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能網

    COSMOS系列一直位於酷冷至尊機箱產品線的金字塔頂端,自第一款COSMOS 1000機箱以來,該系列已然經歷11年風霜。將時間往前推一年,迴歸初心的COSMOS C700P讓我們眼前一亮,對稱式鋁合金手柄的重新設計讓其與前面板連成一體;在C700P的基礎上,酷冷至尊推出了COSMOS C700M,外觀大改的同時環繞燈帶也升級成ARGB燈效,不變的是COSMOS一貫的流線型箱體和對稱式鋁合金提手。

    其實我們在今年年中的ComputeX 2018上就已經見過COSMOS C700M了,外觀上與C700P相似但不相同,前面板、機箱I/O和對稱式手柄都經過重新設計、定位,環繞燈帶更是升級成ARGB燈效,前面板的RGB燈帶呈流線型往上下延伸,點亮後的ARGB燈效對映在對稱式鋁合金手柄的內側以及底部的支撐面上,流光溢彩。

    C700M的左側板是一塊曲面的全透玻璃,其彎曲幅度貼合箱體的流線型,右側板是一整塊黑色的金屬側板,並非側透稍顯可惜;內部架構跟C700P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支援正向、垂直風道(90度轉向)和倒置三種結構安裝方式,箱體內部模組化程度很高。

    外觀:更協調的流線型超跑

    COSMOS系列機箱的外觀辨識度一向很高,對稱式鋁合金提手+流線型箱體讓人過目難忘,C700M也不例外。相比C700P,C700M在外觀的配色和過度上顯得更遊刃有餘,整體協調性很高,配合強調流線型的箱體設計,22.2kg重的機箱 還帶點超跑的飄逸感,重而不笨說的就是它了吧。

    左側板的曲面玻璃很好看

    C700M整個箱體造型的雛形都來自於COSMOS初代產品,不變的超跑元素是它們共同的特徵,流線型對稱式的鋁合金提手相比初代產品COSMOS 1000已經是大變樣了,但其作用和裝飾意義還是傳承了下來——話說回來,20kg以上的機箱,長寬都在600mm以上,不用提手的話搬運會有點麻煩,是屬於那種兩個人搬比較輕鬆、單人搬比較困難的型別。

    C700M的尺寸為650mm*306mm*651mm,重23.8kg,比C700P更大、更重,屬於大型全塔機箱,流線型的箱體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笨重”這一觀感印象,實際上對使用者桌子、地面的空間以及承重力要求都比較高;最多可裝E-ATX板型的主機板(304.8mm*279.4mm內),CPU散熱器限高198mm,顯示卡限長320mm(安裝3.5寸硬碟架)、最大限長490mm(移除3.5寸硬碟架),受益於機箱體積,其硬體相容性非常出色。

    在側板的材質上,C700M延續了C700P的選擇,使用了單面側透玻璃、單面金屬板材的設計;而非COSMOS Ⅱ25週年限量版的雙面側透玻璃。沒有雙面側透有點可惜,應該有著為背艙美觀的考量,不同材質的兩個側板都由轉軸在背部進行固定,開窗效果類似C700P,從內向外、從前到後開啟,與箱體呈90度垂直角後會定住、以防開合角度過大而造成斷裂。

    側板的前沿是延伸出來的

    曲面的玻璃面板、流線型對稱式提手以及背部的銀白色外框架在外觀上比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觀感良好;但其實為了重量的考慮,裝飾用的銀白色外框(背部可無工具拆卸、頂部使用螺絲固定)使用的是輕量化的塑殼,其表面有一定的金屬磨砂質感。

    機箱背部有著8個PCI擋板,有2個獨立的水冷孔分別位於主機板I/O擋板區域上方和電源位的右上方,這是為了分體式水冷的安裝所預留的空間;C700M當然支援豎立的顯示卡安裝,至於為何沒有豎立的PCI擋板,是因為機箱內部有著獨立的顯示卡安裝支架,配合附件中的PCIe x16延長線即可完成顯示卡的展示式安裝。

    細節:對稱、精緻和辨識度

    C700M的機箱I/O坐落在前面板和頂板的過渡交匯處,斜面向外的設計也是酷冷至尊一貫的風格了,契合箱體的流線型設計風格,這方面C700M做的比C700P要好,整個I/O面板的過渡很自然;介面則是4個USB3.0、1個USB3.1 Type-C呈對稱分佈在上側,下側從左到右分別是硬碟指示燈、重啟鍵、開機鍵以及2個3.5mm音訊麥克風插孔,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前面板和斜向上的I/O面板都沒有酷冷至尊的LOGO,只有開機鍵做成了熟悉的六邊形——是酷冷至尊LOGO的形狀,這未嘗不是一種對產品辨識度具有高度自信的表現。

    提示字元顏色比較淡,在直接光照的環境下比較難看清楚

    六邊形開機鍵的觸感反饋比較清脆,較小的正方形重啟鍵就要稍微用力一點才能按下去,在開關方面酷冷至尊的造詣還是很深的;前面板、頂板以及I/O所在的斜面面板表面都做了金屬拉絲處理,觸之冰涼順滑,視覺上的金屬質感很棒。

