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令狐沖和喬峰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密雖有雄才大略,可惜躲不過色劫,以致失道寡助,最終自取滅亡。

    隋朝末,可以說得瓦崗兄弟者奪天下,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數,李唐天下受命於天,即使李密雄才大略,依然躲不過色劫,這就是天數。四十三友賈柳樓結盟奪金堤,三斧子定瓦崗,混世魔王登基只是為李唐奪天下打下最好的基礎。十八路反王聚義殺楊廣只是為李唐掃平障礙。錘震四平山,李元霸一舉成名,各路反王在鼎盛時期被李元霸打的心灰意冷,四散逃亡,從十八路盟軍到烏合之眾,反王已成不了氣候。

    程咬金禪位李密,從當時看絕對是上上策,李密有才能、有謀略、有野心,很適合瓦崗。取五關奪玉璽,一切都顯示了李密的才能,可惜玉璽換妖妃,冷了兄弟心。殺翟讓,逼走單雄信宣佈者大魏國走向滅亡。

    無志,玉璽換蕭妃;無義,為女人殺翟讓,無信,逼走單雄信,無德無禮,姦殺公主。亂了好多年的時代需要一位明主統一天下,李密不配,所以即使再有雄才大略,上天也會給你一個劫–色劫。讓你因為女人一無所有,甚至賠上性命。

  • 2 # 歷史系旅法師

    不滿足,反覆無常,只看中眼前利益而沒有大局觀,這些使得李密成不了大事。

    李密的曾祖父是八柱國之一李弼,而李淵的曾祖父是八柱國之一李虎,可見李密出身不錯,屬於根正苗紅的關隴貴族。

    但是在成就大業的路上李密顯得有些牆頭草,一開始他沒有和機會勇氣自立,就慫恿楊玄感造反,楊玄感造反失敗後他被抓,好不容易逃出來投奔了造反的翟讓,翟讓在李密出謀劃策下一路進軍,隋煬帝的救火隊員,悍將張須陀都死在了翟讓的瓦崗軍手上。

    翟讓看出了李密的實力和魄力,退位讓賢,最後李密還是把他殺了,這一殺瓦崗軍人心惶惶,單雄信,秦叔寶等人都起了異心。

    楊廣死了,宇文士及在江都擁立了傀儡皇帝,王世充在洛陽擁立了越王,越王不甘心被王世充控制封李密為柱國,讓其討伐宇文回來後入朝輔政,李密當即同意。

    李密打宇文士及連戰連勝,忘乎所以,開始獨攬戰利品,不分給瓦崗眾人,瓦崗軍離心,在回軍時又被王世充偷襲,瓦崗軍敗散,部將和李密都投靠了李唐。

    李淵封了李密為光祿卿,還把表妹嫁給他,讓他去收攬自己散落的部將歸唐,半路上李密又叛變了想自立,結果被擊敗身死。

    反覆無常,對部下還差的人怎麼當老大?

  • 3 # 使用者92333019696

    隋唐時期,亂世梟雄群起紛爭。有很多蓋世英雄發起農民起義,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宇文化及,李淵都是幾大領導頭目了。瓦崗寨的文臣武將都是能力超強,比如徐懋雄,單雄信,秦瓊,王伯當等人。可惜,李密亞恆邙山大戰中失敗,為什麼瓦崗軍這麼人才濟濟沒有一統天下?這要說到瓦崗寨這個傳奇的地方,瓦崗寨是隋末最有實力的起義軍,大首領為崔讓,手下有單雄善,徐世勣等。後來李密逃到瓦崗,慢慢得到崔讓的信任。最後,崔讓和李密為了搶奪權利,李密和王伯當設計殺了崔讓,成了瓦崗寨最高統帥。

    邙山大戰:公元618年,瓦崗軍在李密的帶領下,屯兵邙山,準備進一步攻取洛陽。可是,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殺死楊廣,率領10萬大軍北上與瓦崗軍對峙半年之後,由於糧草不足,被李密火燒軍營,戰敗。李密巧舌謊騙宇文化及一起合作對付王世充,趁其不備,將宇文化及打得屁滾尿流,大敗而去。這時得勝的李密可謂驕傲的不可一世,猖狂殘暴,辱罵將士,私吞戰利品。致使將士們怨聲載道,單雄信等人都想離開李密。徐世勣等人勸告李密要禮賢下士,李密不聽,反而疏遠他們。

