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manda親子閱讀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孩子們搶玩玩具起衝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你的孩子從來沒有搶玩玩具,大概也得擔心,需要多培養勇氣,自信等等。

    但是如果衝突升級,孩子對於衝突的處理方式不對,也是一個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建議大人這樣引導。

    1.孩子正在起衝突時,如果沒有特別嚴重,建議大人不要插入,讓孩子們自己解決。

    2.無論孩子們解決好了或者解決得不好,事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反思。很多家長看不起馬後炮,但正是等孩子冷靜下來後的反思讓孩子能夠真正改變。

    3.我建議著重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和“說不”。分享是一種生活方式,能讓孩子的生活更加Sunny,說不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能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輕鬆。學習分享和說不不僅僅是要學習概念,更多的是如何表達,如果學會了分享和說不,我想以後的衝突會越來越少。

  • 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們在一起玩耍,一言不合就突然起了衝突,就拿“搶玩具”來說,這可能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了,那麼在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時,或者自己的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和正確的引導呢?

    寶寶的玩具被搶怎麼辦?

    這時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問問孩子的感受,小朋友拿走了你的玩具,你願意嗎?孩子若不願意,並且表示不想分享讓其他小朋友玩,媽媽應該告訴孩子“沒有經過你同意,他不能玩你的玩具”。如果孩子自己可以很順暢的表達給對方,這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給對方說清楚,孩子若自己解決不了,家長可以出面幫助孩子要回玩具,家長這時可以這樣說“你好,你想玩弟弟的玩具要經過弟弟的同意奧,這是弟弟的玩具,他還沒有玩夠呢”。

    另外,逼著孩子分享是對孩子的一種剝削,很多家長礙於面子和禮貌,覺得應該讓孩子大度分享,而強制的分享,是對孩子的傷害。寶寶在2歲左右,他可以從照片和影片中認出自己,明白了“你”和“我”的不同,慢慢的寶寶會透過外界的物品來更好的確認自我。尊重孩子的意願,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尊水平。

    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孩子,可以不分享,但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要拿。大人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孩子不願意也沒什麼錯,但是要讓孩子明白那些東西是自己的,那些東西是不屬於自己的。

    2.教會孩子商量。家長可以把平時的命令語氣改為商量,這樣可以促進一件事情的達成,讓孩子的自我邊界更清晰,讓孩子做一個有耐心的人。

    3.家長要做好榜樣。尊重孩子的喜歡的東西,幫助孩子儲存好。借用孩子的東西時,要提前打招呼。

    4.拿了別人的東西要負責任。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拿了別人的玩具,應該帶孩子去歸還給小朋友,並且要求她道歉。

  • 3 # 觀雲聽海

    孩子們搶玩具,大人怎麼樣去引導?首先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我們總說理解萬歲,可大人們卻很少去理解孩子們的心理。我們總在抱怨社會不公平,可大人們卻可以野蠻去對待孩子,讓他們感到不公平。

    我經常帶小寶去當地步行街玩,那裡有幾家玩具店,店門口總是擺放積木桌子,放一些積木吸引小孩,每天會有一些小孩圍在那玩。小寶一歲多時,她也會在積木桌那去湊熱鬧,不過她每次拿到積木時,會主動送到旁邊的大哥哥,大姐姐手上。她這個時候對玩具其實沒有概念,主要是想找小朋友玩,所以只要手上有玩具,基本上她都會主動送給其他小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二歲多,開始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開始喜歡說不了,開始喜歡一些玩具了,再到步行街去玩時,有時還會到積木桌那去玩,這個時候的她不僅不會主動把積木送給別的小朋友玩,有時候還會發生爭搶。這時候我會看情況去處理,如果是她先去玩的,本來小積木很多,她一般不會全部佔有,只是玩其中一部分,如果有小朋友搶她在玩的積木,我讓她自己去處理,有時候她會給別的小朋友玩,有時候不願意給,要自己玩,我從不會去強制她分享。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東西,也有爭取自己喜歡東西的權力。玩具在大人眼裡不算什麼,可在小孩子眼裡卻是開心的源泉,為什麼要犧牲她的開心去滿足別的小朋友呢?這時候大人強制讓她去分享,是站在大人的立場去處理問題,可她不懂,只有讓她感到委屈,明明自己在玩的東西,為什麼要讓給別人?第一讓她在家長那得不到安全感,第二讓她以後不敢去爭取自己的權利。普京說:俄羅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中國說:南海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作為一個國家有寸土不讓的立場,小孩也有保有自己玩具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干涉,呵呵。如果那天是她後去的,她去搶別人的玩具,我會去制止,告訴她:這是哥哥、姐姐在玩的東西,如果你想玩,你要問哥哥、姐姐願意跟你一起嗎?如果願意,你們就一起玩。如果哥哥、姐姐不願意,我們去玩旋轉木馬、騎車,好嗎?她都會答應,很少去糾結非要玩的地步。一般帶她離開時,她都會主動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哥哥!bey!

