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俊傑猛

    呵呵,在三國,論統帥能力,什麼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鄧艾,關羽,五子良將,都是浮雲。三國第一統帥能力,當然是,曹操曹孟德。

    曹操強於其他諸侯,當然也強於諸侯的大將,曹操的優勢在於:唯才是舉。所以有一大批文臣武將投靠了他,同時曹操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所以曹操統帥肯定是三國第一,軍事統帥主要是軍事方面大戰略、大政策的制定。比如曹操先平定北方,然後雄霸天下,就是最基本的最正確的戰略規劃。

  • 2 # 邋遢大叔閃亮亮

    三國時期,武將單挑是少數個例,統兵打仗才是主業。其實,真正衡量一位將軍的標準,不僅僅是武力的強弱,更多的是看他的統兵能力。畢竟,能打仗、善待兵的將領才是真正的帥才,才是國家最需要的。

    來看看三國時期統兵能力最強的七大名將。

    第七位:曹仁

    字子孝,曹操從弟(從祖弟),三國曹魏名將。他跟隨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

    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之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

    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之後,他先後在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立下赫赫戰功。

    第六位:魏延

    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可以說,魏延是蜀漢中後期的第一大將,其統軍能力在蜀國出類拔萃,確是一個能打仗的猛將。

    第五位:鄧艾

    字士載,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

    鄧艾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在魏國後期,鄧艾的軍事才能堪稱最佳。

    第四位:陸遜

    字伯言,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剛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其統軍才能,經過數次大戰,顯而易見。

    第三位:關羽

    字雲長,蜀漢五虎上將之首,

    他早期擔任張遼的副先鋒,在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

    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自此鎮守一方,威震東南。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在整個蜀漢政權,關羽的統軍能力絕對是第一,其善用兵法,武藝高強,為世人敬仰。

    第二位:張遼

    字文遠,三國時期魏國五子良將之首。下邳之戰後,他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他先後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

    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成為魏國守禦孫權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公元222年,在抱病的情況下,擊破吳將呂範。

    張遼張文遠,統兵能力,實屬一流!

    第一位:周瑜

    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名將。作為孫策的發小,他協助孫策,短短六年時間,一統江東。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統帥的人馬只有五萬餘人,曹操的勢力又將近二十萬,最終以少勝多,可見其統軍能力非同凡響。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可知周瑜的才能之卓越。

    因此,三國統兵能力最強的第一名將,非周公瑾莫屬。

  • 3 # 是夢終醒777

    三國前期獨立帶兵打仗最厲害的我認為是高順!高順單打獨鬥肯定不行!戰力估計前50都排不上!但他組建的陷陣營~是三國時期特種部隊!曹操的虎豹騎!劉備的大耳朵兵都是後來組建!全軍只有700人!戰力強悍!每次打仗必先攻城!曾經擊敗關羽率領的劉備軍!

    陷陣營是重灌步兵!因為呂布用人多疑!後來指揮權交給了魏續!沒有多大戰績!

    古代打仗沒有哪個更強!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兵種不一樣結局就不一樣!比如鞠義的先登營<弩兵>就能輕鬆幹掉白馬義從<輕騎兵>一戰成名!所以沒有最厲害只有更厲害!

  • 4 # 探索真歷史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認為帶兵打仗最主要的不是武力而是智謀,所以我覺得三國時期打仗第一人還是司馬懿。

    1、剋日擒孟達,孟達反叛時,諸葛亮曾提醒孟達要提防司馬懿,孟達說“宛城和洛陽相距八百里,離我處一千二百里,上表給天子,來回路程,少需一個月,那時我早已做好準備了。”結果司馬懿反道而行,決定先擒獲孟達再上奏朝廷。結果八天急行軍,擒獲孟達。

    2、堅守退諸葛,231年,諸葛亮親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北伐曹魏。魏明帝派司馬懿抵禦諸葛亮。司馬懿深知諸葛亮多奇謀妙計,但是路途遙遠,糧草不足,於是進軍漢陽,堅守不出,以逸待勞。最後蜀軍無奈撤退。

    3、一招鮮,264年,諸葛亮率十萬大軍進逼渭水。司馬懿渡過渭河,渭水之南背水結陣與蜀軍對峙。司馬懿針對蜀軍糧草運輸極為困難的弱點,再次採取堅守不出,以逸待勞的戰略,”一招鮮吃遍天“,經過長時間的對峙,蜀軍糧草漸漸不支。諸葛亮也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蜀軍只好撤退。

    4、東線退吳,241年,孫權派全琮、諸葛恪、諸葛瑾、朱然兵分四路攻魏:司馬懿率軍增援,吳軍恐懼,連夜撤退,魏軍隨後追擊,斬殺吳軍一萬餘人。

    5、平定遼東,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自立為燕王。魏明帝派司馬懿率軍遠征遼東,消滅公孫淵。到達遼東後,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在遼河南岸多布旌旗,虛張聲勢,吸引敵軍主力,而魏軍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進逼敵軍的襄平本營,兩面夾擊,打破公孫淵,平定遼東。

