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古百曉生

    1,父母要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所以,家長首先保持房間的清潔,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衛生,做好自己的事情。

    2,家長不要凡事包辦,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讓孩子去做。父母的包辦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責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一包辦代替,給孩子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3,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承擔責任。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試試,但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要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4,讓孩子體驗成功。孩子透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時,家長要給予積極肯定。家長的表揚與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應該做很多事並且能做得很好。

    6,父母要傳授給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可以讓孩子先觀察父母的做法,如媽媽是怎麼刷牙或洗襪子的,爸爸是怎樣整理書櫃的。

    7,父母可以與孩子比賽,比一比誰做得好,做得快,如:比比看誰誰床鋪整理得好等。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及要把事情做好的願望,父母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

  • 2 # YQ築夢

    孩子不是天生沒有自理能力,而大多都是因為父母代勞的太多了,他自己的事,他能做的事你不讓他去做,他哪來的自理能力?

  • 3 # 談學習聊教育

    孩子沒有自立能力,責任完全在家長,正是家長從小的嬌慣,才造成了孩子現在的低能。有很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從小家長代替做。比如穿衣,洗臉,這樣的簡單事情。孩子能做的事情不讓她做慢慢的他也就不會做了。這樣的孩子將來很難適應環境,很難獨立生存。要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要做好以下幾點:

    1、從小事兒做起讓孩子自己洗臉,疊被子。一開始孩子做不好,但是要讓他堅持做。家長要耐心的教,細心的指導。

    2、要給孩子立標準,定規矩。告訴孩子什麼事要做到什麼程度,怎樣去做,做不好怎麼辦?制定一定的獎懲措施,做好了就獎,做不好就懲罰。

    家長千萬不要只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我的孩子曾經也是這樣,但是到初中以後,因為自理能力差,很影響學習的。後來經過嚴格的訓練,培養才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 4 # 上善若水9799

    如是先天性殘疾,即使來到這個世作父母的要盡心而為之。政府要適當給以幫助,盡人道主義。如先天正常人,什麼都不做,對於這種人加以誘導,從物質上給以壓力。讓他明白勞動才能創造才富。

  • 5 # 不愛水的魚

    一、讓他觀察撿垃圾人員的生活(無意貶低他們,他們中有的人完全是為了資源回收,有的人家裡還是很富的呢),特別是無生活著落人員的情況。注意要其觀察不但是尷尬的生活方式,還有他們會為垃圾筒是誰的要搶!就是你不願意競爭,落到最低層,競爭還是存在的!

    二、在此基礎上,不要管他的生活,家裡有吃有穿的,他吃不吃隨他,穿不穿隨他,髒了自己洗。

    三、學習也是。強調不去管,要是老師罵也不去管。他自己承擔做不做作業或者做對不做對的後果。

    這樣下來,他總會有所進步的。但你要是總擔心他,那是害他,那就沒辦法。關鍵是你們家長的態度,特別是一家的統一態度。如果有老人一起住估計難,會失敗。呵呵。可能不實用呀,見諒。

  • 6 # 大賽爸爸說

    導讀: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孩子能力問題,更不能一味的指責父母沒有教育好,因為導致孩子完全沒有自理能力不是一般性教育能夠解決的,必須深入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以及家庭環境等狀況,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說起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父母誇讚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讓人省心,很小就開始自已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另一種則完全相反,孩子老大了可還是不能自己完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怎麼教也不行,父母更是又氣又惱又無可奈何。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的能力差距如此之大,又該怎樣避免和改善呢?

    首先,孩子身心發育有早有晚。大多數女孩發育較早,而男孩相對較晚,一小部分甚至男女之間的差距大擴大到二歲。發育早的孩子在語言和認知方面很好,可以快速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而晚發育的孩子則語言與認知嚴重落後,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展也受到影響。這樣的情況是自然現象,及時與醫生溝通,尊重孩子自己的節奏,只要不是差距太大就不必擔心。

    其次,孩子有難養型和易養型。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易養型寶寶與父母配合的十分默契,不哭不鬧並且可以自行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而難養型則會出現各種不配合的情況,自己不能掌控又不讓別人協助,做不好還生氣、發脾氣了,因此掌握技能異常緩慢。

