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xiao雪
-
2 # 老野娘Girl
1 養一個寵物,魚兒、貓咪、小狗都可以,重要的是享受那份親密。
2 雙手在胸前交叉,和自己來一次“親密接觸”吧!
3 在小區裡,衝一個可愛的小孩沒心沒肺地笑,那是隻屬於你和它的單純親密。
4 這一週,主動去擁抱一個人,無論誰。
5 親手做個手工活,送給某個人,無論美醜。
6 告訴他(她),我愛你。
-
3 # 幻影CC
代表人物:“林黛玉”(《紅樓夢》裡的女主角)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出一種焦慮感,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又擔心他人不迴應自己的感情付出,導致情緒上的焦慮和矛盾,慢慢就會傾向於迴避社交、迴避親密關係,這種情況會讓性格比較保守的人更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性格激進的人,通常都又表現出一些佔有慾,當佔有慾望無法滿足時,通常會產生嫉妒心理,也會演變為強烈的排斥,於是表現出不屑於與人交往及建立較親密的關係。
無論是性格過於保守還是激進,都是“心靈過敏”的反映。由於在人際上對於“回報”、“獨佔”的過分敏感和在意,讓他們最終選擇獨處,迴避各類親密關係。
原因:都是敏感惹的禍
1 抑鬱型的氣質型別
人的氣質型別是天生的,分為4大類:多血質(令狐沖)、膽汁質(張飛)、黏液質(張無忌)和抑鬱質(林黛玉)。性格過於敏感的人,多為抑鬱性的氣質,他們渴望親密卻有害怕親密帶來的傷害。
2 誤讀他人的“非言語資訊”
敏感的你,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往往會誤讀他人的“非言語資訊”:他都看我一眼,是瞧不起我啊!(實際上,他是高度近視);她是不是在嘲笑我?(實際上,她覺得你很可愛)
3 “自我攻擊”的危害
內心敏感,真正的殺傷力其實不是外在帶來的,而是你的“自我攻擊”。“他怎麼可以瞧不起我?”如果你在很多人那裡解讀到這個資訊,那麼最有可能是:你瞧不起自己。親愛的,你看到的,實際上都是你內在就有的。
支招:降低敏感指數
1 懂得表達
敏感的你,總是在自認為被“傷害”後的瞬間,立即縮到自己的“心靈軀殼”裡,默默地不再理他們,或遠離人群。周圍的人往往也會莫名其妙,不知你到底怎麼了。與其雙方都委屈和莫名,不如表達出來,在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你剛才這麼說我,我心裡會難受。”“我感到被嘲笑了,很尷尬。”真誠地表達,而非指責,這麼做會讓他們更懂你,你也更懂自己。
2 自我暗示
等哪一天,你忽然內心發展出了一個聲音:“喂,敏感的傢伙,他們不是這個意思啦,只是你自己這麼認為的!不信,問他們啊?”那麼,恭喜你,你的敏感指數已經下降很多了。從此,你不再會一受傷就逃避親密關係了。
3 學會自嘲
與那些懂得自嘲的人在一起,會感到分外輕鬆和快樂,相反“一點也開不起玩笑”的朋友,往往相處起來,小心翼翼的,唯恐踩到雷區。所以,親愛的,開始學著拿自己打趣吧:“看我又要神經過敏啦!”漸漸的,你也會變得不那麼在意一些事情了,甚至感覺自己以往的“老受傷”有些可笑。
二、防禦型——怕麻煩,自我捍衛
代表人物:“王菲”(歌手,代表作《紅豆》、《因為愛情》)
無論性格如何,與人建立各種不同程度的親密關係都是為了擺脫孤獨。而今,當不安全感,厭惡感給人們帶來的煩惱大於孤獨時,有些人就情願選擇與人群保持一定距離,而儘量避免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帶來的種種麻煩——缺乏私密性、沒有安全感、不公平對等、信仰差異等等。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其實不是我們不再懼怕孤獨了,而是讓我們懼怕的不僅僅是孤獨。
原因:都是孤獨惹的禍
1 交往準則:“寧缺毋濫”
親密關係中,過分防禦的你,往往在交往中抱著“寧缺毋濫”的準則,對別人結交一大幫狐朋狗友,你很不屑:浪費生命!對你而言,和親密的人在一起,要有一種精神層面的交流,很信任,很充實。
2 對“獨立空間”的強烈需求
如果一時半會找不到可以親密的物件,你會非常樂意和自己呆在一塊兒,實際上,對“個人空間”你有著一種超於常人的需求,所以“孤獨”在你的字電裡,可能是個很快樂的東西。
支招:當王菲遇到那英
1 加入一個“志趣相投”的團體
你是一個“自我”很豐富的人,所以那類酒肉朋友很難走入你的內心,若要建立親密關係,必須“志趣相投”。若你熱愛籃球,不如加入一個“籃球俱樂部”,若你熱愛騎行,不如加入一個“山地車俱樂部”……總之,先加入那個團體,對志同道合的人,你踩比較容易產生親密感。
2 結交一位“溫暖親切”的朋友
曾有調查表明:情誼深厚的2個朋友,往往不是相同而是互補。比如,一位短髮的女孩和一位長髮的女生;一個寡言的人和一個健談的人;冷峻的與溫暖的。原因是雙方會欣賞和認同自己所缺乏的那一面。所以,親愛的,你是否有一位“溫暖親切”的朋友呢,她(他)像是一束Sunny,溫暖你的心間,減緩你的防禦。
“王菲”般的你,是否找到那個“那英”了呢?