    換個角度就清晰多了

    機箱I/O上方的左右兩側分別還有風扇轉速控制鍵和機箱RGB燈效控制鍵,上下兩端可按,風扇轉速控制鍵有4個選項,分別為:(H)High檔風扇轉速為100%、(M)Medium檔風扇轉速為75%、(L)Low檔風扇轉速為50%、(↑↓)M/B Sync檔切換至主機板控制風扇轉速(需接入PWM風扇介面);機箱RGB燈效控制鍵有3個選項,分別為:Static檔7種靜止燈光、Cycle檔4種動態燈光、M/B Sync檔切換至主機板RGB燈效同步(需接入主機板3-Pin 5V A-RGB介面,切勿接入12V 4-Pin RGB介面)。

    左側的風扇轉速控制鍵

    右側的機箱RGB燈效控制鍵

    對稱式的鋁合金提手配色銀色偏深灰,比金屬拉絲表面處理的銀灰色前面板顏色更深,與銀白色的飾條形成一定的視覺反差,流線型的外觀中隱藏著視覺反差的衝擊;在燈光下偏藍的線條就是未點亮的RGB燈帶,嵌於面板的內側並往箱體背後延伸。

    鋁合金提手和墊腳順著箱體設計的弧度彎折,帶有流線型的美感

    C700M的頂板遍佈著不規則的菱形散熱孔,靠近前面板這一側稍顯凌亂,到了靠近背部的一側就規則了起來,可以說頂板就不再講究對稱了,但仍然顯得很精緻。

    靠近前端、給人以凌亂感的菱形散熱孔

    鋁合金提手是以螺絲固定、並與整個箱體框架相連的

    底部防塵網由前面板下抽出

    防塵網的表面帶有金屬網格冰涼的觸感

    防塵網的前端翹起,酷似衝浪板

    鋼化玻璃側板透過固定用的轉軸連線,現已是最大的開合角度

    適應側板前沿的梯形開口,三明治的層次感

    負責支撐的鋁合金提把以及橡膠墊腳

    結構:模組化程度和可玩性都很高

    C700M是酷冷至尊COSMOS系列最新的一員,內部其實也新添了不少東西:同時充當電源隔絕艙以及獨立顯示卡支架底板的模組化底倉、多個2.5寸/3.5寸硬碟架、5.25寸光碟機架等,保留了模組化的主機板安裝架、模組化的背架(主機板I/O、背部風扇位及PCI槽)還有隱藏在隔絕艙下的電源支撐架,上述所有支架都是模組化、可拆的,整體可玩性非常高,有多高呢?在不算獨立顯示卡支架的情況下,最起碼會有3種主機板的安裝方式:正常裝、垂直風道安裝(90度翻轉)以及倒置安裝(RTX架構,顯示卡在上、CPU在下)。

    開啟左側班,內裡一覽無遺

    獨立的顯示卡安裝支架,可90度隨意翻轉

    標配的後置140mm MasterFan風扇

    主艙靠近前面板處的硬碟架

    5.25寸光碟機支架

    頂板是可拆的,在內部往上稍微用力就可以把頂板給頂出來,頂板出乎意料的不是很重。

    前面板也是可以輕鬆拆卸的,使用的是兩側卡扣下端磁吸的固定方式,在上側的兩端往外用力即可輕鬆拆出前面板。

    拆除前面板後露出金屬防塵網格,還有預留的光碟機口

    背艙處自帶有風扇控制器和理線盔甲

    C700M自帶的風扇控制器

    把前端的理線盔甲拆下後,可以看到已經預先理好的各類線材

    主機板架上方的固定條,要拆主機板架就要先行拆掉它

    背部銀白色的裝飾框體也是可以拆的,卡扣式固定稍微用力即可完成拆卸

    拆了一部分的部件後,機箱框架呈現在我們面前:

    風扇控制器的PCB是位於背艙的1個2.5寸硬碟架上的,手擰螺絲固定

    模組化的主機板安裝架可以輕鬆拆除

    三種主機板位置的安裝方式

    C700M和C700P一樣,模組化箱體架構可以隨意拆裝,移除機箱內的硬碟支架、光碟機支架後,拆下主機板架、背架和電源倉支架,就可以解鎖三種安裝主機板的姿勢,分別為:正常安裝(預設位置)、垂直風道安裝(主機板I/O朝上)以及RTX安裝(即倒置安裝,顯示卡在上,CPU在下)。

    相比三種主機板的安裝方式,新增的顯示卡支架才是這次我們想要展示的重點,在接下來的上機環節中看看這個獨立的顯示卡支架能裝出怎樣的效果吧。

    板材厚度實測:

    左側板厚度實測4.36mm

    右側板厚度實測3.90mm

    獨立顯示卡支架厚度實測1.35mm

    機箱內部板材厚度實測1.5mm

    上機:當顯示卡可以傾斜

    酷冷至尊的COSMOS系列定位非常高階,C700M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說是今年酷冷至尊的看家旗艦也不為過;那麼這次裝機我們使用的是正常位主機板安裝——以便展示這個獨立的顯示卡支架,配置上儘量摸到主流大眾中的天花板,簡單地說就是儘可能地堆高一點配置,酷睿i7-8086K處理器+華碩ROG STRIX RTX2080顯示卡怎麼樣?

