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看世界
-
2 # 沉入河底的歌聲
兩人雖然沒有正式比過,但從《三國演義》各自的戰鬥史不難看出孫策應該高處劉備許多!
劉備只是一方諸侯,更多的是以領袖指揮形象出現,鮮少參與直接戰鬥!古人尚武,《三國演義》大部分諸侯都能有幾下子!比如劉備曹操等!但是真要和武將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劉備參與的最著名的戰鬥就是三英戰呂布!以關羽和張飛在《三國演義》中的武力值,如果劉備能有關羽張飛一半武力,呂布必敗無疑!但是實際上三英卻戰不過呂布!估計劉備的武力也就是和打醬油的水平!
孫策出生武將世家,自幼跟隨孫堅東征北戰,是一名真正的武將!孫堅死後,孫策統領江東,進攻丹陽,親自擒獲太史慈,打敗黃祖,為父報仇!單這兩個戰役表現,武力就高出劉備許多!
孫策遇刺後,向孫權遺言道:
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可見孫策是一個武將,孫權與劉備曹操類似,雖有些許武功,應該不高!
所以孫策和劉備單挑,應該是穩操勝券!
-
3 # 李杜文
這沒有一點懸念啊,肯定選孫策了!!
1.孫策人稱江東小霸王,劉備是啥,大耳賊,善於逃跑。
2.孫策生於公元175年,劉備是公元161年,孫策年輕14歲。孫策出道大概是18歲,此時劉備已經32歲,孫策銳起正式,劉備手下都沒幾個兵,無論單挑還是群毆,劉備都很慌。
3.劉備祖上雖然是皇族,但是自己這一支早就沒落,平時的工作是織蓆販履,而孫策從小跟著他爹孫堅南征北戰,見過大場面,練過真功夫,所以孫策還是佔優勢。
4.劉備自從有了關羽和張飛之後,自己基本上很少動手,孫策卻不同,經常身先士卒,所以狀態保持得很好。
5.如果劉備想贏,必須使詐才行,因為孫策性格莽撞,沒什麼心機,容易上了大耳賊的當!
所以,我賭孫策單挑贏。
-
4 # 愛尚文史
不知道為什麼?總有很多人認為劉備也是頂級高手,甚至將他與呂布、關張等人相提並論的也不在少數。
話說劉備真的有頂級水平嗎?或許我們可以來檢索一下,劉備的真實水平在演義中處在什麼位置?
既然問題中說到了三英戰呂布,那就從三英戰呂布一節說起。
雲長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又戰到三十合。兩員將戰不倒呂布。劉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時?”掣雙股劍,驟黃驃馬,刺斜裡去砍。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玄德面上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腳,倒拖畫戟,飛馬便走。——參考,“演義”羅本劉備加入戰鬥之後,確實起到了決勝作用。但在此前,關羽、張飛與呂布的打鬥,三十合戰不倒呂布,顯然是沒有劣勢的,處於絕對的平衡狀態。劉備加入戰鬥,頂多是依靠自己的武力值,提高了關張一方的整體實力,打破了這一平衡。所以這場打鬥,無法證明劉備是頂級高手。
——再看後來的汝南兵敗
玄德方欲退,只見山頭上紅旗磨動,背後一軍從山塢內擁出,乃高覽也。玄德兩面無路,仰面大乎曰“天使我受此窘極!功名不成,不如就死!”欲拔劍自刎。——參考,“演義”羅本面對高覽的追擊,劉備的第一舉動,居然是想拔劍自刎。請問?如果劉備真有頂級高手的水平。那麼?他為什麼要自刎?呂布、關羽、張飛、趙雲、孫策等人,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自刎嗎?早衝上去將高覽拿下了。
——最後雒城一戰
張任徑來軍中捉玄德,玄德軍中大亂。黃忠、魏延又被吳蘭、雷銅敵住,兩下不能相顧。玄德抵不住張任,拔馬望山闢小路而走——參考,“演義”羅本張任衝進劉備的軍中去捉劉備。在魏延、黃忠被拖住的情況下,劉備只好親自迎敵。可結果呢?劉備不敵張任,倉惶奔走。這說明什麼,說明張任的武力值,至少高出劉備一檔。
而張任的競技水平,顯示不是頂級的,說他是一流高手,都顯得有點戰績不足。劉備比張任低一個檔次,那不正是傳說中的二流水平嗎?
