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文之光

    【1】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傑之一,也是清朝同治中興的締造者之一。

    當然,同治帝那會兒,大清國其實也處於頹勢,因此這個中興,現在看起來有些名不副實。

    但是什麼事情都在於比較,比起之前的嘉道中衰,同治中興,也確實是中興。

    其實同治中興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曾國藩。

    【2】

    曾國藩是一個笨人,以至於小時候他讀書那會兒,來偷東西的賊都譏笑他太笨,學東西還沒有一個賊快。

    說實話,這樣的資質在我們21世紀,估計也就是三本、專科那樣的高考成績,考二本都夠嗆,更別說985/211.

    因此說,曾國藩這樣的資質,想要出人頭地,可能性很小。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記得曾國藩三十多歲的時候,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吏,倘若沒有太平天國運動,那麼,也許歷史上也不會有曾國藩的啥事蹟。

    這就意味著,曾國藩的命運軌跡,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得到改變。

    【3】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作為儒家知識分子出身的曾國藩,當然義無反顧的站在了清朝廷那邊。

    其實,這並不稀奇,忠君思想在古代是根深蒂固的,就拿元末來說吧,雖然元順帝昏庸無道,並且元朝丟失中原,逃回長城以北建立北元。

    但是對北元朝廷最忠誠、並且跟隨元順帝一起北逃的,除了蒙古貴族,就是儒家知識分子最多了。

    因此不難理解,曾國藩為什麼會捨棄家產籌建鄉勇,積極打太平軍,這是儒家知識分子的正常反應。

    【4】

    太平天國運動,在包括曾國藩在內的各路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

    曾國藩也透過這場戰爭,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他積累了功勞、名望,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而這些在儒家知識分子看來,無疑是很成功的體現——輔佐天下安定天下,儒家的最高理想是什麼?

    還不是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做到了。

    因此,曾國藩被視為近代第一大儒。

    而曾國藩之後也就四十年,大清國就滅亡了,而早在清末,隨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預備立憲等一系列事件的衝擊,都導致曾國藩這種傳統儒家,越來越少。

    並且後來的歷史發展,也沒給後來的儒家知識分子治國平天下的機會。

    因此,曾國藩這樣的人後繼無人,成為絕唱。

    故而,成了近代第一大儒,也是最後的大儒(能平天下的大儒)。

  • 2 # 舉知

    曾國潘是誰?大家不要看歷史課本,什麼曾國潘是儈子手,曾國潘賣國賊?你要看其同時期他人評價,說句實話,這個問題我本不想回答?但看到他人的回答實在太不專業了,有些生氣!

    曾國潘的祖上一直是農民,到了他父親這一輩,他的父親實在不想讓下代人在像他一樣!於是他的兒子曾國潘讀書考取功名?雖然他天生愚鈍,但是他在二十七八歲終於考上進士!

    在他四十多歲那年創辦湘軍!並且打下了太平天國,後來又處理了天津教堂案件,如果當時他不去攻打太平天國,不去處理教堂案件,曾國潘就是一個聖人,像朱熹一樣!攻打太平天國,是他的錯嗎,處理教堂案件,他的處理方式在當時是最好不過了,就像魯迅的文章藥寫的一樣,愚昧無知的華人,只有醫心才能救華人!

    李鴻章最佩服的人就是他老師曾國潘,左宗棠最佩服的人也是曾國潘,還有毛澤東,曾國潘的兒子曾紀澤兄弟倆最後窮的看病錢都沒有,雖然是國家外交官!還是靠左宗棠救濟!曾國潘後來曾寫過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可以說,如果他沒有天津教堂案件,和打太平天國這兩個汙點事件,那他就是一個古今整個完人!

  • 3 # 笑看江湖1759

    要不是他拼死救滿人,清庭早就完了,清庭造成的落後捱打,害得現在的華人在世界抬不起頭,在世界上是最受人欺負的人群,那些還在吹噓曾國藩是完人的怎麼不吹噓下曾國藩怎麼做滿人走狗屠殺百萬漢人的豐功偉績呢???有沒有一點羞恥啊???

