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憶尋塵

    在小說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交戰的雙方大將都會透過回合數來表示雙方的武力高低。當然在歷史記錄中也會出現這樣的表述,不過比較少,基本只講明瞭輸贏。

    講回合的意義是什麼

    前面說了在小說中基本會回合數來形容武將的強弱,而且基本上只有不一合、三合、十合、三十合,五十合、一百合。三十合以前的基本上是能快速分出勝負的,並且有明顯的武將強弱差異。而三十合五十合其實並不在強調武將的強弱,但是卻能說明雙方戰爭中的優劣勢。而一百合就只是說明勢均力敵,不只是武將之間,還有軍隊之間。

    所以張郃並不是和張飛趙雲有武力值的相差,只是在鬥爭中他都是劣勢而已。

    張郃是被演義中寫低的人

    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在他的一生征戰中張郃幾乎可以說是戰功赫赫,更是劉備與諸葛亮所忌憚之人。

    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更主要的是,張郃善用兵,而非在武力上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總說三五十合就敗走的原因,因為這樣並不影響張郃名將的成因。張郃與劉備集團的接觸是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漢中之戰,一個是諸葛亮北伐。漢中之戰曹操輸在了夏侯淵,贏在了張郃,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張郃這位名將的厲害。並且在這期間,張郃與張飛交戰數次,經常是“交戰百餘合,不分勝負”,所以張郃武力並不比張飛弱。而在諸葛亮北伐中,著名的街亭失守就是張郃的功勞,是張郃帶隊破的街亭,也是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流產的原因之一。

    演義中的趙雲張飛都是“猛將”

    三國演義中是在褒劉貶曹,劉備集團中武將基本武力都是爆炸的,尤其是趙雲,在曹操八十一萬軍中奪回阿斗,並滅名將八十多人,這還真的挺誇張的。

    在拒漢水之戰中,趙雲救回黃忠,並與徐晃、張郃等多名魏將交戰,結果是“魏將皆驚走”,趙雲的武力感覺實際上是被神話的,三十合敗張郃一點都不奇怪。

    但在總體的戰役上看,張飛趙雲或許未必及的上張郃。畢竟諸葛亮在一次北伐失敗後,唯一的目標便是要滅張郃,張郃中陷阱身亡可謂讓諸葛亮鬆了口氣。

    另外演義中將領之間的回合數多是不嚴謹的,不能作為武力的評判,畢竟要說趙雲能強過張飛還是不一定的。

  • 2 # 仰望明月754

    武俠小說中的高手間透過比武可以一戰定高低,誰的武功高,誰武功低一目瞭然,而且武林高手的武功只增不減,年紀越老武功越高!

    《三國演義》跟武俠小說不同,演義中名將間的武力對比看起來很矛盾沒法明顯分出高低,所以爭議不斷!這也是羅貫中的高明之處,因為這樣符合實際!三國是經過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的。從呂布的出場到趙雲的退場前後就經歷了幾十年,演義中每一員武將的武力值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起伏。年輕時武力值偏低,到壯年武力值達到巔峰,隨著年齡的衰老武力值又逐漸減褪。舉幾個例子:

    一呂布、呂布出場就是武力的巔峰時期,呂布年齡應該比劉備大十二歲,劉備在三兄弟中又是大哥,可以斷定呂布比關羽張飛大十二歲以上,當時呂布年齡四十出頭的話,關羽張飛應該是二十七八歲的青年。壯年的呂布可以數十合戰平青年的關張組合。而同樣面對曹操大軍的包圍中老年時期的呂布明顯不如壯年的趙雲!

    二趙雲,剛出道的趙雲比較年輕,在體力沒有達到巔峰,做戰經驗 不足的情況下六十合只能戰平壯年的文丑,而巔峰時期的趙雲能多次在三合之內槍挑一流大將,長板坡之戰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老年趙雲只能戰平姜維,鳳鳴山面對夏候駙馬的圍困明顯有心無力!

    三關羽,年輕的關羽斬華雄看起來勇猛但跟張飛連手戰呂布一戰看得出體力還都沒有達到最高峰,做戰經驗還不足。壯年的關羽透過斬顏良誅文丑可以看出其武力值之高!而五十九歲的關羽只能戰平龐德、徐晃,甚至不如龐德!

    張合也一樣,長板坡遇到趙雲的時候比較年輕,跟趙雲戰不過二十合,幾年之後瓦隘口跟張飛戰五十合可以看出張合隨年齡的增長,武力值已有了明顯提升,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蜀國五虎將死的死、老的老先後退場,而張合跟魏延還處於巔峰時期,可以判斷張合比趙雲年齡要小很多此時的張合簡直是無敵的存在了!

  • 3 # 初心如舊

    張郃在趙雲面前三十合敗走,為啥與張飛交手,張飛需要五十合才能打敗張郃?

