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沒有任何用處。

    戰爭打的是錢糧人口,拼的是士氣裝備,比的是後勤保障。一個徐庶,哪怕加一個龐統也沒可能改變曹魏力量碾壓蜀漢的機會。

    天時地利人和,劉備皆不佔優勢。

    軍備錢糧人口,蜀漢都毫無勝算。

    估計樓主是看穿越小說太多,被三國演義搞糊塗了,曹魏強大的軍事力量,充裕的人口,發達而且恢復迅速的經濟,根本是劉備難以逾越的大山。

    想一想漢中戰役,劉備堅壘不出,都到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了,也不過是逼迫曹操暫時後退而已,到了關中平原上,劉備那點輕步兵估計不夠騎兵塞牙縫。

  • 2 # 約定9521

    歷史就是歷史,絕不能允許假設。魏國取代漢朝人歷史發展的必然。怎麼會有這麼多歷史虛無主義者體出這麼多無聊的問題。既然問到這二了。那我就腦洞大開。設想一下吧!假如真如題主所說的那樣。劉備也絕無可能重新光復漢室。只不過他的分割勢力多在四川苟延殘喘幾年吧了。憑几個歷史人物以己之力改變歷史。那是痴心妄想。張遼是五子良將之一。他曾八百破孫權十萬。有勇有謀和關羽是生死至交。如果關羽勸降張遼。可協助關羽真瘦荊州。那荊州就不會丟失了。關羽能看得上眼的人沒幾個,張遼人其中之一。所以讓張遼和關羽共同鎮守荊州。是不錯就錯選擇。徐庶不投奔曹操。龐統不死。法正不亡。可讓劉備的地盤大點。加之四川是天府之國。可能讓劉備關起門富起來。做個小康之國綽綽有餘。至於與曹魏爭鋒。奪取天下。想也別想。戰爭打大不僅是人才。更是經濟。曹魏支撐得起。蜀漢支撐不起。拼光國力也不行。所以題主的問題如果成真。最多是西南大地多了一個雄霸一方的地方割據勢力而已。謝謝邀請。

  • 3 # 天道183

    徐庶不去曹營透過努力應該還是有可能勸回來的。但張遼是不可能說降過來的,就象曹操也沒有辦法把關羽留在身邊一樣,曹操識人用賢的手腕要比劉備、諸葛亮高一個檔次,看看龐德才歸順幾天就洗腦倒要抬棺決死、不戀親情、無視故主,加上張遼是真正的忠義之士,可知說降張遼絕無可能。如果龐統、法正不死的話,劉備集團的謀士厚度可以避免荊州之失、夷陵之敗,伏龍、鳳雛、法正、徐庶此等謀臣加上五虎大將、魏延等那是一種無敵的存在,掃平天下自不在話下!

  • 4 # 手機使用者畫龍點睛

    劉備很有可能成功!

    如果徐庶不去曹營,荊州後防就不會空虛,不至於遭到東吳偷襲,而土崩瓦解,糜竺,傅士仁不會投降。軍民一心,同仇敵愾。

    前方如果五子良將張遼來了,關羽更是如虎添翼,戰績更加輝煌,加之周圍民心所向,劉封從上庸出兵,兩路人馬合兵一處,直搗中原!

    龐統軍事才能優秀,法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諸葛亮留守大後方,錢糧充盈,兵力源源不斷。劉備出西川,收漢中,攻取三秦大地,曹操顧此失彼,手忙腳亂,一瀉千里。跟關羽遙相呼應,劉備蜀漢霸業可成!!

  • 5 # 棍哥觀史

    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倘若真如上所問,那我們來分析一下歷史會怎麼轉變。

    首先,《三國志》記載,徐庶舉薦諸葛亮並非是即將離開之際,而是在新野輔佐劉備的時候便已經舉薦,而且諸葛亮與徐庶同時輔佐劉備有一段時間,就是在新野。但我們看看戰績,劉備是大敗於新野的,逃亡到劉表賬下寄居人下。所以徐庶對於劉備在新野一沒規劃,二無壯大,最大的功績在於舉薦了諸葛亮,所謂的破敵一字長蛇陣都是演義虛構而已。

    再說張遼,先後在何進、董卓、呂布賬下為官,可以看出此人跳槽是專挑大公司的,且不說劉備這種小公司是否能吸引的來張遼,但說張遼降曹的背景,那是曹操擊敗了呂布,劉備只是寄人籬下於曹操的賓客,曹操會傻到把張遼送給劉備?劉備的生死都在曹操手裡,又何談收降張遼?當然,如果就是如果,張遼為五子良將之手,協督合肥戰區的張遼是東吳最忌憚的魏國將領,能力毋庸置疑。如果加入劉備陣營,是一個不錯的將才,但還要看劉備如何使用了,想想馬超在劉備陣營的結局和功績怎麼樣?

