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李愛囉嗦

    看到這個題目給我感覺:1是忘記了建校的初心,2這個學校是個草臺班子?如果一個學校沒有明志狀物的校魂,是不可持續的。

  • 2 # 蟋蟀的vlog

    沒有規律不成方圓,既然是學校多借鑑那些知名學校的校規,學校當然是以師為表,孩子應當說在學校得到懂規矩的蛻變,入社會才會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立規矩並不是刻意的讓孩子叛逆,要慢慢的教導,每週要有這方面的課程,讓學生課後寫感悟,不然光聽不記還是沒用的,要聽到心裡,落實到行動,要不斷的告誡學生們校規不可觸犯,多講講法律宣傳結合校規,只要校規嚴格,學生遵守,學校的知名度也就上來啦!

  • 3 # 風雲軒7

    謝邀,任何規章制度離不開本單位的實際,而學校的制度擔負著更大的責任,從幼教,小學,中學這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樹立未來規劃的最佳時段,一整套好的制度,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行為舉止,性格特徵,勇敢無畏等等,都是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定型的,而它對社會的正能量發揮起了關鍵作用。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希望學校能根據自已的實際,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制訂出符合本校的,良好的校規來。

  • 4 # 陽光格格204

    學校是成長的梯,老師是第二父母,應立制度守則,讓學生懂得“畏”,懂得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從而善行,養成好習慣。

  • 5 # 小軒娛樂的方式很自由

    從“校園騎腳踏車挨批”到“白天不能回宿舍”,再到女博士宿舍放玩偶被通報批評……近段時間,涉及學校管理的新聞頻繁引發關注。更早以前,還有“禁止天台晾曬被子”“帶手機進教室要被丟進水桶”等新聞,讓輿論譁然。

    歷數上述引發爭議的校規,無外乎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決策草率、簡單出臺,如一些中學出臺的“男女交往必須5人在場”“食堂分設男女就餐區”等;二是執行粗暴甚至不具可行性,如有的學校規定“一週零花錢不超過10元”“禁止天台晾曬被子”;三是違背常識甚至於法無據,如有的學校規定,檢查宿舍的時候,床上不許有人,桌上不許有東西,還有的學校甚至要求學生與校方簽訂協議:學生自殺,校方免責。部分“奇葩”校規甚至在網路輿情的發酵中淪為“笑規”。

    “奇葩”校規背後,是部分教育管理者管理乏術,不懂得與時俱進,不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的表現。校園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體現對教育教學科學性的遵循,不能以教育“懶政”“惰政”替代應有的精細化管理。

    本該彰顯嚴肅的校規,淪為“笑規”,不僅會消弭制度的嚴肅性,更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格健全有害無益。

    如果遵循“奇葩”校規的結果,是無法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不顧及南方地區學校的天氣情況,學生只能看著被褥發黴;學生們親眼目睹校長老師暴力砸毀手機,這種簡單粗暴的校園管理方式,會給學生心中留下怎樣的教育陰影。

    或許每項嚴苛到不近人情的校規,初衷都是“為了學生好”。但在日常管理中違背常識理性,甚至致力於“嚴防死守”男女生交往、吹毛求疵地苛責衛生問題,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思想深處揮之不去的“家長式”思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不但是教育教學硬體的現代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現代化。

    涵蓋校紀校規在內的校園管理制度,不僅能彰顯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更決定了學生的校園成長環境。

    校園需要“立規矩”,但所立的規矩也應當“合情合理合法”。如果校規在出臺前,能夠廣泛徵求廣大師生意見,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從細節出發,從保障學生權益出發,制定出讓學生更好成長的校園管理制度,這才是符合學校、學生雙方利益,有效提升校園管理水平的雙贏之舉。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不是工廠流水線,不是為了生產整齊劃一的工業品,而是為了各具特色地教書育人育才。在學校管理中,讓制度的歸制度、倡導的歸倡導、自覺的歸自覺,既體現管理的智慧,又劃定校園行為的界限,更有利於學生成長。今天我們向學生提供自律、理性、多元的成長環境,明天我們才有可能收穫“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人才。

    有的學校禁止學生裸睡,有的學校讓學生戴“綠領巾”,有的學校規定禁止男女生“直接交流”,有的學校規定“一週的零花錢不超過10元”,有的學校規定禁止“天台晾曬被子”……近年來,時常能看到一些關於“奇葩校規”的新聞。面對公眾質疑,校方往往拿出“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來做擋箭牌。然而,校方加強管理、對學生負責的善意出發點,非但無法成為“奇葩校規”橫行的託辭,反而印證了某些學校患上了簡單粗放治校的“懶政依賴症”。這些拍腦袋決策的行政管理方式,沒有將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忽略學生的成長規律,更沒能從實際出發,運用更高水平的管理智慧。

    社會在發展,校紀校規也要與時俱進。制定校規,應該經過合理程式,站在“人的發展”的立場上,注重每一處細節,讓學校的管理迴歸專業。那些“奇葩校規”,應儘早回到由“常識”和“理性”共同構築的邏輯軌道上去。

