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跟著地圖看世界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人象衝突急劇上升,已經成為拯救亞洲和非洲瀕危大象鬥爭中的主要問題之一。事實上,在亞洲象和非洲象分佈範圍內的大多數國家,它已經取代偷獵成為大象死亡的主要人類原因。
亞洲和非洲人口持續增長以及大象棲息地喪失和破碎的結果。在更高的人口密度和缺乏飼料的壓力下,大象數量越來越多地轉向掠奪莊稼來維持生計。
野生大象可以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摧毀農民的生計和一年的辛勤工作。這些農民通常都是貧窮的小農,大象造成的損失對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保護他們田地的鬥爭可以動員整個村莊或部落,特別是在收穫季節臨近的時候。使用了許多技術:生火、敲鼓、製造噪音、燃放火器和鞭炮、挖溝、架設電柵欄。不幸的是,這些方法通常都是無效的——飢餓的大象很難被嚇跑,它們會逐漸適應這些技術。
大象襲擊的另一個因素不是尋找食物,而是尋找酒精。大象被酒精吸引並喜歡喝酒。當它們聞到小村莊蒸餾器裡釀造的酒精時,就會攻擊和摧毀村莊。一群大象可以在幾分鐘內摧毀整個村莊,並經常威脅人類生命。自然棲息地的喪失導致了人象衝突的增加。
每年,亞洲象和非洲象會直接導致數百甚至上千人死亡。這個數字遠超與鯊魚襲擊造成的死亡12人,你就會對這個問題的規模有所瞭解。在印度僅記錄在案的大象造成死亡人數每年就在150到200之間。並非所有這些死亡都可以歸因於大象對農作物或村莊襲擊。大約一半是由於在森林裡偶然相遇造成的,當時人類直到意識到大象的存在已經晚了。
人象衝突大象致死人數正在上升。憤怒的農民、驚恐的村莊,甚至軍隊和警察都在反擊並殺死大象,以此來應對大象掠奪作物以及對人類和定居點的破壞。儘管大象受到亞洲各國立法的保護,但它們越來越多地被人類憤怒或自衛殺死。印度高達20%的大象死亡是由作物防禦直接造成的。斯里蘭卡每年多達150頭野生大象被農民射殺或毒死。
在人象衝突中,雙方的代價都是巨大的,許多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在大象聚居區積極尋找減少死亡和破壞的方法。
-
3 # 獵奇動物社
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而且大象雖然看起來很笨重,但是,它的智商在動物界可是能擠進前十的存在。在許多動物園和景區,被馴化的大象賣力的為遊客們表演。很難想象如此大的塊頭竟然能完成呼啦圈、作揖等“高難度”動作。大象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溫順聰明,但是在這背後,畢竟它還是有野性的野生動物,大象一旦發狂那破壞力不是一般的驚人。
溫順背後的野蠻一般情況下,即使是野生的大象也很少會攻擊人。但是即使再溫順的動物也有野蠻的一面,大象野蠻的一面大都在發情期。只要是動物都會有發情期,這是動物延續的本能。而大象也不例外,發情期的大象會發出低沉的咆哮(這種咆哮超出了人耳的),以此來吸引異性。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象在發情期時都能引來異性,而這些沒有吸引到異性的大象就會進入“狂暴”狀態,大象的“暴走”相當恐怖,它會離開領地一路亂衝亂撞,攻擊一些出現在它前面的生物。
如果大象誤入人們居住的村子,後果將不堪設想,而每年印度、泰國等由於大象發情期而被攻擊的人和被損壞的房屋就不計其數,據統計,每年印度有大約200人死於大象的攻擊。
大象與人類衝突頻發一般情況下,不發情的大象還是挺溫順的,它們待在領地或者領地附近活動。但是,雖然人們對樹木的濫砍濫伐,大象的棲息地已經越來越小。再加上人口的膨脹,對土地的大面積開墾,在許多有大象的國家,人們已經到了與大象比鄰而居的地步了。
