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很聽話

    其實,這種現象已經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它的存在是與當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現狀密切相關的。

    當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上已經接近半壁江山。儘管如此,但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對於消費者的吸引主要還在於其外觀、配置與價格等方面。而在發動機、變速器、底盤等汽車三大件方面,與合資、進口品牌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這三大件對於車輛的行駛質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但是要想提高它們並非一日之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與投入。而在外觀、內飾、配置等方面,相比較起來,改進起來相對容易,成果也更容易為廣大消費者所認知和接受,也就是說,更認這個。因此,有的自主品牌車輛就在這方面下了更多的功夫,來彌補在三大件方面的不足。

    當然,自主品牌也在積極地在核心技術上持續地投入,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2 # 車界老炮

    配置已經成為中國產車的代名詞,因為中國產車的崛起重新定義了汽車配置和價格。其實中國產車便宜無非就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品牌溢價

    中國產品牌起步晚,沒有像國外汽車很多品牌一樣深厚的品牌文化,所以中國產自主品牌車型的品牌本身,並不能為產品本身帶來更多的品牌價值。其實品牌溢價在汽車行業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出現有XX車型買車標送輛車的說法。

    技術不成熟

    目前中國產品牌在技術方面任然比較欠缺,個別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甚至五六年不變,目前三大件都是自己的車企並沒有幾家,總所周知,技術研發對於一個車企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技術成本低下。

    政府補貼

    中國的經濟是受政府宏觀調控的,所以中國產車普遍賣的便宜,跟政府的插手是分不開的,為了扶持自主品牌,政府給予了許多有利於自主品牌發展的政策,而有了這些政策,自主品牌的造車成本又被降低。

    配置不值錢

    說汽車貴,是因為汽車貴是貴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上,這些錦上添花的配置,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讓你們覺得貴

    銷量低迷

    由於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對中國產汽車質量差的刻板印象,再加上大多數中國產車質量上確實不如合資車和進口車,導致中國產車的銷量低迷,而為了挽回糟糕的銷量,自主品牌車企們也不得不降低終端的汽車售價,以達到提升銷售量的目的。

  • 3 # 壹車熱評

    那麼按理說配置更豐富理應價格也比較貴才對,可奇怪的是直到現在,很多中國產車的價格依舊賣不過合資車,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好比是安踏和耐克,安踏放在中國也算個響噹噹的品牌,但放在全球的話,安踏就死活也做不到耐克的影響力,所以耐克可以10塊錢的鞋子賣100塊,而安踏就只能賣80塊。

    所以“品牌”決定了一切!

    2、 研發成本

    瞭解中國產車的同學都應該清楚,我們有些中國產車還在喜歡使用“拿來主義”,說好聽點叫“逆向研發”,說白了就是“抄襲”,有的甚至是直接購買。例如前兩年的哈弗H8,當初鬧得沸沸揚揚的一個事件就是賓士狀告哈弗抄襲自己的底盤設計,這也是導致H8在當時遲遲不能上市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國的合資品牌中,例如大眾,他們雖然生產基地建在了中國,但他們的設計、研發等機構卻依舊還在德國,所以無論是從哪方面來計算,這些研發投入的成本都是中國產車企無法比擬的。

    像大眾這樣的車企,每年投入研發的經費可能就高到上百億美元,而這些成本的投入就會直接反映到所售的車型中去。在這些成本里面,測試費用又是佔有很大比例的一個區域。

    其實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我們能造航母、能飛向月球,缺怎麼也造不好這小小的汽車三大件呢?這裡面除了有自身技術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量實驗資料的累計,在這方面我們的中國產車企做的還是不夠。

    這可不是進行幾次碰撞試驗,把車開到雪山草地進行越野測試那麼簡單,它包括市場調研、車型整體設計、模型製造、車身資料採集、發動機技術、底盤技術、內飾工程學、車內電器佈局、風洞測試、道路測試、碰撞測試等等一系列的資料累計,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可能上億的研發經費就會打水漂。

    所以對於汽車的設計、研發來說,試驗測試是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資料採集、整理和總結的過程,即耗時又耗錢。而在整臺車的成本價值裡,像車內配置這些其實只是佔了一小部分而已。

    而像關稅這樣的影響因素,國家目前已經將關稅比例降低了40%,對於那些進口車來說,價格也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對於中國產車而言,進口車和自己本來就不在一個競爭平面,所以中國產車配置高價格低也就很正常了,不然國家還怎麼保護本國製造業?

