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歇後語
1、老虎撲食——三股勁
2、李逵上陣——身先士卒
3、史進認師父——甘拜下風
4、林沖上梁山—— 官逼民反/逼出來的
5、孫二孃開店—— 謀財害命/進不得
6、石遷偷雞—— 不打自招
7、潘金蓮給武松敬酒——別有用心/不懷好意
8、李逵升堂辦案——亂打一通
9、武松看鴨子——英雄無用武之地
10、武大郎上牆頭——上不來下不去
11、梁山兄弟——不打不親
12、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抱打不平
13、梁山的軍師——無用(吳用)
14、武大郎攀槓子——夠不著
15、潘金蓮不在家——沒人伺候武大郎
16、武大郎敲鼓——懵了點子
17、武大郎玩夜貓子——啥人玩啥鳥
18、武大郎趴在橋底下——瞅空
19、李鬼的板斧——冒牌
20、楊志賣刀——英雄末路
21、林沖到了野豬林--絕處逢生
22、林教頭的棍棒--虛晃一下
23、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24、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25、林沖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26、校場裡的土地——管得好寬
27、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28、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
29、梁山兄弟——越打越親
30、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能力大
31、魯智深出家——無牽無掛
32、酒肉和尚菜道士——豈有此理
33、李逵打宋江——過後陪不是
34、李逵扮新娘——裝不象
35、李鬼劫路——欺世盜名
36、張順浪中鬥李逵——以長攻短
37、武大郎坐天下——沒人敢保
38、武大郎販甲魚——什麼人賣什麼貨
39、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40、武大郎放風箏——出手不高
41、武大郎的包子——七大八小
42、武大郎的身子——不夠尺寸
43、武大郎的扁擔——不長不短
44、潘金蓮熬藥—— 暗地裡放毒。
45、潘金蓮的裹腳布——骯髒貨
46、潘金蓮的竹竿子——惹禍的根苗
47、王婆照應武大郎——不是好事
48、吃了砒霜上吊——肚子裡有底
49、景陽崗武松遇大蟲——不是虎死,就是人傷
50、端著酒壺打架——豁(喝)著幹
51、石秀進祝家莊——走了不少盤陀路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曆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出自《水滸傳》的成語:
1、腥風血雨
發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釋義 風裡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髮墜山奄。”
2、心滿意足
發音 xīn mǎn yì zú
釋義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3、一馬當先
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4、逼上梁山
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5、不識泰山
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釋義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6、飛簷走壁
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釋義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簷,越過牆壁。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且說時遷是個飛簷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7、一箭之遙
成語發音:yī jiàn zhī yáo
成語釋義: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www.lz13.cn)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8、 人困馬乏
發音 rén kùn mǎ fá
釋義 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七回:“馬步三軍沒了氣力,人困馬乏。”
9、 改邪歸正
拼音 gǎi xié guī zhèng
解釋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10、一箭之地
成語發音:yī jiàn zhī dì
成語釋義: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11、徇私舞弊
成語發音:xùn sī wǔ bì
成語釋義:徇:曲從;舞:舞弄,耍花樣。為了私人關係而用欺騙的方法做違法亂紀的事。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三回:“誰想這夥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12、 積草屯糧
成語發音:jī cǎo tún liáng
成語釋義:儲存糧食和草料。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五回:“立豎招軍旗號,買馬招軍,積草屯糧。”
13、 天誅地滅