反觀孫策,與太史慈大戰一百多合,彼此不分勝負。在與劉繇的決戰中,孫策喝死一將,挾死一兩,劉繇軍見者,無不聞風喪膽。
如果讓劉備與孫策單挑,個人感覺,劉皇叔基本會被打到哭鼻子。或者孫策挾死的一將,就是他的下場。
-
5 # 有心的作者
孫策和劉備單挑的話,我想應該是孫策佔上風是毫無疑問的。畢竟孫策是武將出身,跟隨他的父親孫堅南爭北戰,也算身經百戰,戰鬥經驗十分豐富,這一點上劉備要遜色不少。
劉備在沒有固定的大本營之前,說是南征北戰,不如說是四處逃竄。但這時的劉備武藝還沒有丟棄,也能上戰場,如果這時碰上孫策,也能戰上多少回合,但是輸是肯定的。
當劉備有了自己做根據地之後,也不用他衝鋒陷陣了,坐在家裡指揮就行了。這時的劉備再和孫策單挑,那麼孫策打敗他也是分分鐘的事,那是絕無半點勝算的。
那麼劉備就沒有可能打敗孫策嗎?即使打不過就沒有別的辦法贏了孫策嗎?當然有,那就是‘哭’,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江山都能哭出來,孫策就不能被他的哭聲感動而退下陣來嗎?
我想情形應該是這樣的,劉備肯定明白自己打不過孫策,於是抹起了眼淚對孫策說:伯符兄,備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且我與令尊曾共罰董卓以扶漢室,你又何苦要我性命,吾等共同之仇敵乃漢賊曹操,不如聯合一處共伐曹賊,剿滅曹賊之後,你我再做計較,如何?你想,孫策不就被劉備的眼淚打敗了嗎?
-
6 # 不沉的經遠
劉備和孫策單挑那肯定是孫策厲害,不過孫策也沒法把劉備怎麼樣,論跑路劉備那是能手,肯定能全身而退。
既然說三英戰呂布,那麼肯定是說《三國演義》了。確實,劉備在虎牢關和關羽、張飛一起迎戰呂布,留下了三英戰呂布的美名,也曾經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斬將殺敵,不過縱觀全書,劉備的武藝只能算一般,最多也就是二流水平,三英戰呂布不過是沾了關羽、張飛二人的光。
而孫策素有“小霸王”之稱,其最出名的事蹟就是在牛渚之戰時挾死於糜,嚇死樊能。他對戰的最強武將則是太史慈,兩個人在神亭嶺上先後交手兩次,大戰了百餘合戰平。太史慈在《三國演義》裡也是有名的勇將,合肥之戰時他和張遼戰平,所以孫策應該也和張遼等人武藝相當。
張遼在官渡之戰曾經和張郃戰平,而在穰山之戰,劉備見了和張郃齊名的高覽卻不敢上去迎戰。劉備曾經在袁紹手下待過一段時間,對於張郃、高覽的武藝水平應該有所瞭解,不敢上前,自然是自知不是對手。所以孫策的武藝肯定強於劉備。
不過孫策雖然比劉備強,但是也沒法把劉備怎麼樣,劉備的跑路功夫那在《三國演義》裡也是一絕。小沛之戰劉備遇到呂布,雖然被殺的落花流水,但是最後穿城而逃,呂布騎著赤兔馬硬是沒追上。而曹操攻打小沛時,劉備劫寨遇到曹軍伏兵,先後被夏侯惇、夏侯淵、李典三人攔截,他卻依然脫身而去,傷都沒受一處。
遇到這樣的跑路高手,孫策雖然勇武,但是也沒法把劉備怎麼樣,只能望塵興嘆。
-
7 # 張旁子
孫策在演義的設定中至少是強一流的水平,有進入超一流水準的潛力。孫策死時只有二十七歲,而通常武將武力的巔峰期,一般是在三十三四歲到四十歲之前這五六年的時間裡。孫策到死都還沒有進入巔峰期,所以他的武力水準也就定格在一百多回合打平太史慈這樣一個強一流的狀態,這很可惜。
再來說說劉備。我認為在三國演義的設定中,劉備的武力是可以達到準一流水平的,巔峰期的劉備甚至可以進入一流武將行列。這樣的說法很多人可能不信,這還是三國演義描寫中的劉備嗎?
其實演義為了突出劉備的仁君形象,不惜盡力淡化劉備的勇武,甚至把他描寫成遇事只會流淚的忠厚老實人。但就算這樣,在很多章回上,我們還是能透過其中細節窺探到劉備的真實武力的。
不說三英戰呂布,也不說劉備多次單身匹馬殺透重圍,雖然是落荒而逃卻始終能全身而退。我這裡說一說演義中諸葛亮出山第一功火燒博望坡。
在這一章回中,曹操派夏侯惇為主將,于禁、李典、韓浩、夏侯蘭為副將,統兵十萬殺向新野。諸葛亮設下了火攻策略,為引誘敵軍進入預設戰場派出二隊人馬執行誘敵深入的任務。
第一隊主將是趙雲,這沒問題。問題出在第二隊的主將上,讓劉備領軍接戰,然後詐敗誘敵深入。
從完成誘敵深入這個主要目標來講,按排劉大耳上陣當然沒問題。曹軍一見到這麼一個超高價值目標出現,那還不個個象發情的公牛一樣,紅著眼珠子往前衝啊!可問題是諸葛孔明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膽子,一下子就將劉大耳放到戰場第一線上。
要知道和劉備對陣的,可是有一名強一流武將,二名準一流武將的呀。就算是較弱的韓浩和夏候蘭,那也可算是二流水準的武將吧。以三國演義那種上陣兵對兵將對將的設定,就算你劉大耳只是詐個敗誘個敵,陣前交手幾招那也是要的吧,就不怕一個不小心,被人家一刀給咔嚓了?