    6、智賺曹爽,249年,正月,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爽等隨行。司馬懿乘機奏請郭太后廢除曹爽兄弟。同時派司馬師率兵屯住司馬門,控制京都,又派高柔接管曹爽軍營,然後派人對曹爽說,朝廷只想罷免你們的官職,只要你們交出權力,可保他們爵位和富貴。曹爽聽信司馬懿之言果真交出權力,結果司馬懿滅其三族。從此魏國大權盡歸司馬懿所有。

  • 5 # 辯證哲學論

    謝謝邀請!獨立帶兵打仗,意思是在打仗之時,不論是奇策還是衝殺陷陣都是在手下沒什麼副將,一個人帶兵的情況下,攻伐的意思嗎?如果說三國時期打仗最厲害的主帥,那麼,無出曹孟德之右者。如果是親冒矢石,衝殺陷陣,並且陣前指揮有方,那麼曹魏一方的張郃應該算一個。張郃行伍出身,官渡之戰時在袁紹陣營,因為主張速救糧草囤積處烏巢而被排擠,被逼無奈投降曹操。跟隨曹操後即得到重用,白狼山之戰,受張遼指揮,打破烏桓,斬蹋頓。赤壁之戰後,跟隨曹操在西涼擊潰馬超、韓遂。後來張遼在逍遙津以800將士擊潰孫權親率的10萬大軍後,一戰成名,張遼升為徵東將軍,而張郃頂替了張遼原來的位置,可見張郃在曹魏陣營的影響力。到了曹操的最後一場戰役,漢中之戰。漢中作為益州的門戶,劉備是抱著志在必得的信念,親自帶兵去與曹操對陣的。在石廣這個地方,劉備親率精兵萬人,分十道攻擊張郃,張郃親自指揮死命抵抗,劉備竟然數日不能攻克,後來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軍心動搖,沒辦法了,只能退兵。此次戰役,特別能彰顯張郃獨立帶兵打仗的能力,夏侯淵作為曹操的族弟,打仗極為勇猛,一生戰功赫赫,曹操特意把張郃安排在夏侯淵身邊,作為參謀,也是別有用心的。夏侯淵死後,軍無主帥,緊急情況下將士們推舉張郃作為主帥,最後不辱使命,全身而退。後面就是街亭之戰。張郃親率大軍過河包圍馬謖,贏得了此次戰役,使得諸葛亮失去了一個戰略要地,逼的諸葛亮沒辦法“揮淚斬了馬謖”。直到最後張郃的最後一戰,不知司馬懿出於什麼用心,堅決要求張郃帶兵追擊諸葛亮,結果中計而戰死沙場,完結了戰爭英雄的一生。

    張郃一生都是作為先鋒,親自獨立帶兵,衝殺於戰場的,除了被張飛打退過一次,其它戰場上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像漢中之戰,斬殺夏侯淵後,劉備竟然說:“殺夏侯淵有什麼用(殺了一個軍隊的主帥還沒用,可見張郃吧劉備逼成什麼樣。),要殺就殺張郃。。。”以及街亭之戰。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以至於到三國後期,除諸葛亮以下,蜀將皆憚之。我自己很欽佩張郃的為人和帶兵打仗的能力,所以比較關注他。

  • 6 # 共享投票

    5,鄧艾(約197年-264年)

    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4,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

    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立嗣之爭。

    3,關羽(?-220年)

    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2,張遼(169年-222年)

    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之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張遼為歷代推崇,併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1,周瑜(175年—210年)

    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 7 # 暮雨夜行歸何處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三國裡面單獨帶兵打仗最猛的我個人認為是呂布呂奉先。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可能是一個貪權好色、反覆無常、有勇無謀的匹夫,但是拋開個人品德的不好來講,呂布的個人戰績真的還是很不錯的。

    偷襲兗州

    呂布在丁原手下的時候就很出名,孔武有力、善騎射。之後投靠了董卓也是大有作為,幫董卓擋住了多路諸侯的攻伐,董卓死了之後,他就四地征戰,幫袁紹打過黑山賊張燕、也幫過張邈、張楊四處征討,都很有作為,不被容下只是因為他的野心不小、人品不好,而不是他的能力不行。

    之後曹操打徐州,他趁機偷襲兗州,除了荀彧和程昱守備的幾個地方,幾乎把整個兗州打了下來,後來曹操回防的時候,兩人交戰前期,呂布也是勝多敗少,能打敗手下文武齊備的曹操多次的,整個三國還沒有幾個。

    偷襲徐州

    呂布偷襲兗州失利之後,去徐州投靠了劉備,在劉備手下呆了很久之後,他又不安分了,趁著劉備不備,他又把徐州搞到了手裡。

    之後還是劉備投靠曹操之後,倆人合力齊攻,而且最後還是靠著水淹下邳城才把呂布搞敗了,最終在他斬首在白門樓前。

    而且,這裡插一句,呂布手下的高順真的超猛,手下“陷陣營”所向無敵,打敗過劉關張三兄弟和曹操手下的夏侯惇,真的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神將!

