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奇心靈
-
2 # 野鶴伴藍天
心,如果說物件,那就是物體的中間位置。如果說人的心是什麼?那就是能支配人的一切行動舉止,語言思維,心就是人靈魂。
-
3 # 耀如樂園
這是一個好問題,這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們生而為人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麼豈不哀哉!可惜,還真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麼,甚至是顛倒的,乃至認賊為父。
心有真心與妄心,妄心是飄忽不定的,是虛妄的,是如幻的、是如影的,是如水泡的,是如閃電的,是如陽炎的,是如夢的。所以是不安定的,是恐懼的,是煩惱的,是難以把握的,是想找個依靠的,是無常的,是顛倒的,是纏縛的,是有千千結的,所以妄心是無處安定的,這就是我們的妄心,我們以為這就是我們的心,實際上這是我們的妄心。
我們還有一顆真心即是佛心、佛性、真如,這顆心被無明,被妄心所覆蓋了,被染汙了,一旦找回這顆真心,我們的心就安定了,就沒有恐慌了,就沒有煩惱了,就覺悟了,就成佛了。
佛陀為我們開發出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可以找回真心、佛性、真如,其中最佳法門就是難信易行的淨土唸佛法門。
-
4 # 幕後老牛
心是什麼?你是怎麼理解的?
心,是人體內的重要組織器官,心臟有特定的幾個特證,一,興奮性,二,傳導性,三,自律性,四,收宿性。這是西醫的理解,中醫理論是,心主血脈,主神明,為君主之官。
心藏神,心有特定的功能上的理解,也就是說神明出入於心中,由此而產生了不同的人生思維,也就會有不同的認識了。每個人都有善與惡的真實的思維存在著,這也是人的私心,確切的說,就是慾望之心,由此,無論是那種學術,都非常的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那就是有心動就會有行動,這是思維理念與認識與理解所產生的,其為了慾望的滿足而作為之,其作為可能會有善與惡的具體表現了。而這一切,都藏而不露,這就是心功,俗稱城府。意即指修為。
生活是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多樣性的,慾望也是無止禁的,但是,為了所謂的美好,作為人,總是會奮力拚搏的,當然了,在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就會有身心具累的表現了。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智慧可以改寫人生,良好的心態是通過了修身養性而獲得的,幸福美滿是經過了艱苦拚搏而得到的,同樣,不辛有天災,但更多的還是人禍。
命運不是生來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而改變的。這就看你怎麼理解,如何運行了。我認為且走且珍惜。
-
5 # 使用者和言悅色
心是靈魂的主宰。心是身體的大將軍,手腳,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它的兵。心想哪哪就聽從心的調譴。心讓看物相,一切盡收眼底,心讓手去做什麼,手就會聽話地去做。心是象棋裡的老將,身體各部為它所用。
一個人的心很關健,它要把握好,千萬修好別修壞。佛家需要它借假修真,把心裡的自性佛修出來,那這個人就借光也成佛了。人的大智慧在心的自性中含藏著,只有去心靈外一層一層的汙垢,扒一層皮不是人,再扒,直到把心靈之光:摩尼寶珠扒出來,這時人的大智慧就出來了,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也出來了,那這顆真心就閃閃放光了,舍利子也有了,佛就誕生了。
釋迦牟尼佛說:善哉善哉,原來眾生都具如來本性。原來它就是真心呢,真心做帥營,它也是生命的主宰。
-
6 # 念舊186980725
心是能讓你感覺很多感情的東西,它會讓你痛讓你開心,讓你體會到你當初的傻樣如今回想起來是多麼的傻,也以至於那個他有點恨我
-
7 # 琪哥是個小媳婦
心是什麼?
我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
就是我們這顆心了
讓它傷了一次又一次,痛了一次又一次。
還總是不死心的想要再試一次
我總是想這樣一個問題
怎麼樣才能對得起自己這顆心
當我看到漸漸老去的父母,我知道多陪陪他們是對得起自己的心
當我遇到為我付出一切的愛人,我知道這輩子不能辜負她是對得起自己的心
當我第一次抱著自己的孩子,我知道要讓他茁壯成長是對得起自己的心
請你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自己這麼多年來,對得起這顆心嗎
-
8 # 聖鵬
心即一切,你提這個問題肯定不是問生理上的心,因為沒有意義,佛家修行即修心,簡單的說心生則一切生,心滅則一切滅。
佛家對於物質世界的理解, 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的一切由因緣即會而生滅,都是轉瞬即逝,虛幻不實,心就如同一面鏡子,現實中的一切投射其內,心在自然一切都存在,心不在則一切不存在,佛家修的就是心,達到境界自然頓悟宇宙的真相,超脫生死輪迴,這個沒辦法用語言形容,多感悟吧
-
9 #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我們的這個心是什麼?
