富的預警機使用經驗,但是卻沒有任何預警機研發經驗,所以光是載機和機載雷達整合後的整機氣動減阻設計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而且還有機載雷達加裝後,載機的重心位置變化、飛行過載等硬性飛行需求都是擺在日本研製中國產預警機面前的大難題。

    而且日本更是為中國產預警機研製了兩種不同佈置方式的預警雷達,但是受限於很多問題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解決的困難下,日本防衛省對該專案的研發資金預算卻不太支援,比如初期的研發資金僅僅50萬美元,後面在整機最為重要的整合最佳化階段,最費錢的吹風洞空氣減阻卻僅撥款了不到100萬美元,那沒錢還怎麼繼續搞下去呢?

    同樣對於複雜研製該機的川崎和三菱電機來說,此前日本防衛省就很是習慣開“空頭支票”,而且就算廠商自己掏錢研製出來了,防衛省給出的訂單數量也少得可憐,所以對於研製廠商來說,沒有訂單也再找不到理由愛國了。就這樣一方是防衛省不願大力資金支援中國產預警機專案落地,另一方被深深傷害的日本廠商也因為看不到希望而放棄了中國產預警機的持續研發,所以日本中國產預警機專案就這樣默默無聞的沉沒了。

  • 4 # 五嶽掩赤城

    謝邀,P-1反潛機技術相當先進,但可惜日本航空工業太薄弱

    日本川崎P-1是反潛機,而非預警機,兩者作用是完全不一樣。這款飛機可以說是日本航空業一次試圖自我發展嘗試,但整體上來說相當得不償失。該機部分子系統(特別是航電裝置)可以說是相當先進,在國際軍機史上也創造了多個第一,但日本航空製造技術的薄弱,導致該機效能發揮上大打折扣。

    P-1反潛機是日本自衛隊,為了替代龐大而老舊的P-3C反潛機而推出的,日本自衛隊擁有多達110架P-3C反潛機,是該機最大的海外客戶。為了代替P-3C機隊,日本考察過美國的P-8A波塞冬反潛機計劃,認為P-8A的設計重點與日本需求並不相符,最終決定自己研發的道路。美國P-8A(左)與日本P-1(右),美國P-8A走遠端高空反潛模式,不適合日本的大陸架近海反潛為主的情況

    P-1反潛機與其他反潛機最大區別在於,其他國家反潛機都是從運輸機或者客機改裝過來的,而P-1是沒有任何衍生機型,他是完全獨立研發的。該機的艙門、機窗、輔助動力以及部分飛行儀器與川崎另一款運輸機C-2共用,但兩者沒有關聯性。P-1和C-2可以說是日本當年經濟輝煌時期,花費巨資試圖進軍大飛機制造的嘗試。但是兩者效能和業績都平平,而日本經濟卻墜入黃昏,難以為繼,這弄不好也是日本這一意圖的絕唱。得益於獨立設計,P-1的駕駛艙視野極其良好

    正因為P-1反潛機計劃開始於日本經濟的輝煌時期,其部分子系統相當先進,特別是日本擅長的航電領域,先進性甚至拿下了很多個軍機史上的第一。第一款採用共形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飛機;第一款採用光導纖維傳輸系統的軍用飛機;第一款安裝人工智慧輔助系統(AI)的軍用飛機。

    P-1反潛機機身側面安裝共形的東芝 HPS-106 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使用的光導纖維系統傳輸速率是P-3C的100倍以上,而人工智慧輔助系統在確認目標位置以及選擇使用的武器型別後,根據外部大氣資料,自動規劃進攻的飛行軌跡。

    此外P-1反潛機的掛載能力也是現役所有反潛機中最強的,得益於專用和單獨設計,P-1反潛機結構上沒有先天性障礙,針對武器掛載能力進行最佳化設計。該機設計有8個機翼掛點,機身大型武器艙也設計有8個掛點,武器掛載能力在9噸以上。

    紙面上來看,P-1反潛機可以說是極其優秀和出色的反潛機,可以說是近海淺水反潛機的最大成。但是日本薄弱的航空製造工業嚴重拖後腿,P-1的可靠性不容樂觀。該機首次採用日本獨立研發設計的IHI F7渦扇發動機,這是個大涵道比小推力發動機,並設計有反推系統。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技術難度很高,日本特意選擇小推力型號試圖突破,但還是太想當然了。日本總共到現在也就19架的裝備規模,發生過兩次4臺發動機全部空中停車這樣極其罕見的事故,以及一次飛行過程中發動機燃燒狀況不穩定事件。

    飛機制造方面的問題同樣不少,有過油箱和飛機中部結構撕裂、飛機蒙皮撕裂、鉚釘缺陷等等。這些充分暴露了日本薄弱的航空製造水平,也嚴重限制了P-1反潛機的發揮。該機自從2011年交付之後,一直在不斷的修復補強中,總訂購量目前只有33架,總交付也就19架。

    此外,P-1的價效比也相當低,該專案是在日本經濟牛氣沖天時代推出,全部單獨設計,較低採購數量,拉高了單位成本。2015年該機飛離價格(裸機費用)已經達到1.76億美元,超過美國P-8A反潛機的1.25億美元的飛離價格。

  • 5 # 河東三叔

    川崎P-1海上巡邏機才是它的正名,該專案起始於2000年的反潛/運輸機聯合研發計劃,反潛機型的成果就是P-1,而運輸機型成果則是C-2。P-1反潛巡邏機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研製的四發渦扇海上巡邏機,在設計初始就強調高速度和大航程的要求。

    日本是一個島國,除了本島之外四面海洋必須有強大的反潛機型維持安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裝備了超過100架美製P-3C反潛機。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反潛作戰不再唯一主要任務,在周邊各國海軍實力不斷上漲同時領海、領土摩擦爭端不斷。日本P-3C機群除了反潛之外還要擔負更多海洋巡邏監視任務,隨時掌握可疑不明船隻或鄰國艦隊動態。

    考慮了P-3C已經老化又沒有新的可替代機型,而且日本同期還有更換航空自衛隊中國產C-1運輸機的需要,所以直接上手開始自研下代P-X巡邏機和C-X運輸機的研製。在滿足軍方需要的同時,還可以增強本國航空工業研發實力,2001年日本開始研製P-1反潛巡邏機。

    2007年9月28日P-1反潛巡邏機首飛,P-1主要航電系統足夠強大,可以有效執行反潛、反艦、指管通情等任務。同時配備了東芝HPS-106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機腹總共有30個聲納浮標投放口,還有一個內建式彈艙能夠容納制導魚雷、反潛炸彈等武器,兩側主翼最多可以掛載8枚反艦導彈。從配備來看P-1兼具反潛巡邏以及反水面作戰能力。

    P-1最大起飛重量80噸,實用升限12520米,巡航速度833km/小時,航程8000km。乘員13名,包括:兩名駕駛機組人員,11名負責作戰任務(反潛、洋麵監視、指管通情等)的人員。和以往採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P-3C反潛機620km/小時的速度相比,P-1顯然能在更短時間抵達目標區,並在相同時間內巡邏更大的空域和海域,整體作戰效能大幅度提升。

    和P-3C相比,顯示P-1反潛巡邏機效能更強。

    由於日本一貫的風格,研發出來的武器裝備一向價格昂貴,無法做到一對一替換P-3C機型。不過由於P-1速度和作戰效能的提升,可以用比較少的數量達成原來P-3C的任務總量,日本海自的目標是採購約70架在2020年左右全面替換P-3C。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狗出生半個月就離開媽媽,進行人工餵養,能否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