這事的詭異之處還在於,諸葛孔明作出這樣的按排,劉大耳也就欣然領命了,而他的二位小弟關二和張三也沒覺得此事有何不妥。
很怪哦!從頭到尾整個集團就沒有一個人為劉備的性命安全擔憂。按說夏侯惇、于禁、李典這些人之前都和關張有交手過,對他們的武力水準關張應該是很清楚的。之所以一點都不為劉備的安全擔心,想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關張二人都認為,劉備獨自應付曹營這批武將,是絕對沒有危險的。
以演義的設定,不遇上極端情況,在正常陣前交鋒的情況下,準一流武將對上超一流武將通常能打上十幾回合,就算不敵敗退,保命也不是什麼太大問題。比如說李典對上趙雲,打上十來個回合,料想不敵拔馬就走,雖然敗了但脫身得還是比較從容的。這樣推算起來,劉大耳應該至少有準一流的水平,才能保證在強一流的夏侯惇面前有絕對的安全。
這樣一來就好判定了,孫策生前最高的武力水準大約和夏侯惇差不多。陣前對上劉備正常二三十個回合可將其擊敗,但想要一舉擊殺卻基本是不可能的。
上面是以演義的設定來分析判定的,若是以史實資料為依據呢?情況怕是會大出眾人意料。
先看二人的出身。劉備破落戶出身,從小混黑社會,靠著拳頭和板磚打出的名氣,衝出鄉里走向州郡,並收服一批亡命之徒為己用(代表人物如關羽,本身就是個身負命案亡命江湖的狠人)建立起自已的黑道勢力。
翻開三國志的記載,從飛鷹走馬的張揚少年,到鞭打督郵的自信強悍青年,接下來是殺車胄據徐州,斬蔡陽奪汝南的壯年。一直到漢中大戰時,年近六十的劉備還親自上陣持刀砍人。
這樣的史料,如果讓一位對中國歷史毫無瞭解的外華人來讀會給他帶來什麼印象呢?最直接的印象肯定是“劉備是一位非常勇猛的戰士,一位強悍威武的將軍。”
現在知道在歷史上,早期的劉備一無地盤二無兵馬就是光桿司令一個。可無論走到那裡,各地大小諸侯軍閥都對他恭恭敬敬,禮遇有加的原因了吧。因為劉備差不多就是他那個時代最能打的人之一,他的名望基本都是靠他自已在戰場上打殺出來的。
而孫策的出身和劉備又大不相同,他父親孫堅是個地方軍閥,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出身將門,是標準的官二代。孫策十多歲就跟隨父親到軍隊中參贊軍務,所以從小就受到極為完善的軍政事務訓練。
三國志中對孫策的描寫,更多體現了孫策優秀的統兵能力,以及對時局高瞻遠矚的把握和御下用人的種種高明手腕。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史料這樣的評語,用在一位傑出的統師身上那是恰如其份的。
好了,現在如果我們把比較劉備和孫策二人戰力高低的評判權,交給一個對中國歷史一無所知的外華人,他會作出什麼樣的評判呢?
-
8 # 北都
“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小說裡面的故事情節,而陳壽的《三國志》、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裡面卻沒有相關記載,所以可信度不高,因此不能用“三英戰呂布”為根據來判斷劉備的武力。
《三國演義》裡面“三英戰呂布”主要靠的關張二人才能夠和呂布過上幾招,劉備主要出來就是露個臉混個臉熟,最後還敗退了。你要說劉備一點武力沒有也不可能,不然根本不是呂布的一合之敵。
孫策在《三國演義》裡面人送匪號“小霸王”,稱其武勇能和霸王項羽一較高下。拋掉水分,打七折,孫策再讓劉備十招,最終劉備也不會撐過20招。
所以結果是孫策戰勝劉備。
那真實的歷史上劉備和孫策兩人的武力如何呢?