  • 4 # 餘樂未央

    曾國藩要是按照滿清朝廷的評價,那就不是半個完人了,《清史稿》評價他是:“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曾國藩不僅生前位高顯赫,死後也是恩榮備至,清廷諡曰“文正”。明清兩代六百年得此諡號的文臣不過十二人,可見清廷對曾國藩是以為棟樑股肱之臣,文人士子之楷模。

    但是對於部分漢族士子來說,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功過對半開,首先太平天國的政權以什麼拜上帝教為核心,完全拋棄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綱常,且是神權統治、上層腐朽至極,對於底層百姓士兵盡然不讓男女通婚,王爺們卻有美姬三千,實在是不能為受儒家思想浸染的知識分子和廣大老百姓所接受,曾國藩臨危受命,率領湘軍大破太平天國,即是讓清朝廷繼續苟延殘喘,客觀上也對儒家傳統的倫理綱常延續起到作用,但是湘軍在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燬,平民死傷無數,卻要使其功績折半。

    其次,曾國藩的功業只完成了一半。自清朝入關取代大明之後,民間一直有反清復明的呼聲。曾國藩作為漢族地主階層,同時也是漢族知識分子的代表,在攻破南京城後擁軍三十萬,且是驍勇善戰的老兵,曾國藩的朋友給他留一張紙條說,東南無主,公豈有意乎。太平天國的重要將領李秀成在被俘時也跟曾國藩說,以他的影響力能夠召集二十萬的軍隊,再加上曾國藩的湘軍,驅除韃虜,重建漢族政權並非遙不可及之功業,然而曾國藩經慎重思慮還是沒有起兵,而是繼續做了愛新覺羅家的模範官僚。如此說來,且非“半個完人”乎。

  • 5 # 黃河口巽客

    就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三立”而言,曾國藩將道德轉化為一種內在人格令人敬仰不已;留下的書信之類的文字,從中見到的多是金玉良言;唯有事功一項,卻是爭議多多。曾國藩的一生,將社會人生的道義看得太重,主動承擔的責任太多,而中西文化的衝撞又將他撕扯得太痛,時代激盪的風雲對他的要求太高……

      出將入相的曾文正公雖先天資質平庸,且只能算半個完人,無法與孔子和王陽明等量齊觀。而其後天超凡的立身行己、自律甚嚴,環看四遭,無人能及;僅此足以成為後人為之篤志不倦、朝益暮習的典範。

  • 6 # 日慕鄉關

    魯國大夫叔孫豹最早提出評判聖人的標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叔孫豹雖然沒有留下什麼著作或者成型的思想體系,但他的“三不朽”定義卻深刻影響了華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後兩千餘年,華人,尤其是讀書人,都把“立功立德立言”看做是人生終極目標。

    曾國藩被認為是“三不朽”的集大成者,有一副關於他的對聯寫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那麼曾國藩究竟夠不夠格稱為完人,半個完人又半在哪裡呢?

    叔孫豹所言的立德取自《禮記·大學》,簡而言之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要求環環相扣,一步步往上走,看似複雜,實則是一種十分實用又傳統的人生觀。

    曾國藩資質一般,卻從湖南一個小地方的讀書人做到一品大員,與他寒窗苦讀、積極向上的品格是分不開的,曾國藩每天寫日記,督促自己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修身一道,無可挑剔。

    為人處世方面,曾國推誠守正,委曲含宏,時有人說: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

    家庭問題曾國藩也處理的很好,他講究孝悌、以和治家、勤以持家,後世子孫人才輩出,非常契合華人講究祖宗恩澤,家風傳世的觀念。

    再說立功。

    立功完整的含義應該是為國立功,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剿滅太平天國的大功臣,號稱中興第一功臣並不為過。

    咸豐皇帝在世時曾承諾,誰能攻破南京城,無論滿漢,都封王。後來慈禧不守承諾,只給了曾國藩一個一等毅勇侯,即便如此,也是晚清漢人爵位的天花板。

    後世有人認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助紂為孽,章太炎就說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賢、讞之則為元兇。但就當時太平天國的所作所為而言,不僅沒有給百姓帶來福祉,反倒窮兇極惡,倒行逆施,如果說中原政權亡於大清是亡國,那麼亡於天平天國就是亡天下了,兩相比較,曾國藩所作所為並無不可。