    李密在邙山直接面對王世充軍隊,想奪勝以定中原。王世充軍備強大,高枕無憂。裴仁基勸李密不可正面對敵王世充,先偷襲東都。單雄信吹捧李密應該用王者之君直接親自率軍對抗王世充,非常威武凌厲。計劃是王伯當守大本營,程知節帶兵後援,單雄信帶精銳部隊駐紮城北,包圍王世充部隊。誰知王世充帶五百精兵朝單雄信偷襲,李密大喜,命程知節追趕和單雄信前後夾擊王世充。程知節等部隊到了半路,王世充調頭直接擊殺援軍,單雄信坐而不管,其他的王世充部隊不知從何冒出,合攻程知節,程知節大敗,逃了回來,損失慘重。

    第二天,所謂戰局以定,王世充部隊直接到達鄺山把李密部隊打得不成樣子。城北的單雄信還是充耳不聞,不率領援軍幫助李密,還好王伯當忠心耿耿,救出了李密,一起李淵,而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

    1.單雄信是崔讓的舊部,在李密麾下實屬隱忍。

    2.李密不禮賢下士,辱罵將士,對將士視如草莽,讓手下將領心寒,覺得他不能成大事,都想離開他。

    3.單雄信和李淵殺兄之仇,早就想要和王世充勾結對付李淵。

  • 4 # 繼往開來接力棒

    答:1,胸中沒有雄霸天下的宏偉藍圖

    2,沒有霸主的寬廣胸懷

    3,隊伍雄壯無比,不具有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水平

    4,不愛江山愛美人

  • 5 # 蘭歌兒的聲音

    首先,本來形勢一片大好,但遭遇小人,被王世充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佔了先機,兵敗投降李淵;

    其次,不善於處理內部矛盾,兵敗之後最終無法東山再起。

    第三,投降李淵之後,不願居於人下,又起異心,最終被殺。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密確實雄才大略,整個瓦崗寨農民起義軍能夠發展壯大,成為隋末反隋勢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李密實在功不可沒。但是,李密身上存在很多弱點,好幾個關鍵的步子沒走好,一手好資源沒利用好,最後導致他失敗。

    (李密畫像)

    第一,李密有一個煊赫的出身,但他沒利用好。

    李密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封公,這樣的背景,在整個隋朝末年諸侯爭霸中,是具有巨大優勢的。

    李淵其實能力並不突出,但是,他就是憑藉唐國公的這個身份,身邊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最終獲得天下。

    李淵為什麼憑藉唐國公可以網羅大批人才,李密“四世三公”卻不能呢?李淵並沒有一開始就反隋,而是在幫助隋朝平定天下,攻打那些叛亂者。這一點非常關鍵。就比如三國時期,曹操、劉備這些諸侯之所以能做大,就是他們從來沒說過要造反,他們都是在維護(至少表面上是這樣)朝廷,鎮壓農民起義。後來朝廷實在維護不下去了,大家才各自做大。袁術就不是這樣操作的,他一開始就稱帝,所以袁術敗得很慘。

    李密的操作方式有點像袁術,雖然他並沒有做“稱帝”一類的事情,但是,他一開始就投奔了叛變隋朝的楊玄感,接著又投奔了造反的農民起義軍瓦崗寨,後來又與殺害隋煬帝的宇文化及過從甚密。可以說,李密一開始就把自己置於不利的局面,他雖然有“四世三公”的背景,但是這個資源完全沒利用。

    (翟讓畫像)

    第二,李密有一幫赤誠的朋友,但他沒對待好。

    李密去了瓦崗寨之後,之所以能當到老大,與他自身的謀略和戰功是分不開的。但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因為翟讓把老大的位置讓給了他。

    翟讓是一個豪爽磊落的漢子,他看出李密比他厲害,就痛快地把首領之位讓給了李密,而且勸說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等人,尊奉李密為“魏公”。這在古代農民起義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很多農民起義都因為爭奪老大之位,提早內訌,折損了自己的實力。比如太平天國發生的“天京事變”等等。而翟讓能夠主動讓賢,其實是很好地避免了瓦崗軍的老大之爭。

    不過,翟讓的讓賢,卻也讓一些人不滿。翟讓的部將王儒信,就鼓動翟讓擔任大冢宰(相當於宰相)的官職,並藉此重新奪回權力。翟讓的哥哥翟寬更是直截了當地對翟讓抱怨道:“你要不想當皇帝,就把位置讓給我,哪有讓給別人的。”

