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遺產君
-
2 # 最強鍵盤手1
數百年來對,對於袁崇煥的評價可謂是眾說紛紜,他也是明朝最受爭議的將領。支援袁崇煥的人認為,如果袁崇煥不死這麼早,明朝也許不會滅亡這麼早,崇禎皇帝殺掉袁崇煥和趙構殺掉岳飛沒什麼區別,因此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如果任用袁崇煥讓他發揮或許大明還有轉機,袁崇煥一死,大明就在無可用的將才,因此大明才滅亡。
反對的的人都說大明覆滅完全是由於袁崇煥,袁崇煥私自殺掉毛文龍,打了勝仗之後目中無人,私底下和敵人議和,有出賣大明的嫌疑,欺君罔上,因此是袁崇煥導致大明王朝滅亡,所以崇禎殺掉他一點也不冤枉。
我來談談我的個人看法,首先我認為袁崇煥這個人是有一定能力的,在努爾哈赤起兵之後,大肆攻打大明王朝,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前前後後大明幾十萬大軍都抵擋不住,一時間人心惶惶,可是當努爾哈赤打到了寧遠,對沒錯,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努爾哈赤被這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人物據城門之下。
袁崇煥憑藉城堅炮利,活生生的抵擋住了努爾哈赤的進攻。袁崇煥也因此得到崇禎皇帝的重用。袁崇煥深知努爾哈赤的打法,連戰連勝,大敗努爾哈赤,可是好景不長。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繼位,這對袁崇煥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人物,果不其然,皇太極的打法和努爾哈赤完全不同,明軍開始處於下風。袁崇煥一看形勢不妙,提出來議和,這一下子不得了,讓別人抓了把柄,袁崇煥最終被凌遲處死,在袁崇煥死後沒幾年,大明王朝覆滅。
袁崇煥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我個人感覺提出議和並非袁崇煥叛國,以一個正常人的看法,在朝中軍師大權獨攬,有什麼理由叛國,所以袁崇煥是明朝最後一個優秀將領。
-
3 # 夜月下鳴蟬
袁崇煥這個人,自明末到如今對他的評價都是兩極分化的,有的褒有的貶,莫衷一是,莫可調和。
褒袁的認為袁崇煥堅持抗擊滿清,在崇禎時期明朝軍隊面對滿清八旗普遍處於劣勢,屢戰屢敗,多次被滿清深入腹地,嚴重威脅到京城的安全,也讓崇禎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而袁崇煥能夠一統各自為戰的明軍,構築一道關寧錦防線,而且還能夠對滿清八旗戰而勝之,耗死奴兒哈赤,說明袁崇煥能力很強,是明朝抵抗滿清的關鍵人物,堪稱棟樑。而後來袁崇煥死後,明朝對滿清再也沒有還手之力,也能側面反應袁崇煥的重要地位。
貶袁的人則認為,所謂袁崇煥表面抗清,實際上與滿清勾結,明明有可勝之機,卻仍然和滿清私底下議和。另外擅殺大帥毛文龍,造成明軍實力大減,軍中人心惶惶,而其所作所為也不過是為了加強手中軍權,壓制武將。
儘管袁崇煥此人身上爭議極大極多,但我始終認為,對袁崇煥要分兩面去看。
第一,袁崇煥確實是忠於明朝,堅持抗清的民族英雄,相比於那些洪承疇,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等漢奸之輩強了不知道多少。現在還有這些漢奸的子子孫孫要為自己的漢奸祖宗洗白,真是不知羞恥!
袁崇煥對明朝抗清是有大功勞的,這個是不能否定的,其主導的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廣渠門之戰等都極大的震懾了滿清,提高了明軍士氣。
第二,限於歷史侷限和個人身份以及性格缺陷,袁崇煥在當時歷史情況下做出的錯誤決定,比如擅殺邊鎮大帥,與滿清私下議和等,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全盤抹殺。
-
4 # 看鑑
中國的王朝,缺什麼也不缺撲朔迷離的公案。
就比如袁崇煥,圍繞他是忠還是奸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
最開始崇禎殺袁崇煥,是因為袁崇煥跟清軍不當來往,所以是明君殺奸臣;受之後張廷玉修《明史》、清末梁啟超以及金庸小說的影響,崇禎成了昏君,袁崇煥成了冤臣。
再之後《明朝那些事》裡,把崇禎寫成了明君,毛文龍是被冤的,而袁崇煥也死得很可惜。
到底事實的真相是啥?袁崇煥究竟是英雄還是國賊?
