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一個好影片

    儒家和法家是先秦很大的兩派,他們在內部甚至有些思想都是互相牴觸的(比如同是儒家,荀子說性惡,孟子就說性善)。簡單的說明比對沒有意義。不過籠統的說來儒家更家完善,對治國,治家,修身有一整套的思想和經典,實行了幾千年也比較成功,法家則因為秦朝政治的失敗而被腰斬,在先秦以後基本沒有了著名的著作和思想體系,只有一些零星的引用和典籍存世。

    個人認為,儒家更注重大的方面,內外一體,主張由內而外的修行和施政。儒家在先秦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也不於此有關,他很強調內外的一致性,禮樂和仁合的標準不光對臣子有效更對君王有效,對君權約束比較大。

    法家則是自上而下的體制,他提出對君權(權利)的絕對服從,這種服從的制度表現就是法律,執行力就是各種刑法和軍隊。法家思想最大的好處就是立竿見影,誰幹啥,該砍頭還是該賞賜都寫的清清楚楚,但是法家比較忽略個人的思想,也比較忽略監督機制(法家的監督機制是為了防止越權和篡位等威脅皇家統治的行為而不是濫用權力和以權謀私的行為)時間長了大家也受不了,看看陳勝劉邦怎麼反的就知道了。

    其實總的來說,法家比儒家好實現,而且立竿見影,不過後遺症比較大。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皇帝想蓋一個宮殿,儒家會要求皇帝以身作則,帶領人民一起去蓋房子,親自奠基,劈木頭,做榜樣(當然了他不可能每件事都幹,不過禮教規定之內的都要完成),這樣子大家才有積極性,才會聽他的,才能嚴格按照蓋房子的規則辦理,房子才蓋的穩定。而法家則不需要皇帝直接辦理,他只需要交派任務下去,讓軍隊組織大家蓋房子就好了,誰不安標準來做錯了,根據規定打!砍手!判刑!而皇帝只需要偶爾看看,順便用這一套管好他手下的軍隊和大臣就好,這樣子也可以蓋起一個堅固的房子來。

    單單蓋房子這件事從帝王的角度說,法家比儒家好,因為自己不用受累,甚至不用動手打人,況且打打別人一樣能蓋起房子來,而且有軍隊和一群既得利益者做後盾,執行的絕對徹底,房子還挺牢固,總比自己以身作則的舒服吧。不過至於蓋好了之後有沒有人懷恨放火一類的就不知道了,呵呵

  • 2 # 小秋的鄉村日記

    孟、荀人性論的分歧其實是因於二人做學問方法的不同。孟子做學問憑藉感性直覺,荀子則重視理性思辨。提出這一說法的學者認為,不經過思考、純用本能反應的人較容易做出善良、無私的舉動,而當人類動腦思考之後就會開始權衡各項利弊得失,各種自私自利的想法也就隨之而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們搶玩具起衝突,大人如何有分寸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