    當然了,這種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其實,當初翟讓在讓位的時候,李密就不應該接受。畢竟他在瓦崗寨沒有群眾基礎,他當老大實在不服眾。也是李密實在太想當老大了,一下就接受了。現在眾人出現抱怨之心,他應該做的,就是要收復眾人之心,讓大家更擁護他。誰知他卻在這時候,做了一個非常糟糕的舉動,竟然殺了翟讓和王儒信及翟寬等人,還砍傷了徐世勣。這種忘恩負義心狠手辣的做法,直接導致了他失信於瓦崗軍兄弟,最後眾叛親離。

    (李淵劇照)

    第三,李密有一個光輝的前程,但他斷送了。

    李密雖然經歷了瓦崗寨的奪權事件,但總體上整個軍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瓦崗軍聲勢浩大,李密手下猛將如雲。先後戰勝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可以說,李密正在一條光明的大道上往前一路狂奔。

    但是,李密在這時驕傲自大起來,自信心爆棚,並且不注重收買人心,封賞功臣。本來他殺翟讓就已經讓眾將離心離德。只不過懾於他的武力,不敢反抗而已。他卻錯誤地估判了形勢,以為武力可解決一切,沒有用收買的辦法讓大家擁護他(咱們看看李淵發了多少官帽子,收買了多少人)。因此,在最後關頭,他敗給了王世充,手下將領都不給力,紛紛如鳥獸散。

    最後,走投無路的李密,只得投奔李淵。可又不甘心居於李淵之下,還要再次叛逃當老大。這次李淵不再給他機會,他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參考資料:《隋書》《舊唐書》)

  • 7 # 美食家106

    李密的素質和李淵、李世民的素質不可同日而語。李密有謀略,有膽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李密先投楊玄感,由於楊玄感不能聽取李密的正確意見,導致兵敗被殺。李密被俘之後,僥倖逃脫。

    李密隨後投了瓦崗寨的翟讓。隋朝官軍張須陀部前來攻打瓦崗寨,翟讓嚇得要逃跑。因為翟讓曾經被張須陀打敗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李密設伏打敗了張須陀,張須陀兵敗被殺。張須陀真是一個英雄。其實,他已經殺出重圍,他又數次返回營救部下。

    李密後來因為內訌,殺害了翟讓。雖然翟讓自身也有問題。但是,李密從此在人品上就有瑕疵。

    李密打下洛口倉,賑濟災民。從此李密聲名大震,軍隊迅速發展壯大到了一百多萬人。此時,以宇文化及為首的隋朝御林軍,殺死隋煬帝,浩浩蕩蕩從江都出發,要返回漢中老家。走到洛陽附近,與以李密為首的瓦崗軍不期而遇。御林軍雖然只有十幾萬人,但是,他們訓練有素,以一擋十。此時,李密的明智做法是讓出一條路,讓御林軍回漢中老家去。但是,李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堅決要和御林軍決一死戰。在離洛陽不遠的地方,雙方展開了一場決戰。只殺得血流成河,兩敗俱傷。

    李密投靠李淵。後來,又背叛了李淵。被李淵殺死。

    一代梟雄死於非命,令人嗟嘆。勝不驕敗不餒,方顯英雄本色。李密勝而驕,驕兵必敗。

    李密臨死前發出感嘆,即生李世民,何生李密!

  • 8 # 頂山牛天澗中

    實力較強,還不能老打敗仗,尤其是不能大敗;還得有一個穩定的根據地。河南,地處中原,屬易攻難守之地;易守難攻之地,數秦川、四川,四川出行難。因此,根據地以秦川為最。山西也比河南強。李密據河南瓦崗,此難為根據地也;與王世充較量於洛陽,被殺的大敗,無處可去,才投奔李淵,已是窮途末路。李淵的根據地在山西,天下大亂時,李淵棄山西而戰秦川,此戰略家眼光也。所以李淵能成大事,而李密不行也。謝謝!

