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龍去脈a
-
2 # 歷史飛凡觀
岳飛之死說偶然,是因為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之中,只有岳飛被殺,另外三人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並未被清算,說必然,是因為岳飛的一些言論和政治綱領,在人治的古代,遲早是要被皇帝趙構幹掉的。
岳飛被殺的鍋這些年一直扣在秦檜身上,當然並不是說秦檜是好人,秦檜依然是奸臣,而是宋高宗趙構也不是什麼好人,殺岳飛的主要意思還是他的,秦檜只不過就是一把刀而已,如果皇帝不殺岳飛,秦檜一個宰相能有多大的權力?能夠冤殺堂堂領兵大將?
那麼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岳飛一直要雪靖康之恥,迎回“二聖”,這二聖就是趙構的老爹著名宮廷書畫家道君皇帝趙佶和欽宗趙桓,你說岳飛是不是腦袋抽風了,你把趙佶和趙桓兩個前任皇帝接回來了,你是照樣當你的領兵大將,那你讓趙構幹什麼工作去?
唐朝時李世民為了當皇帝連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都幹掉了,趙構憑什麼將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再還回去,一個庶子好不容易不用背殺兄弒父就能當皇帝,天下上哪找這麼好的事?
所以對於想壞自己好事的岳飛,趙構對他能有什麼好想法才怪,而且宋朝的皇帝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如果岳飛是個讀書人嘛,可能殺他還要費點勁,畢竟都是“東華門唱名的好男兒”嘛!但是武夫的話,殺了他天下也沒幾個人為他說話的,沒想到趙構這點算錯了,不過就算天下人都替岳飛喊冤他也不會在乎的。
其次,趙構沒有兒子,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趙構唯一的兒子在“苗劉之變”時受到驚嚇而死,之後趙構再也沒能夠生育,所以趙構只能從宗室中找人來繼嗣。
如果趙構有親生兒子,那麼為下一代考慮,趙構也許不會殺岳飛,因為中興四大名將之中屬岳家軍最擅攻堅,如果趙構要想解決金國這一難題,必須要有能夠北伐的人,而且他可以等到徽宗和欽宗去世再北伐,這樣既給他們報了仇又不用擔心皇位繼承正統的問題。
但是趙構並沒有親生兒子,這就無所謂了,反正花花江山都是給別人的,何必為了別人的江山而委屈了自己呢?
所以在金國提出殺岳飛是議和主要條件時,趙構不加思索就答應了,於是就有了風波亭的慘案,才有了岳飛的“天日昭昭”。
所以從哲學的角度上來看,岳飛被殺的這一事件,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雖然岳飛之死不可避免,但是也讓後人看到了精忠岳飛的拳拳愛國之心,至今西湖岳廟仍有對聯:
奈何金戈鐵馬僅爭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猶照見一片丹心!
-
3 # 歷史百貨鋪
我們就不說什麼偶然性了,直接說說必然性吧!
一、軍功太大,惹人猜忌。
這是必然,在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例子,由於岳飛的功勞太大,又在軍中威望極高,無論是朝中的文臣,還是皇帝趙構都會有忌憚懷疑。
二、皇帝趙構
皇帝趙構是岳飛死因背後真正的始作俑者,因為岳飛是支援抗金,迎回“二聖”的主戰派,而趙構是一直試圖與金國請和的,安心做自己的皇帝,這也的他們的根本矛盾。如果趙構也是主戰的,即便秦檜陷害岳飛,任何罪名趙構都會再三思慮,畢竟是救國的兵馬大元帥。
三、岳飛個人原因
一朝天子一朝臣,北宋被滅,皇帝被俘虜,岳飛卻打著“迎回二聖”的口號請戰,這讓那個在位的皇帝心裡會好受?好不容易得到的皇位,難道要讓回出去?如果岳飛能夠收斂自己的鋒芒和想法,他或許不會這麼快被害。這也是一大必然。
-
4 # 風正輕搖雨自飄
岳飛被殺看似是南宋自毀長城,分析原因後實非偶然而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一、岳飛理念與南宋理念不契合,南宋朝廷初建,政局動盪不安,高宗曾被金兵所迫,坐船逃至海上躲避金兵,所以高宗急於建立一個安定的朝廷,而不是一個東奔西逃的政權。高宗也清楚的知道,想從北方如狼似虎的金國手中收復失地,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高宗曾在寢殿召見岳飛,言:”中興之事,一以委卿“。高宗意圖不過是借幾場勝利,增加與金國談判的砝碼,達到休養生息的目的,而岳飛理念是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