    要知道,曹操和劉備可都是後期三國鼎立的兩大勢力啊,呂布能打敗過多次,而且最後還是他倆合力才把呂布搞死,呂布的能力確實不錯,畢竟他手下文只有一個陳宮,武不過張遼、高順。

  • 8 # 六六談古今

    我認為是魏延,他在軍事方面的能力,是關、張、馬、黃、趙五人望塵莫及的。劉備入川時因有戰功委任為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時間,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北伐時期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當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樣,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當時蜀國攻下漢中後,先主劉備當時將漢中託付給他時,魏延當著所有文臣武將的面說出一句至今讓人激情澎湃的話:“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當然,魏延肯定不是用嘴巴說說而已的,事實證明,漢中在魏延手裡,無論在關羽水淹七軍,蜀漢達到了鼎盛的時候,還是劉備兵敗夷陵,白帝城託孤,蜀漢最衰弱的時期,鎮守漢中整整九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漢中在魏延苦心經營下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可是,就是這樣一座銅牆鐵壁,卻在他死後,姜維堅持了不到一個月被攻破。

    魏延鎮守漢中,是將漢中真正當作是蜀漢的門戶來對待,說白了就是自家院子的“大門”,只要漢中在,那麼蜀中才會安居樂業,拒敵於國門之外。反觀姜維就不一樣了,姜維的戰略是,誘敵深入,拉長補給線,加大曹魏國力消耗。姜維認為,只要將關內(包括漢中)讓給魏軍,一方面可以向敵人示弱,令魏軍掉以輕心;另一方面,可以慢慢消磨魏軍,以逸待勞。結果,漢中在魏軍五路大軍攻入時,僅僅堅持不到一個月便淪陷。

    對比三國的各位牛人,先說蜀國方面,關羽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一戰讓蜀國失去一統中原的希望,諸葛亮五次北伐,未有尺寸之功。姜維九伐中原空殆勞。魏國曹操割須棄袍,透過三國志可以發現,曹操長於任將,短於治軍。建安十五年,曹操釋出《求賢令》,明確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詳見《武帝紀》)。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這些都是謀士,出出主意還行,獨立帶兵方面肯定不行。于禁、夏侯淵、徐晃、張郃、龐德、曹仁都被蜀國打敗,且在不久後死去。司馬懿在和諸葛亮對峙的過程中,完全是被諸葛壓制。吳國方面周瑜是在孫策在時沒聽過什麼過人之處,赤壁之戰,火攻的計策是黃蓋獻的。周瑜死後,聯劉抗曹的聯盟比他在時還要好。魯肅是一個外交家和軍事家,更多的是制定戰略發展方向。其他的呂蒙、陸遜是靠偷襲荊州,從背後捅刀子,其他時候沒聽到他們獨立帶兵能力有多強大!

  • 9 # 國際名場面

    為何答案中都沒有提到江東孫氏父子呢?就我看來,論領兵打仗的能力,無疑是孫堅、孫策這對父子最是厲害。

    孫堅

    從打黃巾軍開始出道,帶著不多的兵力四處征戰,卻所向無前,後來到地方上平定各處內亂,哪裡有火就哪裡有他滅火,什麼區星、周朝、郭石之流,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孫堅消滅了。

    到了討董卓的時候,孫堅又嚇退胡軫,斬殺華雄,擊潰呂布,董卓親自出戰,也被孫堅打得狼狽逃竄。雖然途中有被徐榮打敗過一次,但孫堅仍然是關東聯軍中最能打,勝利最多,最能硬剛的一個,董卓遷都長安,有一大半的原因就是害怕孫堅。

    討董聯盟解散之後,孫堅被派去進攻劉表,兩次大勝黃祖,最後是因為輕身追擊,在山林間被偷襲陰殺,導致死亡,這個毛病,他兒子孫策也有,但不論如何,孫堅絕對撐得起“江東猛虎”四個字。

    孫策

    孫策的名氣無疑比他爹更大,年紀輕輕,在袁術手下的時候就打贏過很多仗,袁術手下的將領,幾十歲的人了,卻都很佩服他一個十幾歲的人,袁術自己也說,若能有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也沒有遺憾了。

    可以說,孫策在的時候,袁術勢力的發展勁頭還是挺不錯的,等孫策一走,袁術就開始涼了,手下沒幾個能打的了。

    而孫策的獨立,也是他人生最開掛的時候。江東地方千里,孫策卻在短短兩年內,消滅劉繇、嚴白虎、王朗等人,一下子打出好大一塊地盤,隨後調轉槍頭,攻取廬江,又兩度粉碎了劉表的援軍,極大擴充了勢力範圍,也無怪曹操說:“獅兒難與爭鋒”。

    可惜的是,孫策也跟他爹一個毛病,喜歡輕身犯險,不帶親衛,最後被許貢幾個門客給重傷,暴崩而死,“小霸王”從此謝幕。

    總評

    陳壽評價孫堅“勇摯剛毅,有忠壯之烈”,評價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但也都說他們“輕佻果躁,隕身致敗”,父子兩人並沒有死在戰場對決中,卻皆亡於小人匹夫之手,實在太令人扼腕,如果他們能活得更久一些,也不知道三國的歷史會有怎樣的不同。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哦十分鐘歌詞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