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4968254234
-
2 # 五嶽掩赤城
國內戰爭時期的就不說了,雖然國內戰爭時期堪稱不可思議的戰例很多,但現在大過年的,內戰話題總有點那個啥來著,就聊聊對外作戰中兩個比較驕傲也比較有意思的戰例。
抗美援朝戰爭-高陽佛彌地之戰北韓戰爭完全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這場戰爭中有太多太多根本無法用任何軍事常理能夠解釋的軍事奇蹟,在面對裝備落後於對手兩代以上的差距下,志願軍就是依靠一個個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真實戰例創造出奇蹟。
比如38軍,徒步在崇山峻嶺中強行軍,14個小時攻擊前進72.5公里(注意是攻擊前進,不是純行軍,先後遭遇多股敵軍部隊,都將其擊潰),穿插搶佔三所裡,搶在撤退的美軍之前佔領阻擊陣地,在無預設陣地、兵力、火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堅守到天黑,沒讓撤退的美軍再前進一步。再比如上甘玲戰役,坑道作戰26天,美軍190萬發炮彈始終砸不下的小山嶺等等。
這裡選擇的高陽佛彌地伏擊戰,有幾個特殊情況,第一,他是人類軍事史上唯一的輕步兵營殲滅重坦克營的戰例。第二,參戰的志願軍第50軍並非主力部隊,其前身是國軍雲南滇軍第60軍這支雜牌軍起義後改編的。50軍軍長曾澤生,雲南人
1950年12月31日,華人民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志願軍公式凌厲,勢如破竹,一夜之間突破“聯合國軍”ABCDE五道防線,突進縱深達15-20公里。“聯合國軍”不得不實施總撤退,為遲滯志願軍公式,英軍第29旅被留在議政府地區擔任殿後任務。
1月1日,志願軍39軍116師347團以強行軍狀態突擊到議政府地區,但誤將“一個聯隊”的情報聽成“一個連隊”,就向英軍的第57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發動進攻,經過一輪搶攻,殲滅英軍一個連的兵力,俘虜了300多英軍士兵(注意不要把志願軍的編制規模和英軍劃上等號),但很快發現不對勁。等到天亮之後,回過神的英軍在空軍支援下,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向347團發動進攻,347團以頑強的意志堅守陣地,其中7連在戰鬥僅剩7人,全部幹部均已犧牲,面對洶湧而來的英軍,吹響衝鋒號,卻將英軍嚇壞,轉身就跑。終於等到支援部隊的趕到,並將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中的陸軍雙徽營--格羅斯特營成建制殲滅。
格羅斯特營的覆滅嚇壞了29旅旅長布羅迪,在發現周圍美軍都在逃之夭夭之後,也趕快組織部隊撤退,但是其退路過程中,部隊被穿插過來的志願軍第50軍給攔腰截斷。1月2日深夜,志願軍第50軍149師446團1營,利用夜色掩護,突然出擊,短時間內佔領高陽兩側高地,將29旅殿後的第57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1營部分和皇家重坦克營與英29旅主力部隊分割開來。
英軍的這個重坦克營,實際上是由第8直屬皇家愛爾蘭驃騎兵團直屬中隊一部分和第7皇家坦克團C中隊構成,其中第8騎兵團直屬中隊裝備其最新式的“百夫長”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可以說是當時最強的重型坦克之一。百夫長坦克是英軍應對虎王而研發的重型坦克
1月3日,被圍英軍試圖開啟難逃通道,向高陽的446團1營陣地發動攻擊,1營官兵非常頑強的堅守,先後打退英軍7次進攻,而且打的還非常機智,由於夜間突擊戰中繳獲了英軍的“對空聯絡布板”,戰士們撿起英軍掉落的鋼盔,指揮敵機向英軍陣地投彈。歷經15個小時的鏖戰,英軍在陣地前動彈不得,陷入重圍的英軍就開始向南突圍。
而此時446團2營趕到戰場,由於是急行軍,每個班只有一個炸藥包和一根爆破筒,外加每個士兵手上的4枚手榴彈可以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就這樣,在仙遊裡以南的佛彌地谷地就讓英國的重坦克營遭遇到悲慘命運。
