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徐府娛樂八卦

    在1998年的一次訪談中,餘華先生說:“我見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這句話指出了一個事實,作出了有一個判斷。

    一個事實:福貴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著。《活著》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在近四十年裡,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是一個痛苦致極的人,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著,甚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說的那樣: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著,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著自己活著的意義,有著自己的不死。

    福貴是徐家的大少爺,可他卻是個敗家子,從而引出了他一生的悲慘,一生的孤單,一生的無奈和一生的“失敗”和“成功”。

    “福貴”是中國農村文化中重要的一個比較全面的的因素,大多數農民追求的都在這兩個字裡得到充分的實現,這在一定程度是我們牛耕民族的悲哀,同時這也是福貴的一生的悲哀。希望兒子既福且貴,他卻偏偏是既苦且悲,如此天壤之別的反差,構成的悲劇命運正是福貴一生的寫照。

    福貴的人生厄運是從他的墮落開始的,按照大多數人的說法,福貴的苦難和受罪,是他自作自受的結果。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敗家子,他的“美名”遠近聞名,被公認為註定“無藥可救”的人。長大後,他無師自通的繼承了父親惡劣的遺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整日沉溺於嫖娼與惡賭之中,最終將自己的祖業輸的一光二淨,至此他苦難的一生才真正的開始。先是父親掉進糞缸而死,接著是母親病死,然後是兒子有慶抽血過多而死,再是女兒風霞產後大出血而死,不久妻子家珍病死,幾年後女婿二喜遇難橫死,小小的外孫苦根也吃豆子撐死。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可他卻依然活著。

    死亡是極其悲慘的厄運,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柔弱的福貴竟然在一次又一次滅頂之災的打擊下,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邊緣止步,於苦難悲傷的極限處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而無怨無悔地活著。不僅活著,而且越活越通達。這就讓人不得不就他活著做一番特別的研究了。

    餘華曾感嘆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同時餘華又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有這樣一種說法,說福貴是一個善於利用“精神勝利法”的人,說到底這也是現今大多數中國農民的基本世界觀之一。福貴的人生觀是活著,或者說是僅僅只為了活著而活著,而這也不全是他的人生觀,但他畢竟還是活著,這既宿命又有點自慰,是餘華筆下比較常見的活在宿命中的人物,同時又不完全在宿命中完成自己所有的一切。從這裡可以看出,福貴的不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餘華賦予他存在的理由和活著的意義。餘華是一個善於寫宿命的先鋒派作家,他的宿命觀往往會使他的作品的人物達到一定的高度,叩問人的心靈,闡述人生的意義。

    亟待追述的是福貴的精神史。福貴的精神史是在有個億人性的層面展開的,這讓許多讀者有點意外。《活著》沒有將一部苦難史寫成革命史或思想史,卻寫成了樸質的生命精神史。福貴的苦難史折射出戰爭的血腥、政治的荒誕、精神的恐怖、飢餓與貧窮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福貴的苦難史和精神史的視域的展開的,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我們對福貴的精神史的追問。福貴的一生作為一部偉大的精神史,是一個永遠存在的實際,也將是永遠活著的現實,因此,福貴在作為精神史方面的存在有著他自身所無法估量的價值,也正因為如此,他活著,即使一度在死亡邊緣徘徊。

    在解讀福貴的過程中,讀者往往會有這樣的追問:福貴為何不死?福貴為何而活?

    下面再次從作者餘華方面,說說福貴為何不死。餘華在創作《活著》的時候就沒有打算讓福貴去承載社會——歷史與啟蒙——革命的宏大意義。福貴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的地主家的少爺,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個生活在那個苦難時期的平凡的一個受難者。福貴的活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在《活著》中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福貴的活著而展開的,如果沒有福貴的活著,《活著》作為餘華的最具有代表性和最高成就的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福貴的活著,註定是一種苦難,一種悲哀,一種現象。因此便有了福貴活著的另一個理由,福貴是一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是一個時代具有存在意義的形象,福貴的活著,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一個群體——農民——的活著或者是存在。雖然這似乎違反了作者賦予福貴的形象的存在的意義,但卻在沒有承載社會——歷史與啟蒙——革命的宏大意義的前提下,承載了更多社會存在的意義。

    福貴的生命意識以及精神史是在苦難—死亡的維度展開的,他的“活著”時刻遭受著苦難與死亡的威逼與誘惑,他沒有順從,也沒有屈從;他取忍耐、承受的方式,即取“不爭之爭”的方式,與苦難與死亡進行抗爭。就這個意義而言,似乎福貴更有活著的理由。這是一種人類存在的本性,一種人類比較贊同和欣賞的人生態度,一種人類存在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生物存在的重要表現。在這裡,福貴代表的是更加高層次的人類存在的意義的一個叩問,這樣的叩問和這樣的意義將使福貴的活著更加有活著的理由,福貴的意義在這個層面上超越了餘華讓福貴存在的本來的意義。