  • 9 # 五味社

    原本是成功近在咫尺,但最終沒能笑到最後。

    李密有大才,善於出謀劃策,但關鍵時候卻不自信,時常自我否定以及自我矛盾。

    從楊玄感到翟讓,李密都亮點頗顯,但當翟讓辭位給李密後,李密則不堪大任。比如在根據地選擇上,他看好長安,拒絕洛陽,但他一直在洛陽附近徘徊,準備拿下洛陽。屬下建議他迅速拿下長安,進關中圖發展,李密內心是贊成的,卻遲遲不肯下決定,因為他擔心屬下大多是本地,不願意追隨他到長安,最終李密的遲疑成就了李淵,李淵太原起兵,攻佔長安。

    再比如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後,李密原本打算東山再起,但屬下大多型度消極,李密也深受其影響,竟然說出“孤所持者眾也,眾既不願,孤道窮矣”的話,隨後要自殺,被攔阻後,李密投降李淵。

    李密手下人才濟濟,但不會知人善用。主要體現在李密疑心極重,比如李密每次戰鬥都親臨前線,這不是他身先士卒,而是對他人的不放心。而且李密為人缺乏氣度,在與王世充作戰前,魏徵給他出謀劃策,卻被李密笑為“老生常談”。最後李密為人處理問題缺乏考慮,這便是翟讓事件。

  • 10 # 南方鵬

    李密在歷史上有人把他比為陳勝和項羽,說他始亂終逆,是大禍根,但李密出身關隴貴族,初為楊廣重視,繼而楊素與宇文述賞識認同,從牛角掛書可見此人的不凡。後來楊玄感起兵,因父親時常稱道李密,便請他為謀主,擾亂隋朝第一功從此開始,楊玄感敗亡後,李密逃走,被瓦崗軍逮住,本來要殺他,因他及時向翟讓進言,得到採納,又打敗瓦崗剋星張須陀,翟讓大為佩服,推舉李密為瓦崗主,自己屈居其下,自此,瓦崗聲勢大振,有翱然不可複製之勢。

    這次事故,是瓦崗軍事業的重大轉折,在外敵環伺的情況下內訌自亂陣腳,自此瓦崗眾將離心離德,單雄信已懷有二心,在後來李密敗於王世充時,即率部隊全軍投降可為明證,徐世勣的建議也得不到採納,還被調離前線前往看守黎陽。而李密,殺翟讓後對其舊部老人既用又防,一個佐證便是邙山大敗後不去黎陽會合徐世勣,怕他趁機報復。另一個後果是不信老人,就必須有新血補充,快速提拔新人,使老人與新人又產生矛盾,亂上加亂。待到擊敗宇文化及軍回師金墉城時,李密本人也志得意滿,無視危機四伏,以驕兵疲兵面對狡詐的王世充,終於失敗。

  • 11 # 夢圓的金窩

    在隋朝末年,由於北方地區叛亂,隋煬帝避居江都。但由於跟隨隋煬帝南下的北方士卒思鄉甚切,加上隋煬帝處置不當,在有心人的策動之下,隋煬帝在江都死於部下之手。整個隋朝的天下,在這個時候如同脫韁的Mustang一樣,徹底成為了一盤散沙。

    而在當時的反隋勢力當中,盤踞於現在河南安陽瓦崗寨的瓦崗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瓦崗寨離隋朝都城洛陽較近,而且號稱數十萬之眾。在瓦崗軍奪取洛陽回洛倉與黎陽倉之後,聲威大震!在瓦崗寨被李密接手以後,瓦崗軍實力強大,人數眾多並且兵精糧足。但最終還是兵敗降唐,在後來再次起兵反唐之後被殺,徹底消失在歷史中。

    李密此人擁有如此優越的條件,卻沒有成為奪得天下之人,是為必然!不管他的出身,還是才能,甚至是情商都不足以讓他成為問鼎中原之輩。

    瓦崗寨內亂直至崩潰,由李密而起

    李密在上瓦崗寨之前,聲名並不顯赫。算是隋朝大臣楊玄感的好朋友和北魏大將李弼的曾孫,而這些身份不僅不能幫助他成就一番事業,反而因為楊玄感的反隋事業鋃鐺入獄。李密為人機警,抽空子越獄逃離,正式成為隋朝的通緝犯。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密走投無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於是,李密在三年後加入了瓦崗寨,開始為造反事業終身奮鬥。因為出色的表現,李密獲得了瓦崗寨寨主翟讓的賞識。而李密也確實發揮了自己的實力。多次擊敗北方隋軍主力,南方精銳隋軍北上,也難以擊敗瓦崗軍。

    翟讓也非常大度地讓出了寨主之位,讓李密能夠用更大的權力,帶領兄弟們取勝。然而翟讓的做法,讓翟讓親信這些既得利益者們利益受損,所以他們慫恿翟讓奪回權力!李密在獲知這種情況後,沒有想辦法緩和矛盾,反而快刀斬亂麻,設計擊殺翟讓和其親信。須知瓦崗寨能夠起事反隋,翟讓居功甚偉,也有很多瓦崗軍是因為翟讓才加入瓦崗的!