    再次,養育方式決定成長效率。家庭養育越細緻,家長承擔的越多,孩子成長的越慢,相應的生活能力越低。普遍的現象是老年人看護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發展的慢一點,因為老人照顧的更細緻周到,反而讓孩子的能力提升放慢腳步了。比如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老人往往會擔心孩子弄髒了衣服或灑得到處都是,因而乾脆代勞了,這樣直接剝奪了孩子進步的機會,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嚴重滯後於常人應關注。有一些情況會有所不同,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無論怎樣培養都沒有進步,各方面發展都落後於同齡孩子,尤其是語言表達和自理能力。這個時候我們大多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看看孩子是否存在發育障礙或遲緩等問題。

    總之,作為父母必須要了解和掌握孩子各方面生長髮育的規律和特點,及時檢查是否存在營養成分缺乏並及時補充,指導孩子獲得符合其年齡的生活技能。

  • 7 # 手機使用者木子lxy

    孩子沒有自理能力,原因在於家長。孩子的煅練和發展的機會,都讓父母給包辦了,孩子當然就完全沒有了自理的能力。

    現在有很多的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和保護。等於父母剝奪了孩子煅練的機會。其實應該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己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及可以煅練孩子,又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成就感。並且激發了孩子的一些深藏著的潛能。從而也增強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他將來走向社會的生存能力。

    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引導孩子,並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比如幫爸爸媽媽,洗洗碗,擦擦地等都能促進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同志們從今天開始,放開您的手。讓孩子學會自理能力,是您我的責任。

  • 8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培養啊!

    自理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就需要培養,而且,生而為人,自理、自己的事自己做,是必須也是前提。

    有些孩子不是沒有自理能力,更談不上完全沒有。

    只是因為家長的強行干涉、過度插手,讓孩子無法為自己負責,無法自己的事自己做,最終沒有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家長反過來,把板子打在孩子身上,埋怨孩子沒有自理能力,試問,這是誰之過?

    比如,有的孩子很大了,家長還餵飯,還幫穿衣服,繫鞋帶,漸漸地,孩子沒有自理的觀念和想法,自然,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解決的辦法就是,家長要徹底放手,把屬於孩子的責任一樣一樣還給孩子。

    讓孩子真正為自己負責,這樣,慢慢就有自理能力,也能自立自強。

    當然,對於習慣於指手畫腳的有些父母來說,這樣的徹底放手,會極度不適應。

    但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將來好,一定要學會放手!

    記住:你放手,孩子才可能接手!

  • 9 # 真如鐵

    小樹要修,孩子要教!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如果疏於管理,就可能被毀!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因此教育的方式必須是適合的,本文能夠給出的是一個共性的建議。

    第一,孩子不是成年人,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並沒有定型。也就是說他的價值觀,不是你的價值觀。因此,一定要有合理的心理準備。他們是孩子,他們不聽話,我行我素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為了玩,或者是為了其他目的。

    第二,成年人有責任保護他的自信!家長一定要記住,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他們擁有正確的判斷力,傳承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擁有肩負社會責任的能力,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只會順從,沒有個性的廢物。任何事業想成功,頑強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質是不可或缺的。

    老話說的好,淘小子出好的,淘姑娘出巧的!不過熊孩子一定要定規矩,能夠野蠻生長的成功者是天才,大多數人不要對此寄託太大的期望。制定規矩的目的,是約束他們的行為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這些經驗是經過前人印證,是對的!

    怎麼定這個規矩?每個教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熊孩子很難搞定,他們往往會反覆的犯錯誤,我們的對策也就是一直反覆的約束他們,直到他們對規矩認可,形成一種習慣。

    第一、你一定要讓他感受到,你是認真的!態度是堅決的!根據條件反射原理,你需要口中說出他的名字,讓他確認你是針對他,用目光告訴他,你是認真的!

    第二、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你的規矩要簡單明瞭,容易做到!記住,這不是商量,而是堅定的說,這是必須做的,比如飯前飯後要洗手!

    第三、你的要求,不是討價還價,給與簡單的解釋,放前飯後洗手,是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少得病。

    立規矩,他是否執行?需要你在一定的時間內,監督!每當他忘記了,就提醒!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沒商量!如果,他做到了,你的口頭肯定和表揚一定要誠懇,告訴他你很滿意!

