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行子
-
2 # 中州耕牛堂主
我的觀點是,書法學習到一定階段時,應把技法做為重點。但是,該下的功夫還是要下的,不能因為技法是重點而輕視功夫的訓練。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功夫是技法的前提,技術是功夫的依託。技術和功夫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不能人為地把技法和功夫對立起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真查閱了相關資料。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一些書法大家,在有一定的功夫後,都是把書法技法做為重點來研究的。書聖王羲之研究“永字八法”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最後創造出了“永字八法”,後流傳於世。“永字八法”就是書法的技法。程邈,張芝,鍾繇,衛夫人,陸機,王獻之,以及唐楷三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宋四家”等,都是把書法的技法做為重點,終身研究之。
據說,書聖王羲之為了研究書法的技法,甚是投入,已到了入迷的程度,有時候是茶不思,飯不進,反覆琢磨,反覆研究,對一個字的用筆,點畫布局比例,以及字的“勢”,字的“神”,字的“險”,字的“穩”,字的結構分佈,點點滴滴都不放過。特別是草書轉入行書之後,王羲之對書法的技法追求就更高了。《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上的字,雖然當時也向社會上進行了徵集,但徵集來的字也是鳳毛麟角,百分之九十五的字都是王羲之本人所書。還有就是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今天既然談書法技法,撇開王羲之其它書法不說,僅《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和《蘭亭序》這兩個經典碑帖來說,王羲之在研究書法技法方面投入的精力是何等之大啊!
還有就是歐陽詢和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對書法技法的研究更是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們的書法作品為什麼能流傳後世?這個問題還用我解釋嗎。
當然,關於學習書法到一定階段後技法和功夫哪個是重點的問題,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由於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有一點還是要重複的:那就是學習書法到一個階段後,應把書法技法做為重點,且不要忽視基本功夫的訓練。
-
3 # 高閣聽雨
書法到一定階段,是指能熟練應用筆墨,對漢字的結構有一定理解,會用各種筆法進行書寫大、中、小字。有臨帖能力。
在此時就要邊習字,邊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審美品味最重要。一避免成為寫字匠,有人寫的太熟練,而居於一體,一格式出不來,只能成為字奴。二是流於江湖書法,沒有知識文化修養,又好賣弄,寫的很熟,追求新奇怪的個性,而走火入魔。三走向醜書,寫的多了為求創新而沒有正確的審美品味,終走向醜書一路。
所以提高文化修養,增加自我審美品味最重要。不要一味練字,要能走出來,從字外看字,寫字只是自我思想感情修養品味表達的工具。
-
4 # 子衿書法
好像這是一回事吧。技法掌握的多少,和你投入的功夫多少是成正比的。功夫下足了技法就提高了。哪裡會有有技法而無功夫,有功夫卻無技法之事?
技法的熟練程度,來自於投入的功夫深淺。你知道所有的技法,理論性的一切東西都明瞭於胸,卻不肯化工夫去實踐,去練習熟練,就不可能會有一絲一毫的技能產生。
天天寫字的人都知道,書法幾天不寫便有生疏的感覺,幾個月不寫就會退步。它首先是一項技能。所有的意境,都要在技能的支援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任何技能,一旦終止了練習,就會退步直至完全生疏。它不同於大腦裡的記憶。記憶沒有必要每天都去複述一遍。技能則不能。你可以越練越精,卻不能停止了練習,技能也能停留在原地。它不會。它會往後倒。
或許是我的理解能力出現了問題,沒能看懂你的這個問題。不過,功夫和技法,是不可能分離開的。
-
5 # 不二齋
技法和功夫其實是一回事,功夫包括技法。
我們平時聽人說某人的書法功底很深厚,一般指的就是技法高超。功夫這個詞出了指武術以外,它的另一個含義是指的花在某一樣事情上面的時間也經歷,在一樣事情上面花的功夫多,其造詣也相對會越高,所以功夫有時候也指代造詣,說一個人在某樣事情上造詣高,也可以說功夫深。
在書法上,說一個人的功夫深,就是指的他在書法上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這個是可以透過看他的書法作品來分辨。
功夫深的書法家,他的用筆非常的純熟、能夠駕馭複雜的用筆,筆畫的力量感也非常的強勁,對於書法的結構和章法能夠處理的非常合理,創作書法作品駕輕就熟、技法高超,這些都說明他在書法上下了很深的功夫。
書法的功夫除了包涵技法以外,還包括字外功夫,就是除了書寫技法以外的功夫。書法的字外功主要是指的書法家的文學素養,以及繪畫、音律、等中國的傳統藝術。
優秀的書法家除了要有高超的技法以外,還要有很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因為自古以來,書法家都和這些分不開,比如啟功先生,書法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文化,有了文化的修養,寫出來的作品才不至於“野”,才有書卷氣和文人的氣韻。
除了文化修養以外,人生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裡面的7種,也都屬於書法的字外功。
總之,技法和功夫是一回事,功夫包括書寫的功夫和字外的功夫。 -
6 # 紅塵彌勒
沒有下過功夫,何來的技法?