    在小朋友多的小區,在帶孩子出門玩時,帶上一件玩具,當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時,讓孩子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分享的過程必須讓他感到開心而不是痛苦,只有喜悅的分享才會讓他慢慢學會如何去分享,在家庭中,有時候讓他把的零食分享給大人,如果不願意分享不要批評,如果願意分享,大人要接下來,並給予讚揚。大人經常逗孩子分享零食,可又不接,慢慢讓孩子感覺大人的不真誠,會失去分享的興趣。人的進化是有一個過程的:先愛自己--愛家人---愛別人--愛社會。所以孩子之間如果發生爭搶玩具,先看這個玩具的歸屬權是誰的,再讓孩子學會去徵求別人的同意,如果徵求得不到同意,就用其他的興趣轉移孩子注意力。

  • 4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孩子們搶玩具起衝突,大人如何有分寸地引導?

    同伴衝突對兒童的社交發展有很多積極的意義,父母在干預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的原則:

    1、不過早干涉。大人過早的干涉,會使孩子學到“衝突是不好的”、“我沒有能力解決衝突”等觀念,也讓孩子失去了自己體驗衝突和學習解決衝突的機會。因此:儘可能在以下兩種情況下,不必“過早干涉”:

    √安全範圍內。預期環境是可控的,沒有出現不可控的人身傷害等。(如果孩子們已經動手了,大人首先要做的是把他們分開。)

    √ 孩子尚在等待和觀察的時候。還沒有動手,還在思考、猶豫的時候等。

    √父母有時間有精力、後果比較可控的時候,不必過早干涉。

    2、不替代解決。大人往往一看到孩子哭就著急了,會馬上告訴孩子怎麼做,或不要怎麼做。但其實,孩子有權體驗到任何成長中自然發生的負面情緒,父母要做的是接納和安撫這些負面情緒(不高興,著急,生氣,委屈,挫敗感等),而不是拒絕和規避掉它們。我們不需要當孩子“負面情緒”的消防員,而是成為孩子“負面情緒”可以安放的港灣。然後,再根據具體情境,向孩子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幼兒園階段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衝突。

    那麼,給予以上原則,和這個場景,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1、安慰情緒,反饋需求。各自安慰自己的孩子,說出孩子的願望。堂姐的爸爸可以先安慰堂姐,說:“你想要回你的玩具了是嗎?”抱著孩子說“嗯,你有點著急。”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孩子說:“你還想玩是嗎?你還沒玩夠。”

    2、幫助孩子從衝突中學習,採取積極的策略。比如,堂姐的爸爸可以說:“你可以想拿回來,但用手直接搶,別人會不高興的。”“你可以用小嘴巴先告訴妹妹,還給我,我要玩。”如果孩子語言發展有限,大人可以走過去幫助孩子發出這個請求:“你玩完了嗎?我要玩了,請還給我。”幫助孩子學習最重要的社交規則: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立場,用語言溝通,而不是直接動手。我們則可以先啟發孩子同理堂姐:“堂姐哭了,她想玩了,她可能覺得這是她的玩具。”“下次我們玩姐姐的玩具,先和她商量好玩多久,或者交換著玩好嗎?”“你可以告訴姐姐,還能再給我玩一會兒嗎?”等。示範和演示給孩子看,要怎麼說,音量多大,做什麼動作合適等。也可以在家裡模擬練習,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互換角色體驗一下,幫助孩子內化學習。

    3、做好孩子受挫的準備。哪怕我們教了孩子用嘴巴去表達、和別人商量,社交中還是會有別人不同意、被其他長輩干涉強行拿走等情況,所以,我們也要允許自己的孩子受挫,安慰和表示同情就夠了。總之,同伴衝突中,如果孩子缺乏交往技能,使用搶奪、打人、破壞等消極的交往策略,往往會引發對方的憤怒、報復和成人的干預。因此我們啟發孩子嘗試改變策略,在以上引導下學習一些有利於衝突解決的積極策略,如協商、合作,並在以後的衝突中加以運用。

  • 5 # 愛生活的阿澄

    “孩子們有衝突了,大人如何幹預”

    同伴衝突對兒童的社交發展有很多積極的意義,父母在干預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的原則:

    1、不過早干涉。大人過早的干涉,會使孩子學到“衝突是不好的”、“我沒有能力解決衝突”等觀念,也讓孩子失去了自己體驗衝突和學習解決衝突的機會。因此:儘可能在以下兩種情況下,不必“過早干涉”:

    √安全範圍內。預期環境是可控的,沒有出現不可控的人身傷害等。(如果孩子們已經動手了,大人首先要做的是把他們分開。)

    √ 孩子尚在等待和觀察的時候。還沒有動手,還在思考、猶豫的時候等。

    √父母有時間有精力、後果比較可控的時候,不必過早干涉。

    2、不替代解決。大人往往一看到孩子哭就著急了,會馬上告訴孩子怎麼做,或不要怎麼做。但其實,孩子有權體驗到任何成長中自然發生的負面情緒,父母要做的是接納和安撫這些負面情緒(不高興,著急,生氣,委屈,挫敗感等),而不是拒絕和規避掉它們。我們不需要當孩子“負面情緒”的消防員,而是成為孩子“負面情緒”可以安放的港灣。然後,再根據具體情境,向孩子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幼兒園階段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衝突。

