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哥

      一般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最早出現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當中。劉備剛剛起家的時候依附荊州牧劉表。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若要成就大業,必須找才華超群的人士輔佐。就在這時,劉備聽說有個叫司馬徽的人在襄陽頗有名聲,於是就去拜訪他,徵詢他對當今形勢的看法。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他的意思是說,平庸書生不可能認清天下的形勢。於是,他告訴劉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接下來,素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和鳳雛美名的龐統便成了他推薦給劉備的首選傑出人物。由此,“識時務者為俊傑”一說不脛而走。  直到讀了《舊唐書》、《新唐書》以及《資治通鑑》中與唐代初年著名大臣魏徵有關的內容,我對“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魏徵在隋朝末年追隨武陽郡丞元寶藏策應李密的起義,擔任典書記。後來被李密看中。然而,在李密那裡,魏徵並不得志,“進十策以幹密,雖奇之而不能用”。後來,魏徵隨李密歸順了唐朝。在擔任山東安輯大使期間,竇建德率兵攻陷了黎陽,魏徵成了大夏國的一名起居舍人。後來,竇建德失敗,魏徵重又回到唐朝。在唐朝最初的幾年中,魏徵先是在太子李建成府中擔任洗馬。李世民登基後,將其拜為諫議大夫等職。可以說,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魏徵數易其主,用一般人的眼光,肯定不是一個立場堅定的人,至少不是一個忠臣,不能為主人殺身成仁。然而,歷史並沒有因魏徵的這些“問題”而對其有所貶損,相反作為一代著名諫臣,他在歷史上頗有地位。  想當年,他追隨李密,為的是將失去民心的隋王朝推翻。這是他識時務的表現———識國家之時務,識腐朽王朝即將崩潰之時務。為達這一目的,他多次給魏公李密上疏,勸他“有功不賞,戰士心墮”足以使其無法戰勝敵人。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後,魏徵被視為親信,多次被“引入臥內,訪以得失”。此時對他來說,最大的“時務”是保證社稷的長治久安,因而要儘量讓皇帝和朝廷少犯錯誤。有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據《隋唐嘉話》記載,別人送給太宗一隻鷂鷹,非常漂亮。太宗見了喜歡得不得了,就架在胳膊上玩兒。忽然,他遠遠看見魏徵走了過來,就將那隻鷂鷹藏在懷裡。可是,魏徵卻佯裝不知,來到太宗面前,給他講述歷朝歷代統治者玩物喪志而丟了江山、沒了性命的故事。魏徵嘮嘮叨叨說了很久,等到魏徵走了,太宗敞開衣襟一看,那鷂鷹早給捂死了。《舊唐書》說魏徵雖然貌不驚人,卻“素有膽智,每犯顏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從上面的故事和其後的總結中,不難看出魏徵是個有膽有識的俊傑。然而,他的這種識時務在很多人看來,恰恰是不識時務的表現。原因很簡單,提意見一般情況下別人是很難接受的,如果再犯顏諫言,那更是不可思議,不如一事當前明哲保身,為一己之利打打小算盤。  倘若一個社會,人們崇尚的不是“有意見就提”而是阿諛奉承,崇尚的不是為國家百姓的利益挺身而出,而是明哲保身但求無過,這個社會肯定是不會和睦的,這個國家肯定是不會進步的,我們需要的是為國家為百姓識時務的人,這樣的人才堪稱俊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怡演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