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蜂鳥製造
-
2 # IoT數字科技時代
今天,即使我們毫不關心科技發展,也會被“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熱詞包圍。而我們的生活和社會也正在因此而發生著鉅變。
足不出戶只需一部手機,吃穿用度便可送貨上門。外出再也不需要攜帶現金,即使是菜市場賣菜的大爺大媽,也會配備收費專用二維碼……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機器智慧。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科幻作品中的未來世界,已經變成現實或者正在向我們走來。我們必定要與一個智慧時代共存。
新科技的發展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擔憂。機器越來越智慧,我們會不會逐漸被機器取代,面臨失業危機?裝在我們手機中的各類APP為什麼會如此智慧、如此懂我們?是否在竊取我們的隱私?科幻電影中人類被機器統治的情節會不會發生?
隨手在百度輸入“機器取代人”,出現2000萬個搜尋結果。根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公佈的最新調查資料,72%的美國成年人擔憂未來的工作會被機器智慧取代。而從2018起席捲而來的“裁員潮”更是加劇了我們的擔憂。
焦慮和擔憂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性是由於我們對我們所處時代的不瞭解。解除擔憂的最佳方式是加深對這個時代的特徵以及它的底層邏輯的瞭解。
《智慧時代:大資料與智慧革命重新定義未來》這本書,從回顧科學發展的歷史出發,為我們闡釋,智慧時代解決問題的核心思維方式以及新技術如何影響產業和社會。大資料和智慧革命帶來的思維方式變遷,導致整個時代的商業行為、產業架構、商業模式和組織管理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歷史上幾次影響力巨大的工業革命一樣,智慧革命將會對社會帶來劇烈衝擊。我們應如何應對如此衝擊?
這本書的作者吳軍博士,是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和網際網路搜尋領域的著名學者。著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文明之光》等多部暢銷書,多次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
吳軍博士曾任職於Google和騰訊。在Google,他和同事一同開創了搜尋反作弊研究領域,成立了中、日、韓文產品部門,設計了Google中、日、韓文搜尋演算法,領導了Google自然語言分析器、自動問答等研究型專案。在騰訊,他負責搜尋、搜尋廣告和街景地圖等專案。這些第一線實踐經驗是本書的基石。
那麼,我們應如何應對智慧革命帶來的衝擊?我們需要充分了解智慧時代的思維方式,新技術如何影響產業,以及智慧革命將會對產業帶來怎樣的衝擊。在此基礎之上,接受這個時代全新的思維方式,努力成為2%的掌控未來技術的人類,或者成為可以將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當作資源和基礎設施,影響傳統行業發展的人類。
一、智慧時代的思維方式有何不同?
1. 變智慧問題為資料問題
關於人工智慧,如果不瞭解技術實現的原理,可能仍然會有人認為:機器要像人一樣思考才能獲得智慧。早期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也同樣因此而走過一段彎路。
自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使用基於資料的研究方法(資料驅動方法)。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可用資料劇增。智慧問題被轉換成資料問題進行研究。大資料成為最重要的人工智慧實現方法。
2016年,在AlphaGo與李世石的世紀對戰中,人類的智慧靠的是邏輯推理,而計算機的“智慧”依靠的便是大資料和智慧演算法——建立在計算、搜尋技術基礎上,基於幾十萬盤圍棋高手之間對弈的資料,針對棋盤上每一個狀態計算出獲勝機率,並透過搜尋選擇機率最大的路徑。
手機地圖可以“智慧”的告訴我們實時路況,也是基於資料。資料是地圖的生命,車速是路況的根本。來自於千千萬萬部智慧手機內的定位功能,位置、車速等資訊流向一個集中處被分析計算,然後為地圖“上色”。
購物APP的物品推薦、智慧家居與你的互動……所有比你自己更瞭解自己的機器智慧,都是喂足了大資料的結果。
2. 機械思維及其侷限性
大資料技術催生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這個時代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著劇變。
指導人類數個世紀的思維方式——機械思維,曾經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過巨大影響,指導無數科學偉人創造出無數偉大的科學發現。機械思維認為,世界變化的規律是確定的,是可以被認識且可以用簡單的公式或語言描述清楚的,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世界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其不確定性,很難找到其因果關係,很難用簡單的原理描述。研究這種不確定性、沒有明顯因果關係的問題,機械思維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出其侷限性。
3. 大資料思維的本質是什麼?
