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唱戰紀
-
2 # 雲卜南遠景
秦始皇,名嬴政(前259—前210),秦莊襄王之子,秦朝開國之君。前247—前210年在位。即位時年十三歲。時太后嬖臣嫪毐與相國呂不韋專權。親政後,鎮壓嫪毐叛亂,免呂不韋相。用李斯遠交近攻,以重金收買六國權臣,派兵東征。前230年滅韓,次年施反間計除趙國名將李牧。前228年攻邯鄲,俘趙王遷。前226年克薊,逼燕求和。次年,引水灌大梁,滅魏。前224年殲楚軍主力,次年滅楚。前222年滅燕、趙,前221年一舉滅齊。十年間,悉滅六國,一統華夏,自為始皇帝。分全國為三十六郡,中央行三公九卿制,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文字,遷天下富豪十二萬戶至咸陽,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墮毀戰國時各國邊鄰之城防工事,決通川防,夷去險阻,修築馳道,南定北越,增設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今內蒙古河套)地;築長城,東起遼東,西至臨洮,銷燬民間兵器,焚各國史書及民間所藏諸子經典,坑以古非今之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人於咸陽,發七十萬人修阿房宮及驪山墓,求不死藥於東海之濱。即帝位十二年,五巡郡縣,沿途刻石頌德。前210年,於出巡途中病死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
本人認為,自武王滅商,八百年間,諸侯割據,戰亂頻仍。秦皇順天應人,一統華夏,乃千古一帝!然以刑殺立威,濫興徭役,橫徵暴斂,使百姓離散,海內虛耗,引千古爭議。興秦者秦也,非六國也;亡秦者秦也,非劉項也。民力不可窮,民心不可欺。輕徭薄賦,以民為本,後代治國,思之忖之。
-
3 # 奇異研究室
首先從大局上來說,秦始皇統一了當時的六國,結束了周朝以後國家分裂的局面,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統一了律法等等,他所做的一切不論是對當時還是後事都是功在千秋的偉大事蹟。
同樣的,他的一些做法對於當時的百姓或者拿著筆的文人來說,是殘酷的,焚書坑儒,修長城,連年戰亂,民不聊生~
但是,秦二世而亡,不是一句兩句說的清楚的,國家的虧空,百姓的起義秦始皇的激進,繼承者的昏庸,這些都是原因
至於秦始皇是否是暴君,這樣說吧,他的做法,功在千秋,弊在當代~
-
4 # 督師天下
始皇帝使得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他在文化上統一了我們整個民族,這是前所未有的。正是這種文化上的統一形成了文化上的認同感,讓我們這個民族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始皇帝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而這個時代正是中華文明走向成熟的起點。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柳翼謀在《中國文化史》如此評論道:“始皇時代之法制,實具偉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統制方數千裡之中國,是固國家形式之進化,抑亦其時思想之進化也。”
始皇帝勤政,每日批閱文書一百二十斤。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軍事統帥。
我相信如果讓我回到秦國的朝堂,在那冠冕的後面,我看到的絕不會一個暴君的面孔,而是千古一帝的應有的英明神武的樣子。
-
5 # 溫酒述史
首先,肯定一下秦始皇的千古功績,但秦始皇真的不是暴政!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秦始皇統一六國。不僅統一了度量衡、也統一了中原文化,這是第一次真正的民族文化融合。那為什麼焚書坑儒呢?原因有二,一方面,這些思想家、政治家、六國的王室欲孽會用這些文化來反對統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文化的統一嘛,不可能你一出生就學七個國家的文化吧?其實無論哪個朝代,對於執政者而言,反對他的統治,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殺掉所有反對者。所以秦始皇並不算暴政。
二、有人又說修建長城死了這麼多人還不算暴君?