題主給出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小小的迂迴,很容易令人產生歧義,要麼高聲大嗓的說技法如何重要,要麼紫頭漲臉的爭論功夫何等雄強,其實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對孿生的姊妹,沒有下過功夫,技法的日臻成熟完善就全然談不上,而沒有展現出來圓熟的技法,那您這功夫是白下了,就這麼簡單。
我們總在說一個詞:與時俱進。書法的練習也同樣可以如此照搬——
喜愛書法,並習練書法,就說明中國書法已經在全民中間紮下了根,只要不停的深植勤耕,必然開花結果,葳蕤茂密。而這個深耕的過程,就是小秘書所言的“功夫”。
習學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感覺手下有了準星,紙上有了力道,寫出來的字,定然和前期的初學乍練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進那是胡謅,但長進的大小卻是依稀可辨、歷歷在目的。
我們學習書法藝術,就是要掌握它的技法,透過技法的絕佳組合來形成令人驚歎的漢字書寫藝術,進而提高我們的藝術品位,達到我們預期的期待效果。而這個循序漸進、逐步攀升的提高過程,就是我們一直浸淫其中不斷髮功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們一直精耕細作孜孜以求的耕植功夫。
如果沒有長期浸潤沉迷,技法自會生疏,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可看成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當然了,光有功夫還不夠,還需要我們舉一反三的不停深入探究,無論是技法的角度,還是結體的角度,加上章法的角度,都需要我們精化頓悟,從而使我們自身的書法技藝日漸精進,取得長足進步——
所以,我們說,習練書法,不僅僅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固守,花大力氣,下笨功夫,更需要我們卓然天成的天資稟賦,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自己的書法技藝日趨精純,不斷提升。
-
7 # 真空妙有無量壽
技法丶功夫,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丶內涵,有所不同也有所關聯和重疊。
功夫,涵蓋了技法的學習和訓練。技法的掌握,其熟練丶精準程度,體現了功夫所下之深淺。
書法學習的初級階段,所下的是入門功夫,重點是"技法"層面的"基本功″。點畫用筆,字法結體,章法款式,等常規通用法則。
突破"門牆",初級階段的"功夫"做足了,下一步是"登堂入室″,就是要做高階功夫了。顯學丶密法,外功內功,全方位,高密度,大範圍,該補的補,該加的加,該上的上,該精的精。修丶煉,技進於道,功夫無止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重複是學習的母親。練筆不厭,臨帖不倦。要當一個書法人,應作全部身心的投入,唯此"技法″的提高與"功夫″的加深,並無舍此而顧彼的階段性更替。
功夫要做全,讀書丶為人,功在字外,臨帖練筆,筆禿千管,墨磨萬鋌,池墨盡黑,精益求精,功在"書法″。"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右軍之書,未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藝無止境,番番境界,"功夫"使然。
-
8 # 瀚墨無極
技法:是指掌握一種技術,技能的一種方法。
功夫:是練出來的,只要不怕吃苦,就能練達最高最完美的境界。
就書法而言,既然掌握了字型結構,書寫方法,就在點,畫力度上,下硬功夫,以求爐火純青;最後兩者融為一體,無懈可擊。所以技法,功夫都很重要,兩者缺一不可。
-
9 # 漢韻書舍
從字面上分析,題主所說的功夫是個量詞吧,應是指臨帖練習的時間長短。
書法講究的是技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筆和結字,這是每一位書者一生的追求。所以我認為書者,無論你書體練到什麼階段或是境界,技法仍然是要學習研究的,沒有止境,只有高度。偏離這個軌道,你的書法,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功夫,按照題主的意思講,是要下大功夫的,體現在日常練習要充足,每日時間量要保證,紮實書法基本功。這種功夫,在書法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與學習書法技法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時間量,一個是技法,缺一不可。