    龐統有著與諸葛亮齊名的才智,在《襄陽記》裡記載,“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日: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日:諸葛孔明、龐士元也”。英年早逝確實對劉備損失巨大,特別是法正在漢中之時,若是龐統在荊州輔佐關羽,想必話語權會比馬良要有效,關羽也會多聽龐統的意見,也許荊州不失,樊城可下。

    法正是在劉備陣營裡軍事能力得以發揮最大的謀士了,漢中之戰的成功,其功不可沒,其死亡在劉備稱漢中王的第二年,也是關羽荊州事發的前期,倘若他不死,我想劉備也不會調派法正去往荊州,因為漢中需要他,但如果法正活到夷陵之戰的時候,劉備如果東征帶上法正,我想結果會不一樣,鑑於漢中之戰的作為,劉備應該會聽從法正的軍事參謀意見。而以法正的軍事才能,寧可退守秭歸,秋後再戰,也不會連營百里讓陸遜找到破綻。那麼三國的格局也可能發生變化。

    但迴歸正題,歷史上沒有那麼多如果,郭嘉如果不死呢?周瑜如果不死呢?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這個問題都開掛了,劉備還不能滅掉魏吳?

    呵呵,還有一種可能。

    徐庶去曹營屬於被迫,人家的媽媽叫曹操挾持,敢不去?

    若是挾持徐庶媽媽,而徐庶不至,曹操肯定不會用這招,既然得不到就需要毀去,要麼派人刺殺,要麼直接大軍壓境,諸葛亮都擋不住,徐庶哪裡擋得住,可能曹操南下會提早,屆時劉備來不及三顧茅廬請諸葛咯。

    張遼降於曹操,怎麼可能被關羽三言兩語說動,若是說得動,人品和呂布又有和兩樣,恐怕劉備也不會重用,將領不被重用就是鬱郁不得志,建立不了功業,誰會如此傻蛋。

    龐統死於性格缺陷,也就是不夠謹慎,逃得了落鳳坡,也逃不了落鳳河。

    法正就沒辦法了,壽命有限。

    所以嘛,有如果,但也有如果形成的變數。

    曹操大軍南下提前,劉備得不到諸葛亮,張遼降於劉備,但人品遭受嫌棄,鬱鬱而終,龐統雖然活過落鳳坡,那也是因為劉備早就被提早南下的曹操滅掉,他與諸葛亮逍遙躬耕於南陽,成了真正的村野匹夫。

    法正照樣在劉璋手下,哦,不對,曹操平定了天下,法正清高,辭官歸故里,沒有俗事煩憂,壽命提高了。

    這時候,許都的城牆高掛劉備、孫權的頭顱供萬民觀瞻。

  • 7 # xhdwell

    肯定不能,原因很簡單。冷兵器時代打仗最主要的資源就是人口。當時三國裡魏國400多萬人,吳國100多萬人,蜀國才90多萬人口。打仗的糧食要靠人種,打仗得士兵要靠青壯年,沒有人口其他都是浮雲。你可以贏一場兩場甚至贏十多場,但你輸不起一場。事實上蜀國也就是這麼滅亡的,多年的征戰北伐,雖然表面看贏了多也佔了些地盤,但實際上消耗了大量國力,活活被魏國耗死了。

  • 8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如假設條件全部成立,那麼劉備的蜀漢陣營中會多三位謀士,一員武將。

    接下來,先是用《三國志》為藍本,來看一下四人的能力情況。

    徐庶:諸葛亮對他評價很高,但在歷史中並沒有什麼表現,只能推斷他在謀略方面也很優秀。

    龐統(其實面貌並不醜陋):與諸葛亮齊名的三國著名軍師,可惜來到劉備身邊較晚,發揮作用的時間不長。

    口才出眾:曾在20歲時去見司馬徽,兩人一人在樹上採桑,一人坐在樹下,從早交流至晚,被司馬徽稱為“盛德”,是荊南士人之冠。

    (如果給差評的話,是否龐統就不讓老頭下樹了?)