    記住,儘量不要用物資獎勵和孩子討價還價!這是一個惡習!因為,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是不能商量的,物資獎勵就是給他討價還價的理由!

  • 10 # 追夢少年梁全有

    這樣的現象,在當今獨生子女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儘管現在的孩子大多天資聰穎,但卻多半是生活和情感上的低能兒,原因就是依賴性太強。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典型表現,如:不敢自己獨自在家,非要有人陪伴才行;遇到困難不想自己解決,總依賴父母的幫忙;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對於這些依賴行為,父母需要區別對待。一般來說,孩子的依賴行為主要分為兩大類:

      1.任務上的依賴

      所謂任務上的依賴,就是說當孩子在遇到一些任務、一些事情、一些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採取等、靠、要的方式,向家長或身邊的其他人求助。

      即使孩子面臨的事情非常小,舉手之勞就可以完成,或者是完全可以透過自己動腦筋解決的事情,他們也表現出過分的依賴,這就是任務上的依賴。

      2.情感上的依賴

      除了任務上的依賴,更多孩子所表現出的是情感上的依賴。它是指孩子渴望別人對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如果別人對自己非常友善,他們的心情就會十分愉快,反之,就沮喪到極點。這種情緒不穩定、由別人對自己的情緒來決定自己心情的不正常心理,就是情感上的依賴。

      對於孩子情感上的依賴,一些父母對此不以為意,以為這種毛病看起來甚至有些可愛,帶有撒嬌的性質。但是,從孩子身心發展來看,它卻後患無窮,需要父母及早幫助孩子克服。

      孩子依賴性強的毛病,從表面上看根源好像出在孩子身上,但其實卻在家長身上。所以,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父母必須首先從自身人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1.讓孩子感到自豪

      為了讓孩子擺脫嚴重的依賴症,父母首先要使孩子對自己有自豪感,讓他對自己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評價.具有強烈的自信心。

      2.在孩子面前“弱勢”一點

      孩子依賴性太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長十分溺愛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太“強勢”。

      父母應當明白,孩子的能力並不是非常全面的,因此他們需要鍛鍊和發展的機會。如果父母什麼都給孩子包辦了,什麼都替他想好了,他還動什麼腦筋,他還能做什麼?所以,如果父母越是越無所不能,那麼孩子“無能”的機率就會大許多,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鍛鍊和發展的機會。時間久了,孩子就不只是會出現依賴性太強的問題,這還會影響到孩子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發展。

      所以,即使父母的能力非常全面,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強勢”,切忌事事替孩子包辦。有時假裝“弱”一點、“笨”一點,反而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3.讓孩子經常自我反省

      年幼的孩子做事情時必然會出現失誤,所以,孩子們非常需要在失誤之後有自我反省、自我覺悟的機會。

      但是,現在不少父母都會對孩子過分地加以保護,常常在事先就把一切都為孩子們做好了,這就等於剝奪了孩子們自我反省、自我覺悟的機會。情況嚴重的時候,還會妨礙孩子們“自律性”的形成。因此,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需要獨立作出計劃,並把它們付諸實際行動,同時這也是孩子們犯各種各樣錯誤的寶貴機會。透過這一過程,孩子們就會學會如何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並逐漸變得明智起來。

      4.不要對孩子過分苛責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有的時候父母會有意識地讓他們自己解決一些所面臨的事情。一旦孩子對這些事情解決得不好,他們就會嚴厲地追究孩子的“責任”。

      然而,這種行為卻並不見得就是好事。在孩子還過於幼小或者還不具備自信心的情況下,就用這樣的方式來“訓練”他們,反而會使孩子喪失信心,最後變得依賴心理更強了。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獨立做事的時候,父母應適當地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使他們形成“我是個在每件事情上都能做得很好的乖孩子”這樣的想法。這樣,孩子們就會非常自然地獨自解決一些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對自己負責。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那些在必要時可以毫無負擔地依靠父母的孩子們,以後反而會更加勇敢地離開父母的身邊,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這個世界上奮鬥並生存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州行和全球通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