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ULIN鋼琴教室
-
2 # 詩娛心
生活需要藝術,藝術照耀生活
這個問題提得好,很多人都對此有疑問。筆者不揣冒昧,試做回答,但願可釋有此疑問者心頭之惑。
簡言之,藝術是人類須臾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它是透過諸多手段和媒介(文字、色彩、顏料、聲音、肢體、眼神、呼吸等)創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物質生活的精神生活形式,是人類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幾乎與人類同時誕生。無論東西方,都有原始人類留下的藝術痕跡。例如早期人類遺留的巖畫、建築、文字、神話等。西方的金字塔(包括瑪雅人所建造的)、楔形文字、空中花園、《聖經》中的創世說……東方的人面網紋盆、古玉器、青銅器具、甲骨文、精衛填海一類的神話故事等……,這些都證明了藝術與人類如影隨形,也證明了人類離不開藝術,藝術是人類重要而必要的精神生活形式。
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藝術門類逐漸增多並不斷豐富多樣。繪畫、雕塑在語言文字誕生前已經產生,並不斷成熟,進而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遠古歌謠、舞蹈同樣在語言文字之前已經產生,隨之漸趨成熟,終成獨立的藝術門類。語言文字誕生後,文學隨之產生,文學樣式也在逐漸豐富,先詩歌,後文賦,再散文,繼而小說,最後戲劇(產生順序不一定準確,但大致如此)。建築始為遮風擋雨,逐漸演變為藝術創造。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唯獨文字在中國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書法。再者,各種藝術形式誕生初期,基本上是綜合發展(如詩樂舞同源等),而後逐漸分道揚鑣,獨立發展。
藝術門類的產生、發展與豐富,促使人們對藝術本身進行研究,於是誕生了藝術理論家。藝術理論的產生與發展,對藝術活動起到批評指導作用,並進一步推動藝術理論向縱深發展,進而推進人們對藝術本質的認識以及藝術活動的繁榮。
藝術是什麼?簡言之,大致如上所述。藝術的屬性就是人類的精神活動的重要形式,屬於人類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成果之一。
梵高奶奶常秀峰梵高奶奶常秀峰作品要明白藝術是什麼,還得大致瞭解藝術的各種門類。上文已經提到了一些藝術門類,此處要強調的是,根據一定的標準(藝術形成的媒介)對其進行更高層次的歸納,從而較為深入地認識和把握藝術。據此來看,藝術可分為四大類:
一、造型藝術也稱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包括繪畫和雕塑(美術)、建築、書法、攝影等。造型藝術(空間藝術)最大的特徵是視覺上的直觀性。
梵高作品二、表演藝術此類藝術形式的特徵,主要是透過一定形式的表演,訴諸聽覺和視覺,給人帶來直觀或情感的體驗。表演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曲藝。其中曲藝是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
三、語言藝術語言藝術主要指文學,高爾基認為“文學說到底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工具,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這裡要強調一下,語言藝術——文學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其他藝術形式或多或少受到文學的影響,或需要語言來做支撐。正因為如此,人的提到“藝術”時,往往說“文藝”,其實“文藝”就是“藝術”。
至於文學藝術自身的種類,本文不再贅述。
四、綜合藝術綜合藝術是同時運用多種藝術形式綜合形成的藝術門類,主要包括影視、戲劇(戲曲)等。其中戲曲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表演藝術。至於影視、戲劇,本文不再贅述。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藝術形式更多更廣泛地走向融合,走向大眾化(小眾化)、普及化,呈現出紛繁複雜的藝術現象,藝術已不再是藝術家的專屬職業。比如影視藝術隨著網路誕生、手機出現、影片技術的進步,逐漸演變成多種多樣的影片藝術形式(抖音、好看、火山等),隨時隨地娛樂大眾。再比如沙畫藝術,近年來誕生並被廣泛運用,深受大眾歡迎。
在網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藝術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衍生和變化,也正在經歷著由神聖而普及、由小眾而大眾、由藝術家專屬而人人創造的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總而言之,生活需要藝術,藝術照耀生活。人類正在走向生活與藝術交相融合的歷史時代,我們要好好生活,也要好好享受生活,這時候藝術走向了生活,多好!