    善於攻略:隨劉備入蜀後,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地,劉備採納第二條,誘殺楊懷、高沛後,奪取白水關,進逼成都,最終一舉成功。

    法正:得到《三國志》作者陳壽稱讚,可與曹魏謀士程昱和郭嘉比肩的蜀漢重要謀士

    蜀漢重臣:建安十九年(215)劉備任益州牧後,用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兼任地方官,與劉備身邊的謀主,地位極高,

    多次獻策:

    效仿戰國時的郭隗與燕昭王,勸劉備重用許靖(包圍成都時,任蜀郡太守的許靖打算棄城而逃,劉璋本想殺了他)。

    217年,獻計劉備,至219年成功奪取漢中,曹操知道此事都感嘆道:“吾故知玄德不辯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對劉備極為忠誠:217年攻漢中不利,撤退時以身體為劉備阻擋箭雨。

    張遼: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受到曹操、曹丕讚譽

    勇猛善戰,體貼部屬(第二點比張飛強很多):

    一生征戰無數,多次戰役都身先士卒。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與關羽在白馬大破袁軍。

    合肥之戰,威震逍遙津,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更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

    合肥役中,張遼率領部下闖進浩大的吳軍部隊中。張遼突擊衝出,包圍被開啟缺口,張遼麾下的數十人得以逃出,其餘軍士呼喚道:“將軍棄我乎!”張遼因此再度衝進包圍網,再次突圍救出其他人。

    能識大體:關羽投於曹操營下,張遼與關羽為好友,曹操便派張遼問關羽去留之心,關羽表明只會跟隨劉備,張遼想到如果照實說給曹操,怕曹操殺關羽。但不說,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嘆息:“曹公,是如父親般的君上;關羽,是兄弟而已。”最後選擇了照實說給曹操。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這四個人(假設徐庶能力與龐統相等),如果投奔曹劉孫一家,或者早期袁紹等任何一個勢力集團,都是非常重要的實力增長。

    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張遼和關羽一起守荊州,把劉封(當初拒援關羽)、糜芳(與孫吳暗中來往)這些靠不住的人都換掉,關羽驕傲但重視友情,應該會聽得進張遼的建議,保住荊州不失。

    在擁有益州作為大後方,荊州作為前線戰區(這個位置在誰手上,另外兩家都要難受),北方又有漢中要地(如下圖,這是抵在曹魏腹心的一把刀),這樣的有利條件下,從戰略上分析,劉備已經佔據了主動權。

    圖為218年三國形勢圖,次年劉備得到漢中,蜀漢實力到達頂峰

    劉備可以選擇先北上擊敗曹操,迎獻帝還朝,然後順理成章地逼迫東吳,達成一統;

    也可以選擇先南下吃掉孫權,聚合全部力量,形成南北對抗的局面。

    風險是有的,無論走哪條路,都需要提防孫曹兩家結盟,一家正面對戰,另一家背地襲擊荊州,所以張遼和關羽放在荊州,意義重大。

    徐庶和諸葛亮留在益州,一起搞內政,順便攻略南方。

    然後,劉備可帶龐統、法正作為謀主,張飛、魏延、馬超等武將團選擇一路開始推了。

    但是……

    以上只是想象。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劉備不能滅掉魏吳(因為年事已高),但蜀漢有可能(劉禪透過2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經營)。

    真實歷史中,劉備和他的蜀漢,時機與地理上的劣勢很難改變,對此分析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我的問答:

    為何劉皇叔沒能一統中原?
  • 9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我可以肯定的下結論:是痴心妄想。

    理由是:打仗靠得是政治,經濟,軍事,人力和物力資源。這政治方面曹魏在北方政權牢固,民心穩定。經濟富裕,軍事兵多將廣,人員四百萬,戰略物資充足。反觀蜀國在山區荒地,雖然成都是天賦之國但是交通不便,素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地裡位置不易出兵作戰,人口僅有九十多萬,還沒有吳國多(一百萬)。但就是攻打魏國就要長途跋涉,軍需物資就很難解決。兵困馬乏,到了魏國的地盤怎麼打仗。蜀國跟魏國打仗是取得幾場勝利,那也是區域性的勝利那只是傷到面板,根本沒有傷到筋骨,到是蜀國勞師動眾,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 10 # 改了吧低俗

    給他誰都沒用,戰爭中謀士將領可扭轉一時戰局但左右戰爭結果的往往是國力,劉備在西川固守還行,妄圖東進就是個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的組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