19時30分,皇家重型坦克營的31輛坦克以及裝甲車、卡車、炮車闖進伏擊圈。在近兩平方公里的戰線上,446團2營發起猛攻,爆破隊員組自為戰、人自為戰,運用炸藥包、手雷、爆破筒,機智靈活地靠近英軍坦克猛打、猛炸,甚至翻上英軍坦克,掀開蓋子“甕中投彈。機槍班副班長李光祿機智勇敢地將兩個爆破筒塞到一輛英軍坦克的履帶中間,隨著兩聲巨響,英軍坦克“趴了窩。副排長陳春貴從側面抓住一輛英軍坦克履帶上的鐵欄杆,敏捷地跳上坦克的護板。從坦克頂蓋縫隙射出的微光中看到了幾個驚慌失措的英軍,他果斷地拉開頂蓋,將兩顆手榴彈塞了進去,坦克被炸得跳了起來,轉眼間變成了英軍坦克兵的活“棺材”。戰士彭德玉藉著敵機照明彈的亮光,手握爆破筒向運動中英軍坦克衝去,不幸被敵人發現,坦克機槍擊中了他。彭德玉拼死一搏,他用盡平生力氣,追上了坦克,把爆破筒塞進了坦克履帶,一團火焰在他眼前閃過後,英軍坦克被炸燬了。戰士李為經發現一輛滾滾而來的坦克護板上有幾個英軍土兵,他奮力將手榴彈投了過去,護板上英軍報銷後,他又飛身躍上坦克。這時,炮塔中伸出一支噴著火舌的卡賓槍,李為經用力拖住了槍身,敵人突然鬆手,坦克又猛然加油,差點把他甩下坦克。“狗日的還挺狡猾”,李為經邊罵邊把手雷塞進炮塔,英軍坦克沒跑出100米,就被炸燬了。
此役志願軍共炸燬敵坦克27輛,汽車3輛,繳獲坦克4輛,裝甲車3輛,汽車18輛,榴彈炮2門,斃傷敵軍200餘人,俘少校以下官兵227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中有三輛英制百夫長坦克,其中百夫長MK III型坦克就是繳獲自這場戰鬥。
2營營長楊樹雲回憶說:“坦克剛開過來的時候,每輛上面都坐著幾個英國兵,天黑,我們沒注意到,爆破組翼上去,就被坦克上的步兵打掉了。吸取教訓後,我們先組織機槍、衝鋒槍、步槍的火力,把坦克上的步兵趕下來,然後,再把爆破組派上去炸坦克。開始用爆破筒或炸藥包,往坦克履帶裡塞。別處不行,不是彈回來,就是滾下去,搞不好,還要把自己人炸著。往履帶裡塞也不容易,運動著的坦克顛簸大,又是黑天,看不準位置,掉下來的時候多,爆破成功的少,沒多久,爆破筒和炸藥包就用光了。這時,再把四五枚手榴彈捆一起作為集束手榴彈用。3連9班班長王長貴是長春起義的雲南籍老兵,他見坦克炮塔上的蓋子打開了,就乾脆爬上去,準備把手榴彈塞進去。沒地方,坦克車內射出一梭子子彈,王長貴身中3發,掉下車來。王長貴犧牲後,反坦克手們繼續爬坦克。有的被敵人發現,炮塔一轉,甩了下來,坦克再急轉掉頭,用履帶把甩下來的戰士碾死。即便如此,爬坦克的志願軍戰士還是接連不斷,“揭蓋蓋”的喊聲依然在谷地夜空迴盪著。到最後,敵人所有的坦克都不敢開啟頂蓋了”
第一,應該重視印度人的頑強個性。印度人儘管在國防領域出現了一些失誤,但其頑強執拗、不甘失敗、屢敗屢戰的個性卻不容忽視。當年中印戰爭期間,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防禦佔優勢的中國一個步兵班(後加強了一個炊事班),在猛攻下瀕臨崩潰卻仍不肯成建制投降,最終還是由中國士兵截斷退路才當上俘虜。其原型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史》中記載的多龍橋之戰。
多龍橋位於邦迪拉東南約30公里處,是邦迪拉向南經鷹窠山口通往米莎馬裡、向東南經賈明通往查道兩條公路的交叉點。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一營(欠第四連),原在邦迪拉東山擔任防禦,當第三十三團18日18時攻上邦迪拉主峰後,該部即於當夜丟棄陣地。沿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向南撤逃。經兩天多的行軍,其先頭於11月21日10時逃至多龍橋附近。