    第三是立言。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笑話,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最後兩句是:100歲,還沒有掛在牆上;300歲,還在牆上掛著。

    雖然是個笑話,卻也說明一個道理,立言比立功立德都難。

    古往今來,立德立功者不計其數,立言者少之又少。

    拿破崙在臨死前說:“我曾經統領百萬雄師,現在卻空無一人;我曾經橫掃三大洲,如今卻無立足之地。耶穌遠勝於我,他沒有一兵一卒,未佔領過尺寸之地,他的國卻建立在萬人心中。世間有兩種武器:信仰和利劍。在短期內,我的利劍可能凌駕信仰之上,耀武揚威;從長遠看,信仰才會一統千秋。”

    立言就是信仰。

    曾國藩在世時並沒有著書立說,但在他死後,他的家書卻被整理成冊,進而備受推崇,成為近人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聖經寶典。

    蔣毛二公都對曾國藩推崇備至,可以說,曾國藩是近代最後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立功立德立言,單說其中一項,都能從歷史上拽出幾個,但三位一體,從古至今,鳳毛麟角,胡哲敷認為,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難度可見一斑。

    說了一大堆好話,難聽的也得說幾句。

    要說完人,曾國藩還真算不上。

    至於立功,對於滿清他是大功臣,對近代中國卻乏善可陳,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洋文化入侵,本土文化衰微的大時代,傳承幾千年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在洋人先進的炮艦面前,猶如華美的瓷器,精美絕倫卻不堪一擊,縱然曾學以致用,把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揮殆盡,仍然無法阻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曾的侷限性,也是中華文化的侷限性。

    比之前兩項,立德反倒餘韻悠遠,依然有很多學習的地方。

  • 7 # 文史哲趣味談

    一、何為“中興”

    為什麼被稱為中興名臣,首先我們要了解中興是什麼意思。杜甫有句詩“後漢今周喜再昌”,意思是說唐肅宗像漢光武帝和周宣宗一樣,在國家板蕩之後,又將社稷扶正。

    在歷史上除了這兩個中興的帝王,還有漢朝的漢宣帝和唐宣宗,漢武帝晚年民生凋敝社會危機四伏,經過漢宣帝和霍光君臣等一番努力,漢朝又蒸蒸日上了。唐宣宗收復河西隴右等地,藩鎮割據也減輕很多,有中興氣象,所以稱為中興之君。

    二、清朝的中興

    那麼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於大清王朝而言,顯然就是國家板蕩危難之秋。太平天國運動波及數十省份,牽涉到的人口達到成千上億,而且關鍵是將南方國家的財賦重地給佔領了。

    再加上跟隨太平天國運動而興起的各地暴亂起義,整個大清土地幾乎沒有一個省份沒有大大小小的戰火,而最厲害是中原的捻軍和甘陝的回民之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清朝的軍隊和財政都不足以應對,整個大清王朝岌岌可危。

    三、清朝中央的努力都失敗了

    對付太平天國,一是各地的督撫,二是皇帝在南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可悲的是,他們都失敗了。各地督撫因為內部傾軋和能力短缺、以及國家正規軍綠營與八旗的腐敗,基本上都是屢戰屢敗。而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幾次被太平軍攻破,弄得咸豐看不到希望、最後在承德避暑山莊自戕,比起曾祖父、祖父、父親等而言,實在是英年早逝。

    而對付捻軍,就更失敗了。作為滿清最後驕傲的僧格林沁率領的騎兵,被捻軍全殲,滿蒙勳貴僧格林沁戰死。不只是內患,還有外憂。兩次鴉片戰爭打得滿清暈頭轉向。

    四、那麼多將帥,為什麼曾國藩一枝獨秀

    當時朝廷為了對付太平天國,一口氣任命了幾十個團練大臣,只有曾國藩一個人覺得自己一身系天下安危,沒有他大清王朝就可能掛掉,所以努力做了很多很傻很天真的工作。其他的團練大臣都是藉著機會撈錢,小打小鬧,糊弄一下。

    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都是中興之臣,這些人中只有曾國藩是原始股,一直持有到最後。胡林翼起家也是靠曾國藩的人馬,他說小本生意,全靠曾國藩給的本錢。而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因為無路可走,才從曾國藩那裡趟出一條路。