當扭西龍多化緣到了一塊很好的油餅,於是高興的拿到那上師華智仁波切跟前。上師仁波切問扭西龍多:“油餅的上面在哪裡?油餅的下面在哪裡?”扭西龍多一下子找不到該怎麼回答,知道是上師直指心性,扭西龍多立刻觀心的本性,一瞬間證悟了無上大圓滿,其智慧與上師無二無別。
我們的心是什麼?其實我們的心就是普賢王如來。像我們這樣的眾生,只能說是本來清淨,而像普賢王如來那樣的佛尊,是離垢清淨,眾生與佛,僅此一點差別。
這好比金礦,我們有情眾生,好比是沒有經過提煉的金礦,雖然說金礦的黃金沒有提煉,但是那裡面的黃金和提煉後純淨的黃金,都是同一種黃金,不可能有兩種黃金。只有的提煉了和沒有提煉過的差別。與此同時,心的本性就是佛,除了自心是佛以外,你再也找不到另外還有一個佛。
眾生沒有成為佛,就是因為眾生的心沒有獲得大自在,被外緣被世俗種種迷惑所困擾。我們的心識就是一種束縛,人們很難認知到心識背後的那個操縱者駕馭者——心王,從而使我們自己流轉於三界輪迴之中,難以自拔。
眾生本來是佛,無論表面的塵垢有多麼的厚,但每個眾生自性的功德與諸佛完全相同。所以所有的人都不要抱怨,只要你嚮往解脫之道,努力前行,就不枉此生了。
我就認識一位人到中年的人,他跟我說,他非常羨慕那個去終南山修學的人。他時常感覺自愧不如,他跟我說:“你看我的朋友,這條件各方面不一定比我有好,但是他卻能自由自在的到終南山,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他說人的一生如果能這樣該多好啊,該多美呀。在他不斷的感嘆和哀怨中,說出了他自己的很多事情。
他說自己為什麼走不開,自己家庭不能放下,自己有父母不能放下。像那個朋友他就能,他因為沒有家庭,可以自在逍遙。
他自己雖然是說,在工作上還是非常悠閒的,待遇也非常好,但是不能出去做自己的事情,這就是一生的悲哀:難道我就這樣度過餘生嗎?他說這個時代不缺少做經濟的,做科學的,做文化的。但是,這個社會上很少有人去修學、修行、證得。
他幾乎在用一天的時間向我抱怨,說種種事情。我從他的抱怨中出來,對他的分析認為他欠缺的太多了。他主要欠缺的是見解。如果對唯識宗和中觀宗是一竅不通,又不是覺性的利根者,還是一個普通的慧性根基的人,怎麼可能一躍千丈。如果理論和操作都沒有搞清楚,如果匆匆去終南山,那麼豈不是在盲修瞎練嗎?
我們的心,不可能始終處於眼高手低的狀態,而進入修行,那麼我們就無法面對未來重重的險阻。一個願意為未來煩惱做鬥爭的人,他是應該有所準備。而且是準備充足,所有的理論和法要,全部瞭然於心。而不是臨上時戰場時,才磨刀磨槍。
去終南山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了不起的就是你對自性的認知程度。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得好:“不識本心,修法無益。”
有時候我很想跟他講一下,他好些準備。但想想他能聽我的話嗎?他完全被滿心身的埋怨埋葬了,什麼也聽不進去。這就是我們的無奈。
另外,現在人們都在說:“生活在當下。”然而沒有幾個人真正能明白這裡面的道理。人云亦云,毫無見解,完全成了口頭禪。這可能是本世紀初的悲哀。
參是一種行為,禪是一種覺性。人們想參禪修禪,得到了某些證悟,這是個好的想法和行為。但首先要要充實般若智慧的理解,並獲取思慧,透過修行來證明它的修慧。
觀心的秘密,可證悟佛果。敬請謹記心裡。來者是緣,隨遇而安。
-
10 # 和_子
心是什么,?這確實是一個深奧的課題,一般人說的心,指的是心臟,若談心臟就不是今天我們要談的題目了。
那心是什么,它又在那?愣巖經中,佛多次問阿難,心在那,?阿難回答,一次在體內,一次在外,多次的回答,離答案的本身是如此的遠。無所不在的心,用思維來想,還真不易體悟,它不在言語文字之中,亦不在思維的意識之中,若用心識來思考,,就如用眼睛看遍所有,就是看不見眼睛本身。
頭腦,意識,感覺,感知,全部都是心識的部份,它只能在生滅現象中來認知,無法超越生滅的現象,也就是如金剛經所言的無法離於相,只能在相中輪轉。若在相中打轉,高底,大小,有無,來去,內外,是永無法與心相應的。亦無法體悟什么是「心」。
達摩祖師血脈論雲:「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是求佛,但求心、、、」。可知人的一生要明明白白這個「心」。,不是三言兩語,就可知曉,一般的人也只能用心識來認知,僅是在文字,或語言,及思量的知,離心的距離,是天地懸隔。一切的言說及文字,是方便,要知解的人,有方向,有目標,心若以文字上來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真如自性心,涅盤妙心。
一般人意識的心,感覺的心,頭腦的心,思維的心,心識的心,都是「心」的一小小部份,唯有「心」,它才是整體,是「一」。也就是六祖壇經雲:「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人的一生的煩惱,痛苦,不安,恐懼,無耐,皆是心識的作用,要認清,誰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