    福貴活著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兩個女人在連在一起。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家珍分別對他的前後半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福貴的母親對於福貴的溺愛,超出了常人可以想像和接受的範圍,也正是由於他母親的這一偉大“舉措”使得福貴前半生幸福無比,同時也埋下了福貴無師自通的繼承了父親惡劣的遺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整日沉溺於嫖娼與惡賭之中,最終將自己的祖業輸的一光二淨,致使他苦難的一生開始的種子。福貴在前半生是個一個名副其實的敗家子,是母親的過分溺愛使他這方面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他母親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福貴好好的活著,在很大程度上是母親的這個願望使他放棄了第一次死亡的念頭,從而在死亡邊緣都不曾有過死亡的念頭。活著的願望佔據了他的思想中的大部分的空間。妻子家珍對福貴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妻子家珍對福貴的愛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體現,特別是家珍不嫌棄福貴落魄後的窮困潦倒,在生下兒子有慶後就回到了福貴的身邊,讓福貴在困苦中可以好好的活著。家珍是一個比較好的妻子,也是比較符合大多數眼中所謂的賢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家珍這一形象在《活著》中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她讓福貴的生存的慾望打倒所有的一切,從而讓福貴越活越豁達,越活越活得有滋味。福貴在妻子家珍的影響下,也終於明白活著對於自己存在的種種。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何況福貴有兩個“成功”的女人,因此福貴這個形象“活著”也就順理成章了。

    福貴為何不死、為何活著,最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傳統文化性格的使然。假如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主幹——儒家和道家構建的人生論出發,追問福貴忍受苦難,進而化解苦難、超越苦難而活著的人生態度,就會發現福貴活著的歷史根源,以及精神力量的來源。福貴的活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種特徵的重要表現。與此出發,特別是道家學說,闡述了“無為”“無為而治”等觀點,福貴在此作為小國寡民,活著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文化效果。

    由此可得福貴活著,有著其存在的特別的人物形象意義。

  • 2 # 你們儘管飛

    一、在無奈中承受生命的沉重

    二、用堅忍來抒寫生命的哲學

    三、以活著來追問生命的本真

    《活著》中的福貴講述了一個人在經歷過絕望後的生活和心理上的改變從一個嗜賭浪蕩的闊少爺到一個敦厚朴實的農民再到善待生命的老者,後期他的忍受,承受,寬容,豁達,都講述了一箇中國農民的傳統文化性格。

    現在關於這個話題有太多理解,太術語的詞分析沒啥意思,你可以去看看電影版活著,每個年齡的神情舉止或許你會有新的感悟

  • 3 # 平凡女子liz

    01

    假期這幾天,重新看了一遍餘華的《活著》。雖說之前就看過這本書,但是隨著時間的經歷,我們的閱歷變了,所以再看這本書,感覺是不一樣的吧。

    作者曾經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作者說,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他,於是便有了《活著》這部小說,寫的就是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也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的。

    在一次去鄉間收集民謠的時候,我剛好遇到了一個叫“福貴”的老人。老人已經很老了,可是在他身上彷彿有著很長的故事。我便和他聊了起來。

    福貴出生在有錢的人家,娶了有錢人家的女兒。家裡有一百多畝的地,可惜他並沒有把這份家業繼續發揚光大,而是迷上了嫖和賭。年輕的時候,幹過了太多的荒唐事。後來把家產全都輸光了。一家人被迫搬離了住了幾代的房子,住進了茅屋。他的老爹在搬進茅屋那晚摔死了。

    後來,老丈人帶著人把他懷孕的老婆接回去了。家裡就剩他孃親和他女兒了。一切只得重頭開始。什麼都沒有的他只能跟地主租了五畝地,跟別人學著怎麼種地。後來媳婦在兒子出生後跑回來了。誰知孃親病了,在去城裡請大夫的路上,他被國軍抓壯丁抓去當兵了。

    從此背井離鄉,他一路渡過了黃河。誰知國軍節節敗退,他們被困在一個地方。看到過了戰爭的殘酷,聽過傷兵的哀嚎,見過戰友的死亡,福貴在被解放軍俘虜後選擇了回家。

    回到家的時候,他才知道,孃親已經去世了。自己的女兒,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從此便又聾又啞。傷心之餘,他覺得踏實了,因為他回家了。

    後來,老婆生病了,軟骨病,沒法治。家裡的負擔漸漸重了。為了讓兒子可以去上學,福貴忍痛把女兒送人了。後面,女兒自己跑回來了。那些年,又剛好遇到了三年饑荒,家裡窮到連充飢都是問題了,有些人為了一碗飯豁出一條命。老婆的病也是在那個時候加重的。

