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次元的鏟屎官
-
2 # 阿沐傳語
玄慈自己都沒能揚善,怎麼能勸服葉二孃改惡揚善,這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嗎。
慕容博曾經說過:“老方丈精明無比,足不出山門,江湖上諸般情事卻瞭如指掌,令人好生欽佩”。
玄慈方丈對江湖上的事情瞭如指掌,說明他知道喬峰在追查當年的帶頭大哥一事,並且引起了江湖的血雨腥風,有很多的江湖人士因為他這個事情死於非命,但是這個方丈不知道是因為怕死還是為了聲譽,從來沒有主動站出來組織江湖的殺戮,甚至在聚賢山莊還有少林弟子參與圍殺喬峰的事情,我覺得弄不好還是這個方丈後面搞的鬼。
玄慈方丈最後在少林大會上被人揭露了勾搭葉二孃,生下私生子之類的糗事之後,有打不過別人,最後才自殺身亡。
玄慈方丈的很多事情細思極恐呢
-
3 # 逍遙回眸丸
勸?玄慈正是始作俑者,要不是他犯戒後非要繼續出家當和尚,或許葉二孃已是玄慈的賢妻良母了,而不是四大惡人了。
-
4 # 夢露居士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瞎編。同人作品,請勿當真。
居士我曾經說過,《天龍八部》中的少林寺方丈玄慈,看似慈眉善目,是一位智慧通達的高僧,實則是個小人。他曾經與葉二孃有過苟且之事,結果葉二孃因失去兒子而瘋狂,殺死無數嬰兒,而玄慈卻從不出面阻止。
玄慈為什麼會與葉二孃苟且呢?此事還與鳩摩智有關。
一、吐蕃取經,梵心動搖
唐代武宗皇帝曾經打擊佛教,後來經過五代十國的割據戰亂,中原文化一片衰敗,佛教也不能例外,佛法衰微。少室山少林寺號稱禪宗祖庭,又是唐朝的皇家寺廟,本應佛法昌隆,然而到了北宋初年寺中佛經典籍也都散失了不少。
少林寺當時的方丈法號靈門,他見到少林寺的衰敗,憂心不已,想重新光大佛法。當時,吐蕃佛教興盛,保留有不少中原失傳的佛經、佛典。因此靈門大師派自己的弟子玄慈遠赴吐蕃,求取中原缺失的經典。
此時玄慈尚在青年,智慧過人,夙有佛緣,而且他求法之心十分堅定,因此不辭艱辛來到吐蕃大雪山大輪寺中學習佛學經論。吐蕃與宋朝關係很好,所以大輪明王一口應允下來,並叫來一位少年沙彌帶玄慈參拜寺中供奉的各尊佛像。這個小沙彌便是鳩摩智。
玄慈隨著鳩摩智走遍了大輪寺中各個佛殿,虔誠禮拜各尊佛像。吐蕃佛像與中原佛像大異其趣,玄慈也頗為好奇。在一佛殿內,玄慈抬眼看見了吐蕃的雙身佛像,栩栩如生。玄慈雖是僧人,卻已知人事,立刻面紅耳赤,想仔細看又不敢看。
這一切都被機靈的鳩摩智看在眼裡,他眼珠一轉,便想捉弄一下這位來自中原的僧人。吐蕃佛教乃是密宗,有很多秘密法門,其中一種便是男女同修的樂空雙運之法。玄慈夜以繼日地研讀大乘佛經,鳩摩智便把記載同修法門的典籍夾在玄慈所借的經書中。玄慈看了之後,竟然動了凡心,夜裡在夢中感受到了無盡的快樂。
這本是一件小事,卻引起了一連串的後果。
二、雁門血戰,阿修羅場
多年後的一條,玄慈好友慕容博前來傳訊,說遼國欲派眾多好手前來大宋搶奪少林七十二絕技,某日將經過雁門關外。玄慈一聽,立刻撒下英雄帖,請來來眾多武林高手,他們提前在雁門關外埋伏下了,準備打遼人一個措手不及。
沒想到的是,玄慈一行人遇見的並不是盜經高手,而是護送妻子孩子回岳父家的蕭遠山。中原高手貿然出手,殺死蕭遠山族人和他的妻子、孩子。蕭遠山因此暴怒,力量大增,他一連殺死十七名中原武林人士,將雁門關外變成了血腥的修羅場,慘不忍睹,駭人聽聞。
