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術界有這麼一句話,“理不清,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之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這話出自於清末太極宗師陳鑫大師,意思就是不懂武術要拜訪名師,技藝未精要和朋友切磋,兩者皆通後還有加上日益勤加苦練,自我完善改進,達到青出於藍之境界。
在這一境界裡,有沒有拜師學藝其實只是一個重點,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算有了師傅但自己不努力,最後也只是學到一點皮毛而已,相反而言,即使沒有尋到良師,但自己保有一顆熱忱之心的話,那生活之中無處不是武學的奧義。下面就介紹幾位,沒有拜師學藝,卻憑自身苦練而成為武林高手的人物。
變幻莫測,神化無窮:神槍無敵楊妙真
南宋中期,北方蒙古崛起,與金國大戰,金國為了應付鉅額軍費,於是強加賦稅於百姓身上,百姓苦金久矣,多處興起起義風暴,與南宋聯合意圖推翻金國,而在民風彪悍的山東,則有楊安兒、楊妙真、李全率領的紅襖軍。
楊妙真的本事是在戰場上練出來的,一手自創的梨花槍使得出神入化,其夫李全也是武林高手,善使長茅鐵槍,無人可當,有“李鐵槍”之稱,紅襖軍在李全、楊妙真手裡逐漸成長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一支義軍,但在被宋軍利用打敗金軍後,又被宋朝派兵圍剿,夫妻倆全部戰死沙場了。
後來在演義中被渲染得天下無敵的楊家槍法,其實就是傳承自楊妙真的梨花槍,明朝戚繼光從各種途徑學來了梨花槍,並將此槍法引入軍中,改良後再教授士兵,成為戚家軍的專用槍法,而明朝軍事家何良臣更是將楊妙真之梨花槍,稱為“天下無敵”。
一筆斃刺客:唐順之
與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將同時代的唐順之,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軍事家、文學家,對陽明心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出身於官宦家庭,父母從小對他的文學就要求嚴格,可唐順之始終堅持文武並修,終有所成。
在倭寇橫行於大明沿海地區的時候,在家閒居的唐順之毅然再次出仕,親身來到抗倭第一線,成為了總督胡宗憲手下的首席謀臣,在抗倭戰爭中出謀劃策,成為了倭寇最大的敵人,倭寇無不希望殺之而後快。
一天晚上,一個受倭寇重金收賣的刺客潛入唐府,當時唐順之正在書房寫字,刺客輕身進入書房,被唐順之發現,唐順之要求等自己寫完字再動手,刺客看他這樣一個文弱書生的模樣,就一口答應了,結果唐順之趁刺客鬆懈,手中執筆一擲而出,直接穿透了刺客咽喉,刺客當場斃命。
火工頭陀:邊澄和尚
據《寧波府志》記載,明朝寧波當地有一個叫邊澄的青年小夥,天生神力,僅用肩膀就能山上直奔而下的車子所造成的千斤之力,邊澄在聽說了當時天下武學寶地少林寺的傳聞後,仰慕少林武功,於是離開家鄉,去少林寺當了一名燒火工。
平時僧人在習武時,邊澄就在一邊認真觀察,學習武術的路數,如此三年後,邊澄武功大進,在少林主持提出邊澄可提拔為武僧,去修煉武功時,邊澄卻不願繼續精進,而是選擇和主持切磋,並得到了主持的讚許,特批下山,在離開少林寺後,邊澄尋訪各地好手比武,可竟無一人是他的對手。
一次在浙江餘杭遊歷時,邊澄與一個豪門子弟起了爭執,豪門子弟糾集了一百多人,手帶兵器前來教訓邊澄,結果邊澄露了一手漂亮的輕功,驚豔全場,後武宗時期,前來進貢的幾名日本槍術家提出要和邊澄較量,十幾人圍攻邊澄一人,皆不敵落敗。
除了以上三位之外,還有宋太祖趙匡胤,他所創的太祖三十二勢長拳被譽為“百拳之祖”,三國蜀主劉備的顧應法,被稱為“劍術五法”之一,這些都是他們在戰場上,經過長期苦練、改良而來的。
以及傳說中通背拳,則是鬼谷子隱居於雲蒙中時,仿造猿猴休息、獵食、爭鬥等法建立而成的,但總的來說,拜名師後自己再獨當一面者居多,能夠自學成才的還是比較少的。
