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這個句子應該改一下:趙雲怎麼能比關羽、張飛厲害呢?都不是一種工作的人。

    關羽和張飛,都是被當作“萬人敵”的,其中又以關羽更強。劉備在打仗的時候如果要分兵,一般都是他自己帶一路,關羽帶一路。即使到了後來劉備入川了,也是他自己帶著人在益州,關羽帶著人在荊州,還是分兵。

    至於張飛,雖然比不上關羽獨當一面的功夫,卻也是劉備手下難得的猛將。當陽一戰,帶著二十多人守橋的就是他,也確實有一聲斷喝:“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雖然沒有喝得肝膽俱裂、河水倒流,把曹軍嚇得不敢過橋卻也是實情。包括後來的義釋嚴顏,也都是確有其事。

    而趙雲,則就沒有那麼多領兵打仗的機會了,他所起到的更多的是一箇中央警衛團長的職務,包括最著名的長坂坡救阿斗和截江奪阿斗(張飛還友情出演了一下),都是一個警衛人員而不是一個將軍該乾的事情。而當蜀漢立國、戰將凋零,趙雲不得不領兵出征的時候,他的戰績,卻又屬實不怎麼耀眼。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只封了四員上將,趙雲不在其列,並且在劉備一生,趙雲都沒有封侯。趙雲兩次救了他兒子,劉備都不給他封侯,這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

  • 2 # 夢筆生花50

    評價一個人的能力,當然要全盤考慮。關張並稱萬人敵,但很不幸的是,都有致命的弱點。關羽剛而自矜,個人英雄主義極濃,全然沒有大局觀,落得個被敵人生擒,身首異處。張飛敬君子而薄小人,暴而無恩,最終死於小人之手,也落得個身首異處。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我看要以成敗論英雄。敗了,說明缺點多多,扯理由沒用。而趙雲,為人嚴謹,遵奉法度,顧全大局,從沒有個人英雄主義。但當處於危急之時,則奮不顧身。如:長坂坡救幼主,漢水救黃忠等,就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發揮得淋漓盡致。趙雲有政治眼光,通觀全域性。如:劉備得益州時欲將田宅分封將士,趙雲則以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故事勸劉備將田宅還給百姓。劉備之所以不能成事,因為他有雄才無大略。得了個益州就忘乎所以不思進取,開始想分封嘛!再比如:議論出師伐吳時,趙雲第一個提出異議,他說,國賊是曹,而非孫,應提兵渭河上流,河東義士必策馬裹糧以迎王師。若舍魏就吳,則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劉備否定他的諫言,他無怨無悔,兢兢業業地做好工作。試問關張哪有這樣的遠見卓識。如果我是主子,用十個關羽來換一個趙雲,我都不換。

  • 3 # 使用者4569900973

    趙雲很厲害但是他打不過文丑和夏侯楙

    ,乃程昱之子也,進言曰:“某料趙雲有勇無謀,不足為慮。來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兩軍於左右;都督臨陣先退,誘趙雲到伏兵處;都督卻登山指揮四面軍馬,重疊圍住,雲可擒矣。”楙從其言,遂遣董禧引三萬軍伏於左,薛則引三萬軍伏於右。二人埋伏已定。次日,夏侯楙復整金鼓旗幡,率兵而進。趙雲、鄧芝出迎。芝在馬上謂趙雲曰:“昨夜魏兵大敗而走,今日復來,必有詐也。老將軍防之。”子龍曰:“量此乳臭小兒,何足道哉!吾今日必當擒之!”便躍馬而出。魏將潘遂出迎,戰不三合,撥馬便走。趙雲趕去,魏陣中八員將一齊來迎。放過夏侯楙先走,八將陸續奔走。趙雲乘勢追殺,鄧芝引兵繼進。趙雲深入重地,只聽得四面喊聲大震。鄧芝急收軍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則,兩路兵殺到。鄧芝兵少,不能解救。趙雲被困在垓心,東衝西突,魏兵越厚。時雲手下止有千餘人,殺到山坡之下,只見夏侯楙在山上指揮三軍。趙雲投東則望東指,投西則望西指,因此趙雲不能突圍,乃引兵殺上山來。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上山。趙雲從辰時殺至酉時,不得脫走,只得下馬少歇,且待月明再戰。卻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沖天,鼓聲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殺到,皆叫曰:“趙雲早降!”雲急上馬迎敵。四面軍馬漸漸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雲仰天嘆曰:“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

  • 4 # 趙日金141

    三國演義不是歷史。為何有一呂二趙三典之說?呂布是董卓的保鏢,趙雲是劉備的保鏢,典韋是曹操的保鏢。三個人都是主子認為武功最強最保險的,不到萬不得一要命的關頭,是不會讓他們去領兵打仗的。所以,以能領兵打仗、官職高低,來衡量誰強誰弱,是不成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畫畫最難的是什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