眼看所有人都要命喪當場,幸好蕭遠山逐漸恢復清醒,他見妻兒已死,再多殺人也是枉然,因此以斷刀在石壁上刻下幾行契丹文字,便抱著妻兒屍首跳下了懸崖。
玄慈拓下蕭遠山所刻字跡,找人翻譯出來,才明白自己誤殺好人。這件慘案雖然起於慕容博報信,然而自己並未查明真相便貿然出動,害得幾十人枉死,可謂罪孽深重。而且蕭遠山死前的瘋狂太過血腥駭人,因此玄慈常常在夢中回到雁門關外,面對一地殘肢斷臂,然後突然醒來,心中驚悸不已。玄慈每日在佛前唸經懺悔,超度亡魂,然而收效甚微,而且玄慈武功也難以更進一步。
三、女子浣衣,玄慈破戒
一天,玄慈出寺下山,在一條小溪旁看見一位貌美的赤足女子正在洗衣。他立時想起在大輪寺見到的佛像,一時面紅耳赤,看得呆了。
女子察覺水面倒映著人影,探頭一看確實一位身材高大卻呆呆傻傻的僧人。這女子天真淳樸,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只是看到玄慈眼神發直的模樣好玩,不禁破顏一笑。玄慈頓時驚覺,立刻走了,女子又是一笑。
笑者無心,觀者有意,玄慈從此對這女子起來非分之想。後來他暗中觀察,知道了這女子的身世居所。這女子姓葉,尚未婚配,因為家中貧寒,替人洗衣謀生。在吐蕃大輪寺,玄慈曾動凡心,其後經過雁門關一場惡戰,他的梵心悄然動搖了。於是玄慈裝作無意的樣子接觸葉姑娘一家,經常幫助他們。因為少林寺一向是戒律謹嚴的佛門大寺,因此葉姑娘一家也未做他想,不知玄慈竟有非分之想。
有一天,葉姑娘的父親突然染上重病,奄奄一息。然而葉家家貧,拿不出銀錢抓藥治病,而可惡的大夫見葉姑娘美貌,竟想乘人之危,逼迫葉姑娘。
好在玄慈正好登門,他也曾習過醫術,見到葉老漢的樣子吃了一驚,趕忙為其診治,還逃出銀兩讓葉姑娘抓藥治病,解了燃眉之急。葉姑娘感激玄慈的恩惠,自然是當牛做馬在所不辭。玄慈一念之差,竟然做下錯事,不必細表。
玄慈壓抑的心情得以紓解,竟神奇的化解心魔,從此不再在夢中回到雁門關了。玄慈終於放下心中大石,武功也有進益,因此玄慈舍不下葉二孃,越陷越深。玄慈還傳授她武藝,特別是與她同修吐蕃密宗的“十六天魔神功”。
四、二孃發狂,玄慈自盡
時日一久,葉姑娘竟有了身孕,十月懷胎生下一個男嬰。這嬰兒雖是私生,葉姑娘卻視若性命,沒想到一天夜晚,一位蒙面人從葉姑娘手中搶走了孩子。葉姑娘從此發狂,走火入魔,成為專殺嬰兒的女魔頭。後來她更是結交了段延慶,做了四大惡人中的老二,被人稱為葉二孃。
葉二孃在江湖中作惡多年,不知有多少嬰孩命喪她手。玄慈聽說了葉二孃的所作所為,本想去制止她,讓她迷途知返。但玄慈轉念一想,自己出面,恐怕破戒生子之事必為人所知,自己必將身敗名裂。於是玄慈昧著良心躲在少林寺內吃齋唸佛,安慰自己說那只是同姓之人,葉姑娘絕不會成為無惡不作的葉二孃。時間長了,玄慈便心安理得,反而因為葉姑娘母子同時失蹤,自己的醜事永遠不會洩露,從而放下了心頭重擔。
該來的總會來,二十多年以後,江湖群豪齊聚少室山上,蕭遠山當眾揭露了葉二孃的身世來歷,少林寺百年清譽眼看就要毀於一旦。好在玄慈雖然卑鄙,卻仍是條漢子,他自願接受杖刑,然後才自絕經脈自殺,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少林的名譽。
-
5 # 混沌減壓機
天龍八部中,其他人誰去規勸葉二孃,都有可能成功!唯有玄慈勸只會火上澆油!
