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軟萌小兔嘰

    “六月六”是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 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 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  漢族的六月六  一. 洗曬節  夏至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曆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曬,讓人好處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曬物、洗象、曬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曆六月初六,民間稱為“洗曬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溼,萬物極易黴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曬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裝置,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淨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二. 洗象日  元明清時期,農曆六月六還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示威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後,那時的屬地暹羅、撣國、安南、高麗、爪哇等都帶貴重禮物來朝賀,其中暹羅、撣國、安南每年都要帶大象進奉。暑熱天時,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爭看圍觀。皇上為了大象的馴養與管理,還專門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馴象所,並從緬甸招來象奴和馴象師。平時由象奴飼養並由馴象師指導訓練。乾隆時期大象最多達三十多頭,象奴馴象師多達百人。象房當時就設在宣武門內西側城牆根一帶,據說舊址即現在的宣武門新華社大院處,至今留有”象來街”、”象房衚衕”的美名。明清時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時,都要舉行洗象儀式。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鉦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著旗敲著鼓,引著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牆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佔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讚歎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三. 晾經節  每當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宮內的全部鑾駕都要陳列出來暴曬,皇史、宮內的檔案、實錄、御製文集等,也要擺在庭院中通風晾曬。當年這一天也有“晾經節”之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的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曬,以防經書潮溼、蟲蛀鼠咬。如舊京的白雲觀藏經樓裡,藏有道教經書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雲觀要舉行晾經會,屆時道士們衣冠整潔、焚香秉燭,把藏經樓裡的“道藏”統統拿出來通風翻曬。廣安門內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齋,舉辦“晾經法會”,僧侶們要禮佛、誦經,屆時開廟一天。那時看完洗象的百姓,都會湧到善果寺中觀看晾經,所以寺前也形成臨時集市,非常熱鬧。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櫃,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曬。因此,有的地叫“曬衣節”或“曬伏”。  四. 蟲王節  同其他節氣一樣,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捨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製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制大醬。每到六月六,當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還有深意,現在不得而知。“六月六,看谷秀”。農曆六月已異常炎熱,莊稼長勢正旺,已是吐須秀麥穗之時,農家要觀察長勢,以卜豐欠。六月六農民還稱為“蟲王節”,要在農田、庭院裡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護,五穀豐登。  六月六,老北京還有郊遊和賞荷的民俗。為了防熱消暑,文人墨客常到有廟宇有樹蔭之名勝地及長河、御河兩岸、東便門外二閘等地野遊。舊時的二閘是通惠河上第二道閘所在地,是老北京春夏之時百姓觀景旅遊的勝地。當時通惠河兩側垂柳成行、水波盪漾,運糧船和各種遊船穿梭往來。在二閘的閘口處,還有一個飛濺的瀑布,岸邊還有樓臺亭閣、私人花園和一些茶棚酒肆,恰似江南美景。清代《北京竹枝詞》這樣描繪:“乘舟二閘欲幽探,食小魚湯味亦甘,最是往東樓上好,桅檣煙雨似江南。”六月正值荷花盛開,人們也常到什剎海邊嘗蓮品藕。