下面從幾個歷史記載來判斷:
第一,生活環境。“初,涿郡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也。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資治通鑑》
劉備是以賣鞋子為生的,而做鞋子這個工作是個小孩都能幹,同時劉備還拜盧植為老師讀書寫字,是個文化人,哪裡還有那麼多時間去習武。
“堅從軍於外,留家壽春。策年十餘歲,已交結知名。”--《資治通鑑》
孫策的父親孫堅再軍隊裡當兵作戰,所以從兩者家的家風上看,孫策家更重武,劉備家更重文。
“及堅死,策年十七,還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結納豪俊,有復仇之志。” --《資治通鑑》
十七八歲的孫策就在外面結交豪傑為父報仇,可以知道本身沒有武勇、沒有本事的孫策,根本不會得到江湖豪傑的認可和追隨。所以《三國演義》裡面”小霸王“的別稱也有些依據。
一文一武,強弱初現。
第二,事業成就。
劉備在鎮壓黃巾起(義中平元年,184年)時立功而開始他一生的軍事生涯,建安十九年(214年)取得益州,開創魏蜀吳三國鼎立的霸業局面歷時30年。
孫策從替父報仇(興平二年,195年) )走上軍事生涯到一統江東後的遇刺身亡(建安五年,200年)),奠定東吳開國基業,差不多用了5年時間,可以說他在極短的時間裡用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武功就創立了諾大的事業。
劉備依靠領個人袖魅力和仁明君主形象獲得天下英豪和百姓的追隨,孫策以自己的武功和英主形象帶領各路人才篳路藍縷創業江東。
孫策相比劉備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創立這麼大的事業,武功上面先不說,文治方面我都懷疑要比劉備更好。
綜合上述兩點,得出結論:在武功方面,劉備不是孫策對手。
回覆列表
如果說你指的是兩個人武力單挑的話,那毫無疑問,孫策會把劉備打得很慘,畢竟江東小霸王的稱號不是浪得虛名的。不管是在演義中的孫策還是正史中的孫策,都非劉備能敵的。畢竟出生於175年的孫策更加年輕,常言道拳怕少壯,劉備遊學拜師盧植的時候是15歲,而那時江東小霸王才剛剛出生。
劉備與孫策兩個人如果想要較量一下,那麼在建安五年之前也就是200年之前是沒有機會的,兩個人一個忙著在江東創業,一個則是屢戰屢敗四處奔波流離,兩人唯一有可能發生交集的機會,就在建安五年,那時孫策剛剛大敗黃祖東進豫章,而劉備也剛剛藉口結連劉表帶兵到汝南準備脫離袁紹。
假使那年孫策沒有死於刺殺,而劉備提前前往江夏,他們兩個倒是有可能發生交集,這個時候我們來看一下兩人的年紀:劉備,生於161年,時年39歲,而孫策生於175年,時年二十五歲,當已年近不惑的劉備遇到年富力強的孫策,會發生什麼,可想而知。
那麼如果是兩人各帶領一幫小弟來一場大群毆呢?
也許會有人覺得仍然是孫策的贏面大一點,畢竟彼時的孫策已經坐擁江東,而劉備不過勉強依靠劉表接濟度日,兵力不足不說,劉表集團內部的人也絕對不會出手相救。
但是這僅僅是表相,如果真的兩個集團發生會戰,劉備非但不會輸,反而會贏得非常輕鬆。原因如下:
第一點,江東兵力雖強,但孫策先前平定江東並未得到當地士族的全部支援,孫策並不敢也不能傾盡全力征伐劉備,而反觀劉備,雖然兵將不足,但卻是眾志成城。在冷兵器時代,心有顧慮的攻城一方很難輕易吃掉心無旁騖的守城一方,一旦戰事出現焦灼,初戰受挫,難保剛剛平定的江東不會出現反叛,屆時孫策除了撤軍別無他法。
第二,帶兵打仗,孫策並不強於劉備,甚至還有所不如。
三國演義將劉備塑造成了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形象,但實際上劉備並非無能之輩,火燒博望坡,實際上就是出自劉備之手。前期戰績悽慘並非是自身能力差,實在是綜合實力太弱,又直面最強大的競爭對手。而不管是歷史還是演繹中的孫策則都有些剛愎自用,遠沒有劉備的目光與氣量。
第三,劉備佔據大義,一旦發生征伐,孫策勢必會面臨士族與百姓征討。
作為漢獻帝背書的大漢皇叔,劉備因衣帶昭一事反出許昌,在士林裡刷足了好名聲。而新野本就是他的同族兄弟劉表暫借的容身之地,即合理又合法。孫策如果行征伐之事,必然會引發士林百姓的反感,雖然可能不會明著反抗,但暗地裡做手腳拖後腿是一定的,此消彼長之下,本就是擅長水戰而不是陸戰的客場作戰的江東士兵想要戰勝主場作戰並且佔盡地利人和的劉備君簡直就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