成語發音:tiān zhū dì miè
成語釋義:誅:殺死。比喻罪惡深重,為天地所不容。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鑑查。”
14、 探頭探腦
成語發音:tàn tóu tàn nǎo
成語釋義:探:頭或上體向前伸出。伸著頭向左右張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五回:“卻好交五更時候,只見那個頭陀挾著木魚,來巷口探頭探腦。”
15、有頭有尾
成語發音:yǒu tóu yǒu wěi
成語釋義:有開頭,有結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卻才說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我如今只等病好時,便去投奔他。”
16、 坐臥不安
成語發音:zuò wò bù ān
成語釋義: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
17、 懸崖峭壁
成語發音:xuán yá qiào bì
成語釋義: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六回:“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18、 民窮財匱
成語發音:mín qióng cái kuì
成語釋義: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19、 指手畫腳
成語發音:zhǐ shǒu huà jiǎo
成語釋義: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幹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20、兩相情願
成語發音: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成語釋義:兩方面都願意。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痴漢,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其他
不打不相識 保國安民 不懷好意 搬口弄舌 閉口無言
兵強將勇 不三不四 巴山度嶺 杯蛇鬼車 不識局面
逼上梁山 不識泰山 不世之業 百無一能 百依百隨
表壯不如理壯 不知顛倒 不知疼癢 撐岸就船 從長計較
從長商議 徹裡徹外 重巒復嶂 以禮相待 徹裡至外
成群作隊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垂首喪氣 成團打塊 喘息未定
藏蹤躡跡 衝州撞府 德薄才疏 大敗虧輸 獨出心裁
大刀闊斧 鼎分三足 大呼小喝 跌腳槌胸 多見廣識
倒街臥巷 大街小巷 頓口無言 當面錯過 東挪西撮
大請大受 登山涉水 點頭會意 掉頭鼠竄 多言多語
頓足捶胸 淡妝輕抹 風兵草甲 放刁把濫 紛紛洋洋
販夫皂隸 發昏章第十一 翻江攪海 風門水口 扶牆摸壁
扶危濟困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佛性禪心 逢凶化吉 風行雷厲
飛簷走壁 飛針走線 過府衝州 冠屨倒施 鬼哭神驚
寡情薄意 骨肉未寒 高山峻嶺 觀形察色 高姓大名
改邪歸正 狗血淋頭 歸心如箭 歸心似箭 觀者如垛
魂不著體 魂飛魄蕩 花街柳巷 話裡藏鬮 橫七豎八
回生起死 魂消膽喪 花枝招顫 積草屯糧 箭穿雁嘴
腳高步低 近火先焦 擠眉弄眼 家破人離 吉日良時
極天罔地 急先鋒 將遇良材 將遇良才 口出狂言
恐後無憑 看景生情 開眉展眼 裡勾外連 捋虎鬚
路見不平 踉踉蹌蹌 柳眉踢豎 淚如雨下 兩相情願
明明白白 民窮財盡 民窮財匱 漫天遍地 面色如土
買上囑下 滿天飛 買笑迎歡 目睜口呆 捏腳捏手
嫋嫋娜娜 濃妝豔抹 屁滾尿流 炮龍烹鳳 披頭蓋腦
披頭散髮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前不巴村,後不巴店 千恩萬謝七橫八豎
氣急敗壞 青面獠牙 七上八落 七損八傷 七上八下
棄邪歸正 缺一不可 人非草木 如飢如渴 人困馬乏
人山人海 十八般武藝 色膽如天 說地談天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深根固蒂 燒眉之急 四平八穩 似漆如膠 深入骨髓
說時遲,那時快 十死九活 喪師辱國 碎屍萬段 束手無術
三瓦兩舍 十字街口 十字路頭 天寒地凍 偷雞摸狗
屯街塞巷 螳螂黃雀 天年不齊 探頭探腦 堂堂一表
天誅地滅 忘恩失義 萬箭攢心 無千無萬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懸腸掛肚 鬚髮皆白 腥風血雨 心腹之交 心慌撩亂
虛晃一槍 心驚膽裂 雄糾糾,氣昂昂 嘯聚山林 相機行事
惜客好義 血流成渠 心滿意足 效犬馬力 徇私舞弊
徇私作弊 心頭撞鹿 陷於縲紲 懸崖峭壁 血雨腥風
削職為民 笑逐顏開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用兵如神 倚草附木
咬定牙根 義膽忠肝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帆順風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眼花心亂 壓肩迭背 壓肩疊背
亞肩迭背 眼疾手快 一箭之地 一箭之遙 雨零星亂
雨零星散 一馬當先 遠親不如近鄰 飲泣吞聲 有錢有勢
猿啼鶴唳 有頭有尾 一五一十 杳無蹤跡 有眼不識泰山
以終天年 執鞭墜鐙 真才實學 贓官汙吏 眾虎同心
做好做惡 詐奸不及 坐立不安 捉摸不定 朱甍碧瓦
壯氣凌雲 自取罪戾 主情造意 指手畫腳 遮天蔽日
斬頭瀝血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走頭無路 坐臥不安坐臥不離
走為上策 走為上著 朱顏綠髮 齜牙裂嘴 嘖嘖稱讚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水滸傳》的歇後語