二、對武人的猜忌,宋朝一直防止武將坐大,自唐朝開元至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武將專權篡逆,在宋朝皇帝的眼裡,每一個武將都可能成為叛賊。抗金力量的不斷壯大,對朝廷的統治極為不利。無論岳家軍還是其他的軍隊,有一天反戈一擊,豈不是養虎為患。
三、北宋滅亡後,南宋在金國不斷侵擾下,國庫已經捉襟見肘,無力支撐軍隊繼續與金國作戰,民眾在連年戰爭蹂躪下苦不堪言,南宋國力正在被戰爭逐漸耗盡,當兵無餉銀可領,民無糧食可用,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南宋急於停戰的原因。而此時岳飛以“直搗黃龍,迎接二聖”的作戰綱領,隊伍不斷壯大,軍需不斷擴大,南宋政權被迫繼續支援戰爭,有苦難言。
四、岳飛在面見高宗時,竟然奏請趙構"早定皇儲",這是宋朝最忌諱的武將干政,在遭到高宗趙構的痛斥後,岳飛不僅沒有叩頭謝罪,反而面露不悅之色,這讓高宗心生警惕,也為岳飛被殺埋下伏筆。
五、岳飛與宰執大臣發生爭議後,負氣以終母喪為名,不待朝廷批示,讓張憲代理軍隊,自己私自離開軍隊回廬山母墓旁守制,高宗深知戰事離不開岳飛,屢次三番的下詔請,岳飛才肯出來繼續帶領隊伍,這讓高宗對岳飛恃功挾勢心生不滿,也就犯了宋朝大忌。
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與宋議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名將岳飛最終迎來他的悲壯結局,這既有宋朝政權對手握重兵將領深入骨髓的恐懼,也有岳飛在政治上的單純有關,軍事上的高手,政治上的低能,當執政者懷疑你的忠肝義膽時,縱有一片丹心又有何用,岳飛被殺應該是必然結果吧。
-
5 # 隨心說說看
岳飛文武雙全是南宋時期抗金的民族英雄,他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岳飛的詩詞也非常了得一首滿江紅更是讓人熱血沸騰千古傳揚!
如果說岳飛的崛起有屬於它的偶然性的話,那後來岳飛的含冤屈死則有著它的必然性,不可否認忠臣精忠報國是岳飛的的執念,擁有一身本領的岳飛在國家需要他的時候是一定能夠叱吒風雲揚名立萬;岳飛可以說儒將政治這一塊可能是陌生的又或者是不屑一顧,他所有的抱負是報效國家,一心想的是直搗黃龍收復河山接回二帝,但他不會想到他的美好願望是宋高宗及秦檜最不願看到的,宋高宗他們對待岳飛是矛盾的即希望岳飛能夠抵禦外敵,又不希望岳飛徹底打敗敵人而迎回二帝,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講和,當岳飛不改初衷當全國軍民一致對外的大好形式下宋高宗他們害怕了,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連發金牌十二道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千古奇冤!
說岳飛屈死的必然性必須要說社會制度問題,封建社會制度君為臣綱所有一切都是皇帝說了算,所有一切都是為了皇權,只有皇帝覺得皇權穩固了才考慮民生而能夠想到民生的算是好皇帝了,一個沒有民主沒有監督封建社會制度是岳飛悲慘命運的根本原因,也是必然原因!痛哉唉哉! -
6 # 乾坤獨步860
岳飛的死是必然的,作為武將在奏章裡提王朝繼承人就是大忌。任何政權只會一味的維護自己的統治。才不管自己所做的事對後世有什麼影響,更不會管大眾的死活。壓迫與反抗,再壓迫再反抗的悲劇在中國大地反反覆覆,壓迫越激烈反抗越殘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專制把帝王推上了比神還高的地位,通俗一點就是在中國只有一個男人。所以岳飛的死是必然的。
-
7 # 鄭說豫見
偶然性背後有必然性,直接說必然性吧!
一、議和VS主戰
金國並無消滅吞併南宋的實力,連北宋故土也要找個偽齊政權治理,短時間內南宋也需要穩定,無法恢復故土,更無法消滅金國,所以議和是金國和南宋必然政治需要。議和想要成功,必須要壓制主戰派的聲音,主戰派如識大體,會靠邊站不做聲。如果拼命反對,執政者會殺雞駭猴,甚至殺猴駭雞。岳飛是那個不幸的猴。
反之亦然,宋金實力對比發生逆轉,有希望恢復故土時,主戰派就會佔上風。為了為激勵人心,必須找一個榜樣,為了凝聚力量,把靠邊站的主戰派再召集回來,岳飛又成為一個最好的代表!還會把他神化,讓人們學習、想象和仇恨。如果岳飛沒被殺,早就北伐成功,恢復故土了,所以殺他的人該死,所以秦檜像跪在了岳飛像的面前。
金國亦然,主戰派完顏宗弼撕毀和議,率兵南侵時,也要先殺掉主和派首領完顏昌。赤壁大戰時,孫權決定對抗曹操時,揮劍斬案,敢議投降者有如此案。
無論戰與和,一旦完成決策,代表一種政治決心,都一定會排除干擾,必定殺人立威,膽敢違背這種決策的人往往成為政治犧牲品!