這就造成了大象的活動範圍減小,以及食物的匱乏。為了吃飽肚子,許多大象開始對人們種植的莊稼肆意的破壞。這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人們開始在莊稼附近設立一些圍欄,防止大象的“偷食”。但是大象皮糙肉厚,一腳就能把圍欄踩爛。
大象對人們財產的破壞,是引發衝突的主要原因。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開始大面積的設計陷阱、電網等防護工具。這造成了許多大象的死亡,甚至一些小象都會因為誤入陷阱而喪命。
再加上,大象的象牙本身就被人們看作是一種高價值的物品,所以,許多偷獵者頻繁的進入大象領地獵殺大象,這也是引起大象對人類仇視的一個原因。
當發生衝突時人類的選擇其實,像泰國這種大象數量比較多的國家,人們對於防止與大象發生衝突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比如他們會在村落的不遠處設定障礙,阻止大象進入村莊,而且他們也會馴養一部分的大象,當野生大象肆意破壞時,他們會讓馴養的大象上前阻止等等。
但是,這些方法收效甚微。在以前,人們與大象衝突時,人類當然是首要的保護自己的利益,這造成了許多野生大象死在了人類的槍下或是陷阱下。但是在大象數量越來越少的前提下,許多國家有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那就是建立野生保護區。而野生保護區的存在即為野生動物的生存提供了保障,也把野生動物與人類的衝突機率降到了最低。
(肯亞野生保護區內愜意的大象母子)
其實,不管是人類與大象的衝突,還是人類與其他野生動物的衝突,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原因,那就是人類的擴張已經影響了野生動物的正常生存。但是,沒辦法,作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人類也是自私的。其實,野生動物的生存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大量的野生動物滅絕,首先影響的是整個生態鏈,而且人類的食物來源也會受到侷限。最重要的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實際上是相互依賴共存亡的。因此,保護野生動物,給它們一點生存的空間,實際上也是給了人類生存的空間。
回覆列表
我透過一頭大象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回答見下文:
大象之死:進擊的大象!人象衝突中的印尼“馴象趕象計劃”大象伊達,一頭60歲的蘇門答臘象。而她的經歷故事,見證著人類與自然的矛盾衝突
這是一頭60歲的蘇門答臘象,她的名字叫伊達。而她的經歷故事,見證著人類與自然的矛盾衝突。
蘇門答臘島地形圖
今年她在一次“人象衝突”中被打成重傷,脊椎與後腳再也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無法行動的她,不久後便因病死去——但讓伊達重傷致死的並不是人類,而是同類野象。因為伊達是一頭特殊的“象巡隊隊員”,而她的經歷故事,則見證著在人類與自然邊界上的矛盾衝突。
伊達並不是一隻普通的飼養象。她是印尼亞齊自然資源保護署與相關保育團體在當地組織的“大象保育小隊”成員;專門負責在馴象師的指引下執行任務,驅散闖入人類聚落的野生象,以免象群遭受人類攻擊,並緩解亞齊日益嚴重的自然衝突。然而在一次任務過程中,作為“人類好夥伴”的伊達,卻在同類的攻擊之下重傷而死。
印尼亞齊CRU的飼養象(右)與野生象(左)對峙,森林保育園則匍伏一旁觀察情勢。
但在近年急遽惡化的印尼“人象衝突”,究竟有多嚴重?這些受人飼養、訓練的大象趕象隊,能如何緩解衝突?“以象制象”的政策之下,又存在著怎樣的隱憂?