  • 4 # 猛龍過江勇者勝

    近年來中國工業水平整體上升,而與造車相關的比如冶金,精加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自然而然的造車水平也提高了。但是人們的消費觀念還沒有改變,大多數人都認為進口車或合資車質量好,中國產車質量不好,所以一般合資車配置再低也不怕沒人買,所以中國產車要想佔領市場,必須要有亮點,那高配低價也就見怪不怪了。

  • 5 # 睿思天下

    很正常啊!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國。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資料。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同比增長3.19%和3.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和10.61%。

    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世界工廠。中國在生產汽車上很顯然具有規模優勢。因此,中國生產汽車成本很低的。因此,好多中國產車配置高,價格低,質量好,應該說很值得購買。

    其實美國國內汽車的價格也不高,典型的CAMRY等中高階車型入門級別價格也就是2萬美元左右,甚至還不到,合人民幣也就是13萬左右,因此,中國中國產中高階轎車普遍價格就在11萬左右。而且配置都非常高,全景天窗,中控大屏,包括安全配置都有的。合資中高階車如CAMRY,Passat普遍入門級都在18萬左右。可以說比中國產中高階轎車貴出不少。

    目前,中國最具有競爭力的是suv,基本上中國產品牌佔據了非常大的份額。而且,這一塊發展非常快。中國產SUV價格也不高,中型SUV11萬左右就能買到了。應該說價效比非常合適。而合資中級SUV普遍價格在18萬左右或者更高。因此,中國產SUV可以說價效比非常出眾。

    從上述可以看出。我們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消費國,因此中國汽車生產具備規模優勢,又加上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我們的中國產汽車價格低,配置高,質量也很好!

    因此,如果大家買車的話,推薦購買配置高,價格低,質量也很好的中國產車!

  • 6 # 車圖騰

    老司機都有這樣的體會:十年前向別人諮詢車子的時候,行家們普遍會推薦合資品牌車,而現在,如果你也向身邊的老司機請教,或許得到的答案會是一款自主品牌車。

    時間總會給目光短淺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十年前,自主汽車品牌還總會被當做一個笑柄,始終被人貼上沒品味、廉價、質量差的標籤。不過現在,當你也翻看自主品牌車型的相簿也可以發現,如今的自主品牌車型的外觀造型也越來時尚,比較知名的如吉利EMGRAND EC7GL——

    吉利博越——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

    長安睿騁CC——

    WEY VV7——

    並且,除了在外觀造型上已經媲美甚至超越了主流品牌車型,它們的配置往往也更為豐富。

    舉個栗子,在售價區間同為10萬元的家用轎車中,EMGRAND EC7GL、長安睿騁CC可以說已經成了自主品牌的標杆,成為家用的首選產品,而這個價位的合資車型的代表則是Sylphy和CAVALIER這些緊湊型轎車。如果把四款車的配置差異放在一張表格中不難看出,自主車型的配置豐富了很多。

    尤其是在科技化配置方面,如今自主車型幾乎都配備了語音控制系統、LDW車道保持、FCW防碰撞預警、BLS盲區監測、ACC自適應巡航等,甩了合資車型幾條街…

    與此同時,自主車型的動力往往更有優勢。如EMGRAND EC7GL採用1.4T+雙離合和1.8L+6MT/雙離合兩種動力總成;睿騁CC採用1.5T+6MT/6AT的組合形式。

    相反,CAVALIER採用1.5L+5MT/6AT和1.0T+雙離合兩種動力總成,而Sylphy的動力則單薄了很多,它使用兩款1.6L發動機和一款1.8L發動機,匹配5MT或CVT變速箱。

    最重要的是,這些自主車型的價格並不貴。比如EMGRAND EC7GL的指導價區間僅僅為7.88-11.58萬元,睿騁CC的指導價區間也只有8.99-13.89萬元。並且,它們的車身比Sylphy和CAVALIER更長更寬,甚至是睿騁CC步入中級車的範疇,車身尺寸比Sagitar、Lavida都要寬大。結合售價來看,很明顯,自主品牌車型的價效比最高。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自主品牌的價效比通常是建立在低質和陳舊技術的基礎上,不過真的細究起來,或許你也會發現自主品牌已經不再是過去那樣的弱者了。

    如吉利的1.4T發動機採用了VVT可變正時調節、正時鏈條、整合式缸蓋等先進技術;長安藍鯨系列1.5T發動機使用了DVVT、水冷中冷、德爾福高壓共軌直噴等先進技術,可以說在技術水平上,自主車企與合資車企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並且,為了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可靠性,大部分自主車企也紛紛選擇與國際主流供應商結盟,在它們身上處處可見Bosch、德爾福、法雷奧、麥格納、李爾、海拉、歐司朗、採埃孚、愛信、大陸等一流供應商的logo,即它們採用的零部件與主流車企相比並無明顯差異。

    那麼,既然自主品牌車型與主流合資品牌相比,並沒有明顯劣勢的情況下,為何依舊賣的很便宜呢?