    這個提問最根本的原因,涉及趙雲,張飛戰張郃時,趙雲張飛的年齡。提問所說趙雲三十合打敗張郃,是建安六年(201)左右的穣山之戰,那時劉備好不容易,聚集汝南劉闢,龔都等黃巾軍,想乘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襲擊許都,結果曹操採用許攸之計,火燒烏巢,很快打垮袁紹,得到訊息馬不停蹄,就趕了過來。

    首次接戰,劉備分派關羽,張飛埋伏於東南,西南,自己帶趙雲正南立寨迎敵。由於劉備以逸待勞,曹操長途奔襲,疲憊之師,劉備首戰大勝。但劉備基礎太差,曹操稍作調整,分兵襲擊劉備後方,劉備趕緊派關羽張飛,分路抵敵,只剩劉備趙雲單獨對付曹操。這一下,劉備心裡發虛,準備連夜撤退,被曹操預設伏兵截住,其中張郃就是圍堵劉備的一路,這時的趙雲,按照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出場年齡,大約二十五六歲,正是精力,

    體力,實戰經驗最佳時期,三十合打敗張郃,還是多次前後衝殺,救劉備於危難,未曾休整的情況下,要是公平的單挑,估計也就二十合,打敗張郃沒有問題。

    再看張飛所謂五十合打敗張郃,那是在建安二十二(217)年,劉備發動大規模漢中戰役之前,羅貫中先生原文是:【一將當先,攔住去路,圓睜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張郃不見救兵,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關去了】注意:這裡說的是三五十合,這是一個概數,不是確切的具體數。當然了最大值也包括了五十合。

    但這時候的張飛,大約已經五十一歲,諸位可以試想一下,一個五十一的老人,和一個二十五六的小夥子,對打的是同一人,誰能最先取勝,豈不是一目瞭然?

    當然,有人可能說,張郃本身也有年齡增長,從趙雲戰張郃,到張飛鬥張郃,有十六年的間隔,假如當年戰趙雲時,張郃二十歲,那二張對戰時,張郃也不過三十六歲,還是具有很大優勢。(1:15)

  • 4 # springswallow

    看到題主講到的張郃在趙雲面前三十合敗走,很快也想到張郃曾跟馬超交戰也是二十多回合敗走。

    三國演義原著:

    時建安十六年秋七月下旬日,曹操自與馬超對陣。超挺槍縱馬,衝殺過來。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到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多回合,也敗走。李通出迎,超奮神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超把槍望後一招,西涼子弟兵抖擻精神,衝殺過來。操兵大敗。左右將佐皆敵不住,被馬超、龐德、馬岱引百餘騎,直入中軍,來捉曹操。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了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就掣所佩劍斷其髯。軍中早有人將操割髯之事告於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張郃跟馬超、趙雲交手都只是三十回合不敵,跟張飛交手卻能鬥五十合而不敗,為何?

    張郃武藝本來就比馬超和趙雲略遜一籌, 能交戰二、三十合後全身而退,屬正常發揮,在張飛面前能堅持五十合,我認為是當時兩人交手時張郃比張飛年輕,再加上張郃拼命, 屬勉強跟張飛鬥五十回合,當然如果繼續打下去,張郃肯定會落敗。 張郃論武藝,屬次一檔,蜀國五虎將的任何一位都打不過, 這個只能講是年紀問題再加上張郃拼命。 同樣是武藝次一等的曹洪也曾跟馬超鬥過五十回合, 就是曹操被馬超殺得割須斷袍,差點喪命,關鍵時刻,曹洪半路擋了一下,力戰馬超五十合,漸漸體力不支,正巧夏侯淵率大隊人馬趕到,救了曹操和曹洪的性命。

  • 5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張郃在張飛面前堅持的是三五十個回合,不是五十個回合,而他堅持這麼久是因為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拼命。而在面對趙雲時他還有其他選擇,自然不會拼命。

    張郃對趙雲之戰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劉備趁曹操和袁紹在倉亭大戰時進攻許昌,結果在穰山被曹操擊敗,趙雲掩護劉備突圍時遇到張郃。雖然此時趙雲已經和許褚大戰一場,又殺死高覽,體力消耗很大,還是三十餘合就將張郃殺敗。

    而張飛和張郃之戰是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張飛攻打張郃據守的宕渠、蕩石、矇頭三寨,張郃堅守不出。張飛故意飲酒作樂,張郃中計半夜來劫寨,遇到張飛伏兵,兩個人大戰了三五十個回合,張郃的救兵被魏延,雷銅殺敗,因此張郃不得不敗走。

    張郃在和張飛之戰時,張飛體力完好,張郃卻堅持了三五十個回合,折中算也是有四十個回合,比對趙雲之戰時表現好,這並非趙雲比張飛更厲害,只是兩次交手張郃的選擇不同。

    穰山之戰時張郃是帶兵在隘口攔截劉備,和趙雲交手以後發現自己不是趙雲對手,所以就退下來讓手下死守隘口,此時對於張郃來說,不讓劉備走掉才是最重要,不是自己逞能的時候。

    而宕渠之戰不同,張郃在劫寨前,曾經命矇頭、蕩石二寨士兵在後接應,被張飛伏擊以後“只盼兩寨來救”,所以苦苦支撐,拼命廝殺,這種情況下多堅持一會是很正常的結果。但是一旦救兵不到,張郃立馬也就萎了,落荒而逃。

    實質上張郃和張飛的武藝差距也是很大的,在接下來的瓦口關之戰時,張飛找到了一條繞進瓦口關的小路,只帶了五百輕騎從小路殺進去,遇到張郃時張郃不敢迎戰,扔下大軍獨自逃生,顯然已經被張飛殺怕了,連打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所以張郃在對趙雲、張飛時的不同表現,只是不同環境下的不同選擇,如果他在對趙雲時也是處於拼命狀態,那麼多堅持一會也是沒問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臥鋪有軟臥跟硬臥之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