1、老虎撲食——三股勁
2、李逵上陣——身先士卒
3、史進認師父——甘拜下風
4、林沖上梁山—— 官逼民反/逼出來的
5、孫二孃開店—— 謀財害命/進不得
6、石遷偷雞—— 不打自招
7、潘金蓮給武松敬酒——別有用心/不懷好意
8、李逵升堂辦案——亂打一通
9、武松看鴨子——英雄無用武之地
10、武大郎上牆頭——上不來下不去
11、梁山兄弟——不打不親
12、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抱打不平
13、梁山的軍師——無用(吳用)
14、武大郎攀槓子——夠不著
15、潘金蓮不在家——沒人伺候武大郎
16、武大郎敲鼓——懵了點子
17、武大郎玩夜貓子——啥人玩啥鳥
18、武大郎趴在橋底下——瞅空
19、李鬼的板斧——冒牌
20、楊志賣刀——英雄末路
21、林沖到了野豬林--絕處逢生
22、林教頭的棍棒--虛晃一下
23、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24、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25、林沖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26、校場裡的土地——管得好寬
27、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28、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
29、梁山兄弟——越打越親
30、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能力大
31、魯智深出家——無牽無掛
32、酒肉和尚菜道士——豈有此理
33、李逵打宋江——過後陪不是
34、李逵扮新娘——裝不象
35、李鬼劫路——欺世盜名
36、張順浪中鬥李逵——以長攻短
37、武大郎坐天下——沒人敢保
38、武大郎販甲魚——什麼人賣什麼貨
39、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40、武大郎放風箏——出手不高
41、武大郎的包子——七大八小
42、武大郎的身子——不夠尺寸
43、武大郎的扁擔——不長不短
44、潘金蓮熬藥—— 暗地裡放毒。
45、潘金蓮的裹腳布——骯髒貨
46、潘金蓮的竹竿子——惹禍的根苗
47、王婆照應武大郎——不是好事
48、吃了砒霜上吊——肚子裡有底
49、景陽崗武松遇大蟲——不是虎死,就是人傷
50、端著酒壺打架——豁(喝)著幹
51、石秀進祝家莊——走了不少盤陀路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曆史滄桑的沉澱、淬鍊、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出自《水滸傳》的成語:
1、腥風血雨
發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釋義 風裡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髮墜山奄。”
2、心滿意足
發音 xīn mǎn yì zú
釋義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3、一馬當先
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4、逼上梁山
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5、不識泰山
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釋義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6、飛簷走壁
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釋義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簷,越過牆壁。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且說時遷是個飛簷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7、一箭之遙
成語發音:yī jiàn zhī yáo
成語釋義: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www.lz13.cn)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8、 人困馬乏
發音 rén kùn mǎ fá
釋義 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七回:“馬步三軍沒了氣力,人困馬乏。”
9、 改邪歸正
拼音 gǎi xié guī zhèng
解釋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10、一箭之地
成語發音:yī jiàn zhī dì
成語釋義: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11、徇私舞弊
成語發音:xùn sī wǔ bì
成語釋義:徇:曲從;舞:舞弄,耍花樣。為了私人關係而用欺騙的方法做違法亂紀的事。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三回:“誰想這夥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12、 積草屯糧
成語發音:jī cǎo tún liáng
成語釋義:儲存糧食和草料。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五回:“立豎招軍旗號,買馬招軍,積草屯糧。”
13、 天誅地滅
成語發音:tiān zhū dì miè