11月20日,第三十一團第二營奉命在多龍橋、卡其皮地區,擔任對賈明方向的防禦任務,以保障團左側後的安全。營指揮所率第四連第三班(5人)、82迫擊炮1個排(15人,炮3門)、重機槍1個班(7人),位於多龍橋東南約700米處,其餘分隊均配置在營部以東3公里的卡其皮地區。21日9時40分,隨營行動的團作訓參謀康德心,帶1名通訊員,到多龍橋附近勘察地形,途中發現印軍先頭部隊正在過橋,主力還在橋北山溝繼續南進。康參謀即令通訊員原地監視,自己跑步返營報告。第二營決心圍殲該敵。為不失戰機,一面調動第六連,一面令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第四連副連長史洪信,炮排班長馮長喜等3人,帶衝鋒槍1支,半自動步槍2支,取捷徑直插橋南堵印軍南逃;以第四連第三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迴至印軍主力側後,搶佔有利地形,斷敵退路;抽炮排4人沿公路右側由東向西側擊印軍;迫擊炮排、重機槍班在營指揮所附近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遲滯印軍前進,支援各班(組)戰鬥。
王文保等3人受命後,迅速搶佔了橋南有利地形,10時12分打響,攔頭截斷了已過橋的印軍。
槍聲就是命令。第三十三團第二營押運物資的機炮連副班長李開生等3人,於10時15分在橋北西側公路上與印軍打響。與此同時第三十一團第二營炮排4人,亦在橋北東側與印軍接觸,形成夾擊態勢。
印軍見奪橋逃跑無望,即向李開生等進行猛撲,李開生等沉著應戰,當即斃印軍10餘人。此時第三十三團第三營炊事班長夏明武等4人,也趕到並加入戰鬥。李開生將7人分編成3個戰鬥小組,不顧敵眾我寡,冒著印軍火力衝向橋頭。配合王文保等3人,迅速全殲了已過橋的印軍34人(斃16、俘18),控制了該橋。
印軍主力見橋南印軍被殲滅,便掉頭向北逃跑。這時第四連第三班已從山腰將印軍攔腰截斷,把百餘名印軍從山上壓下來,其餘印軍見勢不妙,便回頭向北面山林逃竄。此時,隨營行動的政治處保衛股長賈福寬,將前一天俘虜的印軍兩名少尉軍官帶來喊話招降。印軍營長見突圍無望便首先來降,繼而又令其派人以其名義進行招降,使被圍的印軍陸續放下了武器。此戰鬥,共殲滅印軍241人(斃少校以下35人,俘88人,中校營長以下118人投降),繳獲槍210餘支(挺)、火箭筒2具、各種子彈1.4萬餘發、手榴彈84枚、步談機3部,第二營等參戰人員僅傷3名。
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第三十一團第二營等部指揮員敢於以少勝多,決心果斷,及時抓住戰機,採取攔頭、截尾、側擊的戰術,並利用印俘戰場喊話招降,創造了以少(36人)勝多(241人)的又一成功戰例。
-
3 # 度度狼gg
這還用選嘛,對印自衛反擊戰,痛打A3。
從1959年到1961年期間,印度利用美蘇均與中國交惡的國際形勢,軍事自信心爆棚,不斷騷擾和蠶噬中國西部領土,挑釁和槍殺我軍邊防戰士,兩軍哨所最接近的只有幾米遠。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軍駐西藏和新疆的邊防部隊在第十八軍張國華中將的統一指揮下,於1962年10月20日開始,對侵佔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開始反擊作戰。
在寒冷的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戰鬥意志和軍事素質正當年的解放軍幹部戰士,克服高原反應和運輸困難,利用得心應手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法,透過兩翼包抄、側後迂、分割包圍和各個擊破的戰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共全殲印軍三個旅,重創三個旅以及其它四個旅之一部,斃傷印軍旅長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生俘印軍第7旅長達爾維准將以下約4000人,印軍全線崩潰。
1962年11月28日,我軍單方面宣佈停火,停止追擊,要不然後面打到哪真不好說。
由於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形勢和惡劣的氣候,雙方空軍都沒有出戰,完全的陸軍精英對抗,第二野戰軍出身的我軍參戰部隊取得完勝。
為了體現中國愛好和平的誠意,促使印度回到和平解決邊境爭議的談判桌上來,高層指示參戰部隊將所有被俘的印軍官兵及全部繳獲武器返還。
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兩年後病死,哀嘆輸掉了“天堂門口的戰爭”。