    那麼,給予以上原則,和這個場景,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1、安慰情緒,反饋需求。各自安慰自己的孩子,說出孩子的願望。堂姐的爸爸可以先安慰堂姐,說:“你想要回你的玩具了是嗎?”抱著孩子說“嗯,你有點著急。”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孩子說:“你還想玩是嗎?你還沒玩夠。”

    2、幫助孩子從衝突中學習,採取積極的策略。比如,堂姐的爸爸可以說:“你可以想拿回來,但用手直接搶,別人會不高興的。”“你可以用小嘴巴先告訴妹妹,還給我,我要玩。”如果孩子語言發展有限,大人可以走過去幫助孩子發出這個請求:“你玩完了嗎?我要玩了,請還給我。”幫助孩子學習最重要的社交規則: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立場,用語言溝通,而不是直接動手。我們則可以先啟發孩子同理堂姐:“堂姐哭了,她想玩了,她可能覺得這是她的玩具。”“下次我們玩姐姐的玩具,先和她商量好玩多久,或者交換著玩好嗎?”“你可以告訴姐姐,還能再給我玩一會兒嗎?”等。示範和演示給孩子看,要怎麼說,音量多大,做什麼動作合適等。也可以在家裡模擬練習,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互換角色體驗一下,幫助孩子內化學習。

    3、做好孩子受挫的準備。哪怕我們教了孩子用嘴巴去表達、和別人商量,社交中還是會有別人不同意、被其他長輩干涉強行拿走等情況,所以,我們也要允許自己的孩子受挫,安慰和表示同情就夠了。總之,同伴衝突中,如果孩子缺乏交往技能,使用搶奪、打人、破壞等消極的交往策略,往往會引發對方的憤怒、報復和成人的干預。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6 # 麥子媽媽說育兒

    孩子們搶玩具起衝突, 大人如何有分寸地引導?首先,孩子們搶玩具起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事實我們要接受並接納。而且,這種衝突不僅僅限於搶玩具,也有其他原因導致的衝突,起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把孩子之間簡單的小衝突與孩子的品質聯絡起來。

    大約從孩子兩歲半開始,孩子開始嘗試著和其他孩子交往。到三歲時,基本就很喜歡和同齡小夥伴一起做遊戲,玩玩具了。

    無論是因為搶玩具,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衝突,大人要做的是:一,讓孩子自行解決。父母先不要插手,先觀察,儘量讓孩子們自行解決,每一次學習解決衝突的過程,就是他們成長的過程。除非孩子們發生衝突時,父母預料到會有危險和傷害,比如情緒崩潰導致動手行為,就應及時介入,但這時候父母的介入始終是一種示範和引導,而不是法官,去評判孩子們。二,把孩子帶離紛爭發生的環境,不要過分計較誰對誰錯。

    與其對調皮的孩子痛批一頓,不如先安撫受委屈孩子的情緒。

    三,等孩子平靜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討論事實。可以先用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來提問,比如“你們怎麼了”,這樣做可以引導孩子聚焦在“事情”本身,而不是情緒上,也是給孩子一個態度“我們是一起來解決問題的”,而非“你們幹嘛又吵架了,整天在吵什麼”式的指責。 接著用“我看到/我聽到”來開頭,是個很好的事實總結性話語。比如“我看你玩著玩著走開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等孩子回覆時,可以先複述一遍孩子的話,“你說xxxxx,然後你生氣了,那你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複述結合提問的方式,也給了孩子站在對方視角,傾聽對方如何表達觀點的機會。四,教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就是說,讓孩子說出生氣,憤怒這種感受。剛開始的時候,或者說孩子較小的時候,可能並不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給孩子作出示範:“我看到你很生氣。”(定義情緒),”我看到你一邊走開,一邊抹眼淚了“(描述行為)

    五,和孩子討論以後出現類似事情怎麼辦。如果再和夥伴吵架,除了生氣跑開,還可以有其他解決方案嗎?比如 ,和小朋友換著玩具玩,兩個人輪換著玩等等,如果孩子實在沒有什麼想法,父母可以提出一些建議,比如下次再出現了爭執,可以兩個人都不說話冷靜下,再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者找大人幫忙解決等等。大人可以根據當時的衝突情況,給出合理建議。六,在家裡多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 。

    也可以藉助一些繪本,比如《我會表達自己》系列、《不要隨便欺負我》,引導孩子學習社交技巧。

    最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就事論事,不要把小衝突上升到人格判斷,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孩子就是不謙讓”、“孩子就是被欺負了”,如此,我們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華麗麗的分割線………………………………………………………………………………………………

    我是麥子媽媽,育兒先育自己,願以自己的成長為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敬請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傷心欲絕四個字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