兩岸柳垂成蔭,水中荷花爭豔,在此乘涼消閒吃冰食,別有韻味。  五. 回孃家節  六月六,晉南地區稱為“回孃家節”。傳說春秋戰國時,晉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一年晉國遭災,狐偃外出放糧,說好六月初六日回家過壽。女婿決定乘狐偃祝壽之機,刺殺丈人,以報父仇。女兒探知此事,趕回孃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歸來,看到了民間疾苦,後悔未聽親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錯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還當眾承認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後每於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將女兒、女婿接回家中團聚。傳到民間百姓效仿、相沿成俗。一些地方,六月六,出嫁的老少姑娘也要回孃家歇夏。“六月六,請姑姑”,人稱“姑姑節”,看來與這個傳說也有一定的聯絡。  六. 天貺節  六月六還被稱作“天貺節”(貺,kuàng,賜贈的意思),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日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的不少地方,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攙和糖油製成的炒麵,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看來,這炒麵與這“糕屑”應該是一個意思。  七. 禾苗節  “禾苗節”,這天正好是在農曆的六月初六,湖南桂東人亦叫“六月六”。  “六月六日曬衣物,不怕蟲咬不怕蛀”,“六月六,吃鴨子”,“六月初六,吃雞吃肉”,“六月六,狗洗浴”……各地過“六月六”節的民諺很多,慶祝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桂東把六月六作為 “禾苗節”這種別有特色的民俗卻鮮為人知。  每年六月初六那天,東洛鄉就會有人自發組成一支“禾苗節”民俗隊伍,當天這小村子裡一個大操坪裡鑼鼓喧天,嗩吶嘹亮,十幾人舞起稻草龍,上下翻騰,或回首擺尾,或左旋右轉,……稻草龍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隊伍,六人左手提一小袋豐熟(收)米,右手提著一艘一尺大小的遊船仔(稻草船),六人左手提著一隻仔鴨,右手提著一些祭祀品。朝著農家走去。  “禾苗節”民俗隊中的稻草龍每到一戶農家,這家就會放鞭炮迎接,稻草龍進屋去向神龕點三下頭,六隻仔鴨也要向神龕點幾下頭。隊伍裡有人給屋主送上一包豐熟米,預祝這戶人家今年一定會豐收。屋主用碗接住放妥後,從大門後拿出一包害蟲來,如青蟲、白葉蟲、打屁蟲等,(事先捉到的害蟲用紅紙或南瓜葉包好),放在遊船仔。意即包裡的害蟲是蟲王,把蟲王捉到了,田土中所有的害蟲隨著全消失了。然後,稻草龍在悠揚的嗩吶聲和節奏明朗的鑼鼓聲歡快起舞。不論鄉鄰們住山側還是住山腰,“禾苗節”民俗隊都得全部走齊村子裡所有的人家。  “禾苗節”民俗隊伍一行,在每家每戶走遍之後,大家登上離村子不遠的佛道並存的寺院道觀――回龍仙。在那裡向菩薩和太上老君畫像虔誠焚香燃燭,呈祭果、殺仔鴨……大禮祭祀。畢後,把遊船仔裡的害蟲集中起來在一塊平地上火焚掉。願青苗茁壯並獲得豐年。  八.半年節  鄂東黃岡地區部分縣市的一個傳統節日,當地稱為“半年”,與小年差不多的一個節日。 九.鬼挑瓜節  在潮汕地區,相傳金珂龍王因名相士袁守誠指點漁民選地下網,每網皆盡,一怒之下前往長安與之賭賽。為了賭賽取勝,龍王不惜改變降雨時量,終因違犯天條,遭人曹官魏徵於夢中綁赴斬首。又因唐皇李世民曾答應龍王拖住魏徵不讓其赴斬龍臺,不料魏徵能夢遊出行,罪龍終難免一死。只是涇河龍王死不服罪,一口怨氣難以下嚥,夜夜於唐皇寢宮外呼號喊冤。龍王向玉皇大帝告狀:唐王原答應救他,言而無信。玉皇大帝令將李世民拘入地府,他陽壽已終,求地府閻王給添壽,閻王不許。地府中管“魂簿”的判官崔旭(他是魏徵的表兄)見皇上遇難,用“掉包計”頂替同姓名的人,為李世民添了十年陽壽。李世民為報此恩,許下願:“進瓜入幽冥”。  在潮汕,傳說六月初六這一天,地府的鬼魂會跑到陽間挑西瓜回去消暑。但小鬼懶惰,往往抓人代挑。因此,潮汕人在這一天有諸多禁忌:不到親朋家串門,否則將會給親朋帶來不祥;晚上不能出門,更不能在野外露宿。  這一天,潮汕人還有個習俗:如果今年恰是親人死去的第二年頭,家屬就應該在這一天為死者作法事,超度死者靈魂。這稱為“過橋”。舉行儀式時,必須備辦西瓜、三牲等,然後用米粉蒸制七塊兩三寸寬、七八寸長的“橋板”和幾個“橋墩”,以及一端寬一端窄的“狗舌”,將這些東西在逝者靈前搭起一座橋,這就是傳說中的生死橋━━奈何橋了。橋頭置放“狗舌”、瓜果、三牲,然後才焚香點燭誦經。  如果為老人準備壽衣,也要在這一天將衣物拿出來曬。  少數民族的六月六  布依族的六月節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 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 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裡,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 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 舉行傳統的祭盤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 其餘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 祭祀後,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並有各種娛樂活動。 