三、隔離型——對父母親密不起來
代表人物:小陶虹(演員,代表作《Sunny燦爛的日子》、《空鏡子》、《買房夫妻》)
最近看一期小陶虹的訪談節目,她說到母親的時候哽咽了,足足10秒的沉默,她說:“直到她走之前,我都沒有抱過她,親過她。就覺得不好意思,彆扭。現在,我有和孩子以後,才發現擁抱和親吻,其實是那麼得重要!”
心中有深沉的愛,但就是表達不出來,無法用行動和言語去傾訴那份親密,這個問題不僅小陶虹有,在中國很多70、80後在為人子女上,都存有這份糾結和不知所措。
原因:都是壓抑惹的禍
1 過於含蓄的東方家庭文化
1985年,《成長的煩惱》在美國ABC電視臺首播,大受歡迎,成為家庭情景喜劇的標誌性作品,它也伴隨著無數中國70、80後的成長。對劇中的老爸而言,每天當著孩子的面親吻妻子,成了和吃飯、睡覺一樣平常又必須的事情,而孩子們也很習以為然。但,這件事即便放在30年後的中國家庭,估計也是個很前衛的事。
2 家族溝通模式的傳承
對小陶虹而言,小時候爸媽也一定很少擁抱和親吻自己。孩子對待父母的親密方式,往往受到父母的巨大影響。溝通模式的傳承,是一種無形卻強大的力量,會影響到一代又一代。親密隔離型的家庭,雖然彼此之間充滿關愛,卻不知如何讓對方直接、真切地感受到。
3 對父母的“又愛又怕”
我們容易去親吻和擁抱孩子,因為單純的愛和喜歡,但是對父母,這份愛卻複雜了很多。中國父母看中權威、威信,所以往往在成長過程中,會希望孩子可以畏懼自己。長大後,我們對父母便會“又愛又怕”,愛讓我們想去照顧他們,怕又讓我們像隔了一層什麼,不敢也不知道怎麼真正走近他們。
支招:親密技術也需練習
1 和寶寶一起說:“媽(奶奶/外婆),我愛你!”
小陶虹說,現在每天晚上,她都帶著兒子一起走到爸爸的房間,擁抱他,親吻他。也許自己一個人做,還是會膽怯和尷尬,但是你的寶貝卻會給你力量和勇氣。對寶貝而言,親吻和擁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跟著他(她)一起做,畫面也更溫馨、舒適。
2 循序漸進,從觸碰開始
與父母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一種,而肢體的接觸,會顯得十分重要和神奇。如果你真的很難做到擁抱和親吻,那就從握手、怕肩膀、揉肩膀開始吧。循序漸進,讓你和父母的身體,都漸漸地來熟悉、接受這份“遲到的親密”。
四、創傷型——不願意和男性親密
代表人物:李莫愁(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裡的悲情角色)
有一類人,閨密一大群,但就是恐懼和異性建立親密關係。她們或有著“男人都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極端偏見,或懷有“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愛情太可怕了!”式的憤怒、恐懼之情。最後,往往成為剩女,或婚戀失敗。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曾經遭受過心理創傷。
原因:都是創傷惹的禍
1 過分偏執的性格
同樣是面對一段失敗的感情,性格溫順的人,往往比性格強硬、偏執的人,更容易走出來。傷害都一樣深,不同的是,你是否願意放過別人,放過自己?溫順的人,更願意相信造成這個結局,雙方都不願意看到,很多事情沒有誰對誰錯;但是偏執的人,往往充滿憤怒,覺得自己被出賣,一切都是對方的錯,原諒對方,自己就對不住曾付出的感情。
2 強烈的佔有慾
男人都害怕找一個李莫愁般的女子,不是不夠貌美,不夠性感,不夠女人,而是她的佔有慾實在太強大了,足以吞噬一切。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容易沉溺在傷痛裡的女子,往往也是因為抓著過往不放,潛意識裡渴望佔有那個人。
3 創傷心理未曾修復
若遇到合適的愛人,或有知心的朋友,或得到父母智慧的指引,也許那段創傷反而修煉了你,走出來,生活得會更篤定、智慧。但有些人沒那麼幸運,傷痕一直都在,未曾修復。
支招:莫做李莫愁
1 放下“非黑即白”的觀念
如果你認為誰對誰錯,如果你覺得那段經歷全是傷痛,如果你不再相信有愛情,那麼親愛的,在你頭腦裡還保留著孩子般“非黑即白”的世界。童話,不是現實。女巫有她的智慧和堅持,公主有她的愚蠢和可笑。
好好想想:這段經歷中難道真的沒有快樂的部分嗎,沒有帶來好處嗎?一次失敗,代表著永遠失敗嗎?到今天為止沒有遇到愛情,就代表愛情不存在嗎?