    李密此舉,直接讓瓦崗軍分成兩派。雖然李密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但瓦崗軍因此陷入分裂,元氣大傷,已經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問鼎中原的可能!

    瓦崗寨只有戰爭,沒有建設,後繼無力是必然

    瓦崗軍在李密的帶領下,多次大量殺傷隋軍主力。更重要的是,瓦崗軍雄踞中原,牽制了大量隋軍,為其他反隋勢力提供了生存空間。然而這也造成瓦崗寨壓力極大,除了四處攻閥,別無可能。然而如果想要成就霸業,一片穩定的根據地是必須要有的!

    瓦崗雖然佔據中原之地,但也是四戰之地。瓦崗寨在這樣的條件下,青壯只能從事軍事行業保衛山寨,農業建設和基礎建設根本無從談起。但這樣的話,山寨發展就會後繼乏力,糧草缺乏只能出去搶的政權結構,穩定根本無從談起!李密顯然也沒有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放任瓦崗軍在戰爭中逐漸被削弱,打散。

    李密的人品不值得信賴

    李密在得到瓦崗軍以前,對於寨主翟讓非常尊敬。在翟讓禪位之後,大權在我的感覺實在太好!讓李密逐漸迷失自我,對於親信建議翟讓奪權的行為,李密直接對這個恩人痛下殺手,造成了瓦崗軍事實的分裂,也讓自己的人品被打上了問號。

    在瓦崗寨後期,李密也不再體恤士卒。只有處罰沒有賞賜,讓大批人馬離心離德,離開了瓦崗軍,投向了敵對勢力。到了最後,瓦崗軍被徹底打散,李密不得已投向了唐軍。李淵當時是很高興的,畢竟李密盛名在外,他封李密為邢國公,還將表妹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就這些條件而言,李淵對李密是很夠意思的!

    然而,已經習慣大權在握的李密,已經無法回到居於人下的日子,他的野心在自己的刻意壓制之下逐漸膨脹。終於在沒有深思熟慮之下,驟然反唐,最後兵敗被殺,成為了自己野心的犧牲品。這種降而復叛的行為,為當時天下之士所不齒。

    結語:李密大才,當之無愧。這一點透過他和隋軍多次作戰行動,兵法嫻熟,可見一斑。然而他的人品和情商卻無法支撐他成為逐鹿中原的資本,縱然擁有瓦崗寨的優質資產,並佔據了隋朝兩大糧倉。卻親手造成瓦崗軍的內亂,極大削弱的自身實力。而且李密一味透過戰爭解決問題,沒有建設根據地的想法,只會讓瓦崗寨越打越弱。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密根本就沒有可能統一天下。

  • 12 # 千年歷史千面遊

    隋末農民起義之中,李密確實是既有能力又有實力,統一天下的機會一度是最大的。他最終之所以會失敗,除了關鍵時候的壞運氣之外,他個人性格的侷限性也是很大原因。

    先來看看壞運氣

    李密從進入瓦崗軍之後,運氣一直不錯,老闆翟讓不僅保護他賞識他,還把自己的座位主動相讓。接下來李密拿下洛陽外圍大糧倉、打敗張須陀、連敗王世充,確實有他個人的才能在裡邊,但是也不能否認,李密這時候運氣不錯,所預料的事情都發生了,所安排的戰略都對頭。

    就在李密一切順利的時候,江都宮變發生了,隋朝將軍司馬德戡弒殺隋煬帝,然後推宇文化及上位,開始對中原地區進行反撲。而一時之間,洛陽城李密又拿不下來。真要等到宇文化及來了,自己必然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所以李密選擇了和洛陽議和,先幫助洛陽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後自己再翻回頭把洛陽的王世充吃掉。