與命運賭博的袁崇煥
回想薩爾滸戰役後,明朝整個遼東陷入了混亂,當朝大臣誰也不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袁崇煥本來是個文官,還是縣令這樣的低級別,可以說遼東戰事本與他無關。
可他大嗓門一喊: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就能恢復遼東。
當時的大臣侯恂聽聞後,覺得袁崇煥很不簡單,其實哪裡不簡單,這時候有個主動背鍋的,“死馬當活馬醫”,大家都巴不得。
袁崇煥走馬上任,就讓努爾哈赤飲恨,皇太極撲街,確實不簡單,袁崇煥由岌岌無名的小縣令一躍成為了明朝的封疆大吏。
看來,高風險的賭注,加上敢玩命的心態,必然有高回報。
這是袁崇煥的第一次賭博,也成了他日後的一貫作風。
等到崇禎登基,把平定遼東的希望完全寄託於袁崇煥身上時,袁崇煥大言不慚,給出了“五年平遼”的期限。
崇禎不是天啟,袁崇煥依舊是袁崇煥,照例把所有籌碼直接梭哈。袁崇煥在回答崇禎的時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無非是給崇禎打打氣,鼓鼓勁。
在首輔錢龍錫的提醒下,袁崇煥才瞭解到事態的嚴重,他不經意間,犯了“欺君之罪”。所以袁崇煥才會接著跟崇禎“要權”。
袁崇煥的想法恐怕是提出平定遼東的不容易,需要大權在握,而皇帝是不可能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一位大臣的,這樣就能夠寬限一下平遼的時間。
可是他又想錯了。
崇禎將明朝東北方向,包括了今天河北天津的防務,還有地方的民政、財政統統劃歸袁崇煥統籌,還賜予了袁崇煥“尚方寶劍”,可以便宜處事。
這在皇權至上的社會,崇禎做出這些非常不容易,只能說崇禎希望天下大治的心態太強烈了。
這是袁崇煥的第二次賭博。
等到“己巳之變”,皇太極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本應該在沿途的薊州城阻擊皇太極,薊州城除了一直是軍事重鎮外,中間還經過了戚繼光的多年經營,崇禎也嚴令袁崇煥“不得讓後金軍越雷池一步”。
而袁崇煥只在城頭象徵性地放了幾炮,就任由皇太極而去。
崇禎眼看著皇太極兵臨城下,不得不麻煩老臣孫承宗組織京城防禦,袁崇煥卻在這時,先於皇太極進入了北京。
崇禎此刻是狐疑的,袁崇煥不僅沒有在薊州阻擊住後金軍,反而一再避免與皇太極正面衝突,此刻又提前進入了北京,袁崇煥所圖為何?
實際上,這又是袁崇煥的一場豪賭——依託北京嚴密城防,防禦反擊。
可崇禎一直在隱忍,說好的五年平遼,怎麼才一年不到,就讓人家打到家門口了?照這樣下去,哪用五年,朕的腦袋早就搬家了。
在激烈膠著的戰鬥中,崇禎還是召見了袁崇煥,照例要撫慰一番。
但袁大督師又一次危言聳聽。
他說:“滿人此來是要做皇帝的,己經算好了良辰吉日準備登基了!”
大家看著袁崇煥,幾乎同時想到:這個妄言欺君的人輸光了一切,現在居然還指望威脅恫嚇來挾寇自重,推卸責任?!
到這兒地步,你還想來一次,梭哈?
這是袁崇煥的第三次賭博,也讓他在往人生終點一路狂奔。
毛文龍:被謀殺的小夥伴
崇禎不動聲色,在城防上換上了自己可信任的人,在忍無可忍的前提下,將袁崇煥下獄。
除了私自議和,通敵賣國值得商榷外,可有兩條罪,袁崇煥倒受之無愧。
第一條,在崇禎皇帝面前誇下“五年復遼”的海口,夠浪漫,夠氣魄,也夠他瀆職罪名成立了。
第二條,拿著尚方寶劍,砍了同樣有尚方寶劍的毛文龍的腦袋,大夥踴躍地歌頌道:督師好膽量,背過身就咬牙:好你個專權的袁崇煥呀!