2 尋覓愛情得意的“閨密”
如果你的“閨蜜”都是李莫愁,那麼還是勸你,和她們都保持一段距離,你們都中了“痛苦的毒”!
尋找一位樂觀可愛的“黃蓉”做自己的閨蜜,她的灑脫和Sunny,會帶著你看到愛情的另一面,原來“郭靖”式的男孩這麼憨厚、可愛,自己又何必總活在對“楊康”(某些方面,顯得薄情寡義)的仇恨中呢?
溫馨貼士
一、VOICE 關於親密
“在親密關係中,無論看起來多麼恐懼、冷漠的外表之下,都隱藏著愛。”
——武志紅,心理學家,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等
“上段戀情,全心投入,結果重傷。於是這次戀愛怕受傷,就很保留。這意味著:上次那個傷你的爛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這次這個發展中的情人,得到個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護自己,但這若是做生意,你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來的惡客,得到最好服務,而新客上門,卻備受冷落,這店怎麼不倒?”
——摘自蔡康永的《康永,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簡訊》
“親密可以讓我們逃避自我,也可以讓我們面對自我。逃避時,親密成為輪迴;面對時,親密成為心靈自由的踏板。”
——摘自《幸福心理學》
-
4 # 徒留遺憾
首先,什麼是愛情恐懼心理呢?
這種心理通常只會發生在從未經歷過愛情,或者經歷過一段失敗的愛情的人身上,俗稱“戀愛恐懼症”。因為從未經歷過愛情的人,對於愛情只是存在於別人的口中。而“聽聞愛情,十有九悲”,這就導致了不敢去愛的心理產生。
但絕大部分的患有戀愛恐懼症的人都是曾經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失敗愛情,因為你經歷過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心理上的防護機制會自動啟動,導致了你不敢去觸碰愛情的心態。在講如何擺脫這種心理之前,先講個真實的小故事吧!
我有一個朋友(女),她和的前任相識十二年,確立關係一年。在那一年裡,他們去過各個地方旅遊,爬過各種各樣的大山小山,品嚐過愛情的甜蜜,經歷過愛情的銷魂,是那種精神與肉體上的愉悅,曾經我們所有人都認為這兩人最終會踏上婚姻的殿堂,但冰冷的現實給了他們以及身邊的朋友一個響亮的耳光。
並不是他們的感情出現了問題,是因為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具體原因因為涉及到他們的隱私,在這就不細說了。如果他們能夠狠下心來不顧一切的在一起也還好,雖然過程會很痛苦,但最終結局還是好的。可他們又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最終無奈分離。
她們分手後,我親眼看著她從沒日沒夜的宿醉、酗酒,那段時間她除了喝酒就是一個人在房間裡哭,在這之前她是從來不喝酒的,有時會拉上我們幾個朋友陪她一起,雖然大家都不希望她這麼折騰自己,但也攔不住,只好看著點,都奔三的人了,也真是難為她了。她和我們聊,她並不後悔和對方在一起,即便分開後也並不怪對方,只是這結果讓她太痛苦了點。
整整一個月,每天喝到吐,一個月後終於住進醫院了,我們沒辦法只好請了她父母過來看她,然後輪流看著她,直到去年才好轉了很多,前不久又新交了男朋友。兩年時間,總算可以接受新的感情了。
在失戀後的兩年裡,她甚至懼怕和異性交流,只能慢慢的讓時間一點一滴治癒自己。
她用的是最笨的方法來克服自己的戀愛恐懼症,那就是時間。想要擺脫戀愛恐懼症的方法,我羅列了以下幾點:
①時間,雖然耗時長,但很有用。
②轉移注意力,可以瘋狂的暴飲暴食,然後瘋狂的健身,讓自己的大腦以及身體不停的運轉,當停下後,身心俱彼自然就不會思考那些徒增煩惱的事。
④與親人朋友在一起,人的感情不是隻有愛情的,親情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友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甚至是比愛情更重要。以親情、友情來淡化愛情給你造成的傷害,這種方法效果是最為顯著也是最快捷的。
最後,雖然愛情的滋味很讓人迷戀,但“切勿貪杯”哦,願時光能夠善待善良的你!
回覆列表
其實我也是個恐婚族,不是沒有女朋友,是因為怕,怕沒錢,怕離婚,以下是我為什麼恐婚,我也正在尋求解藥
大概是在2012年吧,元旦那天晚上,一個認識4-5的兄弟給我打電話,老婆跟別人跑了,最後無奈只能申請法律仲裁離婚,當然了,老婆跑了或者離婚,男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男人的責任佔一大半,可能是你對她不夠好吧,或者你賭,抽,嫖這些只是可能
引起婚姻爭吵的也有一部分是因為錢或者因為關心吧!
說說我吧,我也怕離婚,我也怕,怕自己錢養不活老婆,於是就拼命掙錢,因為對我我來說,老婆是取出來疼的,不能讓他受委屈,所以至今我都覺得還不夠好,怕,怕她吃苦,可是馬上也要結婚了,我也想調整好心態,去迎接她,因為始終要跳過這個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