世界的不確定性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影響世界的變數非常多,已經無法透過簡單的辦法或公式計算結果;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存在於客觀世界本身,如微觀世界裡電子圍繞原子做高速運動的軌跡無法確定性描述。
通訊領域科學家夏農提出的資訊理論是一種全新的方法論。區別於機械思維,資訊理論建立在不確定性基礎上。要想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就要引入資訊。
大資料思維的本質正是基於資訊理論,承認世界的不確定性,用資訊消除不確定性,用資料的強相關性代替確定的因果關係。
二、智慧時代的新技術如何影響產業?
新技術的誕生,一方面促使新興產業誕生,同時對原有產業帶來巨大沖擊。
大資料和機器智慧將會成為新一代基礎設施。就如同水和電這樣的資源,由專門的公司提供給全社會使用。許多新興產業因此誕生,如提供大資料、雲計算、機器智慧研究的公司。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規律,一項技術帶動整個社會變革的事情常遵循如下模式:
新技術 + 原有產業 = 新產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一些有上千年曆史的古老行業,使用蒸汽機之後變成新產業。第二次工業革命,電的應用改變了世界。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娛樂業、冶金業,在使用電之後,發生了質的變化。“二戰”後的資訊革命,創造一批與資訊的產生、傳輸和處理相關的產業,而一些原有產業在使用計算機後發生了本質變化。
由大資料引發的智慧革命,在創造一批與大資料技術、機器智慧技術相關的產業的同時,也會對原有產業帶來衝擊。未來的製造業、醫療、零售等行業,都會迎來新的狀態。
特斯拉不僱傭裝配工人,甚至極少招聘生產線上的工人。汽車生產過程儘可能地使用機器人。特斯拉將自身定位一個IT公司,汽車只是承載其IT技術的智慧終端。汽車這個古老行業,在引入大資料和機器智慧之後已經脫胎換骨變成一個新行業。
特斯拉只是未來社會的一個縮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品,在製造和流通中引入大資料和機器智慧,變成新興產業。
三、如何面對智慧革命帶來的衝擊?
技術革新在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和優勢的同時,會使很多產業消失或從業人數銳減。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將面臨失業、貧窮等衝擊。
回顧工業發展史,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半個世紀裡,原有的經濟結構被摧毀,許多中產階級淪為貧民。直到兩代人之後,透過殖民統治,向全球輸送過剩產能,工業革命的副作用才得以緩解。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貧富差距巨大,底層人民生活非常悲慘。直到半個世紀之後,才慢慢得以緩解。而資訊革命帶來的影響至今仍沒有消化完。
由於智慧革命的衝擊與尚未消化完的資訊革命的衝擊相疊加,並且全球化使得已經沒有空白市場可以開拓。此外,與之前機械代替手工不同,智慧革命代替的是人的大腦,受衝擊的人群覆蓋更廣。因此,智慧革命的衝擊會比此前任何一次的衝擊都要強烈。
如何應對智慧革命帶來的衝擊呢?
進入大資料或機器智慧行業,或者接受智慧時代全新的思維方式,接受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利用大資料技術和機器智慧技術解決我們所在的原有行業的問題。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這個從未曾有過的世界中,轉變因循守舊的思維方式,擁抱變化,持續學習,瞭解它,融入它,才能擁有掌控自己命運的力量。
-
3 # 牧仁108752131
一個國家是否強勝並不是科技有多麼發達而是老百姓生話怎麼樣,居住環境怎麼樣,民生解決了多少。人們是否安居樂業。一個國家的國情來決定,你覺的呢
回覆列表
人工智慧在給它的創造者、銷售者和使用者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就象任何新技術一樣,它的發展也引起或即將出現許多問題,並使一些人感到擔心或懊惱。
1.勞務就業問題
由於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類進行各種腦力勞動,將會使一部分人不得不改變他們的工種,甚至造成失業。人工智慧在科技和工程中的應用,會使一些人失去介入資訊處理活動(如規劃、診斷、理解和決策等)的機會,甚至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
2.社會結構變化
人們一方面希望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能夠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勞動,另一方面又擔心它們的發展會引起新的社會問題。實際上,近十多年來,社會結構正在發生一種靜悄悄的變化。"人-機器"的社會結構,終將為"人-智慧機器-機器"的社會結構所取代。智慧機器人就是智慧機器之一。現在和將來的很多本來是由人承擔的工作將由機器人來擔任,因此,人們將不得不學會與有智慧的機器相處,並適應這種變化了的社會結構。
3.思維方式與觀念的變化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推廣應用,將影響到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並使它們發生改變。例如,傳統知識一般印在書本報刊或雜誌上,因而是固定不變的,而人工智慧系統的知識庫的知識卻是可以不斷修改、擴充和更新的。又如,一旦專家系統的使用者開始相信系統(智慧機器)的判斷和決定,那麼他們就可能不願多動腦筋,變得懶惰,並失去對許多問題及其求解任務的責任感和敏感性。那些過分依賴計算器的學生,他們的主動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也會明顯下降。過分地依賴計算機的建議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將會使智慧機器使用者的認知能力下降,並增加誤解。在設計和研製智慧系統時,應考慮到上述問題,儘量鼓勵使用者在問題求解中的主動性,讓他們的智力積極參與問題求解過程。