    五、為何曾國藩為後人稱道

    古人講究立德立功立言。曾國藩作為理學家,對自己要求很嚴,不管自己手下和兄弟為人如何,他自己絕不沾染。立功而言,整個太平天國都是湘系人馬平定的,而維持湘系人馬的,前期雖然有胡林翼,但後期主要是曾國藩。

    關於立言,曾國藩沒有系統寫作文章,但是他的日記、書信、奏摺等,都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案例,反而比那些刻意矯揉造作而寫出的洋洋灑灑的文章,更令人讀得真切,而且實用。蔡鍔所輯錄《曾胡治兵語錄》等,從民國到現在都有很高的價值。其他人編纂的書籍,對於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參考。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 8 # 有得觀史

    曾國藩為人稱道,其主要在於他的立“言”。曾國藩家訓家書,記錄了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但正因如此才更顯得真實,使他成為了半個聖人。

    孔子有論語,王陽明有心學,這兩位聖人的學說,都自成體系,為後人提供了一套哲學理論,所以他們成了聖人。曾國藩的家訓家書,雖然沒有構建成理論體系,但他做官做人持家的感悟非常實用,算是立了言,因此他成了半個聖人。

    聖人在成為聖人之前也是普通人,別說普通人,即便是王侯將相,要想為人稱道必須立功,成為一個成功者,有能被人借鑑的地方。孔子和王陽明都做過官,也都做得很成功。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起義,維護了清朝統治,開展洋務運動也很有成績,而且官做得也算平穩,自然終老。總體上曾國藩做官是成功的,算是立了“功”。

    曾國藩處處以儒家知識分子要求自己,待人以德,待朝廷以忠,特別是晚清,朝廷腐敗,推翻清朝才是順應歷史潮流。但是,在晚清的歷史大變局中,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才是第一要務,為對抗列強,他不稱帝,不推翻清朝,儘量保持時局穩定,展示了他的民族大義。這是他立的“德”。

    古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曾國藩基本算做到了,所以成了半個聖人,為很多名人稱道。

  • 9 # 人文之光

    【1】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傑之一,也是清朝同治中興的締造者之一。

    當然,同治帝那會兒,大清國其實也處於頹勢,因此這個中興,現在看起來有些名不副實。

    但是什麼事情都在於比較,比起之前的嘉道中衰,同治中興,也確實是中興。

    其實同治中興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曾國藩。

    【2】

    曾國藩是一個笨人,以至於小時候他讀書那會兒,來偷東西的賊都譏笑他太笨,學東西還沒有一個賊快。

    說實話,這樣的資質在我們21世紀,估計也就是三本、專科那樣的高考成績,考二本都夠嗆,更別說985/211.

    因此說,曾國藩這樣的資質,想要出人頭地,可能性很小。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記得曾國藩三十多歲的時候,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吏,倘若沒有太平天國運動,那麼,也許歷史上也不會有曾國藩的啥事蹟。

    這就意味著,曾國藩的命運軌跡,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得到改變。

    【3】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作為儒家知識分子出身的曾國藩,當然義無反顧的站在了清朝廷那邊。

    其實,這並不稀奇,忠君思想在古代是根深蒂固的,就拿元末來說吧,雖然元順帝昏庸無道,並且元朝丟失中原,逃回長城以北建立北元。

    但是對北元朝廷最忠誠、並且跟隨元順帝一起北逃的,除了蒙古貴族,就是儒家知識分子最多了。

    因此不難理解,曾國藩為什麼會捨棄家產籌建鄉勇,積極打太平軍,這是儒家知識分子的正常反應。

    【4】

    太平天國運動,在包括曾國藩在內的各路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

    曾國藩也透過這場戰爭,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他積累了功勞、名望,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而這些在儒家知識分子看來,無疑是很成功的體現——輔佐天下安定天下,儒家的最高理想是什麼?