    後來,老婆的病情有所好轉,兒子卻出事了。為了給他讀書的學校的校長輸血,醫生差點把他的血抽乾了,然後他就死了。他怕老婆在兒子死後便活不久了。

    一直以來,他們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兒。終於找了一個夫家把女兒嫁出去了。後來,女兒懷孕了,一家人都十分歡喜的等待著新生命的降臨。誰知女兒生完孩子後大出血也去世了。老婆看著一雙兒女雙雙離去,她也離開這人世間。之後就剩下福貴和外孫,女婿相依為命了。

    這世上的很多事情,豈止一句禍不單行能夠道明。一次事故奪去了女婿的生命。所以他只能把外孫帶回來撫養。外孫七歲那年,以為心疼外孫給他煮了很多的豆子,結果外孫撐死了。

    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變成了孤身一人。他買了一頭跟他一樣老的老牛,從此兩個老人家相依為命。以為自己活不久了,卻不曾想過,一直活了這麼多年。

    02

    聽著福貴的故事,內心卻有一種抹不去的悲傷。那是多麼多舛的命運啊!人生的悲劇之一便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福貴的一生中,他是親手送走了自己所有的親人。每一個人親人的離開,對於活著的人都是一種無法放下的割捨。

    福貴原本想著說,他有子女,死了有子女來幫他收作。豈料,他的子女都先他而離開。而原本以為終於為女兒找到一個可以照顧她的人,卻不曾想,女兒也是離開了。以為女兒留下了外孫,日子還有盼頭,結果外孫,女婿也走了。人生,走到這一步,還有什麼可期待呢?

    在福貴的身上,他說有時候覺得傷心,有時候覺得安慰,因為他親自送走了家裡所有人,萬一哪一天他也走了,就不用擔心誰了。

    孤身一人之後,買了一頭老牛,在年邁的時光裡,和一頭牛相互守護,相互作伴,一起走向了生命的盡頭。他沒有太多的抱怨,覺得這就是命。即使有著再多的無可奈何,他都一步步走過來了。

    我們感謝生命中為數不多的給我們帶來的喜悅,比如,大病初癒,日子越過越好,新生命的到來;可是,我們同樣得接受生命時不時地意外,比如,白髮人送黑髮人,意外,還有最後的念想都不在了。

    03

    作者以其樸實的筆墨,細膩的描寫,讓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由自主便被帶入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之中。我們隨著故事主角的情緒變化而變化。讓我們更直觀地去領悟故事背後的情感。

    而這本書的背景是中國近幾十年的歷史,那樣的一段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的人會淡忘。但是作者透過那個時代的一個小人物的視覺,把那個時代的故事向後來的人再現了出來。整本書注重細膩的細節描寫,作者並沒有帶入太多他個人的感情色彩。至於讀完書後的感想就看個人的領悟了。

    一個好作家,應該是能夠客觀看待一個歷史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敢於訴說現實的作家。透過自己的作品,把一個時代的故事告訴了後來的人。在餘華的作品裡,我們知道,他做到了。這本書同時被翻譯成多個版本,在世界很多個國家發行了。它也給外國的學者提供了一個瞭解中國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社會的機會。

    讀完了整本書,在感傷之餘,確實讓人看到了一種樂觀,一種對待生命積極向上的感覺。今天的這個社會,太多的人都在抱怨著活著不容易,生活的各種壓力更是讓很多人無所適從。有些人會開始懷念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社會形態。事實上,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無可奈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可是,我們也學會了尊重活著這件事,為了活著而好好地活著!

  • 4 # 安中格

    看到這個問題,不僅讓我想起一個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活著是為了愛的我人和我愛的人;也有人說,活著是為了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或許更多的人會說,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我們總能為活著找到一個理由,一些寄託。願望總是美好的,可血淋淋的現實那麼殘酷那麼無情,它輕輕鬆鬆的就擊垮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福貴的親人在天災人禍面前,一個個離他而去,就連最後陪伴他的那頭老牛也要被宰殺,可他還活著,是在生死麵前麻木了,還是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結局沉默著?是啊,他也會死掉,不管以何種方式,他都要去尋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可是這個過程中,要經歷怎樣的心痛,一個至親的離去便是挖走了一塊兒心,他沒有能力留住她們,無論他怎樣後悔自責內疚,父母妻兒都走了,心也跟著沒了,空留一個軀殼在人間行走,那麼他的一遍又一遍的訴說是不是對親人的一種懷念呢?

    福貴,沒有福也沒有貴,當命運把所有的不幸都加諸於一個人時,他除了承受別無選擇,這就是生活吧。活著,是因為還有氣息,還能吃飯,還能睡覺,還能勞動,只有活著,一日一日等待死神的降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認為男人花心多一些,還是女人花心的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