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古稱“合山”,因地處龜山、蛇山而得名。明朝萬曆年間,大理寺卿周光鎬於峽山建“明農山房”隱居,但見山巒草木碧綠如玉,遂鐫刻“玉峽”二字於石上,故峽山又稱“玉峽”。
晉隆安元年(公元399年)置潮陽縣,縣治置於臨昆孤山之麓,峽山屬潮陽管轄。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並潮陽入海陽,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陽置潮陽。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謫刺潮州,縣治從臨昆遷至新興鄉(即今棉城)。是時潮陽已設新興、興仁、豐恩、豐歡等4鄉,峽山屬興仁鄉。
宋紹興二年(公元l132年)復並潮陽入海陽,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陽置潮陽。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監縣達魯花赤熊按攤不花於新興鄉築土城為城廊,管轄縣內14團;元末為土人所據,陳遂佔據邑治,謝均正據歧山都(今和平),胡祿據荊隴(黃隴都一帶)。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縣楊智奉例丈量境內田土,稽民數定賦役製圖,更14團為16鄉都,峽山屬黃隴都,鄉都設於峽山;嘉靖年間,潮陽區域變動,設定10都,峽山仍屬黃隴都。
清雍正十二年乙卯(公元1735年)吉安巡檢司移署峽山。
民國初年,潮陽撤都置區,全縣設9個行政區,峽山屬潮陽第五區,區署設於峽山墟。
峽山古稱“合山”,因地處龜山、蛇山而得名。明朝萬曆年間,大理寺卿周光鎬於峽山建“明農山房”隱居,但見山巒草木碧綠如玉,遂鐫刻“玉峽”二字於石上,故峽山又稱“玉峽”。
晉隆安元年(公元399年)置潮陽縣,縣治置於臨昆孤山之麓,峽山屬潮陽管轄。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並潮陽入海陽,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陽置潮陽。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謫刺潮州,縣治從臨昆遷至新興鄉(即今棉城)。是時潮陽已設新興、興仁、豐恩、豐歡等4鄉,峽山屬興仁鄉。
宋紹興二年(公元l132年)復並潮陽入海陽,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陽置潮陽。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監縣達魯花赤熊按攤不花於新興鄉築土城為城廊,管轄縣內14團;元末為土人所據,陳遂佔據邑治,謝均正據歧山都(今和平),胡祿據荊隴(黃隴都一帶)。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縣楊智奉例丈量境內田土,稽民數定賦役製圖,更14團為16鄉都,峽山屬黃隴都,鄉都設於峽山;嘉靖年間,潮陽區域變動,設定10都,峽山仍屬黃隴都。
清雍正十二年乙卯(公元1735年)吉安巡檢司移署峽山。
民國初年,潮陽撤都置區,全縣設9個行政區,峽山屬潮陽第五區,區署設於峽山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