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三好心理
-
2 # 李曼妮
特別開心能和你聊聊這個話題,因為我原來也是一個暴脾氣的媽媽。發過最大的脾氣就是直接把她丟沙發上。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現在慢慢的好多了。自己主要是從這幾方面著手的。
第一工作上的事不帶進家裡。每天上完課就不想說話,整個人身心非常疲憊。心情也不會很好。小孩子有時幹什麼,我就特別煩躁。人煩躁了就不免發脾氣。現在如果覺得累,我就騎著車到外面走走,或者吃點好吃的,等心情好了,我再回家。
第二個就是多看看有關小孩的成長過程的書。很多時候煩,是因為我們站在了我們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小孩的角度。而每個時期的小孩都有他們自己不同的特點,當了解以後,心裡也會舒心很多。因為這是他們的一個過渡時期。
第三個就是眼裡融的進沙子。我們總是習慣把小孩高要求,可是他們依舊是小孩,不是大人。大人都會犯錯,更何況小孩呢?
-
3 # 小D育兒家
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提出了一種控制情緒的有效方法,即“數顏色法”。
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當你和你的兒子發生了矛盾,令你很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先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可以是臥室,也可以是廚房,任何地方都可以,只要相對安靜。
然後開始環顧四周,看看自己周圍的事物,並告訴自己那是什麼東西:
例如:藍色的椅子,白色的桌子,粉紅色的床單等等。
那麼這是什麼原理呢?其實是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腎上腺素的分泌會使肌肉緊繃,然後會讓身體處於“進攻模式”,此時的注意力全在感覺上,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斷。透過數顏色法能有效分散注意力,使大腦恢復理性思考。等你心情冷靜一些了,再想想怎麼和孩子交流比較好。
-
4 # 父母家庭課堂
我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老大3歲,老二不到1歲,最近我發現自己也陷入吼孩子的境地。
面對生活的壓力,孩子的稍微有點哭鬧,我就有些情緒失控。
為什麼我們會容易有情緒呢?真的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嗎?
不是的。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概念,有時候我們生活中90%產生的問題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所導致,而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所導致的。
就好像為什麼孩子同一個行為,我們有時候會很生氣,情緒暴躁,但有時候卻沒太大感覺,甚至還能開玩笑。
所以我們要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1、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
最近葫蘆娃每晚都要喝neinei睡覺,每次一小時,半小時就要一次,所以每次的時候我都是先忍著,然後就爆發,吼她一次。
就這樣每天這樣,我感受到內疚,決定不吼,但是每次還是會情緒失控。
我想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我最近面臨經濟壓力,學習工作的壓力,再加上最近兩個孩子一直在身邊,所以自己本身就有很多情緒需要處理,所以孩子的很多行為在我眼裡就被我無形中放大了,就變成各種問題了。
我又就這些問題進行嘮叨批評,就感覺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了,而我的情緒沒有解決,所以事情就陷入反覆之中。
就像孩子磨蹭的問題,其實是因為孩子真正的磨蹭嗎?
當我們有問題急著解決的時候,孩子的行為就是磨蹭,當我們沒問題時,孩子的行為就是正常。
所以,孩子的問題不是根本,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情緒需要解決。
當我們感到孩子的行為讓我們生氣,讓我們情緒失控時,我們要思考到底真的是因為孩子的原因嗎?
2、先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當有情緒問題的時候,比如發現最近對孩子容易失去耐心,容易情緒化的時候,那就是我們需要花時間去處理自己的問題了。
我們可以找人傾訴,寫日記傾訴,也可以去找心理諮詢師傾訴。
當然我們可以進行反思,看看自己最近的問題出現在哪裡,然後去解決問題。
如果自己有情緒,我們就可以去找些適合自己的途徑去宣洩自己的情緒,比如運動、健身等,也可以安靜的一個人待著。
當自己內心的情緒處理好了,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我們改變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3、情緒失控後去彌補傷害
情緒失控有時候我們也不能避免,面對孩子我們的情緒失控了,讓孩子受到了傷害,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的傷害呢?
很多時候,父母認為對孩子發完脾氣就好了,認為孩子的問題需要吼,其實不是。
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受到害怕,感受不到愛,他們甚至不敢在和我們親密接觸,漸行漸遠。‘那麼我們如果真的對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對他們發脾氣,吼他們,傷害了他們,怎麼辦呢?