葉二孃本來是一個天真無邪、單純善良的姑娘,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值得遇上了玄慈方丈,也說不好是誰先主動,總之是天雷勾動地火,兩人相愛了。
如同所有惡俗情節一樣,很快,葉二孃懷了虛竹;但作為和尚、又在少林寺位高權重的玄慈,是不可能拋下名利、還俗跟葉二孃結婚過普通人的日子的。
所以葉二孃只好未婚生子,偷偷養育這個孩子,就是虛竹。玄慈雖然知道,但也只能眼神助攻,並不能做什麼,還要拼命掩飾。
葉二孃此時已經夠辛苦心累的了;然而窺伺在側的蕭遠山出手,把虛竹給抱走了。
這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葉二孃終於被壓垮,性情大變;成為一個專門玩弄別人孩子的大惡人,江湖人稱無惡不作葉二孃,位列四大惡人之二。
可以說,葉二孃從一個良善之人,最終變成無惡不作的四大惡人之一,玄慈的始亂終棄是最根本的原因。
你讓玄慈去勸?這不是火上澆油麼~
-
6 # 戒鬥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就像樓上說的,如果拋除責任的話,玄慈已經做的很到位了,他安排好了葉二孃的歸宿,並給了她很多銀兩妥為安置。而葉二孃實際上也默許了,準備就自己帶著孩子終老。然而,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蕭遠山,一直到搶了她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虛竹。葉二孃本來老公就沒了,現在兒子也沒了。這成了壓垮了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促使她成為四大惡人之一,去專門禍害別人家的嬰孩。
這是的玄慈,如果管,那他多年打拼出來的事業全部付之東流。早知道,當時玄慈的地位已經可以領導一小支民間武裝了,如果這時候他犯了生活上的錯誤,毀掉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有中國佛家門派乃至整個武林的臉面。
所以,玄慈方丈只能看著,無能為力。說到底,還是年輕時的他把事業看的高過家人的結果。
-
7 # 火舞狂沙923
雁門關一役,蕭遠山跳崖未死,於是開始尋找殺妻仇人,經過調查發現帶頭大哥是少林玄慈,沒想到竟然發現了玄慈與葉二孃偷情的事情。蕭遠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都是帶頭大哥玄慈害的,蕭遠山為了報復玄慈,在葉二孃剛生下孩子的時候,就搶走了她的孩子,還抓花了葉二孃的臉,葉二孃不能跟玄慈在一起,只能做單親媽媽,本來已經夠慘了,沒想到連孩子也沒保住,被蒙面人搶走了,怎麼也找不到,葉二孃接受不了打擊,心理開始變得扭曲,四處搶別人的孩子玩弄,玩夠了就摔死,殘忍至極。
玄慈為了自己的前程和名聲,只知道誦經唸佛,閉門不出,對葉二孃不管不顧,讓葉二孃承受一切痛苦。葉二孃因為得不到愛情又失去孩子,沒有任何依靠,從此性情大變,四處作惡,玄慈什麼也沒有做,也沒將葉二孃引入正途,任由她繼續作惡,並與惡貫滿盈段延慶、凶神惡煞嶽老三、窮兇極惡雲中鶴,組成了“四大惡人”,禍害江湖!
說到底,人都是有私心。玄茲為了自已美好的前程,作為武林中泰山北斗的少林派的掌門方丈,受萬人敬仰,不願自毀前程,寧願與葉二孃撇清一切。但有因必有果,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最終還是曝露在世人面前。
回覆列表
我是這樣想的,玄慈作為少林方丈,少林的名譽比他的生命還要重要。如果玄慈與葉二孃見面第一可能導致少林的敵對勢力發現玄慈與葉二孃的不正常關係曝光,第二:葉二孃的的為惡可以說間接由玄慈導致的,玄慈能用什麼理由去勸。而且能讓葉二孃改惡揚善的只能是玄慈確定虛竹為其子並助他與葉二孃相認,這種事情也是不可能發生的。這種事情一旦曝光就是少林寺的汙點,玄慈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的,這個有原著中玄慈犯色戒一曝光為保少林名譽迅速要求行刑致死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