按照當時的局勢分析,其實秦統一六國,已經是耗盡了國力。以前有七個國家,匈奴進犯的時候,邊境各國都會分擔壓力。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只剩下我大秦王朝了,要跟匈奴單挑了,匈奴現在又這麼強,秦國又還沒恢復元氣,怎麼辦呢?修個院子把自己家圍起來慢慢發展唄。所以修建長城是嬴政雄才大略之舉!
嬴政站在世界格局上看問題,卻被世人誤以為暴政!
內憂可以透過血腥來震懾,但真正的外患還需團結來抵禦!
-
6 # 紅袖添香讀春秋
秦始皇贏政是怎樣的人?
秦始皇是個了不起的君主,偉大雖然感覺有些不合適,但說他氣魄非凡我覺得還是恰當的。
真的是暴君嗎?
說他是暴君,無非是燒了幾本書,殺了幾個人,試問歷史上的那個君王地位不是鮮血染紅的。反觀他的成就,不僅統一了六國,而且開疆拓土,興建土木……在秦朝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乾的有聲有色,是問後世那個皇帝能有這樣的魄力?
秦始皇是中國2000多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秦始皇不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巨大,就是世界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說他是暴君,是不恰當的。他的功績更加值得被肯定。
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方面的建樹足見其魄力非凡
一、建立帝王制度
①首稱“皇帝”
“三皇五帝”中取“皇帝”二字,創造出“皇帝”稱號。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②帝位世襲制
秦始皇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
天子自稱曰“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做“制”或“詔”(命曰制,令曰詔,蓋二者效令不同也)。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檔案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④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璧”。為秦以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暨壽永昌”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二、政治措施
秦始皇還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一)中央機構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二)地方機構
1、秦始皇滅六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
2、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
三、軍事成就
(一)統一六國
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二)開疆拓土、促進民族融合
南征百越: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和趙佗再次進攻百越各部族。秦軍勢如破竹,很快擊潰了今廣西等地的西甌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
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使越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它對促進漢越民族的融合及嶺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北擊匈奴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統主力軍從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北出長城攻其東;楊翁子率偏師由肖關(寧夏固原東南)出長城攻其西。匈奴敗逃。秦遂取河南地(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縣,移民墾守。因匈奴不斷來攻,次年秋,秦始皇覆命蒙恬軍又北渡黃河,取高闕(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攻佔陽山(內蒙古烏加河北的狼山、陰山)、北假(烏加河以南夾山帶河地區)。匈奴不敵,向北遷徙。
秦朝反擊匈奴的勝利,是對匈奴貴族侵擾勢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擊。匈奴單于“頭曼不勝秦”,被迫“北徙”十餘年。
這場反擊戰,解除了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擾與破壞,“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
2、開發北疆
北伐匈奴的同時,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實之初縣”。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進一步增加了徙邊的人數。除謫徙刑徒外,還鼓勵一般民眾移居邊地。這些遷去的民眾與刑徒,一面屯墾,一面戍邊,對於開發北方邊地,充實武備,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中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的重要體現,促進邊遠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保護包括匈奴人民在內的各族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開拓西南
由於西南各族人民和內地有著長期的交往,決定打通西南。開鑿五尺道。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並在這裡設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機構。納入了郡縣制的行政系統。 從此,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不僅密切了與內地的關係,而且成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
秦始皇對東南、嶺南、西南以及北方等邊遠地區開拓,在這遼闊的疆域裡,在一個國家政權的管理下,生活著各族人民,形成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大國,這不論是在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極為巨大而深遠的意義。
四、經濟措施
1、度同制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
2、貨幣改革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
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
3、交通改良
從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就像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
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也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
4、開鑿靈渠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
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五、文化措施
1、書同文
秦始皇統一漢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六、社會措施
1、行同倫
“行同倫”就是端正風俗,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
2、車同軌
戰國時期,各國車輛形制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定車寬以六尺為制,一車可通行全國。
八、其它成就
他還留下了很多世聞名的奇蹟。秦始皇陵兵馬俑、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咸陽行宮、秦臺等。
儘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秦始皇有多厲害?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他所做的這些事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7 # 嘉懿學史
嬴政雖貴為王族但作為質子之子出生在趙國的邯鄲,年少時隨母寄人籬下顛沛流離,飽經風霜,對母趙姬感情深厚!13歲時被立為秦王,此時,呂不韋把持國政被尊為仲父!21歲時親政展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腐刑嫪毐,幽禁生母、逐呂不韋,摔死雙弟。此時,贏政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和背叛、憤恨和失望!