    那些“奇葩校規”

    貴陽某中學:上廁所需帶“如廁牌”

    貴陽某中學規定,學生在上課期間上廁所需帶“如廁牌”。校方稱,一班一塊,不得外借。且每次只能准許一人使用,不得以上廁所為由在外逗留。

    香港某中學:上廁所先填兩份申請表

    無獨有偶,香港也有不少中學有著“奇葩校規”,已經達到影響學生正常生活的程度。香港某中學為防止學生濫用洗手間“偷懶”,要求學生上課期間上廁所必須先填寫申請表。表格一式兩份,包括姓名、班級、課室位置、出入時間等資訊,交由老師簽字,一份給廁所管理員,一份給老師,且只開放特定樓層的洗手間。據報道,一些低年級學生因為不準上廁所,甚至急到哭。

    南京某初中:禁止看湖南衛視

    “上課期間(週日至週四晚上)不準看電視,週末在家不準看湖南衛視,建議看CCTV-2、CCTV-9、CCTV-10。”一位家長參加完家長會,向孩子傳達了學校的新規定。

    河南某中學:男女交往必須5人在場

    “任何男女生交往務必遵循在明亮地方、5人以上同學在場。”“嚴禁隨意出入他人教室、寢室,違者一經查實,給予全校通報批評。”這是河南某高中的校規。校規中還有多條規定禁止男女生單獨接觸、交往,而一旦違反,根據規定最嚴重的將被開除學籍、勒令退學。對此,不少學生及網友質疑:在該校老師眼中,學生之間已不存在純潔的男女同學關係,並稱其為“史上最嚴校規”。

    神木某中學:食堂分設男女就餐區

    神木某中學在食堂貼出公告,要求讓男女生分割槽就餐,並且由專人負責檢查,一旦發現有男女混坐的情況,就會遭到制止。該中學校長表示,以前學生就餐時男女混坐,個別學生出現了一些不文明的現象,給其他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為早戀提供了溫床。

    濟南某中學班規:男女生禁乘一輛腳踏車

    一則落款為“濟南某中學”的《規定》,在微博熱傳。其中稱:若學生出現同乘一輛腳踏車或電瓶車非姐弟兄妹關係、男女成雙入對、經常一起出入超過兩次等7種情形時,學生將回家反省7天並籤試讀協議;若屬再犯勸其退學,若以前有過其他任何形式的試讀協議者勸其退學。後來據瞭解,這個規定其實是該校高二年級某些班主任制定的。

    甘肅某大學

    檢查宿舍的時候,床上不許有人,桌上不許有任何東西,地上不許有任何東西,窗上不許有任何東西,晾衣服的地方不能有衣服,床上不能有人睡覺。若學生在非睡覺時間睡覺,被發現後,當場處以記過處分;若圍觀舍友睡覺而不加勸阻,處以警告處分。

    東莞某大學:入學籤自殺免責書

    東莞某大學也曾出臺奇葩校規:新生踏入校園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校方簽訂《學生管理與學生自律協議書》。協議書明確:“學生本人對自殺、自傷引起的後果承擔責任。”

    “奇葩校規”頻現,最終還是害了孩子

    白靖利

    幾年前,雲南省景谷縣一中三名高中生因提飯進教室被開除,此事經新華社報道後,3名學生的開除處分被撤銷,景谷一中將施行修訂後的新校規,景谷縣還對全縣32所各類學校校規進行清查。此前,安徽某中學制定《關於對女生行為準則的特別規定》,其中包括“不許給男生傳遞紙條”“不許和男生單獨同乘一輛腳踏車及其他交通工具”等規定,也曾引發網友熱議。

    從帶飯進教室被開除,到私自離校要交保證金,再到禁止同性交往過密……類似校規近年來屢見不鮮,既引發了被管理者的不適,也在社會層面產生較多的負面影響,一些異化後的“奇葩校規”往往被吐槽為“笑規”。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校規該走向何方?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服務好學生?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學校制定規章制度,約束、管理學生是分內之事,合情也合理。短期來看,校規可加強學校管理,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有序的教學和生活環境;從長遠看,校規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

    但是,前述諸多被曝光的“校規”之所以引發如此多的“吐槽”,主要原因在於它們違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則。縱觀各種引發爭議的“笑規”,大都存在過於簡單粗暴、用力過猛、忽視學生的個性、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等弊病。“奇葩校規”頻現,以至於有人覺得也該給校規定個規矩。

    對於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矛盾,有些學校管理者不是積極有效地引導、化解,而是採用“堵”“圍”等嚴厲的方式,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以禁止男女生交往過密為例,這樣的規定違反了學生成長的天性,不但不利於青春期學生的成長,還容易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甚至可能讓學生正常的溝通交流產生障礙。

    還有一些校規,嚴重脫離實際,缺乏操作性,最終可能導致學生根本不把某些“奇葩規定”當成一回事,甚至連帶把其他校規也不當回事。這樣一來,校規失去了公信力和嚴肅性,很可能使得學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都遭遇困難。例如,禁止未婚同居,這樣的規定如何執行、如何監督?有人違規了,又該如何確認、如何處罰?