    還不是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做到了。

    因此,曾國藩被視為近代第一大儒。

    而曾國藩之後也就四十年,大清國就滅亡了,而早在清末,隨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預備立憲等一系列事件的衝擊,都導致曾國藩這種傳統儒家,越來越少。

    並且後來的歷史發展,也沒給後來的儒家知識分子治國平天下的機會。

    因此,曾國藩這樣的人後繼無人,成為絕唱。

    故而,成了近代第一大儒,也是最後的大儒(能平天下的大儒)。

  • 10 # 舉知

    曾國潘是誰?大家不要看歷史課本,什麼曾國潘是儈子手,曾國潘賣國賊?你要看其同時期他人評價,說句實話,這個問題我本不想回答?但看到他人的回答實在太不專業了,有些生氣!

    曾國潘的祖上一直是農民,到了他父親這一輩,他的父親實在不想讓下代人在像他一樣!於是他的兒子曾國潘讀書考取功名?雖然他天生愚鈍,但是他在二十七八歲終於考上進士!

    在他四十多歲那年創辦湘軍!並且打下了太平天國,後來又處理了天津教堂案件,如果當時他不去攻打太平天國,不去處理教堂案件,曾國潘就是一個聖人,像朱熹一樣!攻打太平天國,是他的錯嗎,處理教堂案件,他的處理方式在當時是最好不過了,就像魯迅的文章藥寫的一樣,愚昧無知的華人,只有醫心才能救華人!

    李鴻章最佩服的人就是他老師曾國潘,左宗棠最佩服的人也是曾國潘,還有毛澤東,曾國潘的兒子曾紀澤兄弟倆最後窮的看病錢都沒有,雖然是國家外交官!還是靠左宗棠救濟!曾國潘後來曾寫過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可以說,如果他沒有天津教堂案件,和打太平天國這兩個汙點事件,那他就是一個古今整個完人!

  • 11 # 笑看江湖1759

    要不是他拼死救滿人,清庭早就完了,清庭造成的落後捱打,害得現在的華人在世界抬不起頭,在世界上是最受人欺負的人群,那些還在吹噓曾國藩是完人的怎麼不吹噓下曾國藩怎麼做滿人走狗屠殺百萬漢人的豐功偉績呢???有沒有一點羞恥啊???

  • 12 # 餘樂未央

    曾國藩要是按照滿清朝廷的評價,那就不是半個完人了,《清史稿》評價他是:“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曾國藩不僅生前位高顯赫,死後也是恩榮備至,清廷諡曰“文正”。明清兩代六百年得此諡號的文臣不過十二人,可見清廷對曾國藩是以為棟樑股肱之臣,文人士子之楷模。

    但是對於部分漢族士子來說,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功過對半開,首先太平天國的政權以什麼拜上帝教為核心,完全拋棄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綱常,且是神權統治、上層腐朽至極,對於底層百姓士兵盡然不讓男女通婚,王爺們卻有美姬三千,實在是不能為受儒家思想浸染的知識分子和廣大老百姓所接受,曾國藩臨危受命,率領湘軍大破太平天國,即是讓清朝廷繼續苟延殘喘,客觀上也對儒家傳統的倫理綱常延續起到作用,但是湘軍在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燬,平民死傷無數,卻要使其功績折半。

    其次,曾國藩的功業只完成了一半。自清朝入關取代大明之後,民間一直有反清復明的呼聲。曾國藩作為漢族地主階層,同時也是漢族知識分子的代表,在攻破南京城後擁軍三十萬,且是驍勇善戰的老兵,曾國藩的朋友給他留一張紙條說,東南無主,公豈有意乎。太平天國的重要將領李秀成在被俘時也跟曾國藩說,以他的影響力能夠召集二十萬的軍隊,再加上曾國藩的湘軍,驅除韃虜,重建漢族政權並非遙不可及之功業,然而曾國藩經慎重思慮還是沒有起兵,而是繼續做了愛新覺羅家的模範官僚。如此說來,且非“半個完人”乎。

  • 13 # 黃河口巽客

    就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三立”而言,曾國藩將道德轉化為一種內在人格令人敬仰不已;留下的書信之類的文字,從中見到的多是金玉良言;唯有事功一項,卻是爭議多多。曾國藩的一生,將社會人生的道義看得太重,主動承擔的責任太多,而中西文化的衝撞又將他撕扯得太痛,時代激盪的風雲對他的要求太高……