-
4 # 愛情妹妹20
首先最精典屬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最壯烈的西沙海戰,最名成天下之戰是平型關伏擊戰,最不可思議的是陽明堡大捷,最想不到是百團大戰,最後抗美援朝至少有七大精典戰役。
-
5 # 楓葉林
這個太多了,內戰就不說了就說抗戰和自衛反擊戰也有很多戰例。抗戰時期有著名的平型關大捷、七亙村連環伏擊戰、百團大戰等等,抗美援朝戰爭有長津湖血戰、上甘嶺戰役、奇襲白虎團等等,最令人血脈僨張的要屬62年打阿三了,贏的乾淨利落!還有西沙海戰,最近的要屬對越自衛反擊戰,其中又以兩山輪戰最為出彩,特別是7.12松毛嶺大戰值得驕傲。
回覆列表
我軍自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奪取政權第一槍,標誌建軍以來,先後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新時期革命建設五個時期。除去最後一個,大致經歷了四個重要戰爭時期。後期還有對越自衛反擊戰,與蘇聯的軍事對質,中印邊境戰爭等等。建軍91年,可以說大小戰事無數,當然經典戰例很多,也值得我們引以為傲。
這裡單單以抗美援朝為例。1950年10月19日黃昏,華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北韓戰場。抗美援朝戰爭就此拉開序幕。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華人民志願軍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拋開為何要打抗美援朝一役,當然原因很多。包括國際國內,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等等諸多因素,客觀上對我戰略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真正的打掉了不可一世的老美囂張氣焰,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日後長達幾十年的發展和平。美國著名指揮官麥克阿瑟就講:這是我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書上簽字。
簡單來談一個眾所周知的案例。:上甘嶺戰役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 上甘嶺戰役、是我志願軍在金化東北上甘嶺附近的突出部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約三點七平方公里)為主的陣地上,依託坑道工事,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進攻的一次成功的堅守防禦戰役。此役,敵先後投入美第7師,偽第2師、第9師及美空降第187團等部共六萬餘人和大量的武器裝備,我參戰兵力為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第29師,第12軍第31師及第34師第102團和炮兵、高射炮兵等共四萬二千餘人。戰鬥自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曆時四十三天。我軍經過反覆激烈的爭奪作戰,陣地多次失而復得,終於粉碎了敵之進攻。取得了殲敵二萬五千餘人,擊毀擊傷敵機三百架,擊毀敵大口徑火炮六十一門、坦克十四輛的重大勝利。 還有我們要知道,那時敵我雙方裝備反差極大。美軍上有飛機,地面大炮,全員彈藥充足。而我軍仍然小米步槍,連簡單的吃都成問題。美軍嘲笑我軍為禮拜攻勢,就是說我們補給一次最多能供應一週時間的作戰。而就是這樣,我們依然讓美軍吃盡苦頭。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高地戰」,是南韓站在其視角拍攝的,其中一個鏡頭反應出對志願軍的恐懼。可想當時我們給其帶來多大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