說到毛文龍,他原本也是明軍在遼東諸路敗兵的一小部分,但這位混不吝的毛總兵,似乎非常擅長打游擊戰,竟然指揮著他的所屬部隊,在後金軍的腹地,來了個偷襲,不僅重創了後金軍,連康熙的外公佟養正都被他幹掉了。
那時候的登萊巡撫袁可立發現了毛文龍的價值,大力支援毛文龍在敵軍後方的襲擾,毛文龍所部在皮島站住了腳跟。
每當後金軍全力向關內進攻的時候,毛文龍就會時不時來個偷襲,這讓皇太極很是頭疼,下決心剿滅毛文龍似乎沒必要,但是徹底不理會,指不定毛文龍能搞個大動作。
他的價值袁崇煥也沒有忽略,袁崇煥在跟錢龍錫的交流中有具體的謀劃:關寧與東江兩路進兵。
但是袁崇煥跟錢龍錫還說了一句話: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處理了他。
毛文龍本人確實謀略有限,每年浪費的軍餉無法計算,並且只顧徵招商賈,販賣禁物,名義上在援助北韓,實際上是妄出邊塞,沒有軍事的時候就以變賣人參、布匹為職事,有戰爭,也很少得到過他的幫助。
袁崇煥在與毛文龍的幾次會晤中,兩人互不相讓,彼此非常不爽。
所以之前在京城,錢龍錫在袁崇煥提到毛文龍所部的時候,才會表示狐疑,袁崇煥才會說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處理了他這樣”的言語。
袁崇煥藉著閱兵的名義,親自來到了皮島,他跟毛文龍提出了希望毛主動下野的要求,但被毛文龍毫不猶豫拒絕。
最後,袁崇煥亮出尚方寶劍處決了毛文龍。
得知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崇禎是非常震驚的,但是大局為重,只能依靠袁崇煥,崇禎選擇了冷處理,但是崇禎對於袁崇煥“矯詔”行為應該非常不爽。
袁崇煥斬毛文龍後,可以說為後金長驅南下解除了後顧之憂,加上蒙古諸部早就臣服,皇太極率十萬精兵繞道內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袁崇煥不得不率兵勤王,在波譎雲詭的形勢下,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崇禎:老闆難當
本來袁崇煥在北京保衛戰中,已經遏制了皇太極的進攻,但是聽說袁崇煥被下獄,皇太極又殺了個“回馬槍”。
這次明軍的主帥已經是滿桂,滿桂認為後金軍擅長野戰,最好依託城防,防守反擊。
崇禎似乎記得袁崇煥也是這麼說的。
滿桂心中雖然有一萬隻草泥馬路過,但也只能出擊,沒辦法,在老闆不講道理的時候只能拼命了,他的一條老命也葬送在了北京城下。
崇禎本來不乏成為一個政治家的素質,但距離雄主差好遠,被袁崇煥事件折騰過一遍後的崇禎,不再信任臣子,患上了“被害妄想症”,直到李自成快打進北京的時候也沒變過。
所以在崇禎之後的執政生涯內,連續更換首輔,動輒罷黜大臣的事情屢見不鮮。
袁崇煥、東林士人錢龍錫、李標被逐出朝廷,取而代之的是溫體仁、周延儒等佞臣。
黃宗羲評價公允:崇禎知道東林是君子,但東林黨中有惡徒,閹黨中都非善類,但要利用閹黨制衡東林黨。
崇禎屢屢斥責大臣,警告他們不要結黨,偏偏因為他用人不當,黨爭在他手上還愈演愈烈。
袁崇煥因沒有政治頭腦,缺乏戰略眼光,“誤殺”了毛文龍;崇禎敏感多疑,又“冤殺”了袁崇煥。
不過,由袁崇煥引起的連鎖反應,挑動崇禎敏感多疑的神經,確實對明朝滅亡難辭其咎,輕言平遼,禍延九州,當真一點不冤。
但就此認為袁崇煥是奸臣,又有點武斷,因為即使身在獄中,他還是寫信勸說他的部下祖大壽等人回來保衛京城,那本是他和崇禎皇帝談判唯一的籌碼,可他最終放棄了。
這說明,袁崇煥至少不是“秦檜”,但他的能力、功績乃至人品均不能服眾,又差岳飛很遠。
人總是複雜的,將一個歷史人物簡單定義為忠與奸兩級分化是“臉譜化”,這是有失公允的,袁崇煥不是聖人,有諸多缺點,但他的實際行動,又證明了他確實是晚明最後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
關於他是忠是奸,見仁見智,恐怕仍將爭論下去。
回覆列表
袁崇煥是明朝末年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清名將,負責鎮守山海關及遼東,他擅長用兵,有勇有謀,紀律嚴明,他的部隊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屏障,牢牢地把皇太極擋在關外,築成了清軍難以逾越的“關寧錦防線”。 皇太極對袁崇煥是恨得咬牙切齒,沒辦法呀,打又打不過,又窺視中原多年,於是率清兵繞道蒙古,避開袁崇煥的防區,很快到達北京城下。袁崇煥率部先期抵京防禦,戰鬥一觸即發,袁崇煥身先士卒,拼死抵抗,把清兵趕到運河邊,皇太極大敗。皇太極賊心不死,實施反間計,栽贓袁崇煥,生性多疑的崇禎帝糊里糊塗的信以為真,將剛解了京城之圍的袁崇煥下獄,以通敵謀逆的罪名凌遲處死,割了3000多刀,伏刑之慘令人毛骨悚然。
袁崇煥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喜大好功、欺下瞞上,勾結閹黨,剛愎自用,越權殺掉毛文龍,犯下大錯,但袁崇煥負君主不曾負社稷,致死心懷天下,有他在,清軍只能靠邊站,沒有了袁崇煥,那清軍是入無人之境,如狼似虎。崇禎帝殺了袁崇煥也可以說是自毀長城。
袁崇煥是條漢子。