4.心理上的威脅
人工智慧還使一部分社會成員感到心理上的威脅,或叫做精神威脅。人們一般認為,只有人類才具有感知精神,而且以此與機器相別。如果有一天,這些人開始相信機器也能夠思維和創作,那麼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甚至感到威脅。他們擔心:有朝一日,智慧機器的人工智慧會超過人類的自然智慧,使人類淪為智慧機器和智慧系統的奴隸。對於人的觀念(更具體地指人的精神)和機器的觀念(更具體地指人工智慧)之間的關係問題,哲學家、神學家和其它人們之間一直存在著爭論。按照人工智慧的觀點,人類有可能用機器來規劃自己的未來,甚至可以把這個規劃問題想象為一類狀態空間搜尋。當社會上一部分人歡迎這種新觀念時,另一部分人則發現這些新觀念是惹人煩惱的和無法接受的,尤其是當這些觀念與他們鍾愛的信仰和觀念背道而馳時。
5.技術失控的危險
任何新技術最大危險莫過於人類對它失去了控制,或者是它落入那些企圖利用新技術反對人類的人手中。有人擔心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其它製品威脅人類的安全。為此,著名的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I.Asimov)提出了"機器人三守則":
(1) 機器人必須不危害人類,也不允許它眼看人類受害而袖手旁觀。
(2) 機器人必須絕對服從人類,除非這種服從有害於人類。
(3)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不受傷害,除非為了保護人類或者是人類命令它作出犧牲。
我們認為,如果把這個"機器人三守則"推廣到整個智慧機器,成為"智慧機器三守則",那麼,人類社會就會更容易接受智慧機器和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技術是一種資訊科技,能夠極快地傳遞。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人工智慧技術被用於反對人類和危害社會的犯罪(有的人稱之為"智慧犯罪")。同時,人類有足夠的智慧和信心,能夠研製出防範、檢測和偵破各種智慧犯罪活動的智慧手段。
6.引起的法律問題
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不僅代替了人的一些體力勞動,也代替了人的某些腦力勞動,有時甚至行使著本應由人擔任的職能,免不了引起法律糾紛。比如醫療診斷專家系統萬一出現失誤,導致醫療事故,怎麼樣來處理,開發專家系統者是否要負責任,使用專家系統者應負什麼責任,等等。
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及,正在逐步進入家庭,使用"機頂盒"技術的智慧化電器已問世。可以預料,將會出現更多的與人工智慧的應用有關的法律問題,需要社會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法律角度作出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要透過法律手段,對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反對人類和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進行懲罰,使人工智慧技術為人類的利益作貢獻。
7.人工智慧對文化的影響
如前所述,人工智慧可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此外,人工智慧對人類文化有更多的影響。
(1)改善人類知識
在重新闡述我們的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哲學家、科學家和人工智慧學家有機會努力解決知識的模糊性以及消除知識的不一致性。這種努力的結果,可能導致知識的某些改善,以便能夠比較容易地推斷出令人感興趣的新的真理。
(2)改善人類語言
根據語言學的觀點,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和工具,思維規律可用語言學方法加以研究,但人的下意識和潛意識往往"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由於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綜合應用語法、語義和形式知識表示方法,我們有可能在改善知識的自然語言表示的同時,把知識闡述為適用的人工智慧形式。隨著人工智慧原理日益廣泛傳播,人們可能應用人工智慧概念來描述他們生活中的日常狀態和求解各種問題的過程。人工智慧能夠擴大人們交流知識的概念集合,為我們提供一定狀況下可供選擇的概念,描述我們所見所聞的方法以及描述我們的信念的新方法。
(3)改善文化生活
人工智慧技術為人類文化生活打開了許多新的視窗。比如影象處理技術必將對圖形藝術、廣告和社會教育部門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現有的智力遊戲機將發展為具有更高智慧的文化娛樂手段。
綜上分析我們知道,人工智慧技術對人類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文化提高都有巨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影響將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還有一些影響,可能是我們現在難以預測的。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將對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