壹▌進擊的野生大象:蘇門答臘的“人象衝突”蘇門答臘象
蘇門答臘象是亞洲象的四種亞種之一,是印尼蘇門答臘島的特有亞種。相較於其它較為常見的印度象(分佈於亞洲大陸上的泰國、印度、中國等),蘇門答臘象的體型普遍較為輕巧,體重大約落在2000~4000公斤,高2~3公尺不等。
蘇門答臘野生象種只剩不到1700只,人象衝突也越來越白熱化。
自1980年代以來,伴隨著印尼經濟起飛、都市化與自然開發,蘇門答臘象的原始生存空間也不斷被壓縮,遭遇生存危機。如今,蘇門答臘野生象種只剩不到1700只,人象衝突也越來越白熱化。光是今年6月,亞齊就有兩個村落,遭到12只野生象闖入。
“好險沒人因此喪生!”亞齊地方官員向媒體表示,在象群接連數日的衝撞與踩踏之後,住屋與農田都遭受嚴重破壞,損失慘重,幸好沒有人因此喪命。只是,並不是每一次的人象衝突,都能以“不幸中的大幸”作結。2018年在蘇門答臘南方的楠榜省,就有兩名農夫為了驅趕大象,結果受到攻擊而死亡。
象群衝撞與踩踏村落,造成住屋與農田嚴重破壞,在蘇門答臘越來越頻繁。
野生象群誤入人類聚落的緊張情況,越來越頻繁。今年年初以來,亞齊自然資源保護署也在亞齊中部、東部等多地的森林外圍,發現多群野生象的徘徊蹤跡。隨著象群與人類活動範圍越離越近,衝突爆發的風險也不斷升高;備感威脅的村民於是透過科技或傳統方式,試圖狙擊大象。
“村民們驅離象群的方式,真的可以非常、非常殘暴。”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許多農家會在田地、家園或村莊外圍,築下一道通電的圍欄防線,一旦大象碰觸,就會遭受電擊,引起動物不適甚至死亡;也有民眾投放毒藥、設定圈套陷阱,置大象於死地,“因為他們認為大象是‘禍害’。”
今年6月才發生一隻只有1歲大的小象,被森林中的鐵網陷阱纏住,結果受傷嚴重感染、出現脫水症狀的案例。
亞齊自然資源保護署透露,今年6月才發生一隻只有1歲大的小象,被森林中的鐵網陷阱纏住,結果受傷嚴重感染、出現脫水症狀的案例。
目前小象已由亞齊的保育團體接手,進行後續治療與野放安排,但人與象之間的對立卻始終未能消弭。
光是亞齊,過去兩年來就有23只大象被人類殺害慘死。
圖為亞齊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保育員尋獲的獵象陷阱。
但,野生大象為何會漸漸向人群逼近、甚至發生衝突呢?
貳▌森林大開發:蘇門答臘象的滅絕危機坐落在赤道的蘇門答臘島,全島面積共4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島上棲居了超過580種鳥類、200種哺乳類動物與15000種植物,自然資源極其豐富。除了蘇門答臘象,蘇門答臘猩猩、蘇門答臘犀牛、蘇門答臘虎等,更是是當地珍貴的物種。但在過去30年,快速且毫無節制的森林大開發,卻讓蘇門答臘象的生存空間不斷限縮。
過去25年蘇門答臘就有3分之2的原始雨林,慘遭夷為平地。被砍伐的林地,大部分被開發為極具經濟價值的棕櫚種植園、生產棕櫚油。蘇門答臘象的原始棲地,也不斷被壓迫。當中部分森林,儘管被劃設為保護區,但在政府監管不力、官商勾結之下,依然遭到非法濫伐;在都市化程序下,交通道路與建案開發,也成為印尼森林急遽消失的元兇之一。
圖為蘇門答臘森林砍伐。
“除非蘇門答臘島的森林砍伐停止,不然在我們有生之年,蘇門答臘象的數量恐怕會變得極為稀少。”從事亞洲物種保育的專家隆博士呼籲。過去一個世紀,蘇門答臘象70%的野生棲地,伴隨著森林開發被破壞殆盡,象群也因此被逼往人類聚落活動覓食,進一步造成人象衝突。