    在提倡加強自我管理的今天,許多校規還把已經有了自主意識的孩子當成溫室裡的鮮花、流水線上的零部件,管得過細、過寬,這種方式也不利於學生的自我管理。試想,一個從小被老師、家長指哪兒就往哪兒走的孩子,長大後如何獨立思考,又如何放心讓他們獨挑大樑?

    許多簡單粗暴的校規,動輒以開除威脅學生,這種思維模式和管理措施讓人不寒而慄。從過往許多案例來看,若非被公開曝光、媒體介入,許多開除的懲戒就成為既定事實了。試問,一個孩子僅僅因為在學校裡玩了下紙飛機,帶了飯菜進教室,或者因為跟異性朋友距離近了一點,就要被開除,從此在人生道路上留下巨大的陰影、汙點,甚至人生軌跡因此改變,對於孩子、孩子的家庭意味著什麼?

    “奇葩校規”頻現,不僅使規定失去權威性,流於形式,還弱化甚至帶偏了教育的功能。在學生應當形成規則意識、契約精神的年齡,遇到“奇葩校規”這種無規則、不正當舉動的傷害,恐怕是一件極具諷刺意味的事情。教育部門以及相關學校應該多聽聽學生呼聲,務實一點,精細一點,讓校規真正能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善意初衷不是“奇葩校規”的擋箭牌

    梁建強

    有的學校禁止學生裸睡,有的學校讓學生戴“綠領巾”,有的學校規定禁止男女生“直接交流”,有的學校規定“一週的零花錢不超過10元”,有的學校規定禁止“天台晾曬被子”……近年來,部分學校一些有爭議的校規接連受到輿論關注,被質疑是“奇葩校規”。校規淪為“笑規”,相關方應當思考背後的原因。

    面對公眾以及輿論的質疑,不少學校還進行了迴應。迴應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但主要觀點卻很雷同——無外乎是強調學校“是為了學生好”。這是許多學校理直氣壯表達的核心觀點。事實上,與“奇葩校規”一樣,這種思維慣式同樣值得警惕。

    毋庸諱言,學校在出臺“奇葩校規”時往往確實有著善意的出發點。以禁止“天台晾曬被子”為例,校方解釋原因時稱,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而湖北規定學生“一週的零花錢不超過10元”的學校,稱是為了“防止學生相互攀比”。

    善意的初衷並不能掩蓋行為欠妥的事實,更何況,一些針對“奇葩校規”的解釋和說明,並不能服眾。比如,“天台晾曬被子”之所以存在安全隱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天台旁的防護措施有待改進。因此,增加護欄、增設警示標誌,或是在其他地方添置可供學生晾曬的空間,才是校方應該著力的方向。以校規一禁了之,難免有因噎廢食或懶政思維之嫌。

    放任此類校規,結果是學生沒有地方可以晾曬被子,有些學生“被褥都已經發黴了”,此種結果之下,校規遭到學生們反對和網友吐槽,完全在情理之中。

    與之同理,戴“綠領巾”式的“激勵”,很可能並沒有讓這些學生的成績在短時期內有大的改觀,早日戴回“紅領巾”,反而有可能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在自卑的情緒和別人的嘲笑中沉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立“偏”了規矩,方圓也難免會“異型”。不少“奇葩校規”,在實踐中原本就缺乏可執行性。以“一週的零花錢不超過10元”為例,誰來監管?如何統計?如有違背,如何處理?如果進行處分,是否符合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諸如此類的問題,不知道制定“奇葩校規”的人是否思考過?

    部分在實際中難以有效執行的“奇葩校規”的存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校規”作為一個整體的嚴肅性。當學生們發現,這些難以落實的“奇葩校規”可以隨意違反,在是否需要嚴格遵守校規中的其他條款的問題上,自然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由此引發的破窗效應,也會讓校規的約束力大打折扣。

    當學校出臺的校規,與公眾的普遍常識存在巨大的認知鴻溝,甚至被質疑為“笑規”之際,校方需要多一些傾聽、瞭解與反思,不能把原因歸咎於學生的不諳世事,或家長、公眾們的無理取鬧。善意的初衷並沒有錯,但如果方式欠妥,自然難以保證收效,甚至會南轅北轍。

    事實上,人們質疑的從來不是善意的初衷,而是“行善”的方式、途徑以及相關硬約束的必要性。加強管理、對學生負責,這樣的出發點沒有錯,但不能以善意之名,行有悖常識、爭議巨大的“惡行”,放任“奇葩校規”橫行。

    在名著《愛彌兒》中,盧梭曾寫下這樣的話——“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最好的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這樣的“無為”,效果遠好於以善意之名的“奇規”“亂為”。

    學校並非流水線,不用生產整齊劃一的產品。少一些拍腦袋決策,多一些潛移默化與適度寬容,多一些規定出臺前的充分徵詢意見與論證以及政策制定後的及時完善與修訂,是教育的應有之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奇葩校規”少一些,是對學生們負責,也是對人才的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天冷,喝什麼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