-
3 # Ntigor
這個畢竟是個很概念的悖論,大的理論網上很多就不說了,從每個個體來說,能將自己早已習慣所做的事物融會貫通毫無阻礙的表達就是藝術,這也是為什麼藝術與生活不分家,藝術與任何一個行業也不分家,每一行做的融會貫通就都叫藝術,另外,我們有時過於強調藝,不屑於術,這樣的分離是容易出產生偏見的,表達內心固然重要,但既然叫做表達,肯定是表達到某某載體上,而這個時候術就很重要了,比如我們在任何行業中從基礎摸索經驗來探索規律都是術的形式之一,不管如何,既然是藝術,身心內外合一是正道。
-
4 # 江蘇書畫報
藝術是個大概念啊!它是人類有意識的把我們生活中的事物加以總結並抽象化地精煉出來,將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不斷地傳承下去,累積起來形成了藝術門類。
-
5 # 上官雲666
簡單說,藝術就是將生活片段美化加工。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它是生活的真實再現,但又有創作者思想的傳輸、心靈的溝通、素材的加工。優秀的藝術作品能被商家斥巨資收藏,鑑賞者視若珍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有巨大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審美價值、教育價值、歷史價值,當然也就有了商業價值。我們何以知曉古人的衣著、打扮、起居、出行等,不就是從那些生動的文學作品、書法作品、繪畫作品、雕塑作品等方面知道的嗎?
當然,藝術品最重要的還是它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不僅要能用,還要漂亮。唯美,是人類文明開始。沒有對美的追求,就沒有人類文明。所以,我們的生活和藝術是緊密不可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件藝術作品的歷史價值就會體現。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一件藝術品會告訴後人當時的很多生活資訊。所以,當一件藝術品成為珍貴文物的時候,你還會懷疑它的商業價值嗎?
-
6 # 鷗洋10
藝術就是給人美的享受的一種技術。
只是什麼東西是美的?用什麼方式將這個“東西”給受眾,才能讓受眾感覺到時享受?這就是藝術的技術所在。
什麼是美?不同的人有不同標準。什麼是享受?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藝術有很多種,有的大眾普遍化,有的小眾區域性化。不能說世上只有“陽春白雪”是藝術,也不可以說“下里巴人”就不是藝術。只要能給自己、給家人、給朋友、給社會大眾、給全世界人帶來美的享受,那就是藝術。
回覆列表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透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物件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透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中文名
藝術
外文名
Art
概念
指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拼音
yi shu
著名藝術家
趙佶、劉松年、趙孟頫、齊白石等
特徵
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
形象,即審美形象。在廣義上包含審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藝術活動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動的生動、具體、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形象是藝術活動特有的存在方式,藝術作品作為人的精神生產的產品,依存於一定的物質載體,它必須是直觀的、具體的,能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個藝術形象都必須以個別具體的感性形式出現,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特徵真實地表現出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使人產生一種活靈活現的真實感。藝術形象又是藝術家認識體驗生活的結果,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結晶,因此藝術形象又具有藝術家審視、體驗生活時把握到的鮮活性和具體性,透過人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感受、把握到藝術形象的色彩、線條、聲音、動作,給人以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成果藝術品, 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透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 形象性成為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體對於客體物件瞬間領悟式的審美創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
同時,藝術形象的創造又不能離開理性,藝術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滲透了藝術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觀生活圖景隨意照搬,而是藝術家經過選擇、加工並融入藝術家對人生理解,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理性認識的外化和彰顯。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 ,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另外,藝術家從事創作活動中的理性思維,在把握時代氛圍,遴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有機統一。
北宋 趙佶《枇杷山鳥圖》
南宋 屈鼎《夏山圖》
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
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藝術活動總是伴隨著情感,這是慾望、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表現,也是對物件能否滿足自身慾望的價值評判。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出:文藝創作是藝術家“ 在自己的心裡喚起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情感主宰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串在藝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藝術活動中的“感覺”,受到“享受”的慾望的支配,總是被物件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聲音所吸引; 藝術活動中的“知覺”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選擇並加工物件,按照情感圖式去選擇與“判斷”物件;藝術活動中的“想像”按照主體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創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藝術活動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認與感悟,透過體悟獲得對生命與人生意義的深切理解,它無疑是一種飽含著情感的活動。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透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無動於衷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1937 年4 月,德國法西斯發動了40 多架飛機對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激起了繪畫大師畢加索的強烈義憤,他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畫史的, 伸張正義與控訴罪行的力作《格爾尼卡》。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絡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絡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複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感悟。