“大象們應該是為了尋找食物才過來的。”在亞齊首府班達亞齊南方,車程約3小時的叢林區,一塊私有農田才剛遭受象群踩毀。農工穆罕默德憤恨不平地表示:作物損失粗估約100萬印尼盾,收入也瞬間短少了50%。
然而,辛苦農作毀於一旦,備感“不公平”的穆罕默德卻也承認,農田的確是開墾在當地象群原本的遷徙活動路線之上。
除了棲地消失,印尼猖獗的象牙盜獵,也讓蘇門答臘象的總數在過去20年,整整減少了35%。根據法新社報道,在人象衝突嚴重的亞齊地區,野生象也只剩下大約500只。 2011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將蘇門答臘象列入“極危物種”——距離“野外絕滅”只差一步之遙。
圖為亞齊森林中的大象屍體,被發現時,他的象鼻與象牙,早已被人砍去。
叄▌“大象保育小隊”:伊達之死的啟示錄為了解決長久以來,人象之間因自然資源與空間的爭奪,而產生正面衝突,印尼亞齊自然資源保護署與相關保育團體,於是合作發起了“大象保育小隊”計劃;藉由訓練人工飼養的大象,來“柔性驅離”誤入人類聚落的同類野生象。
事實上在印尼以及許多東南亞國家,馴服、役使大象作為交通運輸、貨材搬運(尤其是森林木材),甚至娛樂、戰爭等目的歷史已久;如今在印尼,馴象也常見於森林保護園區,作為護林員的座騎等。在這項傳統之下,印尼亞齊“以象趕象”的保育驅離小隊也在2008年誕生。
大象保育小隊主要由馴象師、蘇門答臘象,以及森林護林員組成,在森林保護區的邊陲地帶、人象聚落邊界等地活動。小隊的大象成員,則多來自印尼政府大象訓練中心的人工飼養象。每一隻象,都會搭配一位專屬的專業馴象師。在蘇門答臘的明古魯、廖內、楠榜省,也都設有當地的保育小隊。
馴象在印尼及諸多東南亞國家歷史悠久。在印尼亞齊森林中,印尼軍警、森林保育員與他們的座騎象。這些人工飼養大象,不只協助巡邏任務;自2008年前後起,許多飼養象也成為大象保育小隊的一員。
圖為在印尼亞齊森林中,印尼軍警、森林保育員與他們的座騎象。
在亞齊,目前一共有7個人象衝突熱點,設有小分隊。一般來說,平日主要負責協助巡邏、視察;當接收到村民通報、或者是追蹤象群的GPS定位,野生象群逼近人口密集地時,出動的大象保育小隊,會在第一時間先以火把、或是發出聲響等方式,試圖驅離野生象;倘若無效,才會選擇讓馴象引導、安撫甚至嚇阻野生象。
然而,以“保育大象、減少人象衝突”為初衷,立意良善的計畫,卻並不總是帶來美好結果。比如今年2月,駐守亞齊的大象保育小隊隊員——大象伊達——便在一次任務中受傷,最終死亡。
圖為亞齊CRU隊員,出發前往巡視。
伊達的馴象師沙法丁,從少年時代就開始從事馴象工作;資歷豐富的他表示,自己與伊達有著特別情誼,失去她“格外痛苦”。
伊達之死,道出了“以象驅象”的矛盾與隱憂。“馴象趕象計劃”的大象成員,一方面在蘇門答臘的人象衝突中,擔當兩個族群之間的調停緩衝者;但另一方面,卻也在為人類驅趕同類的同時,諷刺地造成同類相對、甚至發生衝突的場面。
除了伊達,今年6月廖內也發生兩隻大象,在為期10天的驅象任務當中,因過度疲勞而生病,最終只好被送返泰索尼洛國家公園,養病休息。
隨著森林開發、自然資源與空間的爭奪,為人類驅象的CRU飼養象,在緩解人象衝突的同時,也恐怕將遭遇越來越多同類之間爆發衝突的矛盾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