做好善後工作,讓孩子知道父母仍是愛他的,讓他們也知道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人,也有情緒,有問題,也是需要學習成長。
甚至還可以藉此機會,教導孩子如何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讓他們瞭解到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問題,不要用別人的情緒來懲罰自己。
這樣的話以後的生活中他們也會知道,別人是別人,做好自己就好。
當父母的也要及時的給孩子道歉,講清楚自己做錯的行為,讓孩子也學會承擔責任。
這樣的話孩子會知道學會如何處理衝突如何處理和別人之間的關係
-
5 # 巧妙媽育兒
首推,透過練正念的方法來觀察自己的情緒。
方法如下:
正念,要堅持練習,最好是每天固定時間,從三到五分鐘開始,慢慢拉長到半小時到一小時,堅持下去你會發現改變。在面臨情緒時給自己三分鐘,做一次情緒觀照,一定的緩衝,自然就不容易發火了。
其次,寫反思日記。
在女兒上小學之前採取快樂育兒法,孩子沒什麼壓力,自己情緒也不錯。
上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開始出現焦慮,對孩子來說就成了災難。沒耐心指導、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讓孩子壓力很大,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臉上的笑容慢慢變少。
有一天孩子恐懼、不自信的眼神深深的警醒了我,反覆問自己,你是一位合格的母親嗎?你的快樂教育呢?
那一刻開始反省,尋找改變的方式,閱讀自我修煉和心靈成長類書籍。堅持寫反思日記,把當天孩子的狀態,自己的處理、情緒的變化,剖析問題,正確的處理方法,孩子的進步、自己的進步都一一記下來。
隨著日記本的加厚,自我情緒管理也在提高,看待孩子的角度也開始變化。
不僅如此,時刻反省自己發火之後家庭氣氛的變化,一個母親可以說大致決定了一個家庭是死氣沉沉,或是歡聲笑語。總結———改變,不斷迴圈,生活向Sunny的地方前進。
最後,設定自我獨立的空間,讓心安放。
如果每天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會感覺失去了自我,心會感覺慌,情緒很容低落。
我的方式是:運動十閱讀。
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起床練瑜伽、冥想,這樣可以讓身體充滿活力,精神飽滿的開始一天的生活。
接下來安排至少半小時,看書喝茶,靜靜的沉浸在書香與茶香中,心有所安放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再容易發火了,內心變得越來越寧靜,即使有情緒,也很容易控制。
總之,情緒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只要接納它,多做冥想和自我提升,最終就不容易受它的控制。祝好!
-
6 # 生活喜悅號
那麼我個人的情緒也是很激動的型別,控制情緒其實比較難做到,但是對孩子我絕對沒有發過脾氣,因為我對他的容忍度特別高,我看過很多的書籍,關於教育方面的,讓我意識到了母親的情緒發洩不合理會直接讓孩子也學會如此發洩,噁心迴圈是可怕的開始。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在自己想要發火的時候,或者旁邊的人感覺我們要發洩情緒的時候,提前約定好一個訊號,一旦看到就必須要離開當下的環境,給自己一個冷靜的環境,這樣能夠化解情緒。
同時,做媽媽的想要控制情緒還要看一些育兒書籍,讓自己能夠更加豁達寬容看待孩子和身邊人的很多行為,接納它們並且能夠想辦法利用書中的理念去幫主孩子形成正確的習慣。
足夠的愛一定能夠讓做媽媽的我們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長環境,希望您和您的寶寶能夠開心相處,讓孩子快樂成長!