綜上所述,技法與功夫 都重要,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來比較誰是重點。功夫下的少,技法就會漸生疏,雖然你可能不承認,道理上應是這樣的。
另外,功夫還有另一個含義,這個內涵比較大,泛指書法技法、理論等書法基本功,同時還包括字外功,這裡所說的字外功是指書法知識以外的,如琴棋書畫、詩詞等。
-
10 # 松風閣書法日講
這其實和中國哲學史上一個很重要的爭論很相似,即知道和行動誰更重要,我認為在這裡,技巧其實就是知道,而功夫就是行動,功夫就是去把知道的內容給貫徹下來。
我認為到了後期,功夫最重要,而且技法和技巧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一、書法技巧
中國書法,是講求技巧的。而之所以中國書法會有技巧性,是因為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基本方法。既然方法是有的,那麼自然就會產生技巧。
比如說書法中對於用筆的規定,就可以稱之為筆法,對於結構安排的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定,就可以稱之為結構,對於一幅字整體謀篇佈局的處理,就是章法。而我們如果要想把這些法度要求都做到的話,就只能藉助一定的技巧。
比如,筆法對於一個字中每一個筆畫都是有要求的,在一個字中,哪些筆畫應該寫的粗重一點,哪些筆畫應該寫的輕盈一些,這些都應該是明確安排好的。要想做到這些要求,就需要你再書寫的時候運用一些技巧,比如粗重的筆畫一般都需要中鋒運筆,輕盈的筆畫一般都需要側鋒運筆等等。
對於結構而言,則需要書寫者考慮到一個漢字字內之間的安排組合,哪些筆畫可以拉長,哪些筆畫可以縮小。這就需要用到控筆的技巧和整體的安排統籌能力。
對於章法而言,則需要總覽全篇,有一種整體大局觀。再下筆寫之前就能輕鬆自如的預測這個字應該寫的粗重一點還是輕盈些,是應該和哪個字有呼應、顧盼甚至是粘連,這些都是平時無數的訓練才能培養的,絕對不是寫的時候現想的。等到真正書寫書法作品,就是隨著習慣下意識地書寫了。
二、何謂功夫?
簡言之,把技巧純熟的掌握就是功夫。
我們可以用學習一門語言來做例子。比如小孩子學習漢語,他們可以透過一系列的技巧,比如透過聯想、想象等技巧掌握漢字。這些能讓他們學會漢字的方式,就是技巧。
當孩子學會了漢語,掌握了技巧後,我們出一些測試題來看看他們掌握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其實測試的就是他們的功夫,他們學習漢語這門語言的功夫。
也就是說,功夫是考察具體的東西,直接以具體的內容來判斷。比如要想看看孩子掌握漢語的情況,我們出的試卷上一般都是給漢字注音、給書寫漢字以及漢字再文章中的認識、理解,我們考察的是這些內容。
我們絕對不會問孩子你們掌握這些漢字的技巧是什麼?你為了記住這個漢字聯想了啥?這部分內容我們是不考察的。
而在書法的學習上也是這樣。我們學習書法的最終呈現形式,絕對不是以你掌握了多少技巧為尺度,而是看你具體書寫一幅書法作品的能力如何,這是衡量一個人書法功夫的主要方面。
而且從技巧和功夫的區別來看,技巧主要是一些抽象的方法,一些需要理解、學習、掌握的東西,而功夫就是把這些方法反覆操練、反覆書寫練習,最後熟練掌握的過程。
所以我認為,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其實掌握技巧是最重要的。但是對於一個學習書法多年的人來說,這些技巧知道或者不知道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熟練掌握他們。
回覆列表
學習書法到了一定的階段,技法不是主要的了,因為書者,有了書法的法了,前期的學習把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變成次要矛盾了,而書法的技能由次要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的位置。書法技能,主要解決的書法的“神、韻、律、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