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群眾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 飯菜,互相邀請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 處抬回四隻牛腿,其餘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後各家派人到寨裡領取祭山神的牛肉。節日娛樂活動,以丟花包最為有趣。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不準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飛來飛去,煞是好 看。如果小夥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 落地,姑娘由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鐲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小夥子將長期儲存。 .  苗族"六月六"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節日。  傳說苗族英雄天靈,經三年苦練,一箭可射到京城,功夫到家那天,為養精蓄銳,天靈早早就睡了,囑咐母親雞叫頭遍時叫醒他。誰知老母半夜後簸米,不經意拍響簸箕,“拍拍”之聲引起雞叫,天靈聽見雞叫後急忙爬上將軍山(山在貴州松桃、銅仁、湖南鳳凰的交界處大興尖坡),他兩腳各踏一座山峰((至今該地有兩座高度一致的平頂山),彎弓對準北斗星連射三箭射。三箭射中了皇帝的龍椅靠背,皇帝此時登殿正準備就坐,但見龍椅上三根剛插入靠背箭矢尚微微彈動,嚇出一身冷汗。皇帝查知刺客是苗疆的天靈,天靈因此被害,據說被害這天是六月六日。於是,每逢此日,苗胞便雲集將軍山下,吹哨吶、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禱吉祥,祈禱幸福,祈禱未來和希望。  哈尼族的六月節  六月節,哈尼語叫,"苦渣渣"節,一般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為期三至六天。節日裡殺牛祭神,青年們聚集一起盪鞦韆、摔跤,唱歌跳舞,盡情歡樂。有些地方在這天夜裡還要在家裡點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每逢節日到來,哈尼族少不了備有三樣萊:溝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魚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還有涼拌生魚和苔要拌蚯蚓兩樣名菜。過節期間、家家都割來芭蕉葉鋪在桌子上,堆滿各種菜餚。除婦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圍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內容的哈巴:過年,就唱過年的來歷;蓋房子、就唱房子怎麼蓋,最先在這裡蓋房子的老袒公是誰;結婚,哈巴歌手就告誡新郎和新娘應當如何相愛,如何生兒育女。還要教人們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劃分以及農活如何安排等等。  每當節日到來,又是青年人選擇物件和充滿浪漫色彩的、歡樂而甜蜜的定情日子,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把牢山和蒙樂山裝扮得花團錦簇。成千上萬的姑娘打著白傘、穿著白褲衩,象潔白嬌豔的白杜鵑,飄落在樹蔭下,忽閃在綠茵裡。小夥子們也成群結隊,吹著把烏,彈著琴絃,目光在姑娘們的臉上留連著,中意後即離開自己的夥伴跟蹤而去。片刻,綠茵中,巖壁下,低沉而委婉的“阿茨”歌聲飄起來了,雙方開始詢問姓名、年齡、家庭、或有關天上地下百科知識的考試,如果合格就在一起,否則就分道揚鑣。  節慶日期每年舊曆六月的屬虎或屬牛日,節慶特色舊曆6月,稻穀剛栽下不久,正在發青,人們稍有空閒,一般選擇屬虎或屬牛日開始過節,時間2至3天。  壯族六月節  農曆六月初一是壯族一年一度的六月節(因地域不同,有的地方是過農曆七月初一)又叫過小年,亦有“六郎節”、“七郎節”的不同稱謂。相傳,壯族首領農智高從敵人重圍突破出來後,六月裡經過的地方在六月過節,七月裡經過的地方在七月過節。宋朝皇帝十分忌恨農智高,嚴禁人們紀念他。壯族人民於是把六月節稱為六郎節。七月節稱為七郎節,借過節之名紀念自己的民族英雄。  土家族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是漢族年中的一個重要節日,在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亦流行。這就意味著,雖然六月六是土家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並非本民族所特有,它既有漢族節日的史影,又有本民族的特色。  絕大部分土家族都將六月六稱之為“曬龍袍”,與漢族稱謂基本相同,但節日傳說截然不同。關於六月六來源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廣泛的說法是:這一天是湖南茅崗土司王覃�X(亦作覃垢)蒙難之日。相傳,覃�X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壓迫,在這天慘遭殺害。在刑場上,覃�X怒目圓睜,當劊子手凌遲剝皮時,忽然從他身上飛出九條金龍,霎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朱元璋嚇得從金殿龍椅上暈倒在地,連忙爬起來禱告蒼天。同時下令將人曬乾,紮成覃�X像,讓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將覃�X血染的戰袍搶回來洗淨曬乾,立廟祭祀,謂之“曬龍袍”。從民間傳說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望採納。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一支基金跟買一百支基金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