-
7 # 首席教育家
我們媽圈裡經常會有媽媽們訴苦:
孩子小,工作累,和老一輩的育兒理念有衝突,家務繁重,老公根本幫不上忙,導致自己情緒波動很大,總是會對孩子發脾氣,發完脾氣又覺得內疚,在孩子面前活成了“雙面人”。
媽媽真是個一旦上崗就永遠不能辭職的崗位,再累也要逼自己挺住、逼自己成長。
第一,用深呼吸來化解火氣。1、吸氣
人在生氣的時候,腎上腺素分泌加強會導致血壓升高、臉色變紅。如果總覺得怒氣往上頂,就深吸一口氣,再慢慢撥出去。
也許情緒得不到穩定,但至少能幫助身體緩解壓力。
2、放鬆
稍微閉上一會眼睛,讓自己放鬆。肌肉慢慢鬆弛的過程裡,情緒也能得到緩解。畢竟我們心裡都明白髮火併不能對孩子產生什麼積極影響。
3、想象
雖然孩子有時候是很調皮搗蛋,但不可否認他們也有天使的時刻。想象一些他們溫暖可人的畫面,回味幸福的瞬間,來轉移自己的脾氣。
第二,在煩躁不安時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1、首先要了解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煩躁。
2、知道了可以引起煩躁的各種因素後,想辦法避免。
3、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煩躁的心理。看看每次發火是否是有必要的,也許孩子沒錯,只是自己的偏見和私心在作怪。
4、做一些解除煩惱的活動。
平時培養幾項自己的興趣,比如游泳、健身、打球。再就是找朋友,愛人,親戚等聊聊,把心裡的話都倒出來,也會很有幫助。但不要總是在氣頭上做這樣的事,因為那樣難免會帶上你的偏見和情緒。
第三,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
低聲批評孩子,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
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第四,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當你想要發火時,可以採取換位思考的方式。
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而此刻如果你是孩子你會希望媽媽怎麼做,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到孩子。
等你理解孩子的想法,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孩子也瞭解你的苦心。
最後還想說一句,雖然這個問答是很多媽媽的疑問,但家庭的組成:爸爸,媽媽,孩子,缺一不可。
只有丈夫參與進家庭教育中來,才能減輕媽媽的負擔,媽媽不是脾氣不好,她只是太累了。
-
8 # 夏琳育兒生活
寶媽無論全職還是上班,都是壓力大。上班的工作壓力,上了一天班已經很累了,下班後還要帶孩子,畢竟一天沒看見寶寶了,下班的親子時光非常重要啊。但是孩子的調皮,搶玩具,要別人的東西,吃甜食,發脾氣,哭鬧等,每個問題都能讓自己的心情瞬間跌落下來。
平時要在孩子教育方面下功夫,這個過程漫長而辛苦單調的,在孩子好的習慣養成之前一直是各種不服氣,各種耍賴的,真的寶媽要有非常好的自控力,不能打罵,不能失控而發火,時間久了,孩子接受了,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如果全職寶媽面臨著生活壓力,自己沒有收入,沒有工作,就是每天跟孩子相伴,帶孩子也很累,加上自身會很焦慮,有時真的很鬱悶。
這就要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對孩子而言,1到3歲是成長的關鍵期,有媽媽相伴,不時的教導,對孩子而言很重要。何況再苦再累就是三年,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可以找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能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
-
9 # 玉藍兒
媽媽們有了情緒之後到底該怎麼辦呢?強忍著絕對是不行的。科學的辦法是學會合理髮洩自己的忍耐與不滿,而不是積壓。也就是說讓情緒流動起來。下面的方法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如果媽媽控制不住吼了孩子,要在事後給予孩子安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媽媽依然愛他。事後安慰很重要。
第二,當看到孩子的問題或者是犯了錯誤後,要學會轉念,思考:我想要讓孩子怎麼樣?打罵?吼叫?承認錯誤?然後再把“孩子”換成“我”,根據帶給自己的感受,理智採取相應對策。行動前的轉念很重要。
第三,每個成年人的心目中都曾住著一個小孩,媽媽很多時候會把自己內在的一些傷痛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媽媽的自我學習成長很重要。有很多媽媽在經過了學習,療愈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最好的生命狀態之後,不僅自己的情緒平穩了,孩子也自然發生轉變了。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媽媽平和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情緒管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必修課,尤其是作為母親,學習管理情緒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大課題。願所有的父母都能修好這門功課,找到最美好的自己。
回覆列表
在沒做母親之前,我學了很多的關於教育孩子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自以為我能成為一個好母親。有了孩子後,我發現自己特別的糟糕,面對孩子,我情緒失控,束手無策。
孩子的成長史實際上也是每個母親的成長過程。我們不斷髮現自己的缺點,不斷在行動中克服。控制好情緒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理論和方法,有時候也不適合自己,需要自己不斷摸索自己的方法。
在幾年的鍛鍊中,我感覺一個母親控制情緒要做好兩點,便能慢慢降服自己的負面情緒。首先,不要讓“好媽媽”帶給你壓力。很多媽媽總是被這個高標準壓的喘不過氣來。實際上每個母親都是好媽媽,不要總覺得愛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不是好媽媽。媽媽也是人,也有傷痛,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做好自己該做的即可。
其次,不要把孩子當“出氣筒”。很多時候,媽媽容易把自己其他方面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該是夫妻之間該解決的矛盾和情緒問題,絕不牽涉到孩子。
多對自己的情緒失控進行反思,對自己的情緒找到合理的宣洩途徑,比如,散步,聽音樂,看電影。當想爆發的時候,學會剋制,等上幾分鐘後再處理。
總之,情緒出現問題一定有原因,要學會覺察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才能邁出剋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