11 # 曲阜徐大師
心本身是不存在的,心是因緣而生,永珍生心靈,心靈超永珍,平靜的水面映顯了月亮,若沒有月亮,再平靜的水面也顯不出一個月亮來。
心是思維的空間,猶如人之臥室,猶如工廠的廠房。
心是天造地設的,人的整個肉體都是心,整個宇宙就是心,心本質上是空的,只有當靈進入心以後,心才是活的,心的壽命長久與否取決於靈是否依然住在心裡,心的大小取決於進出心的靈的能量大小,上帝的靈進駐了心,心就是整個宇宙;神靈進駐了心,心就擁有了太極的一半;佛靈進駐了心,心就佔據了整個反物質世界;仙靈進駐了心,心就擁有了生命的所有高層空間;國王總統的靈進駐了心,心就佔據了這個國家的所有版圖;賢人的靈進駐了心,地球上所有能觀察到的現象就佔據了心;凡人的靈進駐了心,心就擁有了國家、民族、宗教、政黨、家庭、親朋友好;俗人的靈進駐了心,錢、權、地位、名利、色相、怨恨、仇恨就佔據了心;渾人的靈進駐了心,心就只想吃穿住行大小便本能所驅動了.
-
12 # 彼岸花的第一滴淚
心,簡單來說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臟,心臟一起一伏給我們人體全身提供了血流,沒有了心臟的工作,可能我們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心,也是我們人類表達情感最常用的一個字,思念,忠誠的忠,怨懟,忐忑,忍耐的忍等等,但凡"心"字旁的字都可以表達我們各式各樣的情感,高興的,傷心的,緊張的,激動的等等,可以說它的用途很廣泛。正如古人認為的那樣,"心"是思維器官。
-
13 # 水靈173515282
‘心’,即人人本有,實相般若之真心;為萬法總持,乃眾生佛性。經雲:‘大地眾生本來是佛’;即指此心與佛無二無別故也。此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昔日楞嚴會上,佛問阿難,心在何處?阿難七審計執:一、計心在內。二、計心在外。三、計心伏眼根,而不留礙。四、計見暗見明,心分內外。五、計心則隨合隨有。六、計心在根塵之中。七、計一切無著。那知七計鹹非,始終被破。不但肉團不是真心,即緣塵分別之意識心,也不是真心。若認識為心,無異認賊為子。必須照空妄心,則真心自可出障圓明,靈光獨耀矣。此心即是般若真心,亦即如來藏心,涅槃妙心。
實相真心,生佛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眾生迷真認妄,執妄為真,種種顛倒,所以久處輪迴,無由出離。何以說眾生迷真認妄?可試問於人曰:汝有心否?必答曰:有。再問心在那裡?必以手指胸曰:在這裡。此即迷真心認妄心之明證也。將本有廣大圓滿,實相妙明之真心棄之,惟認色身之內,肉團假心為心,此一迷也。更執此肉團為真心,不知此心無有功能力用,但為妄識所託之處。若聞說此心無用,必起諍辯之曰:現前能思想分別,皆此心之功用,何以而說無用?然此等說話,又復錯認第六識妄想心之功能,當作肉團心之功能。執此妄想為真心,又一迷也。‘楞嚴經’雲:‘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誠可憐憫。’
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
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
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
回覆列表
感謝問答,你的問題中問到“心”是什麼?你是怎麼理解的?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維持著整個生命的活力與運作,是人體的中樞,就好像是一臺永不停歇的機器,在讓我們充滿活力的活著,從幼兒到青年,再到老年,心在不停的跳動,在維繫著生命,隨著年齡的漸漸增大,也在不斷的機能退化減弱,這臺永不停歇的機器也就到了維修期,甚至報廢期,也就完成了使命。
心,看似跳動不息,卻承受著來自外界的所有情緒,壓力,焦慮,緊張,悲傷,無奈,哭泣,喜悅,甚至會讓你感到一陣痠疼,心情,由心而定,直接控制你的情緒,心願,由心而穩,逐漸在你心裡紮根,心事,由心而煩,直接控制你的感情,心語,難以言表的語言,由心發聲,心態由心控制,直接展示你的個人面貌,心情,由心感觸,直接控制你的容顏,心結,由心而系,解鈴還須繫鈴人,心,承擔著身體的命脈,還得接受自己的情緒管控,
我們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活力的心,熱情的心,不要讓心不堪重負。
心情大好;
心順百順;
心安理得;
心美人美;
我們要有一顆愛國的心,熱情似火的心,牢記我的中國心。
保持心臟的活力,做一個沒心沒肺的人,心也舒坦,人也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