嬴政能夠統一六國和用人有著密切的關係!王翦\王賁父子\李信\蒙武等人。贏政的度量和知人善任,謙虛非常人所及!在滅楚之戰中,嬴政決策失誤,戰敗後,第一件事找王翦承認錯誤"末聽將軍之言,悔之晚矣!贏政是一個敢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優秀國君!
後來重新啟用王翦對其有極其包容和信任,贏政容人\識人\用人\耐心\信任:對於犯錯的人才沒有任何懲罰沒有殺過一個有功之人,試問哪一個開國皇帝沒有殺過有功之人?試問,歷代皇帝的功績,誰可與之比肩?嬴政堪稱千古一帝!
贏政功過休要言,豪氣干雲吞八方!
難識始皇真雄略,盡是腐儒美名揚!
-
8 # 青辰zq
有句老話說三歲定八十,童年好用童年治癒一生,童年不好用一生治癒童年。不管怎麼說,童年影響人的一生所以嬴政是怎麼樣的這得先了解他的童年了。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嬴政的老爸嬴異人,嬴異人比較悲劇,他雖是秦國王子但是卻被做為質子送往趙國,身為質子是比較悲劇的,趙國跟秦國打仗贏了就叫嬴異人進宮調戲他,輸了就得接受趙華人的口水咒罵還不能反抗想想就覺得悲劇。所以可想而知嬴政以後在這種情況下長大性格能好就怪了。
嬴政是公元前259年出生的,嬴政出生那天天氣很好一點異象都沒有,頂多就刮點風颳過一陣塵土而已這說明什麼,按照中國的傳統這表明嬴政不是做大事的料只能碌碌無為過一生。
但是多年以後,中國的儒家史官在竹簡記錄這一天的時候那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啊。
嬴政小時候除了母親的關愛之外可謂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別人家的小孩有朋友還能一起玩耍而嬴政只能被關在屋子裡忍受孤獨,還時不時的忍受別人那他的調戲和辱罵,很難想象一個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心理會扭曲成什麼樣。自身處地的設想一下當日後手握大權有誰保證行事方式比嬴政要好的舉個手。
至於給嬴政造成殘暴形象的事不外乎焚書坑儒、秦皇墓、阿房宮和嚴酷的刑法。
首先焚書坑儒,焚書是因為當時秦國以法立國焚也是法家外民間諸子百家龐雜思想的書籍且有保留一份在宮內。嬴政是現實主義者至於坑儒我持保留意見,有記載的是抓捕盧生、候生之類術士進行坑殺,而盧生他們只能算是半吊子術士還有一半是儒生。要知道當時這些人犯的是欺君之罪,不管在哪個朝代這都是死罪好吧。
再者始皇墓跟阿房宮的建造,怎麼怎麼的勞民傷財,但是要知道秦國是以法立國的嬴政也是尊崇法家。法家思想之一就是弱民,這也算是其手段之一了。
至於嚴酷刑法,前面說過了秦國以法立國,祖先靠的也是犾史起家,嬴政本人更是極度尊崇法家,再則所謂的刑法不就是一套完整的法律嗎。
回覆列表
首先秦始皇對於中華名族的發展來說是偉大的,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結束了幾百年戰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如果不是始皇帝,那今天的中國很可能會想歐洲一樣,分成很多小國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規定了生產製度,。促進了中華名族的大融合。基本上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可以稱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