    如圖所見顯示卡是直接裝在獨立的顯示卡支架上的,可立可斜,使用機箱附帶的PCIe 16x延長線連線主機板,獨特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這種設計起碼是別家機箱所沒有的。

    跟一般的垂直安裝不同,顯示卡離主機板比較遠

    顯示卡傾斜中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PCIe 16x延長線

    透過一塊額外的擋板固定

    帶有酷冷至尊LOGO的PCIe 16x延長線

    顯示卡垂直狀態

    顯示卡傾斜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顯示卡安裝在獨立的顯示卡支架上時,影片輸出介面的選擇會稍顯尷尬;圖中是把機箱的PCI擋板全部移除的狀態,當顯示卡垂直襬放,從背部基本是看不到影片輸出介面的,我們要將各類影片線深入機箱扭轉90度才能插入顯示卡上的影片輸出介面;或者將顯示卡傾斜擺放。

    顯示卡傾斜擺放後,最上方的DP口小荷初露尖尖角,較為方便的方法自然是直接使用DP線連線顯示卡和顯示器,我們就是這麼做的。

    點亮:

    流虹般燈光傾洩在桌面上

    未開啟燈效同步

    相應的檔位會有淡白色燈光提示

    RGB的燈效也會投射到前面板內側

    有種氣氛燈效果的感覺

    開啟Aura Sync燈效同步後:

    燈效GIF演示,圖片較大載入會有點慢:

    我個人認為是虹光流動的RGB燈效更好看寫,同步後的單色RGB就更偏向共鳴感。

    散熱測試:輕鬆壓住高配平臺

    散熱測試配置我們在上機環節已經提到過了,這裡不再重複,圖表中也有列出相應的硬體配置;在沒有改動前置進風扇、後置出風扇的情況下,單純加裝240mm一體式水冷作為CPU散熱器裝於頂部,一整套高配的硬體對C700M散熱系統來說是一個挑戰。測試方法:我們的機箱散熱測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烤機壓力測試,遊戲壓力測試以及待機狀態測試。烤機壓力測試我們透過同時執行AIDA 64 FPU和3DMark Fire Strike專案,令CPU和顯示卡達到滿載狀態,烤機時間持續1個小時;遊戲壓力測試則執行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持續時間10分鐘左右;待機測試開機靜置30分鐘,記錄CPU平均溫度以及顯示卡最高溫度。

    在靜置待機的模擬情景下,CPU和顯示卡雙雙不超30度,待機狀態的頻率有點低也沒什麼好說的;在模擬遊戲負載的情景中,CPU溫度達42度,顯示卡溫度升至66度,屬於正常範疇,依然相當清涼;重頭戲模擬滿載測試來了,雙烤的情況下,CPU溫度到達75度,顯示卡溫度依然是66度,很優秀的散熱表現了。

    C700M前置自帶3個120mm進風扇、後置1個140mm出風扇,不想折騰的使用者其實不用太多地注意風道的組建(三種主機板安裝方式的風道組建考慮因素各不相同,這裡以正常安裝為主)——機箱在出廠時已經幫你考慮好風道了,平臺裝上直接用就是了。

    總結:傳承和突破

    毫無疑問,作為COSMOS系列的後來者,C700M很好地繼承了C700P的各種優點,包括流線型的外觀設計語言、模組化的箱體內架構、對稱式鋁合金提手以及RGB環繞燈帶等,而在這些的基礎上,C700M再度做出的突破也不容小覷:外觀設計的改進、ARGB燈效的升級、增添多個硬碟支架、新增獨立顯示卡支架和附帶贈送PCIe x16延長線等,COSMOS系列的產品特色在C700M上呈現著傳承和突破。

    顯示卡支架是一個可以讓人嘖嘖稱奇的創新突破點,原來顯示卡除了正常安裝和垂直安裝,還能斜著裝,異於尋常的展示角度往往會引起好奇和關注,也許在實用性上還有著進步的空間,但能在固有的、劃分得很細緻的COSMOS機箱設計體系上做出突破,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值得稱讚的事情,C700M做到了這點。

    曲面深色的全透側板真的很好看

    總結時不得不談到價格,COSMOS系列機箱一貫不會便宜,C700P的售價達2999元,C700M更是後來者居上,售價高達3599元,匠心獨具的產品有著襯得上其身份的價格,面向高階玩家、使用者市場,適合對此感興趣、並對價格門檻望而不怯的使用者購買。

    √ 優點:· 流線型全新外觀設計· 前置Type-C介面可戰未來· 曲面側透鋼化玻璃· ARGB環繞燈帶· 創新的獨立顯示卡支架X 缺點:· 箱體巨大,其重很難單人搬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軍史上有哪些戰例是值得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