成語釋義:誅:殺死。比喻罪惡深重,為天地所不容。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鑑查。”
14、 探頭探腦
成語發音:tàn tóu tàn nǎo
成語釋義:探:頭或上體向前伸出。伸著頭向左右張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五回:“卻好交五更時候,只見那個頭陀挾著木魚,來巷口探頭探腦。”
15、有頭有尾
成語發音:yǒu tóu yǒu wěi
成語釋義:有開頭,有結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卻才說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我如今只等病好時,便去投奔他。”
16、 坐臥不安
成語發音:zuò wò bù ān
成語釋義: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
17、 懸崖峭壁
成語發音:xuán yá qiào bì
成語釋義: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六回:“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18、 民窮財匱
成語發音:mín qióng cái kuì
成語釋義: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19、 指手畫腳
成語發音:zhǐ shǒu huà jiǎo
成語釋義: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見這李虞侯、張幹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20、兩相情願
成語發音: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成語釋義:兩方面都願意。
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痴漢,既然不兩相情願,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其他
不打不相識 保國安民 不懷好意 搬口弄舌 閉口無言
兵強將勇 不三不四 巴山度嶺 杯蛇鬼車 不識局面
逼上梁山 不識泰山 不世之業 百無一能 百依百隨
表壯不如理壯 不知顛倒 不知疼癢 撐岸就船 從長計較
從長商議 徹裡徹外 重巒復嶂 以禮相待 徹裡至外
成群作隊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垂首喪氣 成團打塊 喘息未定
藏蹤躡跡 衝州撞府 德薄才疏 大敗虧輸 獨出心裁
大刀闊斧 鼎分三足 大呼小喝 跌腳槌胸 多見廣識
倒街臥巷 大街小巷 頓口無言 當面錯過 東挪西撮
大請大受 登山涉水 點頭會意 掉頭鼠竄 多言多語
頓足捶胸 淡妝輕抹 風兵草甲 放刁把濫 紛紛洋洋
販夫皂隸 發昏章第十一 翻江攪海 風門水口 扶牆摸壁
扶危濟困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佛性禪心 逢凶化吉 風行雷厲
飛簷走壁 飛針走線 過府衝州 冠屨倒施 鬼哭神驚
寡情薄意 骨肉未寒 高山峻嶺 觀形察色 高姓大名
改邪歸正 狗血淋頭 歸心如箭 歸心似箭 觀者如垛
魂不著體 魂飛魄蕩 花街柳巷 話裡藏鬮 橫七豎八
回生起死 魂消膽喪 花枝招顫 積草屯糧 箭穿雁嘴
腳高步低 近火先焦 擠眉弄眼 家破人離 吉日良時
極天罔地 急先鋒 將遇良材 將遇良才 口出狂言
恐後無憑 看景生情 開眉展眼 裡勾外連 捋虎鬚
路見不平 踉踉蹌蹌 柳眉踢豎 淚如雨下 兩相情願
明明白白 民窮財盡 民窮財匱 漫天遍地 面色如土
買上囑下 滿天飛 買笑迎歡 目睜口呆 捏腳捏手
嫋嫋娜娜 濃妝豔抹 屁滾尿流 炮龍烹鳳 披頭蓋腦
披頭散髮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前不巴村,後不巴店 千恩萬謝七橫八豎
氣急敗壞 青面獠牙 七上八落 七損八傷 七上八下
棄邪歸正 缺一不可 人非草木 如飢如渴 人困馬乏
人山人海 十八般武藝 色膽如天 說地談天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深根固蒂 燒眉之急 四平八穩 似漆如膠 深入骨髓
說時遲,那時快 十死九活 喪師辱國 碎屍萬段 束手無術
三瓦兩舍 十字街口 十字路頭 天寒地凍 偷雞摸狗
屯街塞巷 螳螂黃雀 天年不齊 探頭探腦 堂堂一表
天誅地滅 忘恩失義 萬箭攢心 無千無萬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懸腸掛肚 鬚髮皆白 腥風血雨 心腹之交 心慌撩亂
虛晃一槍 心驚膽裂 雄糾糾,氣昂昂 嘯聚山林 相機行事
惜客好義 血流成渠 心滿意足 效犬馬力 徇私舞弊
徇私作弊 心頭撞鹿 陷於縲紲 懸崖峭壁 血雨腥風
削職為民 笑逐顏開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用兵如神 倚草附木
咬定牙根 義膽忠肝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一帆順風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眼花心亂 壓肩迭背 壓肩疊背
亞肩迭背 眼疾手快 一箭之地 一箭之遙 雨零星亂
雨零星散 一馬當先 遠親不如近鄰 飲泣吞聲 有錢有勢
猿啼鶴唳 有頭有尾 一五一十 杳無蹤跡 有眼不識泰山
以終天年 執鞭墜鐙 真才實學 贓官汙吏 眾虎同心
做好做惡 詐奸不及 坐立不安 捉摸不定 朱甍碧瓦
壯氣凌雲 自取罪戾 主情造意 指手畫腳 遮天蔽日
斬頭瀝血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走頭無路 坐臥不安坐臥不離
走為上策 走為上著 朱顏綠髮 齜牙裂嘴 嘖嘖稱讚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