      出將入相的曾文正公雖先天資質平庸,且只能算半個完人,無法與孔子和王陽明等量齊觀。而其後天超凡的立身行己、自律甚嚴,環看四遭,無人能及;僅此足以成為後人為之篤志不倦、朝益暮習的典範。

  • 14 # 日慕鄉關

    魯國大夫叔孫豹最早提出評判聖人的標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叔孫豹雖然沒有留下什麼著作或者成型的思想體系,但他的“三不朽”定義卻深刻影響了華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後兩千餘年,華人,尤其是讀書人,都把“立功立德立言”看做是人生終極目標。

    曾國藩被認為是“三不朽”的集大成者,有一副關於他的對聯寫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那麼曾國藩究竟夠不夠格稱為完人,半個完人又半在哪裡呢?

    叔孫豹所言的立德取自《禮記·大學》,簡而言之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要求環環相扣,一步步往上走,看似複雜,實則是一種十分實用又傳統的人生觀。

    曾國藩資質一般,卻從湖南一個小地方的讀書人做到一品大員,與他寒窗苦讀、積極向上的品格是分不開的,曾國藩每天寫日記,督促自己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修身一道,無可挑剔。

    為人處世方面,曾國推誠守正,委曲含宏,時有人說: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

    家庭問題曾國藩也處理的很好,他講究孝悌、以和治家、勤以持家,後世子孫人才輩出,非常契合華人講究祖宗恩澤,家風傳世的觀念。

    再說立功。

    立功完整的含義應該是為國立功,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剿滅太平天國的大功臣,號稱中興第一功臣並不為過。

    咸豐皇帝在世時曾承諾,誰能攻破南京城,無論滿漢,都封王。後來慈禧不守承諾,只給了曾國藩一個一等毅勇侯,即便如此,也是晚清漢人爵位的天花板。

    後世有人認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助紂為孽,章太炎就說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賢、讞之則為元兇。但就當時太平天國的所作所為而言,不僅沒有給百姓帶來福祉,反倒窮兇極惡,倒行逆施,如果說中原政權亡於大清是亡國,那麼亡於天平天國就是亡天下了,兩相比較,曾國藩所作所為並無不可。

    第三是立言。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笑話,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最後兩句是:100歲,還沒有掛在牆上;300歲,還在牆上掛著。

    雖然是個笑話,卻也說明一個道理,立言比立功立德都難。

    古往今來,立德立功者不計其數,立言者少之又少。

    拿破崙在臨死前說:“我曾經統領百萬雄師,現在卻空無一人;我曾經橫掃三大洲,如今卻無立足之地。耶穌遠勝於我,他沒有一兵一卒,未佔領過尺寸之地,他的國卻建立在萬人心中。世間有兩種武器:信仰和利劍。在短期內,我的利劍可能凌駕信仰之上,耀武揚威;從長遠看,信仰才會一統千秋。”

    立言就是信仰。

    曾國藩在世時並沒有著書立說,但在他死後,他的家書卻被整理成冊,進而備受推崇,成為近人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聖經寶典。

    蔣毛二公都對曾國藩推崇備至,可以說,曾國藩是近代最後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立功立德立言,單說其中一項,都能從歷史上拽出幾個,但三位一體,從古至今,鳳毛麟角,胡哲敷認為,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難度可見一斑。

    說了一大堆好話,難聽的也得說幾句。

    要說完人,曾國藩還真算不上。

    至於立功,對於滿清他是大功臣,對近代中國卻乏善可陳,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洋文化入侵,本土文化衰微的大時代,傳承幾千年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在洋人先進的炮艦面前,猶如華美的瓷器,精美絕倫卻不堪一擊,縱然曾學以致用,把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揮殆盡,仍然無法阻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曾的侷限性,也是中華文化的侷限性。

    比之前兩項,立德反倒餘韻悠遠,依然有很多學習的地方。

  • 15 # 文史哲趣味談

    一、何為“中興”

    為什麼被稱為中興名臣,首先我們要了解中興是什麼意思。杜甫有句詩“後漢今周喜再昌”,意思是說唐肅宗像漢光武帝和周宣宗一樣,在國家板蕩之後,又將社稷扶正。

    在歷史上除了這兩個中興的帝王,還有漢朝的漢宣帝和唐宣宗,漢武帝晚年民生凋敝社會危機四伏,經過漢宣帝和霍光君臣等一番努力,漢朝又蒸蒸日上了。唐宣宗收復河西隴右等地,藩鎮割據也減輕很多,有中興氣象,所以稱為中興之君。