岳飛畫像
二、自主VS集權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南宋立國,依賴所謂中興四將,所謂張浚、劉光世、韓世忠、岳飛。四將掌握了軍隊實際權力,有很大的自主獨立性,軍隊是將領透過招兵、招降、接管等各種手段建立起來,唯將領馬首是瞻,比如岳飛的軍隊就號稱岳家軍。四將任性起來,連皇權也不放在眼裡,經常與皇帝討價還價。苗劉兵變時甚至直接要求趙構退位,這是以集權為特徵的皇帝堅決不允許的。
南宋重構政權初期不得不預設將領的獨立自主性,一旦穩定下來,必然會集權,集權必然損害將領的利益,不服從的將領必然不會有好下場。要麼徹底獨立,割據一方乃至造反,要麼人頭落地。事實上,岳飛、韓世忠、張浚等都被授予樞密或者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長和副部長,明升暗降。條件是不得與自己的軍隊私下聯絡。而岳飛被告發的罪名就是岳雲、張憲串通軍隊,透過騷亂等方式試圖迫使朝廷放岳飛回軍隊。朝廷必然要馴服桀驁不馴的將領,岳飛很不幸,成為了目標。
宋高宗趙構
三、文臣VS武將
在宋朝,有重文輕武的傳統,武將地位較低,經常是以文御武。雖然岳飛文武雙全,但仍出身武義郎,武將出身。在國家動盪時期,武將透過軍功迅速崛起,一旦稍微穩定,文臣擅長內政外交,就要透過治理國家顯示自己的價值。秦檜是文臣的代表,對崛起的武將也是又恨又怕。有人舉報武將不軌,必定是一幫文臣審理,審理過程必定盤根問底,多方猜測。如無法落實罪名,釋放武將,放虎歸山,早晚必遭虎噬。秦檜的老婆王氏之所以也跪在岳飛面前,就是因為那句捉虎易放虎難,促使秦檜把案子辦成鐵案。所以,文臣一旦出手,就算是冤案,也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即便是遺臭萬年,為了自保也沒有辦法。
秦檜
-
8 # 穿珠
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必然不會輕易拍上司的馬屁,如果他會那樣,他就不會勇往直前,所以就不會得到上司的賞識,早晚得送命。
-
9 # 貴州李鉞
岳飛遇難,看似偶然事件,是為奸臣所害,實際上,這是南宋這個歷史背景下的必然產物。一是北宋誕生於五代十國末期,國家實力相對北方強鄰,不佔絕對優勢;二是北宋從北周篡位得來的,為防止軍閥篡權,建國初就解除了開國將領們的兵權,沒有實力象漢、唐一樣,一鼓作氣平定北方割據政權,尤其是契丹(後的遼、金)。三是自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之後,歷代北宋皇帝只想儲存和延續自己的統治,沒有雄心壯志,沒有發展軍力,以至面對北方強敵,只是一味求和,以至有靖康之恥。四是靖康之難後,南宋皇帝為保住自己的皇位,更是不想收復失地,迎回其先皇。皇帝是國家的最高決策者,他不想戰,你一幫主戰派嚷嚷鬧鬧有什麼用?因此岳飛等人是生不逢時。
回覆列表
宋朝岳飛之死在華人的眼裡都感覺到可惜,岳飛的確有大將之才,而且軍事能力非常的超越。對南宋國家也十分的精忠。
岳飛在抗金的時候節節勝利,在這個時候正好趁著將士銳氣強盛,打勝仗不用多說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皇帝知不知道岳飛的能力呢?當然知道。那為什麼還要下十二道金牌追回岳飛。原因就是岳飛要追回二聖(兩位皇帝)。
南宋代的皇帝剛坐上這個皇位,江山還不穩定,又追回了兩位皇帝,教自己坐哪裡呢?從皇帝的利益爭鬥,連父母兄弟都不要了,這就是岳飛精忠的下場。
站在岳飛的角度,當然乘勝追擊滅金國勝利只在眼前和時間罷了。把金國打敗了,如果殺掉了兩位前皇帝,在民族這裡講不過去,不迎回兩位皇帝在民族這裡也講不過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岳飛與皇帝之間矛盾,拿了一個秦松來當殺手(替罪羔羊)。真正要殺岳飛的人是宋代的皇帝。不是怎麼功高蓋主,是皇帝不能坐了。
岳飛父子給皇帝殺掉了,後來的皇帝給岳飛的兒女加官平反,把一個殺愛國將軍的罪名推給秦松。
如果岳飛被宋皇帝追回來不殺掉,皇帝在將士們這裡講不過去,節節勝利之下為什麼不收復失地呢?
如果岳飛反宋或投奔了金國,那愛國的名義馬上變成了漢奸,所以岳飛寧願自己死掉給牛頭馬面帶走,也不受這個叛國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