在武術界有這麼一句話,“理不清,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之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這話出自於清末太極宗師陳鑫大師,意思就是不懂武術要拜訪名師,技藝未精要和朋友切磋,兩者皆通後還有加上日益勤加苦練,自我完善改進,達到青出於藍之境界。
在這一境界裡,有沒有拜師學藝其實只是一個重點,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算有了師傅但自己不努力,最後也只是學到一點皮毛而已,相反而言,即使沒有尋到良師,但自己保有一顆熱忱之心的話,那生活之中無處不是武學的奧義。下面就介紹幾位,沒有拜師學藝,卻憑自身苦練而成為武林高手的人物。
變幻莫測,神化無窮:神槍無敵楊妙真
南宋中期,北方蒙古崛起,與金國大戰,金國為了應付鉅額軍費,於是強加賦稅於百姓身上,百姓苦金久矣,多處興起起義風暴,與南宋聯合意圖推翻金國,而在民風彪悍的山東,則有楊安兒、楊妙真、李全率領的紅襖軍。
楊妙真的本事是在戰場上練出來的,一手自創的梨花槍使得出神入化,其夫李全也是武林高手,善使長茅鐵槍,無人可當,有“李鐵槍”之稱,紅襖軍在李全、楊妙真手裡逐漸成長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一支義軍,但在被宋軍利用打敗金軍後,又被宋朝派兵圍剿,夫妻倆全部戰死沙場了。
後來在演義中被渲染得天下無敵的楊家槍法,其實就是傳承自楊妙真的梨花槍,明朝戚繼光從各種途徑學來了梨花槍,並將此槍法引入軍中,改良後再教授士兵,成為戚家軍的專用槍法,而明朝軍事家何良臣更是將楊妙真之梨花槍,稱為“天下無敵”。
一筆斃刺客:唐順之
與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將同時代的唐順之,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軍事家、文學家,對陽明心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出身於官宦家庭,父母從小對他的文學就要求嚴格,可唐順之始終堅持文武並修,終有所成。
在倭寇橫行於大明沿海地區的時候,在家閒居的唐順之毅然再次出仕,親身來到抗倭第一線,成為了總督胡宗憲手下的首席謀臣,在抗倭戰爭中出謀劃策,成為了倭寇最大的敵人,倭寇無不希望殺之而後快。
一天晚上,一個受倭寇重金收賣的刺客潛入唐府,當時唐順之正在書房寫字,刺客輕身進入書房,被唐順之發現,唐順之要求等自己寫完字再動手,刺客看他這樣一個文弱書生的模樣,就一口答應了,結果唐順之趁刺客鬆懈,手中執筆一擲而出,直接穿透了刺客咽喉,刺客當場斃命。
火工頭陀:邊澄和尚
據《寧波府志》記載,明朝寧波當地有一個叫邊澄的青年小夥,天生神力,僅用肩膀就能山上直奔而下的車子所造成的千斤之力,邊澄在聽說了當時天下武學寶地少林寺的傳聞後,仰慕少林武功,於是離開家鄉,去少林寺當了一名燒火工。
平時僧人在習武時,邊澄就在一邊認真觀察,學習武術的路數,如此三年後,邊澄武功大進,在少林主持提出邊澄可提拔為武僧,去修煉武功時,邊澄卻不願繼續精進,而是選擇和主持切磋,並得到了主持的讚許,特批下山,在離開少林寺後,邊澄尋訪各地好手比武,可竟無一人是他的對手。
一次在浙江餘杭遊歷時,邊澄與一個豪門子弟起了爭執,豪門子弟糾集了一百多人,手帶兵器前來教訓邊澄,結果邊澄露了一手漂亮的輕功,驚豔全場,後武宗時期,前來進貢的幾名日本槍術家提出要和邊澄較量,十幾人圍攻邊澄一人,皆不敵落敗。
除了以上三位之外,還有宋太祖趙匡胤,他所創的太祖三十二勢長拳被譽為“百拳之祖”,三國蜀主劉備的顧應法,被稱為“劍術五法”之一,這些都是他們在戰場上,經過長期苦練、改良而來的。
以及傳說中通背拳,則是鬼谷子隱居於雲蒙中時,仿造猿猴休息、獵食、爭鬥等法建立而成的,但總的來說,拜名師後自己再獨當一面者居多,能夠自學成才的還是比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