一個思想空虛,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在藝術活動中,情感與思想認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沒有情感的說教不是藝術,沒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產生藝術。真正的藝術活動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
南宋 李嵩《貨郎擔圖》
元 佚名《藻魚圖》
元 顧安《畫竹》
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誌。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它不僅以情動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享受。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由於集中、濃縮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審美特性。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幹虯枝,橫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體現了一種老樹新花、青春勃發的審美內涵,使人產生比觀賞生活中的梅花更豐富的美感。藝術作品表現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順暢,表現生活中的醜,同樣可以化生活醜為藝術美。藝術家在作品中,透過對生活醜的嘲諷和鞭笞,充分暴露出其醜惡的本質,引起人們對醜的厭惡與鄙視,從而去消滅醜、根除醜用以激發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嚮往,此時的生活醜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學意義與價值。譬如,以反腐倡廉為題材的藝術作品,透過對腐敗現象的暴露和批判,充分揭示了社會腐朽現象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性、並給世人以警示,同樣達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賞者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美感。
藝術不僅是一種審美的活動,具有審美特性,而且藝術仍屬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性質。歸根結底,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精神把握的方式,人們透過藝術達到對世界的認識,也包含著人對自己的認識。而且,藝術中的審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質屬性,其意識形態特徵則是隱藏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了更為廣闊和深邃的內涵,因此,我們說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1]
南宋 李迪《風雨牧歸圖》
型別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透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造型藝術
所謂視覺藝術即美術,是指透過人的視覺感官(眼睛)及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手段去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2] 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中,視覺最為複雜、細緻和靈敏,同時也是人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外在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常常透過視覺活動而被人感知。因而,視覺藝術的種類和樣式也最為豐富,甚至其他藝術也往往需要以視覺感受為基礎來構造藝術形象。
人類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視覺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繪畫和雕塑。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以視覺為審美途徑的藝術種類和手段也日漸增多,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書法、攝影等是最為典型的視覺藝術種類。
直觀性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審美特徵。視覺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觀的形狀、色彩(或色調)和質感(質地或體量)及其構成關係。因此,在視覺藝術中,無論是平面(繪畫、書法與攝影)還是立體(雕塑、建築)的造型,都十分重視形式美規律的運用,多樣統一、對稱、均衡、對比、和諧以及圖與底的關係等,都是構成視覺藝術審美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視覺藝術中,形式和內容、形象與意味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構成了視覺藝術無比豐富的審美魅力。例如,基於對生命運動變化和不同質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線條可以產生直接的審美感染力,不同的線條則能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因此,線條不僅成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要素,也是其他視覺藝術的重要語言。色彩具有影響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視覺藝術的主要審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調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傾向,獲得視覺快感並體悟其表現意義。
(一)繪畫和雕塑
繪畫和雕塑都主要運用形、色、質以及點、線、面、體等造型手段構成一定的藝術形象。前者是在二維平面上表現,後者則在三維空間中塑造,造型性是它們最重要的審美特徵。
由於表現手段不同,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寫實與表現是兩種最主要的方式。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采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例如,中國畫的特色不僅在於其工具材料(毛筆、宣紙、墨色)有著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視抒發主體的內在精神,強調“以形寫神”、“神形兼備”,追求氣韻、傳神和意境,不是向著客觀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質特性,而是為著心靈需要去觸及繪畫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現主體精神品質,由此形成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