    首先,品牌溢價。

    在影響自主車型定價的主要因素裡,品牌溢價可以說最重要的一環,而之所以自主品牌車型難以在高價位車市場取得突破,無疑是因為品牌溢價能力遠不及主流車企。相反,品牌上的優勢卻幫助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實現了價格提升,讓它們在國內賺的盆滿缽滿。

    舉個栗子來說,在商場的櫥窗裡,一件幾乎相同的白色純棉T恤,如果印上耐克的logo,並且放在耐克專櫃裡,它的價格可能是300元,而要是放在安踏專櫃裡,它的價格興許只有150元,並且專櫃還會給出很高的折扣。要是換做Gucci或者阿瑪尼,那就是千元級的水平了。

    之所以這樣,並非因為安踏的T恤用料、質量等只有耐克的1/2,而是因為它的品牌溢價遠不及後者。並且不論是土豪,還是年輕白領、學生,都願意選購耐克這樣的國際品牌。在人們的心目中,這些國際大牌更值得信賴,更有檔次,也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氣質,因此贏得人們的競相追捧。這都是品牌溢價帶來的成果。相反,安踏這些品牌則給人土掉渣、廉價的印象。

    所以,即使自主車型的配置更豐富、價效比更高,往往是很多消費者比來比去,最後選擇了級別更低的合資車型。或者是多花幾萬塊錢選購尺寸相當,但配置更低的合資車型。

    其次,成本關係。

    商品的定價也總是和它的成本直接相關,學術上認為,產品成本是定價的最低經濟界限,幾乎不會有定價低於成本的商品(即使是曾號稱不在硬體上賺錢的小米,其硬體往往也都是盈利的)。

    最顯而易見的是,同一品牌的B級車就比A級車貴很多,同一車型,高配車也往往比低配車貴很多。直接原因就是B級車的車身尺寸比A級車更大,需要更多的原材料;而更高檔的材料、更高階的技術、更豐富的配置也意味著更高的製造成本。

    通常來說,合資品牌往往都是“不差錢”的主,就更敢於在材料上下功夫,其使用的材質往往更貴、更厚道。

    此外,在看不到的地方,如技術專利以及商標使用權,也都會增加一輛車的成本。比如,對合資品牌來說,中方車企不僅僅要向外方支付專利和技術的授權使用費,賣車賺得的利潤也要分出去一大部分。所以為了保證盈利,合資品牌車型的售價就要更高一些。

    再次,競爭因素。

    或許你也很難理解,競爭因素也能影響一款車的價格?

    舉個栗子來說,很多人都知道,如今市面上火爆的SUV大多數都源自同級別的轎車平臺,但價格往往達到後者的1.5倍。如大眾Tiguan和Golf,同樣基於MQB平臺打造而來,但Tiguan入門車型的價格就達到了19.98萬元,而採用同樣動力總成的Golf,雖然配置更高,但價格卻只有15.49萬元。

    這是因為SUV市場最初只有很少可選車型,競爭遠不及轎車市場激烈,因此在制定價格時,就不必像轎車那樣要參考更多競品的定價水平。

    可以發現的是,如今合資SUV的起售價格也越來越低,正是因為合資SUV車型也越來越多,它們受到的競爭就越來越激烈,為了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更低的價格總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第四,需求關係。

    毫無疑問,供需關係也是影響價格水平的重要因素。一直以來,合資車型就備受消費者的追捧,從“老三樣”(Jetta、桑塔納、富康)到“新三樣”(Celesta Elantra、Excelle、307),合資車型從來都不必為銷量擔心,從而形成“賣方市場”的格局,定價權就掌握在車企手裡。

    相反,自主車型從一開始就給人造型落伍、技術水平落後、質量差等印象,因而消費者寧願選購合資品牌,也不願購買自主品牌車型。往往是自主車企生產了再多車型,依舊無人問津。這時候定價權就掌握在消費者手裡,即自主車型定價高了,根本沒人會買。而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即使是現在,自主車型依舊難給自己更高的定價。

    最後,採購成本。

    相對於豪華品牌車和部分合資車,中國自主品牌車的銷量更高,這也就意味著它們有更大的批發量。而一般來說,採購的量越大,折扣就會越多,相應的成本也就更低。

    此外,合資車由於受海外限制,如果想增加一項配置,要反覆申請,週期非常長,而中國自主品牌則可以很快決策。這也是中國品牌車競爭力持續提升的一個原因。

    寫在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您是相關領導、家長、老師或者學生,您認為學校怎麼辦教育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