    二、清朝的中興

    那麼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於大清王朝而言,顯然就是國家板蕩危難之秋。太平天國運動波及數十省份,牽涉到的人口達到成千上億,而且關鍵是將南方國家的財賦重地給佔領了。

    再加上跟隨太平天國運動而興起的各地暴亂起義,整個大清土地幾乎沒有一個省份沒有大大小小的戰火,而最厲害是中原的捻軍和甘陝的回民之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清朝的軍隊和財政都不足以應對,整個大清王朝岌岌可危。

    三、清朝中央的努力都失敗了

    對付太平天國,一是各地的督撫,二是皇帝在南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可悲的是,他們都失敗了。各地督撫因為內部傾軋和能力短缺、以及國家正規軍綠營與八旗的腐敗,基本上都是屢戰屢敗。而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幾次被太平軍攻破,弄得咸豐看不到希望、最後在承德避暑山莊自戕,比起曾祖父、祖父、父親等而言,實在是英年早逝。

    而對付捻軍,就更失敗了。作為滿清最後驕傲的僧格林沁率領的騎兵,被捻軍全殲,滿蒙勳貴僧格林沁戰死。不只是內患,還有外憂。兩次鴉片戰爭打得滿清暈頭轉向。

    四、那麼多將帥,為什麼曾國藩一枝獨秀

    當時朝廷為了對付太平天國,一口氣任命了幾十個團練大臣,只有曾國藩一個人覺得自己一身系天下安危,沒有他大清王朝就可能掛掉,所以努力做了很多很傻很天真的工作。其他的團練大臣都是藉著機會撈錢,小打小鬧,糊弄一下。

    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都是中興之臣,這些人中只有曾國藩是原始股,一直持有到最後。胡林翼起家也是靠曾國藩的人馬,他說小本生意,全靠曾國藩給的本錢。而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因為無路可走,才從曾國藩那裡趟出一條路。

    五、為何曾國藩為後人稱道

    古人講究立德立功立言。曾國藩作為理學家,對自己要求很嚴,不管自己手下和兄弟為人如何,他自己絕不沾染。立功而言,整個太平天國都是湘系人馬平定的,而維持湘系人馬的,前期雖然有胡林翼,但後期主要是曾國藩。

    關於立言,曾國藩沒有系統寫作文章,但是他的日記、書信、奏摺等,都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案例,反而比那些刻意矯揉造作而寫出的洋洋灑灑的文章,更令人讀得真切,而且實用。蔡鍔所輯錄《曾胡治兵語錄》等,從民國到現在都有很高的價值。其他人編纂的書籍,對於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參考。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 16 # 有得觀史

    曾國藩為人稱道,其主要在於他的立“言”。曾國藩家訓家書,記錄了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但正因如此才更顯得真實,使他成為了半個聖人。

    孔子有論語,王陽明有心學,這兩位聖人的學說,都自成體系,為後人提供了一套哲學理論,所以他們成了聖人。曾國藩的家訓家書,雖然沒有構建成理論體系,但他做官做人持家的感悟非常實用,算是立了言,因此他成了半個聖人。

    聖人在成為聖人之前也是普通人,別說普通人,即便是王侯將相,要想為人稱道必須立功,成為一個成功者,有能被人借鑑的地方。孔子和王陽明都做過官,也都做得很成功。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起義,維護了清朝統治,開展洋務運動也很有成績,而且官做得也算平穩,自然終老。總體上曾國藩做官是成功的,算是立了“功”。

    曾國藩處處以儒家知識分子要求自己,待人以德,待朝廷以忠,特別是晚清,朝廷腐敗,推翻清朝才是順應歷史潮流。但是,在晚清的歷史大變局中,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才是第一要務,為對抗列強,他不稱帝,不推翻清朝,儘量保持時局穩定,展示了他的民族大義。這是他立的“德”。

    古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曾國藩基本算做到了,所以成了半個聖人,為很多名人稱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車記錄儀感測器存取錯誤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