    從這時候起,李密的壞運氣就開始了。他先和宇文化及一番對話,發現對方是個草包,於是放心進兵。結果沒想到隋朝的精兵戰鬥力很強,完全出乎李密的預料。結果他艱難地取勝之後,自己計程車兵也變成了疲憊之師。

    之後的事情就是對付王世充。李密一方雖然疲憊,但是瓦崗軍的數量還是要超過王世充的。而且李密幾次面對王世充,都把對方殺得丟盔卸甲,所以他有著極強的心理優勢。結果又一次沒想到,已經被逼入絕境的王世充居然如天神附體一般,竟然將李密給擊敗了!而且,這一敗是徹底的失敗,李密從此之後一蹶不振,直到後來被李淵所殺。

    當然,壞運氣只是表象,真正讓李密一步一步走向敗亡的,還是他性格中的缺點。

    首先,李密看似強大,但是自己的實力卻是非常單薄的。

    李密是隋朝的貴族,雖然因為幫助楊玄感而被通緝,但是名頭相當大。後來他混得不好,投奔到瓦崗寨。瓦崗軍的一些將領曾經提議殺掉李密,但是寨主翟讓覺得李密有能力,不但沒有加害,反倒非常地敬重他。翟讓給了李密一個營的人馬,讓他自己帶領,後來還直接把自己的寨主位置讓給了李密,李密這才成了雄霸一方的人物。可以看出,李密的發家之路,是建立在翟讓對他的尊重上邊的,瓦崗軍內部對他的忠誠度並不高,甚至有反對他的苗頭。

    公元617年,為了徹底讓瓦崗軍臣服自己,李密和好友王伯當密謀殺掉了翟讓。這一變故中,翟讓的親信徐世績被砍傷,單雄信也受到了驚嚇。李密雖然為了緩和矛盾,仍然重用徐世績和單雄信。但是這二人的心到底向著誰,可是誰也不清楚的。而且,翟讓一死,瓦崗軍更加人心浮動。李密的地位看似穩固,但是卻如同一個正在努力保持平衡的蹺蹺板,隨時可能傾覆。

    這種情況李密自己也清楚,於是他提拔剛剛投奔過來的程知節,重用從隋朝那裡投降過來的裴仁基、裴行儼、秦叔寶、羅士信,並且大量的招募新隊伍,就是要用新人來沖淡瓦崗軍中的翟讓氣息。但是,李密畢竟不像西北的李淵一樣,手下大將多是親族,天生就有忠誠度。所以不管李密如何努力,誰都自己忠誠卻始終拿不準。後來李密敗給王世充,就是因為害怕翟讓就部報復,寧可去投奔李淵也不敢收攏敗軍,不敢去找駐守黎陽倉的徐世績。而實際上,徐世績一直在忠心耿耿地等著李密到來。李密就是因為對自己人心裡沒底,才白白喪失了東山再起的機會。而這種沒底的根源,還是因為李密沒有完全忠於自己的班底。

    其次,李密看似足智多謀,但是決斷力有些問題。

    李密在給楊玄感當謀士的時候,曾經希望楊玄感捨棄防守森嚴的洛陽,或者去幽州爭取挾持隋煬帝,或者西去長安打出根據地。後來楊玄感不聽,導致自己兵敗。等到了李密進攻洛陽時,柴孝和也提出分兵攻打長安的建議。但是李密也同樣沒有聽,理由有一部分和楊玄感一樣,都是認為部下不肯跟隨自己入關。還有一個理由,是認為自己走後,手下諸將會互相爭鬥。說到底,他還是下不了決心,所以難以做出決斷。想想日後的李世民圍攻洛陽時,聽說竇建德來增援,立即親自領兵攔截,將圍困洛陽的任務交給弟弟李元吉,這才促成了日後。二者的決斷力高下立判,後來的結局自然也就如同雲泥。

    再次,李密連續勝利後不能保持冷靜頭腦,缺乏穩定性。

    在李密開始進攻洛陽時,曾經連續獲得勝利,隋朝不得不讓王世充來對付他。可是李密打王世充也是屢戰屢勝,似乎隨時可以徹底擊敗對手。後來面對宇文化及手下的隋朝驍果精騎,李密打得雖然艱難,但好歹也是取勝了。一系列的勝利,讓他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於是在繼續對戰王世充時,沒能採用裴仁基、魏徵提出的正確意見,堅持以疲憊之師和對方死磕,結果一戰失敗,李密輸掉了所有,從此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行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變?study變動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